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是淘宝卖家,被恶意的买家投诉违背承诺,之前遇到过一模一样的情况,我可以维权吗
你是做代理,同样也是要遵守淘宝规则,淘宝只认你是不是卖家,不会考虑你是不是代理。你告诉买家无货,那买家是完全可以退款申请之后投诉你违背发货时间承诺,即原来的延迟发货。
你没有维权可能,在淘宝看来你是侵权,哪儿来的维权?
至于无语,违背发货时间承诺很早就坑了一大堆天猫卖家,你应当听说过赔偿师。后来淘宝也有了同样的规则,这小事解决?凭什么?淘宝本身就是利用这种莫名其妙打着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规则创造灰色产业,差评师不也是小事赚大钱嘛,没有恶意善意,只有有意无意,淘宝可以义正言辞的告诉你绝不支持,但做出来的结果却是不断创造丑陋行业,只是你再有怨言也是无用的。
㈡ 遇到了看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什么行贿啊什么,各种灰色产业啊 我可以打市长市长热线偷偷举报嘛 额
你好,你可以收集证据进行举报惩处贪官污吏。但记得保护好自己。
㈢ 合肥市劳动局投诉电话号码
电话0551-12333。
用人单位拖欠或克扣工资的,包括辞职后扣押工资不予发放的情况,可带上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劳动合同,工作证,工牌等)、身份证、用人单位工商登记信息(去全国企业信用公示系统网站查询打印)去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填表投诉。
如果投诉得不到满意结果,可以进一步收集相关证据,去申请劳动仲裁,全面主张更多权利。
合肥市12333热线受理范围
1、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
3、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4、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障规定的情况;
5、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6、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7、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
(四)被投诉单位为在合肥市行政区域管辖范围内登记注册的用人单位。不符合上述管辖范围的投诉举报请与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联系。
(3)灰色产业投诉扩展阅读:
投诉人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时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1.投诉人的身份证明资料。如居民身份证、驾驶证、户口本等;
2.投诉文书或《劳动保障监察投诉登记表》(现场填写)。投诉文书应载明下列事项:
(1)投诉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或其他合法身份证件信息、文书指定送达地址和联系电话;
(2)被投诉单位的名称、住所和联系电话;
(3)劳动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实和明确具体的投诉请求。投诉文书还可以载明证据、证据来源、证明目的、证人姓名及其联系方式等。
书写投诉文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投诉,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笔录,并由投诉人签字。对因同一事由引起的5人以上集体投诉的,应当推选代表1至5名,并填写《委托书》。
3.提交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或事实劳动关系)、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书面材料。
㈣ 怎么做好一个电话销售人员
“喂,家长您好,我是XX教育的老师,有看到您这边是有学生需要报名辅导班是吗?”
——这样的开场白,许是我们大多数人接到营销电话,房产、教育、贷款、装修等等,统称为电话营销。简单而粗暴的方式,宣传他们的作用,询问你的意见,很多人以为这种电话,就是随便找个网络就可以打的,也认为是网络电话,这里给大家先做个简单的介绍。
