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专利知识 > 绢纸年限鉴定

绢纸年限鉴定

发布时间:2021-07-04 02:55:28

1. 有什么好方法鉴定字画的真伪

20000-30000这个价格太高了
市场上应该在8000-10000左右
别太离谱了

鉴定的主要依据、方法

一、笔法

所谓“笔法”,是指书画作品中点、线运行的形态、方法。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鉴定概论》中认为:
“笔法就是有方法有规律地用笔锋划出、顿出的线和点的具体方法的简称”。中国书画全赖以点线来表现形
象,笔法是中国书画最重要的灵魂和核心,笔法之优劣是衡量书画艺术水平高下的最重要的准绳。因此,书画 的真伪是非,必然首先反映在笔法上。前人说过:“笔端钢杵,要力透纸背”,指的便是笔法中笔端的力量, 这种力量要内敛,不能显露在外边,显露在外边叫青筋暴露。书画的快慢是次要的,主要的是用笔的轻重、疾 徐、转折、顿挫,是否合乎笔法。有人以颓笔渴墨故作飞白取势以迷惑阅者,用评画的术语来说,这叫做“剑 拔弩张”,其实笔里并没东西。鉴定大画,如高山大树以及长线条的衣纹等,更应注意笔法。画大画必须放 笔,即“请君放笔为直干”,然而放笔不是任意胡抹,不要被故作姿态的“狂华”、“客慧”所迷惑,即“始 知其放本细微,不比狂华生客慧”。鉴别细短线的工笔画,也必须看是否笔笔有力,笔笔到家。前人常以如 “如印印泥”,“如锥画沙”、“春云行空”、“流水行地”、“寓刚健于婀娜之中,写遒劲于婉媚之内”、 “剑绣土花,中藏坚质,鼎仓翠绿,外耀锋芒”等来比喻笔法。总之,笔法是书画的核心和灵魂,是打开书画 真伪是非之谜的关键。
正由于中国书画从来重视笔法,每个时代对书画笔法的研究都有创新和发展,形成一种既继承传统,又有 创新的时代笔法特征。所以,每个时代书画的笔法都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即时代特征,前辈对其均有高度的概 括。

在书法方面:
魏晋时代,人们将书法仅仅作为一种表现笔墨技巧的艺术形式,其崇尚玄学,醉心清淡,此时的书法风格 神韵潇洒,散漫轻盈。唐代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心思上,文人学士精神豪迈,书法风格奔放,又规整严 谨。宋代城市经济发达,市民文化勃兴,社会文风特盛,书法风格平稳清丽,华美多姿、新颖精妙。元代蒙古 统治严酷,文人学士精神压抑,此时书风循规蹈矩,只能“出入羲献,牢笼古今”。明、清科举日渐成为文人 士子们的唯一入仕途径,而科场试卷,官方文书朝庭要求严格,加上不断的文字狱的迫害,因此,文人士大夫 思想保守,此期书法风格以台阁体、馆阁体为盛,行款整齐,字体匀称,雍容,笔划平直光圆,结体呆滞拘 谨,风格端庄秀整,稳健刚劲。

