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师怎样处理幼儿之间的冲突
案例描述:一天在自由活动时间,突然李媛哭着走过来说:老师,嘉嘉掐我的手啦!他还抢我的小椅子!出于对安全的敏感,我急忙放下手中的工作,连忙观察李媛左手背上的伤势。果然,手背上已经出现了一块手指甲掐红的伤块。我的视线立刻开始寻找嘉嘉的身影。此时的嘉嘉正双手按着椅子,一副霸者的姿态。见我的视线正在盯着他,嘉嘉自觉地向我身边走过来,握住李媛的小手一边吹一边说:我都给她吹了,老师。那紧张的样子让我是又好气又好笑。我连忙拉着嘉嘉的手说:即使你帮她吹了,你也做错了,你看李媛的手都被你掐红了,你们俩还是好朋友呢!赶快和好朋友道歉。嘉嘉红着眼圈转过身来和李媛说了对不起。看着李媛的手没什么大问题,我便让他们回位子坐好!我又开始忙起了工作。本想事情到此为止了,可当小朋友都搬着椅子回位坐的时候,他们俩又为了一把小椅子而争抢了起来。李媛,别抢了!哪个椅子不一样啊!看到此情景,我连忙喊道。可李媛一点没有松手的意思,反而哭得更厉害。没办法,我又开始招呼嘉嘉嘉嘉,你过来,老师给你拿个新椅子!你快过来!听着我的话,嘉嘉不情愿的向我身边走过来,此时他的眼圈已经开始有些红润,表情也开始有些不自然。嘉嘉,你不是男子汉吗?这点事儿算什么?我拉着他的小手,鼓励他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我们再拿个新椅子好吧?我把嘉嘉搂在怀里,试着鼓励这颗受伤的心!听了我的话,川川红着眼圈搬起小椅子回位子坐了。 事到如此,我庆幸自己没有发脾气,而且观察到了孩子的情绪变化,很好的安慰和鼓励了嘉嘉,自我感觉处理得挺满意。可当离园时,在与嘉嘉的妈妈交流起这件事情时,嘉嘉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一句话,让我不禁心头一颤。今天,我有点生气。 为什么生气?妈妈问。嘉嘉不好意思地趴到妈妈身后小声地说我不愿意把椅子给李媛。 嘉嘉不是男子汉吗?你应该让着小女孩对不对?再说老师批评你也是爱你的,哪能掐小朋友呢?。 教育反思:听了嘉嘉和妈妈的一席话,一方面非常感谢家长朋友的理解和正面教育!另一方面,我也开始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反思中!为什么我煞费苦心地调解和安慰还会伤害到嘉嘉的心?为什么嘉嘉到离园时也不愿意接受老师处理的结果?究竟在幼儿间发生冲突时,教师应该如何介入?怎样介入才能公平、平等的照顾到每位幼儿的情绪情感?怎样才能保护好每个幼小的心灵不受到伤害?,慢慢地我才觉悟到自己在处理冲突过程中教育观念、教育角色定位和教育行为上存在的问题!经过认真反思,我觉得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的冲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首先,教师应该转变角色。《纲要》曾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学习新纲要理念的同时,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当面对幼儿间的冲突时,教师不能再以高高在上的评判者的角色出现来客观的给予他们对与错的评判,而是应该以引导者、鼓励者的角色出现,帮助幼儿自主去解决他们之间的冲突。其次,教师应该尝试蹲下来与幼儿交朋友。其实,蹲下来不只是身体上简单的一个动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身体蹲下来的同时,思想观念同样要蹲下来,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状态,与幼儿保持平等自然、融洽和谐的关系,形成同伴、朋友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是在和自己一起玩,一起成长的朋友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约束者和管理者。最后,教师要和幼儿一起经营已经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用心和孩子一起在教育教学以及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去营造,一旦建立则需要教师和孩子一起用心经营,使之对幼儿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二、鼓励幼儿自主解决是手段 当幼儿间发生冲突时,教师不能站在成人的立场上,给予他们一个评判的结果,而是应该站在公平正义的立场上,全面了解事情发生的全过程后,鼓励他们自主解决冲突。例如:在嘉嘉和李媛在发生第二次争抢椅子的时候,教师就不应该从同情弱者(哭)的角度出发,主观地判定了椅子的归属,替孩子解决了冲突的后果,而是应该在帮助他们理清事情发生经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想办法解决两个人抢一把椅子的冲突和后果,让他们想想现在应该怎样办?怎样做才是对的?。只有让他们自己尝试去解决,他们才容易愉快地接受冲突的后果。那么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引导鼓励幼儿自主解决冲突呢? 首先,要引导幼儿学会如何与人交往。