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如何处理民族关系宗教纠纷

如何处理民族关系宗教纠纷

发布时间:2021-08-10 19:11:24

1.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是受时代发展和社会性质制约的,也是与当时要解决的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及解决的方式和途径相联系着的。不同社会、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关系基本特征各有特点。



(1)如何处理民族关系宗教纠纷扩展阅读:

民族关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存在,必然受到所处环境和发展条件的影响、制约。民族关系既是历史环境和条件的产物和积淀,更重要的是现实环境和条件的一种折射和反映。

因此,民族关系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的特点也是不同的。私有制社会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以压迫统治、剥削掠夺、歧视侮辱、压制同化为基本特征的。

2. 如何正确处理我国民族关系

怎样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发展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以及基本政治制度;
④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充分保障各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以调动其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⑤需要各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经济;需要各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需要中央政府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力支援;需要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⑥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政策;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是受时代发展和社会性质制约的, 也是与当时要解决的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及解决的方式途径联系着的。不同社会的民族关系内容、特征各有特点。
民族关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存在,必然受到所处环境和发展条件的影响、制约。民族关系既是历史环境和条件的产物和积淀,更重要的是现实环境和条件的一种折射和反映。因此, 民族关系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的特点也是不同的。私有制社会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以压迫统治、剥削掠夺、歧视侮辱、压制同化为基本特征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是以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为基本特征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关系, 从性质上说已是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 是以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为基本内容的。由于它所处阶段的局限,又表现出相对的不完善性,表现出它在这一发展阶段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民族团结的相对性、民族间互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共同繁荣的初步性等特点。

3. 如何正确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 急急急急!!!

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宗教 异族 政党 不管你是哪一个想要真正的和谐社会就必须把另外两个灭了 那就OK了 最彻底最放心的和谐 再也不会有麻烦 虽然短期可能会有流血和反抗 但是这是个造福后人工程

4. 处理民族关系的前提是处理宗教关系吗

我认为应该是处理人的关系,只要是真的为对方好,真能做到爱人如己,任何一种关系(不止民族关系)都能解决。如果带有任何自私目的,任何一种关系都不会处理好。不论宗教关系、民族关系或是其他什么关系,归根结底都是人的关系。

5. 如何正确处理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礼仪的关系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宗教虽将教义教规与信教群众的衣食住行、文化节庆、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相融合,但是风俗习惯与宗教礼仪仍然有所不同。要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对已经约定俗成的婚丧嫁娶仪式,例如起名、割礼、给亡人站礼、送葬、过乃孜尔等,虽然含有某些宗教色彩和宗教传统,但实质上已经演变为民族风俗习惯的组成部分,应予以尊重。

6. 如何处理好民族习俗与规范宗教管理的关系

民族习俗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好的保留且保护,那些腐朽肮脏的东西就禁止了。
管理宗教上要支持,但是也要谨慎,不要引起斗争

7. 请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处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2)如何处理民族问题?宪法规定: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是联邦制,更不是邦联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首先是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两种错误倾向;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宪法在这个问题上的规定,也就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总结我国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成功经验,所坚持的主张,并且是有利于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

(3)如何处理宗教和宗教信仰问题?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也就是说,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谁都不能强制、不得歧视。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但是,任何人都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宪法在这个问题上的规定,也就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总结我国在处理宗教和宗教信仰问题上的成功经验,所坚持的主张,并且是有利于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

8. 如何处理好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壮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这是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更好地运用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重大战略举措。
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造福于我国各族人民的伟大事业,也是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才能得到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奋斗才能最终实现的崇高目标。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需要我们最大限度地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在这方面,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这种作用和优势,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已经进一步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进一步重视和做好统一战线工作,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充分调动统一战线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对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对加强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是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把这五大关系处理好了,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优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社会主义宗教制度的优势就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各阶层和广大海外侨胞的智慧和力量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运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了强大的力量支撑。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认真做好各方面工作。
在促进政党关系和谐方面,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
在促进民族关系和谐方面,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在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方面,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在促进阶层关系和谐方面,要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在促进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方面,要认真贯彻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9. 民族宗教冲突

