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水源保护区下游离大坝2公里能否探矿
可以。
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为取水口上游不小于1000米,下游不小于100米的河道水域。
一级保护区水域宽度为按5年一遇洪水所能淹没的区域作为保护区水域的宽度。通航河道一级保护区宽度以河道中泓线为界靠取水口一侧范围,非通航河道为整个河宽。
在二级保护区长度,在一级保护区的上游侧边界向上游延伸不得小于2000米,下游侧外边界应大于一级保护区的下游边界且距取水口不小于200米。
二级保护区陆域沿岸长度不小于二级保护区水域河长,二级保护区沿岸纵深范围不小于2000米。
『贰』 饮用水水源地探矿环境影响评价公众能参与
饮用水基本安全知识
一、选择饮用水常识
(1)优先选择饮用瓶装水或开水,如果没有条件烧开水,可饮用消毒药剂消毒后的水;不喝被污染的水,不用浑浊、有颜色水洗漱等。
(2)取水优先选井水、泉水,也可选用河岸渗滤水。
(3)盛水器具要经常消毒,并用干净的水冲洗。
(4)有消毒剂味道的水是较安全的饮用水。
(5)选择水源的顺序为井水、泉水、山溪水、江河水、水库水、湖水、池塘水,但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水源水质分析的结果来划定水源保护区,对水源地进行标识,加强保护水源地。
(6)要共同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二、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措施
(1)水源井周围50米或地表水源沿岸30 米范围内,禁止建厕所、牲畜圈,禁止排放粪便、污水或倾倒垃圾,不得在水源边喷洒农药等。
(2)粪便进行统一消毒和管理,动物牲畜尸体等及时清除并立即进行填埋处理。填埋地点应距水源地150米以上并远离居民日常生活区,填埋深度应在40厘米以上,填埋按比例加入生石灰(重量为动物尸体重量的1/4~1/2),填埋完成后对填埋地进行标识。
(3)在水源地设置简易导流沟,避免雨水或污水携带污染物直接进入水源地或其上游地区;对于水井,应在周围设置拦截措施,要建井台、挖排水沟,并对水井进行加盖处理,严防污染物进入。每天定时对井水消毒,用公用水桶进行取水。
三、简易判断饮用水水质方法
看:干净水应该无色、无异物、无漂浮死亡的动物尸体等;
嗅:干净的水没有异味;
尝:干净的水没有味道,如果发现有酸、涩、苦、麻、辣、甜等味道则不能饮用;
验: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利用水质(快速)检验设备等对水质进行快速检验,合格后才能饮用。
四、饮用水消毒方法
(1)家庭和个人用水:煮沸消毒效果可靠,方法简便易行。也可用漂白粉等卤素制剂消毒饮用水。
①漂白粉精片消毒法:清洁水100公斤加漂白粉精片1片,混匀静置30分钟后可饮用;
②二氯异氰尿酸钠药片消毒法:清洁水100公斤加二氯异氰尿酸钠药片(泡腾消毒片)5片混匀搅拌,静置30分钟后即可饮用;
③氯亚明消毒法:先将氯亚明配成10%溶液,每100公斤水中加5~6毫升混匀搅拌,静置30分钟后即可饮用;
④次氯酸钠消毒法:清水100公斤加入10%次氯酸钠5~6毫升混匀搅拌,静置30分钟后即可饮用;
⑤个人饮水每升加净水锭2片或2%碘酒5滴,振摇2分钟,放置10分钟即可饮用。
(2)井水:按井水深度和直径计算出井水量,按比例计算消毒剂投放量进行投加。
(3)集中式供水单位:清除灾害留下的污染物、污泥,清洗制水设施、设备,必须保证消毒剂投加后,在清水池停留时间达30分钟以上,检测出厂水游离余氯含量在0.5~1.0毫克/升范围内,或保证管网末梢水游离余氯含量达0.1毫克/升。
(4)应急饮用水的处理步骤:粗滤-→静置/沉淀-→过滤-→消毒。
『叁』 青海“隐形首富”祁连山非法采煤是怎么回事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三年前被中央通报,制造这一区域生态灾难的,是一家名为青海省兴青工贸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青公司”)的私营企业。兴青公司董事长马少伟号称青海“隐形首富”,14年来盘踞木里矿区聚乎更煤矿,涉嫌无证非法采煤2600多万吨,获利超百亿元。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历经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和青海省叫停木里煤田矿区内一切开采行为、开展生态环境整治的背景下,兴青公司在木里聚乎更煤矿的非法开采也未受到撼动,时至今日其打着修复治理的名义仍在进行掠夺式采挖,生态旧债未还又添新账。
2019年7月14日至8月14日,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对青海省开展环保督察。据兴青公司内部人士透露,督察组到天峻县开展下沉督察,兴青公司在聚乎更一井田煤矿的开采停了三天,督察组离开的第二天即恢复开采作业。
“每逢领导前来视察、检查工作和执法检查,兴青公司就临时停产一两天,并将采煤机械设备全部转移到渣山整形工地,用矿渣堵死通往采煤区的道路。 ”兴青公司内部知情人士对记者说,经常是白天迎接检查、夜间组织开采,或者上级领导、执法人员前脚刚离开、后脚就恢复生产。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为了应对青海省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2020年7月28日起兴青公司停产四天。31日下午14时左右,检查人员离开,16时兴青公司即通知各采煤队恢复当日夜班开采。
据兴青公司内部人士透露,通常情况下公司24小时作业,但每次有领导和执法人员前来矿区,公司都能事先得知消息,将矿体和挖出的煤炭或用土掩盖,或用绿色盖土网予以覆盖,看似绿色草坪﹔检查人员一离开,立即恢复作业。
就聚乎更矿区一井田煤矿非法开采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致电马少伟,马少伟表示:“煤矿一直在停产着呢。”
(3)探矿影响水源纠纷扩展阅读
假文件夺取千亿矿权纠纷
《经济参考报》记者查询工商登记资料发现,兴青公司为家族性企业,由父子四人持股,股权结构为:马登科(其父)占股20%,马少伟占股40%,马邵云(其弟)占股20%,马邵雄(其弟)占股20%。据了解,马登科曾任青海省政协委员;马少伟则曾是西宁市政协委员,因实际控制和运营聚乎更矿区一井田煤矿,被当地人称为青海“隐形首富”。
两年前,《经济参考报》曾披露兴青公司凭借一纸疑似造假的青海省商务厅红头文件,非法将青海省紫金矿业煤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金公司”)全部股权据为己有,而此前陕西金土地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土地公司”)就其出资紫金公司与兴青公司以“零投资”夺走紫金公司估值千亿元的聚乎更一井田矿权,引发金土地公司长达15年的维权诉讼。