观察生活中经常与人发生冲突的幼儿一般性格要强而倔强,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和同伴发生争吵,分析其原因就是不会与人交往,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不懂得谦让。面对有类似问题的孩子,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教给他们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周围的小伙伴会喜欢?给幼儿一个正确的行为指导,让他们学着与他人友好相处。其次,要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想法。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时,教师应该在引导幼儿理清事实的基础上,让他们自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最好不要过多的干涉或者评判,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引导即可。这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自行化解了心中的不愉快。第三,增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和谐关系。幼儿之间的冲突往往是因为一些芝麻大的小事,他们不会因为一时的冲突而成为冷面相对的仇人,然而在冲突发生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行为,不管对错,都要和发生冲突的好朋友互相道歉,并友好的拥抱或者握手,以增进同伴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和谐关系的建立。 三、适时地引导教育是目的 发生冲突的幼儿毕竟是少数,如何减少幼儿间不必要的矛盾冲突,让他们友好和谐的相处是我们教育的目的。那么在平日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合理解决幼儿间冲突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对其他幼儿展开讨论、交流、教育,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多种形式教给幼儿正确的与人相处的方式方法,让幼儿从中获得终身受益的教育影响。如:当幼儿间为争抢椅子而发生争吵时,首先,教师在正确处理冲突以后,可以以故事或者情景表演的方式,将发生冲突的真实情况描述下来(最好不要以幼儿真实的姓名去讲述,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他们做得对吗?哪做的不对?为什么?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样做?,让幼儿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明确什么样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行为是大家不欢迎的?让幼儿获得正面的教育信息。
⑵ 幼儿教师怎么处理孩子间的纠纷和过错
“老师,他打我。”在幼儿园里,类似的告状声常常不绝于耳,幼儿之间大大小小的矛盾与纠纷(摩擦)接连不断,经常有孩子泪眼汪汪的跑到老师面前寻求帮助,可是经过了解,无非是幼儿之间玩耍时一些轻轻的碰撞和一些随意的比划而已,很多泪眼汪汪的孩子只不过是看到旁边的幼儿对自己用手比划或者被轻轻地碰了一下就委屈有加,真正意义上的殴打其实很少。特别是小班幼儿,这种情况就更多。
那么,如何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纠纷呢?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一、注意观察了解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幼小的孩子,因为他们年龄小,特别是小班的孩子,还不能明辨是非,经常人云亦云,甚至会把想象与真实相混淆。所以,老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了解真实的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例1:户外活动准备排队时,李海昊和聂子涵互相抱在一起玩,越抱越紧,摔倒在地,子涵大哭起来向老师告状说李海昊打他,海昊一脸惊慌赶紧向我声明:“我是不小心的!不小心的!……”我先扶起子涵并检查他没有摔伤后对他说:“你们是自己互相玩耍不小心摔的,海昊没有打你,而且你没有摔痛就哭,男孩子能这么娇气吗?”子涵点点头不哭了,我进一步以柔和的声音引导海昊说:“老师知道你是不小心的,但你把子涵压倒了,应该说‘对不起’”,海昊见老师没有责备他不再惊慌并认真地向子涵说:“对不起”,子涵赶紧说:“没关系”,俩个人又成了好朋友。
例2:这两天,班上最乖的小女孩刘贝雨多次哭着告班上最乖的小男孩饶弘的状:“老师,饶红打我。”其他幼儿都跟着喊:“饶弘打刘贝雨。”并跑过去要扭饶弘到老师面前,我很纳闷,饶弘从来不跟人打架,怎么也开始欺侮人了,而且是欺侮班上最乖的刘贝雨,但是因为没有注意到事情的经过,只好一边安慰贝雨一边批评饶红并提醒他以后不敢再欺侮人,可是饶弘却极力辩白:“我没有打贝雨。”“没有打那贝雨怎么会哭呢?”我不相信,但饶弘却一脸不服气地说:“我没有碰到她,我就用手比了一下。”带着纳闷,我开始认真注意他们两个的表现情况,原来饶弘有时会模仿电视上的武打动作,对着同桌贝雨比划,虽然没有真的打到贝雨身上,但是娇气的贝雨却委屈得泪流满面。明白真相后,我找来饶弘和贝雨,进行了相应的教育引导,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