通讯的原理以及设备不再强调,大家只需要这样的呼叫中心系统怎么去用的,有什么作用就行。
传统的呼叫中心,销售人员通过购买话机盒子进行接听电脑,话机盒种类比较多,像北恩、杭普等品牌,质量还是不错的。再将机盒接上电话线,连接在S口语音网关上。这些准备工作做完之后也是不可以打电话,需要再建立一套呼叫中心系统,为本地的设备对接参数,并在管理端上配置好线路,也就是通道。目前常见的对接方式一般为SIP对接,由线路方与系统方交接,也有某一方全程负责安排的;那么在打出去电话之后,客户接通需不需要话费呢?答:需要的。计费的一般都是通过VOS端口计费,这里不再详细介绍,资费标准也是不一样的,这里主要讲下计费的模式,常见的计费模式有两种:“6+”“60+”。举个例子,房产销售人员打这类电话,挂断率太高,可能话务员都没有说完接被挂断,一般都会选择6+计费,即6S之内的占比会比较高,话费会比较便宜,通常适合挂断率较高的行业。那同理,60+计费就是60S计费一次,不足也按一分钟算。
目前市面上的系统都是支持多种以上的呼叫模式,如:点拨、手拨、群呼、语音群呼等。大多都字面意思,通过鼠标点击拨打,为点拨,日呼出300通左右;手动输入号码为手拨,日呼出200通左右;导入号码批量呼出,客户接通后转接话务员坐席为群呼,日呼出500通左右;在群呼的基础上,客户接通后先听一段录音,按提示操作或不挂断,再转接人工为语音群呼,语音群呼消耗的数据为群呼3倍左右,转化速率较高,但消耗的话费也高。
以上就是呼叫中心的大致介绍,像带有的一些基础功能就没有提及,如果员工报表、CRN客户管理系统、录音和质检功能、部门管理、订单功能等等,这些都是延伸的功能,各不一样。
————
Ai智能语音机器人,这里详细说一下这个。Ai电销机器人应该是在2016年底才出现的,18年和19年伴随着网贷的兴起、房产销售的热潮,走上巅峰。优点:高效率接通数,省时省力省钱,人工都不需要了,只要安排人跟进就可以了。与20年年初开始回降,国家开始着力管控灰色产业,肃清了一大批后,Ai机器人也迅速跟着走向了低谷,但前景已是注定,未来的电销,一定是Ai机器人的天下,人工,早已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在这个讲究成本、性价比的年代,人工会被用到更加有用更专业的位置上去,前段的开发,机器人扛起了责任。
Ai机器人的核心功能是打电话,这点不难,谁都可以理解,打难的是,它能不能真正代替我们人工跟客户进行有效互动,引导客户并以一套规则筛选出客户的意向程度,这些,对于未曾接触的人来说,处处藏有陷阱。
这里给大家拆分来讲解下机器人整体运作原理以及需要用到的东西。首先,机器人是需要用到语音识别系统,这里举国内常见且知名的品牌—科大讯飞,讯飞的语音识别也是有多个版本的,有收费的,也有不收费的,在线的、离线的,识别按次数收费,一般来说,最好的是离线收费版,这是比较正式的,精准率高,基本能准确识别客户说的内容,对于一些外贸用户也会外语定制版。识别出客户什么之后,接下来,机器人就会根据最开始制作的话术内容去自动回答客户的问题,如:费用、合作模式、产品及业务介绍等进行互动。最终会有一套评分规则,根据客户触发的关键词、肯定的次数,或者流程走到哪一步,客户回答肯定否定去判定客户意向程度,这类规则一般都是通用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修改较少;
市面上的很多机器人都是支持使用者绑定公众号接收该机器人的客户推送,点开后即可看到机器人跟客户的沟通情况、录音以及联系方式等,最后再有人工去跟进;
最额外说一点,因为如今的电话销售,不管打出去的号码是什么样的,都不可能避免标记问题,号码标记是第三方软件造成的,不可避免。常见的线路有固话直线、小号、95 96 1010、卡线等,少见的也有些如:回拨线路、虚商电销卡、副号等;常见线路盲区一般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新疆、西藏,这几个地区又因西藏和新疆最为特殊,能打的线路少之又少,这里不做解释。无论是谁,考虑机器人无外乎考虑的就是效果和效率这块,高效率的呼出情况下,标记再所难为,受之影响的就是接通率问题,为了不影响机器人接通数,大多数机器人都是选择多并发呼出模式,单并发为基础,延伸的就是两并发和三并发,以三并发为例,因为市面上如今的普通线路,接通率差不多在30%左右,那三并发就是同时呼出3个号码,客户接通后会停止呼出,已呼出的不会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提前拨号,客户接通之后会跟机器人沟通,值得注意的是,当同时出现多个接通的时候,机器人也只会跟其中一个沟通,挂断后才会跟下一个沟通,这期间,客户接到电话是出于听铃的阶段,这种情况,就实际上而言,数据如果不是太好和不是新线路的情况下,出现较少。