在绘画方面:
晋代线条巧密纤细,如春蚕吐丝。“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其列 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唐代绘画气势雄奇,宏大潇洒,色彩富丽辉煌,绘画技巧风格在山水画上同晋代差 不多;然人物画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语。宋代绘画风格与其书法一样,也是华美多姿,新颖真妙,其 “笔法紧,笔触重”。元代绘画姿纵新颖,更多诗文意境和书法情趣,诗、书、画合为一体。明清绘画风格多 样,其画派林立,气象万千。读者可从本书第一章的概述中详细了解,如清初正统派的平稳、安闲、雍容、雅 正,而野逸派的姿肆、洒脱、怪异、豪放;清末上海画家的任性挥洒、北京画家的规规矩矩等等。 书画时代特征的形成是每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以及社会生活的产物。另外,影响笔法时代特征 的差异与同表现笔法的工具(毛笔)的制作和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毛笔对笔法的影响,从绘画上看,清代同治、光绪以前,画山水大都用鼠须狼毫等硬笔,只在渲晕时才用 软的羊毫。晚清以来,才见到陆恢等人全用羊毫画的山水画,形成一种比较肥软的线条。
同样,由于书画家所处的时代风尚,其所具有的个性爱好,师承渊源、生活经历、修养学识、书画工具、
宗教信仰等诸复杂因素能形成书画家独具个性特征的笔法,如执笔、下笔的方法,执笔的高低、竖立、侧斜、 悬臂、悬肘、悬腕或手腕着纸,下笔的轻重缓急等,这些反映在作品上便成为书画家的个人风格,而个人风格 总较时代特征鲜明突出,这也是我们进行鉴定书画的主要依据。
另外,一个书画家的笔法特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从早年到晚年,多少总有些变化,有些人甚至变化很 大。一个书画家的笔法虽有早晚的区别,但笔法其中一定有贯始终的特质,此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万变不离其宗”,因此,精明的鉴定者必须抓住这个根本而不为其它变化所惑,成功地进行鉴定。 笔法作为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还表现在笔法是书画作伪者最难逾越的一关。 综上所述,书画的笔法是书画的核心和灵魂,是我们进行书画鉴定的首要的、关键的依据。

二、墨法和设色
墨法即用墨的方法。陈兆复先生说:“墨法包括用墨浓淡的程度和墨色黑白的变化”。在认识墨法之前, 先要注意作品笔墨的年代远近。年代越远,笔线的粗细收缩得越显著,加上纸绢本身也收缩,当然笔线也随着 收缩,因此,笔线就比初画时细一些而显得坚硬状;墨色也因年代远而显着柔和,不像新墨色那样刺眼,并且 能深入到纸绢的肌里。古今书画家,每个人有每个人用墨的习惯性方法,也正如每个书画家有自己独特的笔法
一样。所以,墨法是书画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之一。
众所周知,书画时用的墨是指磨成的水墨,书画家在使用这些水墨时,在纸绢上就显出浓、淡、干、湿、
黑、白等程度不同的变化,古人称这种墨色的浓度和变化为“五墨”、“六彩”。由于墨和色的浓淡干湿,表 现了书画物象的虚实、枯润、远近及体积感、质量感,是表现物象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墨法能反映书画家 的思想感情、精神气韵,所以,墨法与笔法一样,蕴含着书画时代特征和书画家的个人风格。
墨法在鉴定书画上的重要性,还因它同笔法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墨法要用笔法来施行和表现,无笔法就无
所谓墨法;同样,笔法要依靠墨法来表现在纸绢上,没有墨色,笔法则无处生根,无从体现。
总之,墨法是从事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之一,但其地位和重要性要稍逊于笔法,因为,墨法在不同的时
代,不同的书画家之间有相近和相通之处,书画作伪能把墨法模仿得比较相像,而影响墨法的其它诸条件如
纸、绢、墨等也易仿制。因此,在书画鉴定中要综合其它方面,详加考察。
设色主要应用于绘画中,其在鉴定绘画中的作用同墨法完全一样,也是主要依据之一。

三、结构
书画“结构”一词,是一个复合概念,包含书法的结体和行款,绘画的构图和剪裁,也即徐邦达先生讲的 “结构和剪裁”。
书法的结体,指每个字的笔划的疏密分布。行款则指字与字之间的上下左右的相互联接、呼应关系以及行 与行之间的排列呼应关系。
绘画构图与剪裁,是绘画的要素之一,即画的结构。按照中国画的独特理论,中国画强调的就是结构,线 条的轻重转折(笔法),水墨的浓淡变化(墨法),从塑造形象这个角度讲,其主要任务就是为了表现物象的 组织结构。
书画的结构同笔法、墨法一样,有其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是我们进行书画鉴定时的重要依据之一。书画 家们的创作,都经过致密的构思,其画面上每个细小的部分,都有其用意,因此,书画家们在书画的结构方 面,有着独特的习惯与构思,即结构上的个人风格,它表现了书画家的艺术特征和艺术水平。鉴定者也正是从 这里对书画作品的真伪进行鉴定,因为,书画的伪作,总会留下伪作者的时代和个人结构习惯特点,而失去原作的结构特征,露出破绽而被识辩。