二、及时解决问题
幼儿以暂时记忆为主,如果发生的事情没有及时解决,过后幼儿容易忘记事情的经过, 就会失去最好的教育依据,从而失去教育意义,甚至造成冤假错案。
如班上有个最好动的幼儿吴嘉豪,经常磕磕碰碰弄伤自己。一天早接待时,他的妈妈指着儿子鼻子下面的一条条红斑向我告状:“我孩子的皮肤被刘畅(嘉豪的同桌)抓破了,老师帮忙教育一下。”我耐心地开始询问事情的经过,嘉豪小朋友一下子点头一下子摇头,自己也搞不清事实真相,他的妈妈站在旁边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里问了儿子,他说是刘畅抓的,应该没错。”我正想找来刘畅进行教育,旁边的生活老师提醒我:“看样子不象被人抓的,如果是被小朋友抓的,伤痕一般是从上往下,而他的红斑大部分从左往右,还有一些不同方向没有规则。”我觉得有道理,就理智地找来昨天的当班老师了解事情真相,原来是绘画活动时,嘉豪小朋友自己用水彩笔在嘴巴旁边画画,是水彩笔的笔尖划伤了他的皮肤,刘畅并没有抓他。事实清楚了,在老师的启发和提醒下,嘉豪小朋友也渐渐记清了事情经过。我差一点就冤枉刘畅了。
三、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幼儿年龄小,他们幼小的心灵还很脆弱也缺乏经验,对成人的依赖特别强,碰到问题时无法自己解决,常常依赖老师的帮助来解决问题。但我们老师可以尽可能地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即可以锻炼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在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时,还可以同时结合礼貌行为教育,引导他们之间互相道歉互相原谅,学习使用“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四、进行“坚强”、“勇敢”、“宽容”等心理品质教育
很多幼儿动不动就流泪,容忍精神和挫折感非常薄弱,经不起一点点磕碰。针对幼儿脆弱、娇气等心理弱点,应该进行“坚强”、“勇敢”、“宽容”等心理品质教育,及培养他们经受挫折的能力。
如前面讲到的刘贝雨小朋友,就是个娇气十足的女孩。每次她流泪时,我都先鼓励她:“别哭!贝雨很坚强的!把眼泪擦干!老师喜欢坚强的孩子!”等她擦干眼泪后我再引导她:“好朋友一起玩,轻轻地碰一下是没关系的,你说对吗?”渐渐的她不再动不动就哭了,而且看到其他幼儿难过时,她也学着老师的口气说:“轻轻地碰一下是没关系的。”坚强的品质和宽容的精神慢慢地走进她的心田。
⑶ 个案分析与反思:教师怎样处理幼儿之间的冲突
案例描述: 一天在自由活动时间,突然李媛哭着走过来说:“老师,嘉嘉掐我的手啦!他还抢我的小椅子!”出于对安全的敏感,我急忙放下手中的工作,连忙观察李媛左手背上的“伤势”。果然,手背上已经出现了一块手指甲掐红的伤块。我的视线立刻开始寻找嘉嘉的身影。此时的嘉嘉正双手按着椅子,一副“霸者”的姿态。见我的视线正在盯着他,嘉嘉自觉地向我身边走过来,握住李媛的小手一边吹一边说:“我都给她吹了,老师。”那紧张的样子让我是又好气又好笑。我连忙拉着嘉嘉的手说:“即使你帮她吹了,你也做错了,你看李媛的手都被你掐红了,你们俩还是好朋友呢!赶快和好朋友道歉。”嘉嘉红着眼圈转过身来和李媛说了“对不起”。看着李媛的手没什么大问题,我便让他们回位子坐好!我又开始忙起了工作。本想事情到此为止了,可当小朋友都搬着椅子回位坐的时候,他们俩又为了一把小椅子而争抢了起来。“李媛,别抢了!哪个椅子不一样啊!”看到此情景,我连忙喊道。可李媛一点没有松手的意思,反而哭得更厉害。没办法,我又开始招呼嘉嘉“嘉嘉,你过来,老师给你拿个新椅子!你快过来!”听着我的话,嘉嘉不情愿的向我身边走过来,此时他的眼圈已经开始有些红润,表情也开始有些不自然。“嘉嘉,你不是男子汉吗?这点事儿算什么?”我拉着他的小手,鼓励他“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我们再拿个新椅子好吧?”我把嘉嘉搂在怀里,试着鼓励这颗“受伤”的心!听了我的话,川川红着眼圈搬起小椅子回位子坐了。 事到如此,我庆幸自己没有发脾气,而且观察到了孩子的情绪变化,很好的安慰和鼓励了嘉嘉,自我感觉处理得挺满意。可当离园时,在与嘉嘉的妈妈交流起这件事情时,嘉嘉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一句话,让我不禁心头一颤。“今天,我有点生气。”“为什么生气?”妈妈问。嘉嘉不好意思地趴到妈妈身后小声地说“我不愿意把椅子给李媛。”“嘉嘉不是男子汉吗?你应该让着小女孩对不对?再说老师批评你也是爱你的,哪能掐小朋友呢?……。” 教育反思: 听了嘉嘉和妈妈的一席话,一方面非常感谢家长朋友的理解和正面教育!另一方面,我也开始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反思中!为什么我煞费苦心地调解和安慰还会伤害到嘉嘉的心?为什么嘉嘉到离园时也不愿意接受老师处理的结果?究竟在幼儿间发生冲突时,教师应该如何介入?怎样介入才能公平、平等的照顾到每位幼儿的情绪情感?怎样才能保护好每个幼小的心灵不受到伤害?