这场假文件夺取千亿矿权纠纷曾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据悉,商务部、青海省纪委最终查明,作为决定聚乎更一井田千亿矿权归属的关键证据,青海省商务厅发出上述红头文件即作收回撤销处理,其为无效文件即无效证据。2020年5月,陕西省西安市中院一审判决认定,金土地公司为紫金公司实际出资人。
据了解,在青海商界,让马少伟名声远扬的不仅仅是其涉足木里煤炭开采多年拥有巨额财富,更因为其拥有深厚的政商关系,在两者之间行走得游刃有余。2019年1月,青海省自然资源厅的相关公示显示,马少伟任法定代表人的青海不冻泉矿泉水有限公司,以1870万元的对价获得青海海西州茫崖小冒泉地区162.82平方公里的钾盐矿预查探矿权。据专业人士测算,该区域钾盐矿区块矿藏市值应在百亿元以上。
『肆』 对矿业权市场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孟琪1钱丽苏2
(1.辽宁省地勘局,辽宁沈阳,110005;2.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
尽管中国的矿业权市场已经度过了萌芽时期,开始步入快速增长的繁荣阶段,但还不能说中国的矿业权理论和矿业权市场已经成熟。甚至可以说,尚没有找到矿业权理论的逻辑起点,也没有找到矿业权市场的发展方向。这是因为当前的矿业权市场还存在很多深层次的矛盾亟待解决。主要有:第一,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两大生产要素配置手段远不规范和协调;第二,矿产资源产权关系严重错位,利益关系严重扭曲;第三,资源性资产的管理体系尚未形成,国有资产浪费和流失现象触目惊心;第四,矿产资源的消耗和发现没有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由此提出“应当也必须对中国的矿业权理论和矿业市场进行彻底反思”的结论。
一、探矿者是矿产资源价值创造的主体之一
目前,支撑矿业权市场理论的一些起基础性作用的概念众说不一,未能达成共识,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关于“价值”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有偏差。
“价值”一词的内涵较为丰富,外延也较为模糊。经济学上的解释与其他学科有着迥然的不同。人们可以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矿产资源的价值,但这不是经济学的论断,应当写进文学作品;人们也可以说,千百年来科学技术知识的积累创造了矿产资源的价值,但这也不是经济学的论断,应将其放入科学技术史教材更为妥当。有人欲以“人死画值钱”的现象来挑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其要害是把书画作品的创造和经济学中的创造混为一谈。如果站到经济学的视角看,画家死了以后,收藏家、评论家们仍在继续参与书画作品的创造。可见,我们既不能不着边际地圈定矿产资源价值的创造主体,也不能狭隘地限定矿产资源价值的创造主体。
一个时期以来,价值学说是正统经济学的基石。因此,在向矿产资源领域引用时,要么不敢作任何创造性的理解,要么对其完全彻底地加以拒绝。本文认为,经济学中的创造主体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狭义的创造主体,这类主体所从事的劳动为复杂劳动,其劳动价格难以用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换算,其劳动收益一般是通过劳动成果的权益分配来实现的;二是广义的创造主体,这类主体所从事的劳动为简单劳动,其劳动价格较易用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来换算,并被狭义的创造主体买断,同时计入生产和经营成本。
矿产资源价值的狭义创造主体有3个。一是国家。常言道:普天之下皆为王土,国土毕竟不是人人都可以无偿享用的日月星光。统治阶级在国土资源征服、保护和管理过程中付出的“劳动”是矿产资源价值的基础所在。由于较多的统治阶级在其“劳动”之中蕴藏有罪恶,所以其利益主体的地位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难以被人们所接受,但这种“劳动”毕竟是客观存在的。二是探矿者。探矿者的劳动属于复杂劳动。重要的是探矿过程是由投资者与探矿者互动的过程。因此,探矿者在矿产地发现过程中所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所创造的价值是难以简单界定、换算和买断的。至少说投资者和探矿者不是一种简单的劳务雇佣关系。三是探矿投资者。中国有句俗话,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资金是劳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转换形式,由此可以理解为投资者变相地参与了矿产资源价值的创造。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这种劳动也不被学术界所承认,因为惟恐承担为剥削者辩护之嫌疑。
二、探矿权隶属于矿产资源所有权
在以往的矿业权理论研究中,探矿权被认为是从矿产资源所有权派生出来的一种使用权,并把它作为矿业权市场理论的逻辑起点。既然是“派生”,探矿权理所应当是矿产资源所有权这一母权的子权。然而矿产资源发现实践却告诉我们,国土资源是矿产之母,地质勘查是矿产之父,于是便出现了“鸡生蛋”或“蛋生鸡”的困惑。如果我们坚持认定探矿权是使用权,便永远绕在“鸡与蛋”的怪圈中去看问题。因此,只有将探矿权归属于所有权,很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探矿权属于所有权,这就意味着探矿权拥有者可能成为所有权拥有者之一。这里则要冲破两个思维误区。一是矿产资源地下、地上“阴、阳”相隔。本文认为,埋藏在地下和开采到地上的矿物只不过是存在形式的不同。可以说矿产埋在地下如同储藏在特殊的仓库中一样,矿采到地上则如同经过了一种特殊的运输而已。处在不同空间和时段的矿产并无本质的区别。然而,在当前的矿业权市场,采到地上的矿产归企业所有不被质疑,而埋在地下的矿产名分却神圣不可侵犯,这绝无道理。二是矿产资源所有权的“一大二公”。不可否认,矿产资源是资产的一种表现形态。在现实之中,很多资产的所有权都可以被量化,为什么可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股份改造却不被允许?“谁发现即谁所有”固然不正确,但“无论谁发现都是国家所有”的观点也过于狭隘。为此建议,将探矿权列为矿产资源所有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国家、探矿者、探矿投资者共同分享矿产资源所有权。国家通过产业政策来明确不同区域、不同矿种的所有权分享比例,并将这种比例作为国家引导投资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也就是说,探矿权价值不是评估出来的,而是各个利益主体讨价还价协商后得出的,从而避免了因目前评估方法不尽如人意而造成探矿权价值相差悬殊,以致不同利益主体得失所带来的矛盾纠纷。