以上也只是简单的介绍了呼叫中心和Ai机器人的大致功能作用,以及部分对接和线路模式。基本上你能用什么线路,取决于你的行业话术、以及拨打的数据精准度(金融除外),Ai机器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话术是最主要的一面,当识别没有太大问题的情况下,识别出客户问题并回答,是非常重要的,但前提肯定是制作的话术包含这一内容,所以如果有人去选择用机器人,在前期的时候尽量把话术给做全了,后期与乙方单位也不会出现扯皮一类无趣的事。
本人从事通讯行业近十年,各种线路模式、落地商、呼叫中系统、Ai机器人等,接触的比较多,也见过许多不能公开的事情,在这里也建议各位,选择外呼系统,数据以为关键,其次公司的实力也很重要,市面上也有许多小公司拿着盗版系统给客户用,再接上他们从别处拉的二手、三手线路,没有售后保障,不出问题皆大欢喜,出了问题,互相推责,Ai机器人也是如此。如果有兴趣有想法的朋友,需求这方面更详细的了解,或者想用这些的,也可以私下找我
㈤ 为什么碰瓷的人不找豪车下手
近年来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了,家家户户都开得起车子,汽车行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很多生活上的便利,也催生了一些灰色产业链。
碰瓷就是最常见的一种,这个词语出现的年头可不短了,但是近几年才真正的发扬光大,手段和花样也层次不穷。虽说360行,行行出状元,但是这一行真的是不入流。不仅是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负责,而且还是违法行为。
所以他们就会选择普通人下手,因为普通人非常害怕事情会闹大,也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他们耗这些事儿,所以就会选择赔钱了事或者自认倒霉。花个两三百块钱解决一个非常小的事端,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所以这些碰瓷的人一般不会找豪车下手,虽然是靠着生命来赚钱,但是他们并不傻。
㈥ 丁真等商标遭恶意注册,你怎么看
近段时间,突然爆红的少年丁真、马保国,网络热词“耗子尾汁”,被商标抢注者集中“哄抢”,注册申请达到数百件。在商标申请跟风网红、热词的乱象背后,炒卖商标同样“暗流涌动”,湖南一家申请“丁真”商标的公司,商标证还没下来,便开价18.8万元;郑州一家公司,也仅是刚申请了“耗子尾汁”商标,就表示可以1万元/年的价格授权使用。
但此类抢注这并非个别现象。还有人抢注“破洞”、“呼啦圈”等通用词为商标,投诉无数“破洞牛仔裤”、“呼啦圈”的电商卖家,试图勒索高额授权费、撤诉费。“恶意商标”肆虐成灾,已然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商标不是炒的,国知局部署严打恶意抢注“当下呈现的商标抢注、囤积乱象,已与商标的本来意义背道而驰。”相关知识产权专家告诉记者,“商标注册是用的,而不是炒的”是新商标法确立的方向,“商标的价值在于使用,应在社会各界形成共识”。
知识产权专家们认为,大量有争议商标流入市场,也给商业秩序带来不利影响,乃至引发社会问题。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发表评论文章称,商标审核部门须把好商标“准入关”,商标审查方式、审查标准应该更统一,避免随意化、主观化、模糊化;具体的审查流程也要更规范、标准、透明。
当抢注爆梗商标成为市场风潮,商家们竞相用戏谑的热词吸引一时热度,将获取流量当成自己经营秘籍,是急功近利、盲目跟风的短视行为,也是一种对流量热度的病态跟风,理应得到更正和纠偏,市场监管部门应着力监督此类事件,把好商标申请企业资质的审核关,维护合理有序的市场环境。
12月4日上午,商标局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强调结合商标工作聚焦主责主业,聚精会神抓审查,进一步缩短商标审查周期,提高商标审查质量,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注册和囤积行为;围绕提质增效,专心致志抓改革,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商标审查制度,提高商标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㈦ 腾讯游戏被成年人恶意申诉退款,是因为相关法律不成熟吗
