『壹』 林耀华的主要著作
1.The Golden Wing: A Sociological Study of Chinese Family, London, Routledge, Kegan Paul, 1947. 中文版《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庄孔韶、林宗成译,三联书店,北京,1989。2000年再版。
2.《凉山夷家》,商务印书馆, 1947。英文The Lolo of Liangshan (Liang-shan I-chia) Human Relations Area Files, Inc. New Haven, 1960.
3.《从猿到人的研究》,北京耕耘出版社,1951。
4.《原始社会史教学大纲》(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审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
5.《原始社会史》(主编),中华书局,北京, 1984。
6.《民族学研究》(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85。
7.《民族学通论》(主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北京,1990 版,(1997修订再版)。
8.《凉山彝家的巨变》,商务印书馆, 北京,1995。
9.《林耀华先生学述》,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1999。
10.《从书斋到田野》,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北京,2000。
11.“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与切博克萨罗夫教授合著),原载《苏联民族学》1961年第3期。日译连载于《东亚民族学论文集》第2(1965)、3 (1966)和第4集(1967)。中文版初见于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民族研究论文集》第3集(1984),第10-53页。
12.《义序的宗族研究》,三联书店,北京,2000年。(为林耀华教授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毕业论文)
12
林耀华,男,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教授。1910年3月生,福建省古田县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中共党员。1928—1935年就读于北京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2年获学士学位,1935年获硕士学位,1937年入美国哈佛大学攻读人类学1940年获哲学博士。1941年回国任教,历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主任民族学系主任,民族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祖成员。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燕京大学校友会名誉会长及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高级研究员和美国传记研究所国际名誉顾问等职。60余年来潜心教学工作,一丝不苟,诲人不倦,培养了一大批教学科研人员为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半个多世纪中,他含辛茹苦乃至冒著生命危险深入边远的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足迹遍及祖国各地,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论文,著述颇丰。主要著作:《金翼》(1941中英文共七个版本,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nl,台湾桂冠图书公司,三联书店);《凉山彝家》(1947年,商务印书馆);〈原始社会史》(主编,1984年,中华书局,获北京市及全国三项奖);《民族学通论》(主编,1990年,获北京市及全国三项奖)与《凉山彝家的巨变》(1995年,商务印书馆,获中国第十届图书奖)。他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出访讲学活动。其传记已被《美国世界名人录》等十多部国际名人传记收录。
『贰』 林耀华的介绍
林耀华(1910年3月27日—2000年11月27日),福建古田人,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教育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1935年在北平燕京大学获硕士学位。194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以文学体裁撰写的《金翼》一书(伦敦,英文版)成功地表现了中国南方汉族农村宗族与家族生活的传统及其变迁。1941年回国后,深入凉山地区,对凉山彝族社会结构与诸文化现象作了缜密的考察,写出《凉山彝家》一书。后来林先生又多次重访凉山,写下了很多相关的文章如《三上凉山》等,树立了回访研究的典范。
『叁』 破冰行动收网之际,林耀华烧账本,林灿跪祠堂,巧妙安排有深意,你怎么看
破冰行动结束时,林耀华烧毁账本,林可跪到祠堂,并巧妙地安排得意味深长!别把娱乐看得太重
由刘樟木、傅东雨执导的禁毒大戏《破冰行动》已经收官。自推出以来,它收到了良好的反馈,因为它是根据实际禁毒案件改编的。但临近官网尾声,豆瓣在网上的得分,出现了悬崖峭壁般的下滑。这种高调开播、低调收尾的播出形式,让人十分意外。但反过来想一想,毕竟这出戏是改编自真实案例,更多的应该考虑符合案例原型。
林耀华、林灿是塔村制毒者的代表。林耀华被捕了,他别无选择,只能表达自己的表情。林灿被捕了,但他总是回首祠堂,眼里充满了不舍。但等待他们的最终将是法律的严惩。最后,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纯洁的世界是最美丽和无毒的。
『肆』 陈光荣林耀华谈话时,谁注意到了到林耀华的眼神
我个人觉得陈光荣和林耀华在谈话时林耀华的眼神也并不能代表什么的。
『伍』 《破冰行动》不让林耀华动李飞的人,不是马云波和李维民,他是谁
从目前豆瓣的得分来看,《破冰行动》已经达到了8.6分的高分,高于今年热播电视剧《一切都很好》的得分。从最新的十集来看,毫无疑问,刑侦大队大
当时李飞被陷害的时候,赵家良因为别的事情不知道。后来,他从李伟民那里得知李飞的危险后,开始想办法帮助李飞。赵家梁在东山虽无势力,但在塔寨却能与林耀文、林耀华等人取得联系。因此,从以上推论,我们可以看出,真正能让林耀华不敢动李飞的,不是李伟民和马云波,而是赵家良。毕竟,他们是李飞真正的亲人,关心他。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使用下面的信息!