探矿者和探矿投资者的权益实现途径有3个:一是参与矿产资源权利金的分配,这条原则可作为地勘单位对灭失矿权利益追讨的理论依据;二是对勘查成果一次性转卖或投资入股;三是在探矿者转变为采矿者后,享受国家各种税、费、金的折扣以及各种优惠政策。在国家、探矿者、探矿投资者三大所有权主体中,探矿投资者的权益先于探矿者,探矿者的权益优于国家。出于战略上的需要,国家所有权有时甚至可能出现负值,即国家对商业价值较低的矿产地予以补贴。但在超额利润分配中,国家的权益则处于最大化的地位,并依据宏观经济形势和微观经济结构不断调节矿产资源勘查产业的货币资本和劳动资本的分配比例。
三、采矿权隶属于矿产资源交易权
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的制度深入人心,这种提法似乎就是保障了国家所有权的神圣地位。但将矿产资源混淆于普通的非消耗品,甚至将土地资源管理的方法简单、机械地照搬至矿产资源管理之中,便从根本上搞乱了矿业权市场的理论基础。问题的主要症结之一便是“使用”一词的滥用。
客观地说,国家与采矿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易关系,类似于期货交易关系。采矿过程实质上就是买卖的交割过程。卖方是国家、探矿投资者和探矿者,买方是采矿企业。为处理好这种特殊的交易关系,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采矿企业原则上只能享有企业投资的平均利润,由矿产资源禀赋所形成的超额利润应属于矿产资源所有者;二是采矿企业与国家签订的契约属于期货契约,可享受矿产品价格上涨的收益,但也要适当承担矿产品下跌的风险;三是国家可采取不同的方式对矿产资源开采过程进行监控,并严格执行权利金征收制度,以免出现“任人宰割”的交易过程。
采矿权是矿产资源交易权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交易权的初始理论值是零,因为在矿产资源权利金被竞拍到最大化时,交易权也便趋于零了。以探矿投资和收益为基础评估出来的采矿权价值,其实是对探矿者所有权的一次性买断。这种交易权的终止理论值也是零,因为矿产资源一旦被开采殆尽,采矿权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在初始与终止之间,采矿权的价值受矿产品市场行情、采选业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有所变化,可以大幅度升值,也可能跌破至零点以下。
近年来,我国的矿业市场普遍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不是将权利金作为标的物,而是将采矿权作为标的物,从而忽略了矿产资源价值本身的经营而盲目炒作矿业权。其不良后果至少有两个。一是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以采矿量为依据收取补偿费,而不是以资源储量为依据收取权利金,对开采方式、回采率根本没有硬性约束,必然造成在矿业秩序不很规范的现实条件下“任人宰割”的严重后果。二是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为了“蝇头小利”而将国有地勘单位拒之门外,处处设卡,并利用行政权利过多地干预矿业权交易及利益分配。遗憾的是,如果没有国有地勘单位的存在,仅依靠民营企业是很难有什么大手笔的创意和发展,其结果只能是损失巨额的权利金和税、费收入。
四、以探矿者为本构建中国的矿业权市场
1.明确地勘单位在矿业权市场中的主体地位
以探矿者为本构建中国的矿业权市场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矿业权市场的具体贯彻和落实。国有地勘单位有如下理由成为矿业权市场的主体。一是由探矿者的身份所决定。在国家、探矿者、探矿投资者3个所有者之中,探矿者处在核心地位。没有探矿者的创造性思维劳动作引导,国家的宏观规划、矿业的投资需求都无从谈起。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市场实践告诉我们,矿产资源风险勘查的过程其实就是探矿者不断融资的过程,其主流模式不是投资者引导探矿者,而是探矿者引导投资者。二是由地勘行业改革与发展的现实水平所决定。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的非公有制经济都得到充分发展,而地勘行业依旧是国有地勘单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无论由谁投资都得由国有地勘单位来实施。只有将投资者和探矿者的利益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才可能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整合。当前中国的矿产勘查行业,人力资本为第一稀缺生产要素。摆脱地勘队伍,对国家公益性勘查成果搞“招、拍、挂”,难免使一批民营企业走向“盲人瞎马”的不归之路。
2.构建公益性地质与商业性地质的衔接机制
一些业内人士一直期待能够将公益性地质工作中发现的重大找矿线索上市竞拍,觉得这样做才能体现市场经济“公开、公平、公正”的本质要求。然而,95%以上的重大找矿线索都是“水中月、镜中花”。很难想像,把“莫须有”的找矿线索推向市场后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旱涝保收,风险让企业承担,这种做法很难被社会所接受。如果国家以普通投资者的身份,用公益性地质成果吸引投资者,形成“股份制”类型的矿权,才可能均衡各方面利益主体的权益。这一问题被认可后,便可吸引全社会的投资参与公益地质工作投入。为此,有必要确立地勘单位在公益性地质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只有明确公益性地质工作投资主体的权益,才能实现公益性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3.建立矿产资源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体系