对的,其实不单单只是国内相关的法律不够成熟完善,就连欧美这种相对发达的国家,面对网络上恶意退款都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苹果的Itunes商城每年要面对大量的恶意退款,因为很难检测到手机后面充值的用户是否为未成年人,所以苹果方面也很难做到完善的监管,如果有用户申请退款,苹果会同意一次为其退款,正因如此,甚至在互联网上催生出了一种专业帮助苹果用户退款的灰色产业,但其实恶意利用苹果退款机制的漏洞,违背事实的申请退款,其实是涉嫌构成诈骗罪的,所以我们最好还是不要做这样违法的事情。
不过随着我国相关法律越来越成熟,这种违法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少。
㈧ 菜鸟驿站工作人员态度恶劣。
找菜鸟物流客服投诉,打12305.有点用,但不完全有用。希望大家都努力起专来,引起有关属部门重视并切除才是根本解决办法。
在此特别呼吁:凡是收件权利受菜鸟驿站侵害的同胞们,请大家一起在315前去12315投诉.让315爆光这个快递与菜鸟的灰色产业连。希望这个毒瘤早点消失,不要再坑害所有的消费者。
同时烦请有影响力的大V们,一起协助举报投诉菜鸟和快递的非法勾当!
不单单坑害消费者正常收件权利,还严重的威胁到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各种为基站各种收集收件人个人信息,甚至转卖。
打着服务的名义,坑害消费者利益,强制代收扣留他人货物。还各种嚣张。
大家一定要多在315前多去投诉。齐心协力把毒瘤切除了!!!!
㈨ 什么软件是流氓软件
【官方定义】
恶意软件(流氓软件)定义:是指在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安装运行,侵犯用户合法权益的软件,但已被我国现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计算机病毒除外。
-强制安装:指在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安装软件的行为。
-难以卸载:指未提供通用的卸载方式,或在不受其他软件影响、人为破坏的情况下,卸载后仍活动程序的行为。
-浏览器劫持:指未经用户许可,修改用户浏览器或其他相关设置,迫使用户访问特定网站或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上网的行为。
-广告弹出:指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利用安装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的软件弹出广告的行为。
-恶意收集用户信息:指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恶意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
-恶意卸载:指未明确提示用户、未经用户许可,或误导、欺骗用户卸载非恶意软件的行为。
-恶意捆绑:指在软件中捆绑已被认定为恶意软件的行为。
-其他侵犯用户知情权、选择权的恶意行为。
最早提出“流氓软件”概念的是国内最大的杀毒软件厂商瑞星公司。其一位负责人称,“流氓软件”的最大商业用途就是散布广告,并形成了整条灰色产业链:企业为增加注册用户、提高访问量或推销产品,向网络广告公司购买广告窗口流量,网络广告公司用自己控制的广告插件程序,在用户电脑中强行弹出广告窗口。而为了让广告插件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用户电脑,大多数时候广告公司是通过联系热门免费共享软件的作者,以每次几分钱的价格把广告程序通过插件的形式捆绑到免费共享软件中,用户在下载安装这些免费共享软件时广告程序也就趁虚而入。
据称,网络广告的计费是按弹出次数进行的,使用“流氓软件”可以在用户根本没有授权的情况下随意弹出广告,提高广告弹出次数,籍此提高广告收益。一个“装机量”大的广告插件公司,凭“流氓软件”月收入在百万元以上。
[律师说法]
理抹“流氓”暂时没法