书画鉴定的辅助依据:
一、名款
通常所说的款识也叫题款,是指书画作品上作者自署的姓名字号、创作年月、绘制地点及诗词歌赋等。款 名有单款、双款之别,双款即另加上赠送对象名字。书画家本人的名款,具有其书法的多种特征和风格,因而名款对鉴定书画作品的真伪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为历来鉴定家十分重视。因此,认识一些书画名款的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对书画鉴定是十分有益的。 名款除时代变化外,还有朝野之别,一般画院画家署款简单,而民间画家则多见长款。 名款的个人风格则是千姿百态,这种个人风格,成为我们鉴定书画的重要依据。
另外,从绘画署款的位置不同,也可断定作品的时代和真伪。绘画款格式,一般有“平行款”、“抬头
款”两种。所谓“平行款”就是写有自己名字,题写给某某人的款字,上款第一行写到何处,第二行也应写到 何处。而抬头款的出现要晚于平行款,大约在明中期以后到清代较多使用。所以这也是鉴定书画作品应注意的 重要特征。一般作者不懂得这些规律,而容易出现漏洞。
书画作品的名款中还存在着历史避讳,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所避讳的字,也可以判定书画作品的时代。利用 书画作品中的名款对书画本身进行鉴定,则必须首先对名款本身进行鉴别。作伪者大多采用换款、添款、接款 手段进行作伪(后面章节将专门论述)。总之,书画的名款是鉴定书画真伪与时代的辅助依据。
二、题跋
一般来说,题在书画的上方或前面的诗文为题,写在书画后边的文字叫跋,总称题跋。题跋是书画鉴定
的辅助依据,一般的经验证明,凡是题跋确实可信的(不伪,不是后配,题跋者与作者关系密切,并且又是个 善鉴的人),其书画本身大都不会差到哪里去的。当然,题跋是否可作为鉴定书画的真伪的依据,主要看其题 跋本身的真伪,其次还要看题跋写的笔墨技法,词句如何,即题跋者的水平,而千万不要被大名头所吓倒。
三、印章
印章,又名印鉴,即作为凭信之意。历来书画鉴定家都很重视印章真伪的鉴定,某些时期在书画鉴定界还 形成将鉴定书画作品上印章的真伪作为鉴定书画真伪的主要根据的风尚。
四、鉴藏印
钤盖在自己收藏鉴赏的书画上的印章为鉴藏印,亦称收藏印。鉴藏印对于书画鉴定能起辅助作用,尤其是 年代远的书画,其本身并未署款,鉴藏印就更重要了。
五、纸、绢
纸、绢是书画作品的载体。由于各时代书画家所使用的纸绢的不同,因此,掌握了各时代纸绢的特征以及 书画家个人用纸绢的习惯,对于鉴定书画的时代与真伪有很大的帮助。
利用纸绢鉴定书画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纸绢的年代、颜色。纸绢在书画鉴定中不能看得太重太大, 其只能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六、装潢
装潢是书画呈现的一形式。我们从书画的装潢形式上可以看出一些作品的时代或个人特征,其可以作为鉴 定书画的一种辅助依据。
利用装裱鉴定书画真伪,要注意新画旧裱。一些作伪者采用保留原装裱,挖出书画本身,将伪本嵌裱进
去,即所谓“金蝉脱壳”的方法进行作伪。对此,还是必须对书画的笔墨技法诸主要依据和诸辅助依据综合考 察,判别真伪。
七、著录
书画著录是指将历代书画家的书法、绘画作品经过鉴赏整理,编目成册。根据书画著录书籍也可以帮助鉴 别书画的真伪。

2. 如何鉴别时间较久年代书面证据的真伪

  1. 从题跋上辨别

  2. (1)题跋分为三类:作者的题跋,同时人的题跋,后人的题跋。某件书画的题跋虽然也有对这件作品加以否定的,但这是少数。最多的是为了说明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收藏关系,或者考证它的真伪。于是有许多作品仗着题跋增加了后人对它的信任。但书画既有伪作,题跋方面也同样有多种作伪情况。(2)有的画应当说本来是真的,因被人加上假题,反成了伪作。例如在《唐宋元明名画大观》中的一幅草虫图车,署款李亨。前代画家有两个李亨,一为元人,一为清人。从草虫轴的时代风格来看,出于清人之手,本是清代李亨的真迹。但画上有后人伪造清卞永誉的跋。由于有了这两段题字,却使它成了一幅假的元人画了。