政、资分开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由于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体制尚不完善,加之资源性资产的属性比较特殊,因此,矿产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框架的构建工作异常艰难。本文只能粗略地提出一些方向性的建议。一是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兼任矿产资源所有权行使机构,以资本管理的方式来履行国家所有权的权能,并将行政审批的方式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二是将地勘局发展成为矿产资源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受所有权行使机构委托,对本地的矿产资源进行清产核资,并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负责其管理和经营。参与国家主要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投资,实现其投资效益最大化。地勘局还应成为矿产资源领域社会投资和融资的主要载体,同时负责监管和营运国有地质勘查企业的国有资产。
作者简介
[1]孟琪,辽宁省地勘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2]钱丽苏,中国国土经济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伍』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
一、内容概述
(一)成果简介
1.首次探明全盆地区域地下水资源总量及其开发利用潜力
盆地区域地下水补给资源总量为105亿m3/a,可采资源量为58亿m3/a,目前开采量为11亿m3/a,开采潜力为47亿m3/a。开采潜力较大的地区主要包括盆地东缘和南缘的岩溶地下水、西北部白垩系地下水、东北部第四系孔隙水和黄河及其支流河谷区潜水。在这些有开采潜力的地区划定了18个地下水富集区,发现了161处地下水水源地,初步评价水源地供水能力可达22亿m3/a。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到2010年、2030年鄂尔多斯盆地总需水量分别为72亿m3/a和90亿m3/a。全盆地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为104亿m3/a,其中,地表水为46亿m3/a,地下水为58亿m3/a。经供需平衡分析认为,通过对划定的集中供水水源地进一步勘查评价,统筹规划、科学调配,盆地内的水资源总量可基本满足能源基地近期和中期规划用水需求。
2.查明了盆地地下水形成演化规律,攻克了一系列国际公认的科学技术难题
首次建立了全盆地三维地质结构数字模型和白垩系含水层结构数字模型;查明了盆地周边岩溶地下水和白垩系地下水的形成机理与循环模式,定量揭示了白垩系大厚度含水层不同深度地下水的形成年龄和更新速率。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数据库与空间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地理信息、基础地质、水文地质、物探和遥感信息等数据的有效管理,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管理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数字平台。
3.取得了海量的实测数据,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地质基础信息
首次系统取得了全盆地基础地质、水文地质方面的海量实测数据。项目成果正在被陕、甘、宁、蒙、晋5省(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所广泛采用。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加大了地下水勘查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提高了水源地的勘查程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探采结合”的方式,为当地成井100 多眼,累计出水量每日达33万立方米,解决陕、甘、宁、蒙、晋5省(区)严重缺水地区的20多个城镇、上百个乡村及部分厂矿近57万人的饮用水困难。
4.探索出一套重大项目的组织形式,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项目组织陕、甘、宁、蒙、晋5省(区)地质调查队伍和国内著名的专业院所、大专院校等17个单位的500多名科技人员,采用跨地域、多学科、多兵种联合攻关,将最新的地下水勘查理论与技术方法应用到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中,使项目科学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探索出了一整套由多个单位参加,多学科融合,既有国际合作,又有地方政府合作的重大计划项目组织方式和运行模式。通过产学研结合,与国外著名研究机构合作,培养了一批能承担重大项目的技术骨干和领军人才,为开展我国其他大型盆地的地下水勘查工作奠定了人才基础。目前已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50篇,其中国外2篇、被SCI、EI收录2篇、核心期刊21篇;在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交流达10次以上;培养博士生16人、硕士生27人。
(二)技术特点
充分借鉴国内外大型盆地地下水勘查的理论与技术方法,采用基于“GIS和数据库为支撑,从地质调查→地球物理资料解释→水文地质钻探验证→三维地质建模→同位素及水化学分析→地下水系统划分→地下水数值模拟等”一整套大型盆地的勘查评价理论与技术方法。
整个勘查工作实行产、学、研相结合,专项研究与综合评价相统一,采用多学科、多方法的综合手段,充分吸收引进国外地下水勘查新技术与新方法,加强开展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同时,在勘查工作中,特别在水文地质钻探工作尽可能结合地方需求,努力提高勘查研究程度并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具体技术方案为:
1.鄂尔多斯盆地水文地质遥感解译