……,慢慢地我才觉悟到自己在处理冲突过程中教育观念、教育角色定位和教育行为上存在的问题!经过认真反思,我觉得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的冲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师生之间,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当幼儿之间出现冲突时,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帮助幼儿解决冲突的基础。如何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应该转变角色。《纲要》曾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学习新纲要理念的同时,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当面对幼儿间的冲突时,教师不能再以高高在上的评判者的角色出现来客观的给予他们对与错的评判,而是应该以引导者、鼓励者的角色出现,帮助幼儿自主去解决他们之间的冲突。其次,教师应该尝试“蹲下来”与幼儿交朋友。其实,“蹲下来”不只是身体上简单的一个动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身体蹲下来的同时,思想观念同样要“蹲下来”,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状态,与幼儿保持平等自然、融洽和谐的关系,形成同伴、朋友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是在和自己一起玩,一起成长的朋友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约束者和管理者。最后,教师要和幼儿一起经营已经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用心和孩子一起在教育教学以及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去营造,一旦建立则需要教师和孩子一起用心经营,使之对幼儿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二、鼓励幼儿自主解决是手段 当幼儿间发生冲突时,教师不能站在成人的立场上,给予他们一个评判的结果,而是应该站在公平正义的立场上,全面了解事情发生的全过程后,鼓励他们自主解决冲突。例如:在嘉嘉和李媛在发生第二次争抢椅子的时候,教师就不应该从同情弱者(哭)的角度出发,主观地判定了椅子的归属,替孩子解决了冲突的后果,而是应该在帮助他们理清事情发生经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想办法解决两个人抢一把椅子的冲突和后果,让他们想想现在应该怎样办?怎样做才是对的?。只有让他们自己尝试去解决,他们才容易愉快地接受冲突的后果。那么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引导鼓励幼儿自主解决冲突呢? 首先,要引导幼儿学会如何与人交往。观察生活中经常与人发生冲突的幼儿一般性格要强而倔强,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和同伴发生争吵,分析其原因就是不会与人交往,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不懂得谦让。面对有类似问题的孩子,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教给他们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周围的小伙伴会喜欢?给幼儿一个正确的行为指导,让他们学着与他人友好相处。其次,要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想法。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时,教师应该在引导幼儿理清事实的基础上,让他们自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最好不要过多的干涉或者评判,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引导即可。这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自行化解了心中的不愉快。第三,增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和谐关系。幼儿之间的冲突往往是因为一些芝麻大的小事,他们不会因为一时的冲突而成为冷面相对的仇人,然而在冲突发生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行为,不管对错,都要和发生冲突的好朋友互相道歉,并友好的拥抱或者握手,以增进同伴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和谐关系的建立。 三、适时地引导教育是目的 发生冲突的幼儿毕竟是少数,如何减少幼儿间不必要的矛盾冲突,让他们友好和谐的相处是我们教育的目的。