反流氓软件联盟支援律师黄锦深在其博客上说,流氓软件的行径一旦形成犯罪,不容置疑应按刑法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即可。但就其民事责任而言,我国目前在立法上仍是空白。黄认为,流氓软件占用用户电脑内存、使CPU运行速度下降、占用硬盘容量,已侵犯了用户的财产权。但侵犯财产权造成的损失怎么计算是个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规定了消费者财产不受损害的权利,第八条规定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第九条规定了消费者的选择权,第十条规定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第十一条规定了赔偿权。如果电脑用户因使用流氓软件而遭受财产损失,显然可以适用第七、第十条;如果流氓软件是在电脑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强行安装,或劫持了浏览器,则可以适用第八、第九、第十条。黄锦深称,消法虽然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但以上法律规定并不是明确针对流氓软件而设。因此,社会期待尽快出台法规,还这一巨大市场的一片清静。记者罗曙驰
“流氓软件”是介于病毒和正规软件之间的软件。
计算机病毒指的是:自身具有、或使其它程序具有破坏系统功能、危害用户数据或其它恶意行为的一类程序。这类程序往往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够自我复制。
正规软件指的是:为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工作、娱乐而开发,面向社会公开发布的软件。
“流氓软件”介于两者之间,同时具备正常功能(下载、媒体播放等)和恶意行为(弹广告、开后门),给用户带来实质危害。
流氓软件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特征和危害,困扰广大计算机用户的流氓软件主要有如下几类:
1、广告软件(Adware)
定义:广告软件是指未经用户允许,下载并安装在用户电脑上;或与其他软件捆绑,通过弹出式广告等形式牟取商业利益的程序。
危害:此类软件往往会强制安装并无法卸载;在后台收集用户信息牟利,危及用户隐私;频繁弹出广告,消耗系统资源,使其运行变慢等。
例如:用户安装了某下载软件后,会一直弹出带有广告内容的窗口,干扰正常使用。还有一些软件安装后,会在IE浏览器的工具栏位置添加与其功能不相干的广告图标,普通用户很难清除。
2、间谍软件(Spyware)
定义:间谍软件是一种能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其电脑上安装后门、收集用户信息的软件。
危害:用户的隐私数据和重要信息会被“后门程序”捕获,并被发送给黑客、商业公司等。这些“后门程序”甚至能使用户的电脑被远程操纵,组成庞大的“僵尸网络”,这是目前网络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
例如:某些软件会获取用户的软硬件配置,并发送出去用于商业目的。
3、浏览器劫持
定义:浏览器劫持是一种恶意程序,通过浏览器插件、BHO(浏览器辅助对象)、Winsock LSP等形式对用户的浏览器进行篡改,使用户的浏览器配置不正常,被强行引导到商业网站。
危害:用户在浏览网站时会被强行安装此类插件,普通用户根本无法将其卸载,被劫持后,用户只要上网就会被强行引导到其指定的网站,严重影响正常上网浏览。
例如:一些不良站点会频繁弹出安装窗口,迫使用户安装某浏览器插件,甚至根本不征求用户意见,利用系统漏洞在后台强制安装到用户电脑中。这种插件还采用了不规范的软件编写技术(此技术通常被病毒使用)来逃避用户卸载,往往会造成浏览器错误、系统异常重启等。
4、行为记录软件(Track Ware)
定义:行为记录软件是指未经用户许可,窃取并分析用户隐私数据,记录用户电脑使用习惯、网络浏览习惯等个人行为的软件。
危害:危及用户隐私,可能被黑客利用来进行网络诈骗。
例如:一些软件会在后台记录用户访问过的网站并加以分析,有的甚至会发送给专门的商业公司或机构,此类机构会据此窥测用户的爱好,并进行相应的广告推广或商业活动。
5、恶意共享软件(malicious shareware)
定义:恶意共享软件是指某些共享软件为了获取利益,采用诱骗手段、试用陷阱等方式强迫用户注册,或在软件体内捆绑各类恶意插件,未经允许即将其安装到用户机器里。
危害:使用“试用陷阱”强迫用户进行注册,否则可能会丢失个人资料等数据。软件集成的插件可能会造成用户浏览器被劫持、隐私被窃取等。
例如:用户安装某款媒体播放软件后,会被强迫安装与播放功能毫不相干的软件(搜索插件、下载软件)而不给出明确提示;并且用户卸载播放器软件时不会自动卸载这些附加安装的软件。
又比如某加密软件,试用期过后所有被加密的资料都会丢失,只有交费购买该软件才能找回丢失的数据。
6、其它
随着网络的发展,“流氓软件”的分类也越来越细,一些新种类的流氓软件在不断出现,分类标准必然会随之调整。