宗教问题是民族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是多层面的,其中不可缺 少的一个层面便是思想信仰,它是这个民族社会生活的精神支柱,能够安顿心灵的地方。所 以对于多数民族来说,宗教信仰是神圣、崇高、不可亵渎的,必要时可以拿生命来保卫它。 在虔诚信教的民族那里,宗教信仰是其诸多民族性中最敏感最容易触动的神经感应器,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便会作出最迅速最强烈的反应。同时对于许多民族来说,宗教信仰不仅支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宗教组织和宗教礼俗也支配或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家庭婚姻、人际往来和生老病死。所以民族问题向来是和宗教问题连 在一起的。 一、民族矛盾成为当代世界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当代的国际争端和地区性冲突,基本上是由民族矛盾引起的。这里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西方 强势民族与东方和其他地区后起民族之间的矛盾,这就是霸权主义和 反霸权主义的矛盾,这个矛盾由来已久,今后还会长期存在,解决的办法是强势民族转变霸 主意识,加强平等观念,后起民族增强实力,坚持独立自主和平等对话;一种是地区性的民 族矛盾和冲突,如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波黑地区的穆、克、塞各族之间的冲突,伊拉 克 和伊朗、科威特的冲突,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冲突,独联体中亚美尼亚与阿 塞 拜疆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等等,其特点是土地相邻、利益相左、宿怨积累、互相排斥,解决的 办法只能是摈弃斗争哲学,实行民族和解,学会和平共处,做到利益共享;一种是某些国家 内部不同民族和种族之间的矛盾,如美国白人与黑人的矛盾,欧美白人与国内其他有色人种 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办法是消除种族歧视,不仅从法律上而且从事实上做到民族与种族一律 平等,和睦相处,亲如兄弟。 二、宗教信仰问题涉入民族矛盾,增加了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民族性本来就包含着宗教性,假 如民族矛盾不限于政治经济利益的矛盾,还有宗教信仰上的矛盾掺合其中,原本就复杂多端 的民族矛盾会变得更加复杂多端,增加了合理解决的难度。反之亦然,宗教问题若与民族问 题挂钩,也同样增加了它的复杂性。如斯里兰卡的僧伽罗人(佛教)与泰米尔人(印度教)的矛 盾,塞浦路斯的希族(东正教)与土族(伊斯兰教)之间的矛盾,就是这样的情况。现今东西方 的矛盾,既有国家矛盾、民族矛盾,又有思想信仰上的矛盾(包括宗教和非宗教的价值观)。 东亚人强调由传统宗教和传统哲学所形成的“亚洲价值”,其特点是重社会、重和谐、重道 德,以此与“西方价值”(往往以“全球价值”的面貌出现)的重个人、重竞争、重利益相区 别,新加坡的李光耀和马来西亚的马哈蒂尔经常如此强调。而西方有些人始终企图把西方的 价 值观全盘强加给亚洲人。更有甚者,美国政治学权威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未来 国际斗争的主题,将由意识形态和经济冲突转变为文明冲突,主要是西方文明与东方儒家和 伊斯 兰两大文明之间的冲突。人们批评亨廷顿的理论是冷战思维的产物,是在苏联解体后企图为 美国寻找新的敌人。毫无疑问,亨廷顿的观点是在给东西方民族矛盾火上浇油,他有意夸大 思想信仰上的差别和文化传统的不同,特别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采取了敌视的态度,这当 然是错误的有害的,它加剧了东方人对西方人的反感,不利于东西方的和解。这是一个典型 的事例,说明包括宗教在内的思想信仰问题,可以被某些人利用来强化民族的对立与冲突, 这是需要提高警惕的。 一个民族有主体性的信仰,包括信仰宗教和信仰哲学,都是值得庆贺的,因为这意味着民族 的大多数有理想,有安身立命之所,社会生活有精神支柱。当然,这种主体性信仰也要随着 时代的前进而不断革新。反之,失掉了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它没有一定的精神方向,必然 人心散乱,道德沦丧。但是一个民族在热爱自己信仰的同时必须尊重其他民族的信仰,不把 自己的信仰强加给其他民族,只有这样,民族关系才能是和谐的正常的。一个人有自由选择 信仰的权利,一个民族也有自由选择信仰的权利,这是维护人权的重要理念。一个虔诚信教 的民族,民族感情往往表现为强烈的宗教感情。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宗教问题必然牵动民族 问题,两者纠缠在一起,很难分得清楚。这就要求民族问题的处理者(国家或国际调停组织) ,既要有民族学的素养,又要有宗教学的学识,并且懂得民族精神生活的微妙和重要,从而 能够谨慎地细心地去解决问题。在中国,汉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二,其中大多数不是教 徒,容易漠视、看轻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容易体察虔信宗教民族的情感世界, 所以社会要用极大的爱心关怀少数民族,要对宗教作同情的理解和认真的研 究。宗教问题处理不好,就要影响民族关系,这是必然的。 三、宗教成为民族利益的重要表现形式 民族是宗教的载体,宗教是民族的意识,两相比较 ,民族比宗教具有更根本的性质。当民族之间能够和平相处的时候,即使他们的宗教信仰不 同,也大致能够互相宽容,互相协调;当民族之间发生矛盾甚至冲突的时候,各自不同的宗 教信仰之间也容易出现摩擦,即使同一宗教,也会因教派不同、理解不同,而呈现对立。民 族矛盾就其根本方面讲,乃是政治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如领土主权之争、市场财富之争、 控制与被控制之争,其间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往往有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外部势力的 插手及内部掌权阶层的特殊考虑在起作用,有的是非分明,有的各有对错,不是简单可以了 断的。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利益冲突,常常采取宗教的形态;而许多 宗教冲突的发生,其深层原因在于民族实际利益的冲突。