  3. 从纸质上辨别

  4. (1)古人写作书画,一般是在纸或绢上。因此,如果能对历代绢、纸有所了解,对鉴定书画的真伪尤为有用。(2)中国绢的发明在纸之先,用绢来作书画的年代也比较早。不过绢有一个缺陷,就是保存的时间不象纸那么长。无论保存得有多好,不受任何意外损伤,只是空气的自然浸蚀,年代久远的绢就会变得糟脆。百年以上的绢,已经没有韧性了。明代初年的绢,至今已经腐得不能碰触。而宋的绢,因裱托得比较好,目前还可见到,至于宋代以前的绢,虽然有,但也已经辨不出模样了。(3)宋代以前的纸,有若干种类,其材料是什么,都没有确切的记载。传世的古纸,主要有棉纸和麻纸。从表面上看,棉纸有点类似今日的宣纸。麻纸的纹理要比棉纸粗疏一些。棉纸和麻纸中都掺和有丝。棉纸丝短,麻纸丝长。有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可以鉴定纸的年代:取一旧纸,浸泡在水中,然后用针来挑。如果是宋纸,那么必然有很多称绒,而且无论如何破碎,仍然可以装裱。宋代以后的纸,则不可能这样。如果用显微镜观察,真纸并不平匀,膜皮如虫蚀之状,而且有一层白灰,若隐若现。其颜色则无论里外、凹凸,均系一致。伪造的绝代 ,因为是用颜色染成的,厚则深,薄则浅;里则淡,外则重;凸则有,凹则无。因为质地不同,其受色的程度必然不一样。

  5. 从装裱形式上辨别(1)装裱与书画本身的关系要间接一些,但有时也可作为鉴定书画的有力佐证。各个时代的绫、锦,其花纹、色泽多不相同,装裱的式样也有出入。前人的收藏印多盖在裱件的接缝上,这就必然同装裱形式有密切的关系。如着名的宋“宣和装”,故宫博物馆藏的梁师闵《芦汀密雪图》是个较典型的例子:玉池用绫,前、后隔水用黄绢,白麻笺作拖尾,连本身共五段。玉池和前隔水之间盖“御书”葫芦印,前隔水与本身之间盖双龙玺及年号玺各一,本身与后隔水之间盖年号玺二,拖尾上盖“内府图书之印”,共用七玺。“宣和装”虽有例外,但这是比较标准的格式。不少赝迹上的伪宣和玺,往往是漫无规律,乱打乱盖。金章宗也用七玺,染清标常在前、后隔水上用两印。乾隆用五玺、七玺、八玺、十三玺不等。(2)裱工的一般情况是清中叶以前卷子拖尾短,所以比较细;嘉、道以后拖尾长,卷子就粗了。民间裱工南北传授不同,手法亦异。熟悉了以后,几种有特点的装裱不用打开书画便能知道是何时、何地的裱工,乃至是哪一家的藏品。(3)旧时北京的装裱匠人,手艺相当高超,旧书画虽然破碎至不可分辨、或者脆到几乎一吹即散,仍能装裱如原装。这类不太完整的书画经装裱后,如果悬挂或正视,都不会看出有什么破绽。如果向阳处由背面看,则原形毕露。所以,如果遇到裱得很厚,或者装在镜框之内的书画,就一定要特别注意。(4)也有的作伪者采取金蝉脱壳的办法,保留原装裱,挖出书画本身将伪本嵌裱进去。鉴别这类书画,则不能仅凭装裱来断定其真伪了。

3. 如何鉴定绢画的年代等问题

从绢画的颜色、粗细、生熟、署款、印章、印色、题跋、收藏印为鉴定年代远近的主要依据。
原因:首先颜色,年代越远就越黑,有一定道理,但不尽然,因为保存的如何才是关键。