利用定量遥感技术,根据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EBS)原理,进行盆地的地表蒸发量的估算;结合区内植被指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确定地下水合理生态水位。
2.鄂尔多斯盆地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研究
利用已有的各种空间数据(包括12930千米地震剖面、1956个煤田石油钻孔及测井数据,最新施工的203个水文地质钻孔数据),运用沉积盆地分析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全盆地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白垩系砂体空间分布数字模型和可视化模型,定量直观地表征和展示现今盆地的空间地质结构以及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含水层的空间分布。为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三维数值模拟和地下水资源评价奠定地质基础。
3.潜水面降雨入渗强度和蒸发强度原位试验研究
在鄂尔多斯乌审旗建立了水文地质原位试验场,开展潜水面降水入渗与蒸发强度原位试验研究,系统研究气象要素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地下水和生态系统响应;研究不同盐分浓度的水面蒸发强度,获取相关包气带水分运移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相关水文地质参数;揭示水分在包气带迁移转化的动力学机制。
4.白垩系地下水循环机理研究
利用国际原子能机构援助的Packer定深分层取样设备与测试技术,对厚度达1000m含水层,定深测定地下水头,分层采集同位素及水化学样品,并开展分层地下水抽水试验,为查明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获取关键水文地质参数,揭示地下水化学演化和循环规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5.鄂尔多斯盆地岩溶发育规律及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以系统理论为指导,运用地质学、岩溶学、水文地质学理论,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外试验、水化学与同位素、GIS等方法手段。从岩溶理论出发,系统总结岩溶发育特征,归纳和总结不同岩溶地下水系统特征和水循环模式;分析岩溶含水层介质结构类型、地下水补径排条件、水化学与同位素特征、地下水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和岩溶水资源演化规律,圈定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水源地,按地下水系统和子系统对岩溶地下水补给资源量、开采资源量、淡水资源量以及地下水的水质进行了评价。
6.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研究
在GSLIB、T-PROGS、GMS等模拟软件的支持下,建立面积达13.21万km2的白垩系地下水三维数值模型,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建立水文地质结构模型和渗透性参数空间分布模型;选取典型剖面,建立了剖面地下水流、水化学和地下水14C年龄模拟模型;采用SEBS模型计算了潜水蒸发量及其分布,用环境遥感方法分析植被指数演化规律,对地下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功能进行评价。
7.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信息系统研究
以ArcGIS为平台,建立鄂尔多斯盆地空间数据库,对包括地理信息,基础地质、水文地质、物探和遥感解译等五大类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并开发相关数据分析功能模块;使用Visual Basic语言,对ArcGIS、GoCAD、GMS、Sufer、Grapher、Aquachem进行集成,实现了地学空间信息的三维查询;在基于ArcGIS的模型信息管理、信息查询和信息交换的空间信息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地学空间信息可视化互访平台。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一)应用范围
1.技术方法的应用范围
采用基于“GIS和数据库为支撑,从地质调查→地球物理资料解释→水文地质钻探验证→三维地质建模→同位素及水化学分析→地下水系统划分→地下水数值模拟等”一整套大型盆地的勘查评价理论与技术方法。可应用于西北地区主要盆地。
2.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成果应用范围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资源勘查成果,可作为盆地内地下水水源地进一步勘查的地质依据。
(二)应用情况及效果
1.项目成果应用及效果
(1)在国家和有关省(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应用
项目成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既为国家和有关省(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地下水资源方面的宏观决策依据,也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地下水源,解决了部分严重缺水地区的燃眉之急。
(2)在国家能源基地规划与建设中应用
项目探明了盆地内地下水资源总量及开发利用潜力,划定了18 处地下水富集区和161处水源地,水源地累计供水能力达22亿m3/a,部分水源地已经被当地政府转化应用。陕西、甘肃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分别与国土资源部合作,共同出资10800万元,对部分水源地开展了进一步勘查评价,为国家能源基地规划与建设提供了水资源保障。
(3)在国家大型企业供水中应用