那么在平日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合理解决幼儿间冲突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对其他幼儿展开讨论、交流、教育,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多种形式教给幼儿正确的与人相处的方式方法,让幼儿从中获得终身受益的教育影响。如:当幼儿间为争抢椅子而发生争吵时,首先,教师在正确处理冲突以后,可以以故事或者情景表演的方式,将发生冲突的真实情况描述下来(最好不要以幼儿真实的姓名去讲述,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他们做得对吗?”“哪做的不对?为什么?”“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样做?”,让幼儿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明确什么样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行为是大家不欢迎的?让幼儿获得正面的教育信息。 教育无小事,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充满着教育的因素,教师如何抓住这些教育的契机,对幼儿实施积极、有意义、有长远价值的教育,需要每一位教师用自己的慧眼、用自身的教育理念、用和谐的师生关系去发现、去影响、去把握。
⑷ 幼儿园老师怎么巧妙处理幼儿间的争吵
幼儿园老师怎么巧妙处理幼儿间的争吵 【摘要】: 所谓争吵行为,是指矛盾双方为某一利益或观点相持不下,有时易导致矛盾激化,产生冲突。争吵,是幼儿间很常见的事情。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但由于孩子还比较小,思维尚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认为别人应该顺应自己的需求。在不能如愿的情况下,就易发生争执吵闹的行为。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难发现幼儿间有时候为了要玩同一个玩具,同一张凳子,同伴身体间有意或无意的触碰,或所搭建的积木被踢倒、破坏等因此而起争吵。当同伴交往时出现矛盾和争吵时,我们应该站在孩子角度妥善处理,化解矛盾。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交往和宣泄情绪的方法,引导和鼓励幼儿自主解决矛盾,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关键词:幼儿争吵 引导交流 学习方法 自主解决 学会交往 幼儿期思维尚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因而在相互交往或游戏中常常由于动作或观点的不同而发生争执和冲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幼儿为了一件玩具、一个板凳而吵得面红耳赤,甚至是满脸泪水,而造成争吵的原因主要是同伴交往间出现分歧和矛盾时,不会协商,不会谦让,缺乏交往经验和能力。幼儿间的争吵是影响幼儿安全的因素之一,在一个班级里正确处理幼儿间出现的争吵和打闹现象,避免和减少争吵和打闹现象,不仅能保证一日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是保障幼儿安全的基础。因此,当幼儿产生矛盾和争吵时,教师可以从理解倾听矛盾原因,交流寻求解决问题方法,选择恰当宣泄情绪方式,学会正确交往处理人际关系等多方面来处理问题。 一、理解儿童之间发生的争执行为是正常的。 幼儿之间发生矛盾,这个问题在同伴之间经常出现,这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幼儿期思维尚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因而常会发生争执和冲突。加上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玩具都是一个人玩,大人也会让着他,没有人会去争抢,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独权的习惯。到了幼儿园,同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走到一起,会因为意见不和,不会妥协和谦让而引起矛盾和争吵,对幼儿来说这是集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在争吵过程中,幼儿会逐渐明白要不断地调节自己的行为,遵守约定俗成的活动规则,才能友好的与他们相处,得到同伴的喜爱,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每次的矛盾和争吵中,幼儿漫漫学会了怎样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待自己,评价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时幼儿就开始理解和体谅他人,从而懂得和同伴友好相处,学会互相谦让。因此在棉队幼儿争吵时,教师要以平和心态站在孩子角度看问题。 二、倾听了解幼儿争吵产生摩擦的原因。 教育最大的成功在于尊重孩子。只有尊重幼儿,他才愿意和你沟通。