清代末期的绢画,到现在年代并不远,可是有的已经很黑很破烂。它的绢色虽黑,其黑色却显着浮,并没有深入到绢素的肌里,不难识别。

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几乎是深麦黄色。宋代赵佶的《听琴图》,如新绢,只是绢表面上的浮光失掉了。可见,绢的年代远近,并不决定于绢色深浅,而是决定于绢丝收藏的如何,绢色是否深入绢素的肌理和绢丝的韧性。年代越远的绢,就越没有韧性,轻轻一折就断了。

年代远的绢画,全靠糨糊维持着。如没有糨糊维持着,其绢丝已朽败至毫无韧性和筋骨了。人们通常说年代远的绢画必有一种古香古色沁人眼目的感觉。

年久的绢画,因屡经卷舒,画面上必有一种镜面光,但镜面光,可以人为做出来。至于什么是绢色深入绢素,什么是绢色浮而未入肌理,什么样是有韧性和有筋骨,并从这里判断出绢的年代远近来,是须从鉴别实践中长期的反复比较才能认识的。

鉴别时,绢的粗细和单、双丝,只是一个不重要的旁证。还有一种很稀的绢,稀的要褙上一层纸才能画。这种稀绢最大缺点,就是命纸一去就没画了,鉴别时要注意这一点。

还有绢的稀度问题,有的稀绢经揭裱后就筛了。这是因为绢稀,命纸一去,绢就有了格眼,像筛子一样,因而画就没精神了。如果已经筛了的画,裱画时可没法补救。

其次署款,书画家本人的署款,具有其书法的多种特征和风格,因而署款对鉴定书画作品的真伪与年代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为历来鉴定家十分重视。因此,认识一些书画名款的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对书画鉴定是十分有益的。 名款除时代变化外,还有朝野之别,一般画院画家署款简单,而民间画家则多见长款。 名款的个人风格则是千姿百态,这种个人风格,成为鉴定书画年代的重要依据。
另外,从绘画署款的位置不同,也可断定作品的时代和真伪。绘画款格式,一般有“平行款”、“抬头款”两种。所谓“平行款”就是写有自己名字,题写给某某人的款字,上款第一行写到何处,第二行也应写到 何处。而抬头款的出现要晚于平行款,大约在明中期以后到清代较多使用。所以这也是鉴定书画年代作品应注意的重要特征。
书画作品的名款中还存在着历史避讳,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所避讳的字,也可以判定书画作品的时代。作伪者大多采用换款、添款、接款 手段进行作伪。总之,书画的署款是鉴定书画真伪与时代的辅助依据。

最后印章、印色、题跋、收藏印,印章,又名印鉴,即作为凭信之意。历来书画鉴定家都以印鉴与印色做为年代鉴定重要依据。尤其是年代远的书画,其本身并未署款,收藏印就更重要了。
一般来说,题在书画的上方或前面的诗文为题,写在书画后边的文字叫跋,总称题跋。题跋是书画鉴定 的辅助依据,一般的经验证明,凡是题跋确实可信的(不伪,不是后配,题跋者与作者关系密切,并且又是个善鉴的人),其书画本身大都不会差到哪里去的。当然,题跋是否可作为鉴定书画的真伪与年代的依据,主要看其题跋本身的真伪,其次还要看题跋写的笔墨技法,词句如何,即题跋者的水平,而千万不要被大名头所吓倒。
总之,判断以绢做载体字画的年代,除字画本身的主要凭证署款、印章、印色以及题跋、收藏印等旁证外,绢的年代远近、粗细和生熟也是重要的佐证之一。

