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助,三方协议有效期是到什么时候,单位要求交违约金合理吗
很同情这位同学。
1、很遗憾,3000多培训费很可能免不了要退赔。法律对培训费没有说一定违法 如果金额不是太离谱,很难诉其违法。
2、但2008年新劳动法规定禁止试用单位收取违约金!
因此,那5000元所谓违约金你可以拒交。若对方强硬坚持,就去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诉!
祝顺利!
B. 诈骗犯坐牢没钱退赔。我感觉应该在牢里挣钱,多会还够受害人,就多会出狱。法院责令退还判决书会过期吗
法院判决生效,可以执行其可执行财产,一时没有财产可执行的,人民法院会中止执行,待期有偿还能力时再启动执行。
C. 被骗二万四,诈骗犯已被抓,诈骗犯家人想和解还钱,为什么说七天内有效期,求答案
他们理解有误,实际上是七天有个公安报捕期。
公安在抓捕到嫌疑犯后,一般应在七天内向检察机关申请批准逮捕。你这个案件金额小,可能在七天批捕前退赔完毕的话,公安愿意不报批捕或者检察院可以决定不批捕,他就可能不被追究。 所以对方当然急啦,如果过了七天,检察院都批捕了,再赔钱,最多轻判。
D. 诈骗罪立案前已全部退赃40万,还会判多久的刑
诈骗40万元以上,数额巨大,涉嫌诈骗罪,应当按照规定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积极退赃,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如果所有的钱都是在立案前自愿归还的,那么被认定为欺诈罪的犯罪要素是不足的。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构成欺诈行为的,在一审前已全部返还的,不得起诉和免除刑事处罚。因此,这种情况可以不立案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行为人认罪、悔罪的,可以根据刑法第三十七条、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的;
(三)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四)被害人谅解的;
(五)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4)退赔有效期扩展阅读:
个人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利用经济合同诈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
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诈骗数额应当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认定,合同标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行为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其行为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
(一)明知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有效的担保,采取下列欺骗手段与他人签订合同,骗取财物数额较大并造成较大损失的:
1.虚构主体;
2.冒用他人名义;
3.使用伪造、变造或者无效的单据、介绍信、印章或者其他证明文件的;
4.隐瞒真相,使用明知不能兑现的票据或者其他结算凭证作为合同履行担保的;
5.隐瞒真相,使用明知不符合担保条件的抵押物、债权文书等作为合同履行担保的;
6.使用其他欺骗手段使对方交付款、物的。
(二)合同签订后携带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逃跑的;
(三)挥霍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致使上述款物无法返还的;
(四)使用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致使上述款物无法返还的;
(五)隐匿合同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拒不返还的;
(六)合同签订后,以支付部分货款,开始履行合同为诱饵,骗取全部货物后,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或者双方另行约定的付款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拒不支付其余货款的。
E. e租宝受害者的钱什么时候能拿到
请做好最坏的打算吧。想所有人都完完全全拿回来,概率上可能不会太大。但部分,甚至大部分仍然是可能的。e租宝虽然公关恶劣,也可能存在业务上的黑洞。在发展上有不择手段的底气,是他试图做大做强来绑架行业绑架政府形式,继而成为大而不倒(而这点也尤为为行业人诟病)。那就是说,他疯狂烧钱做大,并不是圈点钱就跑掏空平台。那如此推测,进入e租宝的钱,都是有去处的。第一,如果e租宝自融,业务是假,发的都是假标。这样的话e租宝融资来的钱,要么自己花,要么输入自己实体企业。自己花,只有打广告、发工资的花销,700多亿的成交量,光打广告、发工资是花不完的。那么输入实体企业的钱是否再让企业退回资金呢?以笔者极略浅的法律认知来做一个推测(如有法律高人明了,来指出错误和开解一群迷雾中的人都是极好的):如果,是如果,司法判定的是e租宝涉及非法吸储等的经济犯罪,那就只能等待刑事案件审判终结后,由法院责令将追缴的赃款进行退赔。追缴后还不能弥补损失的,在刑事案件终审判决后另行进行民事诉讼。寻求民事赔偿。也就是说,e租宝融资来的,平台还有的资金,都可用来退赔。输入实体企业的钱,如果不能以刑事责任追溯退赔,在民事诉讼中,也可以向企业经营者追讨。在公开的资料中,已经显示e租宝及钰诚集团经营者高管也多为重复,因此,钰诚集团旗下资产或将都可以作为赔偿资产。可能时间会略微漫长,但投资者并不会血本无归。第二,如果e租宝融资租赁业务真实,这就好多了。融资租赁业务,相当于自己先帮企业垫付购买设备的钱,设备交由企业使用,企业定期交租。这样分期付款的方式,相比企业一次性借款购买设备,风险还是小很多。这样的话,e租宝是有定期回款的。