近日,一些“流氓软件”引起了用户和媒体的强烈关注。它们往往采用特殊手段频繁弹出广告窗口、危及用户隐私,严重干扰用户的日常工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这些软件在软件用户中引起了公愤,许多用户指责它们为“彻头彻尾的流氓软件”。
流氓软件是中国大陆对网络上散播的符合如下条件(主要是第一条)的软件的一种称呼:
采用多种社会和技术手段,强行或者秘密安装,并抵制卸载;
强行修改用户软件设置,如浏览器主页,软件自动启动选项,安全选项;
强行弹出广告,或者其他干扰用户占用系统资源行为;
有侵害用户信息和财产安全的潜在因素或者隐患;
未经用户许可,或者利用用户疏忽,或者利用用户缺乏相关知识,秘密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秘密和隐私。
这些软件也可能被称为恶意广告软件(adware)、间谍软件(spyware)、恶意共享软件(malicious shareware)。 与病毒或者蠕虫不同,这些软件很多不是小团体或者个人秘密地编写和散播,反而有很多知名企业和团体涉嫌此类软件。
其中以雅虎旗下的3721最为知名和普遍,也比较典型。该软件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强行安装和对抗删除。很多用户投诉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遭到安装,而其多种反卸载和自动恢复技术使得很多软件专业人员也感到难以对付,以至于其卸载成为大陆网站上的常常被讨论和咨询的技术问题。
据北京网络协会发起和公布的调查说,在被举报投诉的前几名中比较知名的软件和企业有三七二一的上网助手和网络实名、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ebay易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中文上网、网络的超级搜霸、雅虎的一搜等。
部分被指名的企业否认或者部分否认这些指责,也有企业表示即将或者已经推出的新版软件已经对被投诉的问题作出改正。
有观点认为此次调查原因是知名杀毒软件企业瑞星由于广告或者宣传目的进行的炒作。
网络上有用户表示可以接受这些软件。
“从刑法第268条规定来看,很多流氓软件甚至违法了我们国家的刑法;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很多流氓软件违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10月16日下午,从上海赶赴北京的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金波,出席了中国反流氓软件联盟的首次媒体会议,向外界表示当前有很多流氓软件都涉嫌违法。
金波解释说,刑法上第268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按照前款规定进行处理,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的破坏程序、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使用的,后果严重的依照第一款规定处罚。
“从这几条上面来看,很多流氓软件甚至违法了我们国家的刑法”,金波说。
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分发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份、性能、用途、生产的有效期限、产地等有误解的虚假宣传。
金波指出,从以上一条上看很多“流氓软件”是作了虚假宣传,违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此外,金波还指出很多“流氓软件”对计算机信息的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或者破坏用户的隐私,违反了国务院的第147号令的规定。
治理流氓软件的社会行动
北京市网络行业协会于2005年6月召开了中国大陆首次防治流氓软件的研讨会。新浪、搜狐、网易、瑞星、江民等16家企业会后起草了《软件产品行为安全自律公约》。同时,国家已开始把对流氓软件的检测纳入到杀毒软件的检测标准之中。用一些软件如优化大师和一些可以做系统优化的软件来清除,一般不要装来历不明的软件,不要用小软件,除非你知道它对你的系统没有影响危害。使用一些浏览器的插件时要注意。对于active x控件不要随便装了。
㈩ 什么叫做恶评软件要详细!好的个加分!!