例如欧洲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在 宗教的旗帜下,罗马教皇以“圣战”的名义指挥十字军向欧洲东部及西亚北非进军,提出“ 援助东方的兄弟”,“向蛮族(指穆斯林)作战”,“登上赴圣墓(耶路撒冷)的征途”等口号 ,并且高呼“这是上帝所愿!”实际上,最深刻的动因是西欧封建领主垂涎东部的土地和财 富,以宗教为口号,进行侵略和掠夺。教皇乌尔班二世向法国人说“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 ,土地肥沃,如同天堂,它等待你们去拯救。你们蒙上帝赐给强大的武力,所以要毫不迟疑 地前往,这样不仅罪得赦免,而且将得到天国永不朽坏的荣耀”唐逸主编:《基督 教史》。,他用物质利益和宗教许诺双重手段诱惑臣民参加非正义的宗教战争。十 字军烧杀抢掠的所作所为,也充分证明,他们的东征并不是在为上帝传布福音,而是实行民 族压迫和剥削,以满足其贪欲。战争使数百万人死于非命,然后欧洲人取得了地中海的控制 权,排走了拜占廷和穆斯林的势力,霸占了重要贸易港口。 在当代社会,由于信仰自由和宗教宽容精神的传布,不仅再没有发生欧洲中世纪那样的宗教 流血战争,很少发生宗教之间的直接冲突,也很少见到一个民族以本族宗教对抗异族宗教相 号召。比较常见的是,在民族冲突或民族抵抗运动中,一个民族用宗教凝聚本族民众, 以对抗 外族力量。例如阿拉伯民族有人提倡泛伊斯兰主义,用以团结穆斯林世界,对抗西方的殖民 主义和霸权主义。在波黑战争中,穆斯林族则以伊斯兰教为纽带,加强内部的团结,其根本 目的在于争取和扩展本族的生存空间。 四、发扬“和为贵”的东方文化精神,清除民族歧视,消解民族仇恨,实现民族和解,加强宗教对话 随着国际经济走向一体化,随着技术的进步、交往的扩大,随着信息手段的发达,世界正在 变成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同时全球性的生态、人口、核扩散危机又威胁着全体 人类,人类不能不风雨同舟、兴衰与共,那种各扫自家门前雪和用战争手段称霸世界的时代 一去不复返了。人类必须学会友好相处、携手合作,方能克服危机,走出困境。但是国家、 族群、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仍然不断发生,隔膜、对立乃至仇恨的情绪仍然存在。这个世界 仍然是四分五裂,蕴含着自我毁灭的可能。解决国际争端、民族矛盾和全球危机的物质手段 并不十分缺乏,目前国际社会最为欠缺的乃是一种真正代表全人类利益的人文主义哲学,它 以仁爱和谐为宗旨,能超出国家、地区、民族、宗教、集团的界域而为世界大多数人所接受 ,从而化解仇恨,消融残忍,促进族群之间的对话、沟通和合作。 我以为,中国儒家的仁学和主和的理念可以成为建立一种当代新人文主义哲学的思想资源和 基础。孔子和儒家讲“仁者爱人”,主张“和为贵”和“和而不同”,认为人类是一个大家 庭,手足相连,痛痒相关,人本有仁爱之性,扩而充之,不仅可以爱家庭爱同族,也可以爱 人类爱万物。人类在互爱中共存,在 互仇中俱损。有了仁爱之心,便会帮助别人,理解和尊重别人,承认多样性的差异,实行“ 和而不同”,这便是恕道。《周易》讲“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也是这种精神。近代 中国思想家谭嗣同提出“仁以通为第一义”,通就是沟通、交往、理解、信任,打破种种偏 见、闭塞和障碍,这样才能推行仁爱之道。有了这种仁爱通和的哲学,就能克服民族歧视, 消融民族仇恨,推动民族和解,并且在信仰上承认多元,实行宽容。我觉得国际社会多年来 奉行的主流哲学是斗争哲学,以强凌弱,以邻为壑,迫人从己,以为这是生存竞争的规律, 许多人深信不疑。其实这是一种过时的哲学,必须加以改变,必须用仁爱通和的哲学来取代 ,否则整个人类的前途(包括所有民族的前途)是堪可忧虑的。 首先,人们应当认识到,任何一个民族要脱离整个人类的共同利益而独立发展是不可能的, 在当代和未来尤其如此,这就是说各民族之间的共同利益大于它们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当今 世界的政治、经济、生态的发展都是全球性的,发展得顺利,各国各民族都有利,出现严重 危机,各国各族都受损害。不仅发展中的各国各族依赖于全球经济、科技的发展和政治的和 平稳定,发达的国家和民族也依赖于发展中各国各族的繁荣和稳定。这就是为什么墨西哥的 货币危机、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与欧洲的经济衰退同样受到全世界人士的关切。再举例说明, 假如没有中国参加,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解决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包 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合作。 其次,同一地区相近或相邻的各国各族之间,也是共同利益大于它们之间的分歧与矛盾,也 就是说和则两利,斗则两伤。无论是经贸发展还是国家安全,没有民族和解与合作是没有保 证的。真正为本民族利益着想的人,必定是主张睦邻友好的人。煽动民族仇恨的人,表面上 是为了本民族的利益,实际上是把本民族时刻置于敌对民族的威胁之下而不得安生,这是间 接的自损自害。如果没有民族和解,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都不会过上安宁幸福的日子,冤 家宜解不宜结,历史的纷争只能通过和谈、妥协、谅解来解决,而不能诉诸武力。正如中国 哲学家冯友兰所指出的,国际争端只能走“仇必和而解”(北宋哲学家张载的话)的路,而不 能仇必仇到底,仇到底是没有出路的。 第三,各民族必须学会在一个多样化文化的国内外环境中生活,善于在宗教信仰和思想文化 上与各种类型的学说、主义、理念进行对话和交流,以平等的身份、宽容的态度去理解其他 民族的信仰和文化,以文明的方式进行文化的交流。西方天主教旧传统是相当封闭和排它的 ,可是自60年代初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以来,该教提倡“宗教对话”,与其他宗教或非宗 教团体的关系有了很大改善。美籍华裔学者杜维明根据儒家主和的文化精神,倡导“文明的 对话”,以回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这是值得赞赏的。许多民族矛盾就是由于价值观不 同引起的,而价值观是由信仰决定的,因此必须相互沟通理解,而相互沟通理解又必须通过 对话,像朋友一样交流,承认彼此各有真理,能够设身处地去体会对方的思想感情,这样自 然就会发现对方的特点和长处,也自然能够尊敬对方的信仰与文化,并且取人所长补己之短 ,相得而益彰。宗教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对话,宗教文化与非宗教文化的对话,应当大力提倡 ,认真进行,它是民族和解的一个组成部分。

