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原告举证期限问题
民事起诉状包括3部分
1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2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Ⅱ 民事诉讼中原告申请追加被告是否限于举证期限内
根据法律规定,在任何时候,当事人均可以提出自己的主张,但能否被专采纳是由法官决定属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追加当事人是法官在诉讼中认为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可以裁定追加。
在这种情况下,追加当事人的职权是法院的职权。
当事人可以提出追加的请求,但能否被采纳还是由法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确定的
Ⅲ 当事人是原告还是被告,举证期限是对原告来说
原告被告都是当事人
Ⅳ 举证期限内提供的证据需要给原告吗还是只提供给法院
举证期限内提供的证据需要给原告的。
根据《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内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容定》,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应该向法院提交正本一份,并依照对方当事人人数提出副本。在法院收到提交的证据后,再将相应的证据副本转交给对方当事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十四条当事人应当对其提交的证据材料逐一分类编号对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作简要说明签名盖章注明提交日期,并依照对方当事人人数提出副本。
Ⅳ 民事诉讼中,举证期和答辩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民事诉讼中,举证期和答辩期者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一个期限。
答辩一般是说被告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以及事实主张提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事实和主张。那么答辩期就是说针对原告的请求和主张提出自己主张的一个时间段。
举证从证据规则来说,谁主张谁举证,答辩中的主张需要证据来证实。那么举证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原告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用来证实主张的证据。这两个期限是可以重叠的。
比如,人民法院给被告送了副本、举证、应诉通知书,那么一般从送达之日起就开始计算答辩期和举证期。
举证期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九十九条人民法院应当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
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对已经提供的证据,申请提供反驳证据或者对证据来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进行补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该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拓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Ⅵ 过了举证期限,庭审中才提交证据的效力问题
按法律规定,当抄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Ⅶ 还有救吗原告当庭变更了诉讼请求,法院本应重新指定举证期限,却对被告说:"举证期限已过"。原告律师与主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条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内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容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三十四条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第三十五条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的限制,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
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Ⅷ 原告不按举证期限举证被驳回起诉能重新起诉吗
首先,法院不会因为原告不按期举证而驳回起诉;
其次,如果原告版不按期举证,且出庭权时仍不出示相关证据,法院将驳回诉讼请求,如此原告无法再就同一纠纷再次起诉;
再次,如果原告不按期举证,且不出庭,则法院将视为撤诉,如此原告可再次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