【官方定义】
恶意软件(流氓软件)定义:是指在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安装运行,侵犯用户合法权益的软件,但已被我国现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计算机病毒除外。
-强制安装:指在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安装软件的行为。
-难以卸载:指未提供通用的卸载方式,或在不受其他软件影响、人为破坏的情况下,卸载后仍活动程序的行为。
-浏览器劫持:指未经用户许可,修改用户浏览器或其他相关设置,迫使用户访问特定网站或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上网的行为。
-广告弹出:指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利用安装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的软件弹出广告的行为。
-恶意收集用户信息:指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恶意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
-恶意卸载:指未明确提示用户、未经用户许可,或误导、欺骗用户卸载非恶意软件的行为。
-恶意捆绑:指在软件中捆绑已被认定为恶意软件的行为。
-其他侵犯用户知情权、选择权的恶意行为。
最早提出“流氓软件”概念的是国内最大的杀毒软件厂商瑞星公司。其一位负责人称,“流氓软件”的最大商业用途就是散布广告,并形成了整条灰色产业链:企业为增加注册用户、提高访问量或推销产品,向网络广告公司购买广告窗口流量,网络广告公司用自己控制的广告插件程序,在用户电脑中强行弹出广告窗口。而为了让广告插件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用户电脑,大多数时候广告公司是通过联系热门免费共享软件的作者,以每次几分钱的价格把广告程序通过插件的形式捆绑到免费共享软件中,用户在下载安装这些免费共享软件时广告程序也就趁虚而入。
据称,网络广告的计费是按弹出次数进行的,使用“流氓软件”可以在用户根本没有授权的情况下随意弹出广告,提高广告弹出次数,籍此提高广告收益。一个“装机量”大的广告插件公司,凭“流氓软件”月收入在百万元以上。
[律师说法]
理抹“流氓”暂时没法
反流氓软件联盟支援律师黄锦深在其博客上说,流氓软件的行径一旦形成犯罪,不容置疑应按刑法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即可。但就其民事责任而言,我国目前在立法上仍是空白。黄认为,流氓软件占用用户电脑内存、使CPU运行速度下降、占用硬盘容量,已侵犯了用户的财产权。但侵犯财产权造成的损失怎么计算是个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规定了消费者财产不受损害的权利,第八条规定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第九条规定了消费者的选择权,第十条规定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第十一条规定了赔偿权。如果电脑用户因使用流氓软件而遭受财产损失,显然可以适用第七、第十条;如果流氓软件是在电脑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强行安装,或劫持了浏览器,则可以适用第八、第九、第十条。黄锦深称,消法虽然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但以上法律规定并不是明确针对流氓软件而设。因此,社会期待尽快出台法规,还这一巨大市场的一片清静。记者罗曙驰
“流氓软件”是介于病毒和正规软件之间的软件。
计算机病毒指的是:自身具有、或使其它程序具有破坏系统功能、危害用户数据或其它恶意行为的一类程序。这类程序往往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够自我复制。
正规软件指的是:为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工作、娱乐而开发,面向社会公开发布的软件。
“流氓软件”介于两者之间,同时具备正常功能(下载、媒体播放等)和恶意行为(弹广告、开后门),给用户带来实质危害。
流氓软件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特征和危害,困扰广大计算机用户的流氓软件主要有如下几类:
1、广告软件(Adware)
定义:广告软件是指未经用户允许,下载并安装在用户电脑上;或与其他软件捆绑,通过弹出式广告等形式牟取商业利益的程序。
危害:此类软件往往会强制安装并无法卸载;在后台收集用户信息牟利,危及用户隐私;频繁弹出广告,消耗系统资源,使其运行变慢等。