就算是有些许坏账,资金也还是有回来的机会。投资者的资金也并不会血本无归。只是融资租赁业务标的项目时间长,一旦走上法律程序,时间也不会短。因此,最后投资人的希望和耐心,或都会被时间消磨。在这之外,有媒体爆料:e租宝或有600亿资金窟窿,其文中除了引用内部人士归结的原因“盲目发展和管理失当”,并无其他根据。显然“盲目发展和管理失当”单纯说辞无法消化掉600亿资金。敏感时期,大家也不要捕风捉影。要知道,在数据统计,e租宝总共代收才700亿。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花去600亿,这么大额的资金,不像几块钱,丢到汪洋大海了无声响,它就算花,作为一个时常站在风口浪尖上的平台,要完全掩人耳目也不大可能。最后就经侦的目的来说,清理掉违规平台、及查处非法经营者,是整肃行业,规范发展的路径,并不是目的。监管,最终的目的仍然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因此,如果e租宝涉及违规经营,在司法处理上,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帮助投资者回款,仍然是达到保护投资者目的的最有效用途径。因此,做最坏的打算,投资者血本无归的可能性也不会大。但无论最后事态如何,对行业都将是一次难以磨灭的打击。这个冬天恐怕更难过了,P2P行业且行且珍惜。而好的是,经过整肃,无论怎样,在未来行业都会更健康更规范。
F. 经过多次维修能不能正常使用的,可以退赔的规定
国家技术监督局《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技监局质发[1996]53号)
第十一条 在三包有效期内,修理两次,仍不能正常使用的产品,凭修理者提供的修理记录和证明,由销售者负责为消费者免费调换同型号同规格的产品或者按本规定第十三条的规定退货,然后依法向生产者、供货者追偿或者按购销合同办理。
第十三条 在三包有效期内,符合换货条件的,销售者因无同型号同规格产品,消费者不愿调换其他型号、规格产品而要求退货的,销售者应当予以退货;有同型号同规格产品,消费者不愿调换而要求退货的,销售者应当予以退货,对已使用过的商品按本规定收取折旧费。
折旧费计算自开具发票之日起至退货之日止,其中应当扣除修理占用和待修的时间。
G. 盗窃案我家属已退赔受害人也谅解了派出所不收谅解书咋办
一、谅解书不一定要到派出所写才有效,但是最好是到公安机关写,在办案人员的见证下私下签订的谅解书,效果会更好。
刑事谅解书,一般指刑事案件的受害人与嫌疑人或其家属之间,就刑事案件的结果达成和解,而由被害人一方所出具的法律性质的书面文件。谅解书一般在提起公诉至法庭质证环节完成,其在刑法上有着酌定减轻,从轻的效力。
二、《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 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第二百八十九条 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H. 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的证件有效期为5年过期了怎么办
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的证件有效期为10年,因此五年还没有过期专,如果过期重新办理即可属。
国务院修改《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将第二十七条改为第二十四条,修改为:“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有效期为10年;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分为5年有效和3个月一次有效两种。”
此前第二十七条为“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由持证人保存,有效期为五年。”
(8)退赔有效期扩展阅读:
《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实行逐次签注。签注分一次往返有效和多次往返有效。
第二十六条规定,大陆居民遗失旅行证件,应当向原发证的公安机关报失;经调查属实的,可补发给相应的旅行证件。
第二十七条规定,台湾居民在大陆遗失旅行证件,应当向当地的市、县公安机关报失;经调查属实的,可以允许重新申请领取相应的旅行证件,或者发给一次有效的出境通行证件。
I. 主动上交或退赔违法所得的可以给予政务处分
主动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十一条公职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一)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
(二)配合调查,如实说明本人违法事实的;
(三)检举他人违纪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的;
(四)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挽回损失或者消除不良影响的;
(五)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
(六)主动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轻或者减轻情节。
(9)退赔有效期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十三条公职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给予政务处分:
(一)在政务处分期内再次故意违法,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
(二)阻止他人检举、提供证据的;
(三)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
(四)包庇同案人员的;
(五)胁迫、唆使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六)拒不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