通过成果转化,有力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中国神华集团“煤制油”工程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项目能否正常运行,关键取决于水资源的保证程度。项目勘查过程中发现的浩勒报吉水源地,地下水可采资源量达8万m3/d,已开始向厂区供水,保证了国家重点项目的正常运行。同时在严重缺水的鄂托克旗棋盘井镇找到了3处岩溶水源地,基本解决了内蒙古区级工业园区用水问题,使该镇生产总值由以前不足600多万元,发展到2004年的34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预计到2010年,工业产值将达到100亿元,出口创汇10亿美元。
(4)在城乡居民安全饮水中应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当地居民安全饮水和经济建设的需求,探索性的采用渗流井、辐射井、竖井汇流取水技术,建立了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开发模式。采用“探采结合”的方式,为当地成井100多眼,合计出水量40万m3/d,解决了20多个城镇和上百个乡村近5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为改善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生活条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加强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
2.成果转化应用实例
(1)开展鄂尔多斯盆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基地地下水勘查
依据该项目成果,陕西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合作,共同投资2500万元,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基地地下水勘查”项目,系统查明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北纬38°以北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总量、地域分布、利用现状和开发利用潜力。勘查与核查评价了33处水源地,可采资源总量为9.3亿m3/a。30处达到B级精度,B级可采资源总量7.69亿m3/a,可作为水源地施工图设计的依据;3处达到C级精度,C级可采资源总量1.34亿m3/a,可作为水源地初步设计的依据。新探明水源地20 处,新增8 处B级水源地,和1.84亿m3/a B级资源量;新增3处C级水源的和1.00亿m3/a C级资源量。C级升B级水源地9处,增加B级资源量2.27亿m3/a。核查B级水源地13处,可采资源量3.59亿m3/a
(2)开展榆林地下水资源勘查
该项目成果为榆林地下水资源勘查提供料基础,依据该项目成果,榆林市投资一亿元,由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开展了“榆林市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项目”,查明了地下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探明了区域地下水资源与开发利用前景,并圈定出了4处地下水富集区和有供水前景的水源地。为榆林市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地下水资源的勘查提供了依据。
(3)开展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
依据该项目成果,国土资源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合作,深化项目成果,共同投资3800万元,开展“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项目”,查明了地下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探明了区域地下水资源与开发利用前景,发现并圈定出了13处地下水富集区和44个有供水前景的水源地。并对10处地下水富水地段开展了整装性的水文地质详查,提交C级地下水可采资源83.4万m3/d。新发现了22处可供进一步勘探的水源地,其中大型5处中型17处,为能源基地建设提供了供水保障。
3.应用前景
(1)勘查技术应用
总结了从“地质调查→地球物理资料解释→水文地质钻探验证→三维地质建模→同位素及水化学分析→地下水系统划分→地下水数值模拟等”一整套大型盆地的勘查评价理论与技术方法。为我国西北大型盆地地下水勘查提供技术借鉴和指导。
(2)勘查技术成果应用
系统查明了全盆地地质结构与含水层类型,建立了全盆地三维地质结构数字模型和白垩系含水层结构数字模型;首次查明盆地地下水资源总量及其开发利用潜力,发现了18处特大型地下水富集区,圈定了161处地下水源地,其中大型以上水源地42处,为国家能源基地建设提供了水源保障。
随着国家能源基地建设和地下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本成果应用前景更加广阔。将为晋西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陕西渭北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项目的实施提供理论及技术依据。
三、推广转化方式
宣传报道、会议交流、项目合作、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现场服务等。
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联系人:张茂省侯光才
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友谊东路438号
邮政编码:710054
联系电话:029-87821944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陆』 红层地下水资源勘查及规划内容和要求
红层地下水资源勘查,一般可分为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富水块段(地下水源地)勘查两大阶段(表3.1)。