别以为孩子们还小,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不管是一件事还是一个动作,都有他们如此做的理由。因此面对争执中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做到先听后说。切勿用眼睛感情的判断对错,或是急切的了事,面对孩子的争吵,我们要先冷静的询问事情的原因,认真听幼儿讲述事情经过,以此帮他宣泄负面情绪并寻找原因。如:在一次活动中滔滔小朋友把航航的鼻子打出血了,看到这个情况后我就开始询问滔滔为什么打航航,滔滔本来就很内向不爱说话,加上航航鼻子出血了他就很害怕,于是一直哭泣不说话,这时候我专向航航让航航说明原因,航航说我们玩奥铽曼的游戏,我们假装打怪兽,我是假打的滔滔真的打了,我问滔滔是吗?他不说只是哭泣,对于这个问题从表面上来看,受伤的是航航那一定认为是滔滔的不对,于是我就请滔滔道歉。到了晚上滔滔妈妈打电话说:是航航用脚踢了滔滔把他踢痛了,所以滔滔才动手打人的。于是第二天找来航航求证,证实是这样的。这样看来还能怪滔滔吗?航航做的也不对,如果只怪滔滔那他当然会觉得委屈。 倾听是了解孩子最佳途径。当处理矛盾的时候一定要耐心询问幼儿事件的原因,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表现。只有当我们听幼儿说完之后,才有资格评价问题的看法,判断幼儿的行为错误与否。倾听是对孩子的尊重,只有先尊重孩子,才能使你的评价教育得到孩子认可。 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幼儿遇到问题才会真正地进行一些思考,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出现问题时,最好不要直接告诉他该怎么做;应该引导幼儿交流在讨论中,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候会看到幼儿会因为一本书发生争吵,这时候我会组织幼儿讨论,出现这样的问题时候应该怎么办?有的幼儿说:“一起看”有的说:“商量好你看好了我再看”也有的说:“用猜拳的方式,谁赢了谁看”孩子们七嘴八舌,想出来的方法也很多,不管是从别人那儿借鉴的,还是用过去学过的知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幼儿自己想出来的办法,更容易接受和运用。 四、学习正确与同伴交往的方法,学会理解和谦让。 我们要有意识的教给孩子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如教给幼儿如何倾听别人说话,如何向别人道谢和道歉,如何向别人提出要求,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等等,这些技能的熟练运用,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纠纷,也使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例如:在游戏活动中因为不小心和同伴间产生碰撞,要主动的道歉争取同伴的原谅,当把同伴玩具弄坏的时候要进行修补,当把同伴弄哭的时候要负责给他擦眼泪,并把它哄好,当同伴与你分享玩具时要表示感谢,并要爱护同伴玩具,等让幼儿明白与同伴交往时要谦虚礼貌,学会征求意见,还要为自己的行为产生后果负责,遇到某个小朋友欺负自己时,我们引导幼儿自主协商,不改正时再请求教师帮助协调;如果别人不小心碰了自己,我们则引导他们善于理解原谅别人,引导幼儿多说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 五、鼓励幼儿自主解决矛盾,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幼儿之间的纠纷是常有的事情,所有的纠纷都由老师参与解决,会增强幼儿的依赖性,削弱或剥夺他们的独立性。因此,我们可以大胆放手并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提高处理人界关系的能力。如:在一次娃娃家游戏中,孩子们和往常一样和同伴开心的游戏着,认真扮演着自己的角色,都沉寂在游戏中,这时候我看到图书吧的嘉嘉和小航在正强着一本电子书,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我静静的观看着这一幕,期待着接下来他们会怎么处理,这时候嘉嘉发现我在看他们,与是我就说这样你们都看不到,书也要坏了,动脑筋想想可以怎么办?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时候嘉嘉灵机一动说:我们来石头剪刀布吧,谁赢了谁看,小航同意了,最后嘉嘉赢了而小航也欣然接受了,不再争抢。面对小小家伙的解决方式我还是很满意的,幼儿在日常每次矛盾争吵中已经积累了处理问题的能力,只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许这个能力就会被忽视,而教师要充当引导着,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让幼儿把已有的经验,用到实际当中去,鼓励孩子解决问题,消除矛盾,学会和同伴交往。 幼儿交往之间出现争吵,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必然,通过争吵对幼儿双方都是一种磨练,幼儿从矛盾中学习,在争吵中成长。我们教师只要妥善处理孩子间的矛盾,正确引导幼儿,凡事都采取信任、积极、友善的态度,相信幼儿,每天都会拥有一份好心情,每天都会过得很快乐!