例如:用户安装了某下载软件后,会一直弹出带有广告内容的窗口,干扰正常使用。还有一些软件安装后,会在IE浏览器的工具栏位置添加与其功能不相干的广告图标,普通用户很难清除。
2、间谍软件(Spyware)
定义:间谍软件是一种能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其电脑上安装后门、收集用户信息的软件。
危害:用户的隐私数据和重要信息会被“后门程序”捕获,并被发送给黑客、商业公司等。这些“后门程序”甚至能使用户的电脑被远程操纵,组成庞大的“僵尸网络”,这是目前网络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
例如:某些软件会获取用户的软硬件配置,并发送出去用于商业目的。
3、浏览器劫持
定义:浏览器劫持是一种恶意程序,通过浏览器插件、BHO(浏览器辅助对象)、Winsock LSP等形式对用户的浏览器进行篡改,使用户的浏览器配置不正常,被强行引导到商业网站。
危害:用户在浏览网站时会被强行安装此类插件,普通用户根本无法将其卸载,被劫持后,用户只要上网就会被强行引导到其指定的网站,严重影响正常上网浏览。
例如:一些不良站点会频繁弹出安装窗口,迫使用户安装某浏览器插件,甚至根本不征求用户意见,利用系统漏洞在后台强制安装到用户电脑中。这种插件还采用了不规范的软件编写技术(此技术通常被病毒使用)来逃避用户卸载,往往会造成浏览器错误、系统异常重启等。
4、行为记录软件(Track Ware)
定义:行为记录软件是指未经用户许可,窃取并分析用户隐私数据,记录用户电脑使用习惯、网络浏览习惯等个人行为的软件。
危害:危及用户隐私,可能被黑客利用来进行网络诈骗。
例如:一些软件会在后台记录用户访问过的网站并加以分析,有的甚至会发送给专门的商业公司或机构,此类机构会据此窥测用户的爱好,并进行相应的广告推广或商业活动。
5、恶意共享软件(malicious shareware)
定义:恶意共享软件是指某些共享软件为了获取利益,采用诱骗手段、试用陷阱等方式强迫用户注册,或在软件体内捆绑各类恶意插件,未经允许即将其安装到用户机器里。
危害:使用“试用陷阱”强迫用户进行注册,否则可能会丢失个人资料等数据。软件集成的插件可能会造成用户浏览器被劫持、隐私被窃取等。
例如:用户安装某款媒体播放软件后,会被强迫安装与播放功能毫不相干的软件(搜索插件、下载软件)而不给出明确提示;并且用户卸载播放器软件时不会自动卸载这些附加安装的软件。
又比如某加密软件,试用期过后所有被加密的资料都会丢失,只有交费购买该软件才能找回丢失的数据。
6、其它
随着网络的发展,“流氓软件”的分类也越来越细,一些新种类的流氓软件在不断出现,分类标准必然会随之调整。
近日,一些“流氓软件”引起了用户和媒体的强烈关注。它们往往采用特殊手段频繁弹出广告窗口、危及用户隐私,严重干扰用户的日常工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这些软件在软件用户中引起了公愤,许多用户指责它们为“彻头彻尾的流氓软件”。
流氓软件是中国大陆对网络上散播的符合如下条件(主要是第一条)的软件的一种称呼:
采用多种社会和技术手段,强行或者秘密安装,并抵制卸载;
强行修改用户软件设置,如浏览器主页,软件自动启动选项,安全选项;
强行弹出广告,或者其他干扰用户占用系统资源行为;
有侵害用户信息和财产安全的潜在因素或者隐患;
未经用户许可,或者利用用户疏忽,或者利用用户缺乏相关知识,秘密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秘密和隐私。
这些软件也可能被称为恶意广告软件(adware)、间谍软件(spyware)、恶意共享软件(malicious shareware)。 与病毒或者蠕虫不同,这些软件很多不是小团体或者个人秘密地编写和散播,反而有很多知名企业和团体涉嫌此类软件。
其中以雅虎旗下的3721最为知名和普遍,也比较典型。该软件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强行安装和对抗删除。很多用户投诉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遭到安装,而其多种反卸载和自动恢复技术使得很多软件专业人员也感到难以对付,以至于其卸载成为大陆网站上的常常被讨论和咨询的技术问题。
据北京网络协会发起和公布的调查说,在被举报投诉的前几名中比较知名的软件和企业有三七二一的上网助手和网络实名、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ebay易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中文上网、网络的超级搜霸、雅虎的一搜等。
部分被指名的企业否认或者部分否认这些指责,也有企业表示即将或者已经推出的新版软件已经对被投诉的问题作出改正。
有观点认为此次调查原因是知名杀毒软件企业瑞星由于广告或者宣传目的进行的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