表3.1 红层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内容简表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查明流域的地质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天然资源潜力与开发技术条件和防污性能,为区域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开发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提供地下水资源依据。调查研究的重点是:查明地质环境条件、流域分水岭、水文地质单元边界及其地下水动力学性质,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地下水循环过程及富集规律,初步圈定富水块段,分析评价其开发技术条件及防污性能,系统地计算补给量、储存量,初步评价允许开采量,并对拟建地下水开发工程的可行性做出论证。其中,应特别注意对水文地质单元边界性质的调查和分析。前已述及,水文地质单元边界不仅限定了单元的范围和规模,其地下水动力学性质,如隔水的、透水的、越流的,往往决定了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基本形式和特征。譬如在一个完整的向斜储水构造基础上形成的水文地质单元,如果翼部隔水层构成了圈闭的隔水边界,没有大的断裂形成缺口,则单元内补给量与排泄量基本是平衡的。只需通过对所有排泄点进行流量统测,依据典型排泄点动态观测资料进行动态分析,计算评价储存调节能力,针对需水特点即可确定允许开采量。而如果是一个在断裂切割的单斜储水构造基础上形成的水文地质单元,沿断裂或旁侧含水层往往存在侧向深远程径流排泄,这就需要布置勘探剖面进行钻探试验和观测,采用断面法计算地下水径流量,才能够准确评价允许开采量。而且在开采状态下,还有可能与相邻水文地质单元发生相互干扰或袭夺,这在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中必须加以协调。所以,在水文地质调查中,都应对水文地质单元边界进行重点的追索调查,对于断层边界,应当布置控制性钻孔进行钻探和抽水试验,以确定其地下水动力学性质。
富水块段勘查的目的在于查明地下水的赋存特征、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开发技术条件及防污性能,为地下水开发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和施工设计依据。勘查重点是:准确圈定富水块段的范围;探明含水层(带)的埋藏分布情况,富水性及均匀性;含水层(带)与隔水层(体)的空间组合形式,以及含水层中导水、储水空隙的形态、空间分布和联系,研究地下水的赋存特征及富集规律;富水块段的边界条件及内外水力联系、径流场特征,掌握地下水的循环途径及过程;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掌握流量、水位、水温及水质动态特征及变化规律;通过地下水动态观测及钻探试验、取样分析测试,确定水文地质参数,建立数学模型,评价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和水质;评价富水块段的开发技术条件及防污性能,研究与相邻水源地的关系,分析预测水源地开采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的措施建议,论证地下水有效开发技术方案。
需要强调指出,无论在哪个阶段的水文地质调查或勘查中,都要认真地对已有的地下水开发工程进行现场观测记录、收集有关水文地质及地下水开发历史和现状的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及研究,以弥补勘查工作的局限。通过这些工作,可以发现地下水开发所暴露出来的更深远的问题,检验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和认识上的错误。再据此通过修正和深化对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调整有关水文地质参数,选择更为合理的地下水资源计算方法,切实提高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精度。
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是以资源和环境科学、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各类供水需求目标,应用工程与管理科学技术方法编制的较为全面和长远的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及保护计划。它是实现地下水资源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可持续地开发利用的基础。作为一个完整的规划,主要内容包括:流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现状、地下水资源及开发技术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需求;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规划分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工程部署(方案)、实施计划、投资估算、实施效益预测评价;监测与管理措施、制度保障。规划应特别注意贯彻下列原则:优先选择临近的地下水源地,就地开发就地供水,减少输水和水处理投资;紧密结合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下水类型特征,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有效勘查和开发技术方案;多源取水,综合利用,统筹解决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等不同类型的缺水困难,满足不同的供水需求,实现经济有效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开发工程科学布局方案,要应用常规技术与先进技术相结合,与地质环境条件及其变化相适应,针对流域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主要的地下水类型和地下水的富集特征及开发技术条件,结合需水特点规划部署地下水开发工程。同时,还要与地表水的开发利用规划相衔接,统一管理,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调度,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开发利用水资源。
『柒』 石油勘探会对水资源造成影响吗
这是我的专业!呵呵
石油勘探对水资源不会有任何影响!勘探只是埋置检波器,激发,接收的过程不会对水资源有影响!
对水资源有影响的是石油、天然气的开发与炼化过程!