『陆』 破冰一问:剧中林灿的父亲林耀华,他喊林耀东哥,林灿应该喊东为大伯才对,怎么喊叔
这也许是他们道上的规定和习惯吧,其实他们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喊大伯那是亲情关系,喊叔是行内习惯,这样显示了林耀东的权威,在他这里除他之外的人都是为他服务和效力的马仔而已。
『柒』 《破冰行动》中甘心屈服于林耀东和林耀华的林宗辉到底被什么束缚了
前段时间的热播剧集《破冰行动》,想必大家都有看过,即使没有看过的小伙伴们想必也该略有耳闻。在这部影视剧当中,毒贩所住的是一个叫做塔寨的地方,塔寨是一个非常历史悠久的村寨。这个村寨里边儿所有人基本上都有宗亲关系,所以说他们这里的很多人他们都是亲戚。
二、对亲人的不舍。
上文中我们也提过了,塔寨中的很多人,大家都是亲戚关系,有些即使不是亲戚,他们也会是非常好的、相处了几十年的邻居,所以说他们每一个人之间应该都是有着非常浓厚的感情。在剧情的末尾,警察先要林宗辉去交出他们村子里贩毒的证据——都有哪些人贩毒的名册,林宗辉的反应以及他当时的纠结,也足以证明了这一点,他所割舍不下的,正是那一份血脉亲情。
『捌』 作为近期很火爆的缉毒大片《破冰行动》是否有不合逻辑的地方
这里说下我自己认为最大的两点
第一点是赵嘉良和林耀东交易这条线,明明是赵嘉良破环了林耀东原本的供货线路,造成了很大损失,把塔寨逼的很难受,都差点内讧了,讲道理,这个时候赵嘉良顺势进来交易占尽了主动,但是真正交易的时候,emmm,怎么看怎么感觉智商被侮辱了……作为香港黑帮头头,在黑帮打拼20年,你凭什么怕林耀东?准许别人明目张胆监视你?还被套头胖揍?还用东浪宕碱?还“放马过来”?正常的逻辑不应该是:你林耀东这么做,好,那你别说这一单做不了了,我让你一单都做不了!这才符合赵嘉良摸爬滚打20年的人设啊,这最后几集绑架赵嘉良直接给我看蒙了。感觉有点不符合常理啊。
然后就不得不说说李飞和陈柯这两老铁的演技了,李飞真是全句都是一副“你能拿我怎么样”一张脸,不管是对陈柯,马雯,马云波,林耀东,李为民,还是赵嘉良。不管是什么场景,是威胁,煽情,求情,还是最后跪在父亲的尸体前,都是一副满世界都欠他钱的模样,不过也蛮符合这个角色的人设的/滑稽,莽就对了嘛。然后来说说陈柯,对于李莽莽一张欠钱脸,看多了就习惯了,但是陈快进是真的不快进不行了,全程都是哭戏,但是哭戏又尬,我觉得导演可能是觉得剧情太紧张了,来点尬戏缓解下气氛……强行加戏也可以看出来这一点/滑稽。
反派演技全面在线,特别是最后林宗辉,林灿的戏直接爆炸了,正派还好有我们的李局,马局,良叔他们顶着。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什么新发现可以一起研究下。
『玖』 1950年由凌耀华和切博克萨罗夫两位教授提出的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关注什么的关系
1950年由林耀华和切博克萨罗夫两位教授提出的“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关注【生态环境、生产生 计与文化传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