案例描述:一天在自由活动时间,突然李媛哭着走过来说:老师,嘉嘉掐我的手啦!他还抢我的小椅子!出于对安全的敏感,我急忙放下手中的工作,连忙观察李媛左手背上的伤势。果然,手背上已经出现了一块手指甲掐红的伤块。我的视线立刻开始寻找嘉嘉的身影。此时的嘉嘉正双手按着椅子,一副霸者的姿态。见我的视线正在盯着他,嘉嘉自觉地向我身边走过来,握住李媛的小手一边吹一边说:我都给她吹了,老师。那紧张的样子让我是又好气又好笑。我连忙拉着嘉嘉的手说:即使你帮她吹了,你也做错了,你看李媛的手都被你掐红了,你们俩还是好朋友呢!赶快和好朋友道歉。嘉嘉红着眼圈转过身来和李媛说了对不起。看着李媛的手没什么大问题,我便让他们回位子坐好!我又开始忙起了工作。本想事情到此为止了,可当小朋友都搬着椅子回位坐的时候,他们俩又为了一把小椅子而争抢了起来。李媛,别抢了!哪个椅子不一样啊!看到此情景,我连忙喊道。可李媛一点没有松手的意思,反而哭得更厉害。没办法,我又开始招呼嘉嘉嘉嘉,你过来,老师给你拿个新椅子!你快过来!听着我的话,嘉嘉不情愿的向我身边走过来,此时他的眼圈已经开始有些红润,表情也开始有些不自然。嘉嘉,你不是男子汉吗?这点事儿算什么?我拉着他的小手,鼓励他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我们再拿个新椅子好吧?我把嘉嘉搂在怀里,试着鼓励这颗受伤的心!听了我的话,川川红着眼圈搬起小椅子回位子坐了。 事到如此,我庆幸自己没有发脾气,而且观察到了孩子的情绪变化,很好的安慰和鼓励了嘉嘉,自我感觉处理得挺满意。可当离园时,在与嘉嘉的妈妈交流起这件事情时,嘉嘉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一句话,让我不禁心头一颤。今天,我有点生气。 为什么生气?妈妈问。嘉嘉不好意思地趴到妈妈身后小声地说我不愿意把椅子给李媛。 嘉嘉不是男子汉吗?你应该让着小女孩对不对?再说老师批评你也是爱你的,哪能掐小朋友呢?。 教育反思:听了嘉嘉和妈妈的一席话,一方面非常感谢家长朋友的理解和正面教育!另一方面,我也开始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反思中!为什么我煞费苦心地调解和安慰还会伤害到嘉嘉的心?为什么嘉嘉到离园时也不愿意接受老师处理的结果?究竟在幼儿间发生冲突时,教师应该如何介入?怎样介入才能公平、平等的照顾到每位幼儿的情绪情感?怎样才能保护好每个幼小的心灵不受到伤害?,慢慢地我才觉悟到自己在处理冲突过程中教育观念、教育角色定位和教育行为上存在的问题!经过认真反思,我觉得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的冲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首先,教师应该转变角色。《纲要》曾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学习新纲要理念的同时,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当面对幼儿间的冲突时,教师不能再以高高在上的评判者的角色出现来客观的给予他们对与错的评判,而是应该以引导者、鼓励者的角色出现,帮助幼儿自主去解决他们之间的冲突。其次,教师应该尝试蹲下来与幼儿交朋友。其实,蹲下来不只是身体上简单的一个动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身体蹲下来的同时,思想观念同样要蹲下来,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状态,与幼儿保持平等自然、融洽和谐的关系,形成同伴、朋友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是在和自己一起玩,一起成长的朋友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约束者和管理者。最后,教师要和幼儿一起经营已经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用心和孩子一起在教育教学以及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去营造,一旦建立则需要教师和孩子一起用心经营,使之对幼儿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二、鼓励幼儿自主解决是手段 当幼儿间发生冲突时,教师不能站在成人的立场上,给予他们一个评判的结果,而是应该站在公平正义的立场上,全面了解事情发生的全过程后,鼓励他们自主解决冲突。例如:在嘉嘉和李媛在发生第二次争抢椅子的时候,教师就不应该从同情弱者(哭)的角度出发,主观地判定了椅子的归属,替孩子解决了冲突的后果,而是应该在帮助他们理清事情发生经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想办法解决两个人抢一把椅子的冲突和后果,让他们想想现在应该怎样办?怎样做才是对的?。只有让他们自己尝试去解决,他们才容易愉快地接受冲突的后果。那么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引导鼓励幼儿自主解决冲突呢? 首先,要引导幼儿学会如何与人交往。观察生活中经常与人发生冲突的幼儿一般性格要强而倔强,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和同伴发生争吵,分析其原因就是不会与人交往,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不懂得谦让。