例如开采石油时的油层水的排放(不会全部回注),石油化工过程中废水的排放等等
『捌』 月球勘探者”在月球上发现水源了吗
20世纪末,“月球勘探者”在月球上发现了水,这一消息对人类来说就像当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那样惊喜。
早在1996年,科学家在分析研究1994年“克莱门汀1号”探测器拍摄的1500张月面照片后,产生了争议,因为有一张照片被某些科学家怀疑是月球南极的冰湖照片。
于是,“月球勘探者”探测器带着证实月球是否有水的任务,于1998年1月6日发射升空,并于1月12日顺利进入月球轨道,开始了它的找水探测。
『玖』 浅谈综合电法勘探在寻找水源地中的应用
吴炳华 王学森 张俊业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兖州272100)
作者简介:吴炳华(1956—)男,工程师,1980年毕业于南京地质学校地球物理勘探专业,现主要从事地面物探工作。
摘要:本文通过在寻找里彦电厂嘉祥红运水源地和鲁南化肥厂西石楼水源地时,采用了综合物探方法,分析其不同方法在同一地段上异常特征,使圈定的异常更可靠。最终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综合电法;水源地;电测深;联合剖面;激发极化
在第四系覆盖区,圈定富水地段,确定探、采孔位置,多年以来,物探野外一直采用常规的电测深法或联合剖面法来完成。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上述方法存在着局限性,受第四系厚度、岩性及干扰因素的影响较大。任何物探方法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获资料也就产生了多解性,给资料的解释推断带来了难度。利用综合电法可以减少推断的失误率。即在异常地段上,采用不同的并且是有效的多种物探方法对同一异常进行验证,以增加有用异常的可靠程度,提高成井率。下面分别以里能红运水源地和鲁化西石楼水源地电法勘探为例,分析其应用效果。
1 嘉祥红运水源地
在野外我们首先采用等比对称四极电测深法进行扫面工作,当面上的工作结束后,根据断面图、平面图以及单条测深曲线定性、定量解释结果,结合以掌握的地质资料,大致确定出有意义的异常地段和范围。然后在异常处进行电测深加密点测量,以缩小异常范围。我们把这种异常暂定为初步异常,在初步异常及两侧进行激发极化(测深)测量取得视电阻率(ρs)、视极化率(ηs)、半衰时(Th)、反射系数(k)参数,把各参数异常在同一横坐标上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出异常最佳地段。
如图1所示为初步异常处,加密的南北向剖面(点距50m),根据地质资料,高阻异常属于下奥陶灰岩(三山子组a段)异常,低阻异常是中奥陶系马家沟组(Om)灰岩,两种岩性为断层接触。215点为明显的分界面。
图2为异常处东西向剖面,该剖面处在中奥陶系马家沟组(Om)地层中。(推断断层的北盘)。从等ρs断面图下部显示,中间地段为高阻异常突起,两侧为漏斗状低阻异常。南北与东西向两剖面低阻异常区基本吻合。再次证实高阻体中的低阻异常确实存在,且具有一定规模,呈盆地型。该异常被推断为富水异常,同时也具有富水的通道和条件。然后又在该异常区做激发极化测量(图3),215/49激发极化点,位于在建水源地南约200m,断层位置附近。从所获得的电性参数可大致推断:第四系厚度为120m,250m以上基岩岩溶裂隙最发育,岩石破碎。400m左右也有异常显示,各曲线参数异常明显。低阻异常范围内的其他各激发极化点,也有极化率和半衰时参数较好异常的显示。经布勘探孔钻探验证,第四系厚度为110.8m,主要岩溶裂隙发育段在143.21~262.21m,单位涌水量为31209.6m3/d·m。
图1 嘉祥红运水源地49线(S-N)电测深ρs综合断面图
图2 嘉祥红运水源地52线(E-W)电测深ρs综合断面图
图3 激发极化测深综合参数曲线图
ρs—电测深曲线;k—反射系数;ηs—视极化率;Th—半衰时
2 鲁化西石楼水源地
西石楼水源地位于羊庄盆地东南部,地层为下奥陶系灰岩(三山子组a段)和中奥陶系马家沟组(Om)北庵庄段
图4等ρs断面图显示,在第四系厚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中下部电性异常明显,中间地段为一凸起的高阻异常,两侧为漏斗状低阻异常。为进一步证实此异常,跨过低阻异常体,又选用两种装置进行了联合剖面测量。(见图5)。
图4 羊庄西石楼水源地电测深(S-N向)等ρs断面图
图5 联合剖面ρs曲线图
同样有较好异常显示,且两种方法所获得的异常范围、性质基本吻合。因此,在南北向电测深剖面上结合现场实际条件,提供了305和325两处勘探孔位置。经抽水实验北部325勘探孔(靠近高速公路)更好,其单位涌水量为Q=4138.9m3/d·m。
3 结论
在不同地区,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异常验证方法(均以面积性电测深方法为主,以灵活多变的激发极化、联合剖面、高密度等方法相配合),能排除部分干扰异常,再结合地层、岩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能大大提高成井率。
『拾』 这几年林区开路探矿,大面积损坏树木,切断村里生活水源,废水乱排,矿上有后台,村干部不管咋办
向上一级政府机关,或者县里环保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