10. 怎样理解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各民族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

①含义: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②依据:

A、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各民族在发展程度上的差别是历史的、地理的、社会的诸多因素造成的,而民族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各民族人民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对历史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各民族应一律平等。

B、事实依据:我国各民族都对人类历史发展做过贡献。

C、法律依据: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表现:

第一.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

第二.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第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

在我国,各个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领域,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真正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因而影响了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所以,我国采取一定的特殊政策,对少数民族给予帮助和照顾。

2)民族团结:

①含义: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②意义:加强民族团结对国家统一、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各民族的共同愿望,也是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同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斗争,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③妨碍因素: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的破坏活动,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影响。

3)各民族共同繁荣;

①含义: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各民族自身得到发展进步,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②依据:在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和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是统一的。目前,我们各民族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民族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坚持共同繁荣原则才能最终达到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也只有民族共同繁荣才能为民族平等和团结提供保障。

③实现途径:首先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同时需要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优势;还需要发达地区的支援,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3)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①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没有民族团结;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平等和团结,就不会实现共同繁荣;③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没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会影响民族团结的巩固和民族平等的全面实现。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2)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既是民族区域自治机关,又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国家机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民族自治地方,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2)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4)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4)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关系

民族原则是制定和实行民族政策的基础和依据,而民族政策则体现了民族原则,有利于贯彻民族原则。为了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从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阅读全文

与如何处理民族关系宗教纠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