面对有类似问题的孩子,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教给他们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周围的小伙伴会喜欢?给幼儿一个正确的行为指导,让他们学着与他人友好相处。其次,要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想法。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时,教师应该在引导幼儿理清事实的基础上,让他们自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最好不要过多的干涉或者评判,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引导即可。这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自行化解了心中的不愉快。第三,增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和谐关系。幼儿之间的冲突往往是因为一些芝麻大的小事,他们不会因为一时的冲突而成为冷面相对的仇人,然而在冲突发生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行为,不管对错,都要和发生冲突的好朋友互相道歉,并友好的拥抱或者握手,以增进同伴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和谐关系的建立。 三、适时地引导教育是目的 发生冲突的幼儿毕竟是少数,如何减少幼儿间不必要的矛盾冲突,让他们友好和谐的相处是我们教育的目的。那么在平日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合理解决幼儿间冲突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对其他幼儿展开讨论、交流、教育,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多种形式教给幼儿正确的与人相处的方式方法,让幼儿从中获得终身受益的教育影响。如:当幼儿间为争抢椅子而发生争吵时,首先,教师在正确处理冲突以后,可以以故事或者情景表演的方式,将发生冲突的真实情况描述下来(最好不要以幼儿真实的姓名去讲述,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他们做得对吗?哪做的不对?为什么?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样做?,让幼儿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明确什么样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行为是大家不欢迎的?让幼儿获得正面的教育信息。
⑸ 举例说明教师应如何对待幼儿间的冲突
我觉得这么容易上来讲,就是应该对待儿童之间的冲突,应该是一种教导,或者是一种执念,不应该让他们在一起充起矛盾,所以说这是非常不错的一个事情,这样不容易出那个还是比较好的。应该是根据自身来决定的。
⑹ 教师应该怎样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冲突
午饭前,幼儿洗手后,都到前面拿了勺子,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吃饭,甜甜已经在吃饭了,点点拿着勺子走过他的身边时,不小心用勺子碰了甜甜一下,甜甜不干了,抬头质问点点:“你干嘛打我?讨厌!老师,点点打我。” 点点说:“我没打你,就是不小心碰了你一下。就是没打你。”说完还气愤地推了甜甜一把。眼看一场“大战”即将爆发,我走来,问点点:“点点,你是故意打了甜甜吗?”“不是,是我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告状。”我对甜甜说:“点点不小心碰到你,你能原谅他吗?”甜甜不吭声,教师又对点点说:“你不小心碰到了小朋友,应该说什么呢?”点点对甜甜说:“对不起,甜甜。”甜甜不好意思地说:“没关系。”
⑺ 幼儿教师如何处理孩子间的纠纷和过错
幼儿间发生纠纷时,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解决,而不是由教师一味的说理训教;教师还可以组织集体讨论,创设平等和谐 ... 如果教师只盯住幼儿的过错,那无疑是加重疮疤的疼痛,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是一种侵蚀,是一种伤害。
⑻ 教师如何解决幼儿的纠纷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要什么有什么。一不顺心吵架是正常的。 1、讲道理(能听得进去吗,会懂吗) 2、再吵就把屋后边的老妖怪吵醒了(家长知道了怎么办,孩子长大了怎么想) 3、狠狠揍一顿(我是不敢。孩子他爸比我厉害,开得是宝马) 4、一起做游戏(获得成功之后获得表扬,我认为这个是最好的!) 要给他们树立目标,一步一步引导并完成,不要表扬某个人,要表扬大家。要是争吵,你们再吵,就落后了,别班的小朋友就超过你们了。要加油...... 大家认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