4. 绢纸是什么东东

绢和纸的鉴别是鉴定书画又一途径。根据和国学者目前的研究,晚周帛画和战国楚墓帛画以及稍晚时候的马王礁汉墓帛画,均是画在较细密的单丝织成的,至今为止未见用双丝绢的(即经线是双丝,纬线是单丝织成绢)。五代到南宋时期的绢,较前代有了发展和变化。从表面来看,除了单丝绢外,还出现了双丝绢的形式。这种双丝绢的经线是每两根丝为一组,每两组之间约有一根丝的空隙,纬线是单丝。元代的绢总的说来比宋绢显得粗了一些,不如宋绢细密洁白,并且还呈现出稀松的状态。明代的绢总的看来也是比较粗糙。明代早中期有一种质量较低较稀薄的绢,由于这种绢太稀薄不易落墨,所以书画家往往先将其托上纸然后再进行书画创作。纸的质料是判断书画年代的又一标准。汉、晋古纸,所见都是用麻料,较多的是用麻布、麻袋、麻鞋、鱼网等废料的再生物,也有用生麻--北方用大麻、南方用苎麻。它的特点是纤维较粗,所以也难以作得精细,它无光、无毛、纤维束成圆形,有时见木素。隋、唐、五代书画大都用麻纸,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唐摹《兰亭序》、杜牧书《张好好诗》,以及敦煌出洞的大批唐代经卷,无不如此。北宋以后则急剧减少,但北方辽金的经纸还用麻料。以后用麻纸作书画的则几乎没有。隋、唐间,开始看到有用树皮造的纸,大都用楮或檀树皮,它们的特点是纤维较细,同时又随着手工业发展进步而产生的精细的佳作。此种质料亦发暗无光,仅比麻纸稍亮一些,纤维束成扁片形,微有纸毛。还有用桑树皮造的纸,其特点是纤维更细,发亮,纸面容易起长毛,纤维束为扁片形。北宋一开始,在书法墨迹中就出现大量的树皮造纸。以后,树皮纸产于全国。竹料的造纸用于书画始于北宋。竹料坚硬,最难制浆,前人无法处理它,所以不采用。竹料造纸其纤维最细,光亮无毛,纤维束或硬刺形,转角外也见棱角。北宋中期后,造书画纸的原料已无不具备,因而从此就不易以纸质来区别时代的前后了。 装潢鉴别 各个时代书画装潢有各自特色,可作为鉴别断代的辅助依据。如南宋宫廷收藏的书画有规定的装裱格式--绍兴御府装潢式,对不同等级的书画采用什么材料来装裱,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手卷用什么包首、什么绫子、什么轴心;立轴的用料的颜色、尺寸、轴头等都有一定的格式。元代宫廷藏画选择专人装裱。大德四年,"命裱工五芝以古玉象牙为轴,以鸾鹊木锦天碧绫为装裱,并精制漆匣藏于秘书库,计有画幅六百四十六件。"明代书画的装潢形式有进一步发展,书画卷增加了引首,并且有的被写上了字,有仿宣和装窄边的,也有用绫或绢挖厢宽边的;立轴则有宽边、窄边之分,有的还加了诗堂。清代宫廷收画的装裱,有其特殊的风格面貌。唐熙、乾隆时期,装裱的用料和技术、形式各方面都比较好,卷、轴的天头绫多为淡青色,副隔水多为牙色绫,临近画心那一部分多为米色绫(或绢),立轴有的有诗堂,有的则没有,但一般都有两条绶带。立轴天杆上的圆曲是定制的,与非宫廷有显著不同。嘉庆以后,宫廷装裱的质量逐渐低落,立轴的天杆逐渐变粗(晚期成为方形)一部分轴头不再用紫檀、红木了,而且显得比较笨拙。手卷比康乾时期也显得粗些。 印章鉴别 印章的时代特征与气息也是鉴别书画的佐证。印章的时代气息可从其形状、篆文、刻法、质地、印色等方面出来。宋代的书画作品,钤盖上书画家本人的印章为数很少,大多数书画家在作品上并不钤盖本人的印章。宋代印章铜、玉居多,少量是其它质料的。印色有蜜印和水印之分(南宋未期出现了极少数油印),蜜印颜色红而厚,水印颜色淡而薄

5. 古代字画年代怎么去鉴定

古代的字画,画风,笔法,落款,都要考虑在里面的啊 古字画的鉴别可依据以下方法

时代特征与个人风格 书画是作品,必然留下时代特征,不同时代字画特征不一。唐朝之前的山水画恐怕难令人置信,用楷书冒充西汉书法也不会有人相信。只要对字画年代宇型、画技画风有大概了解,明显的伪品欺骗就可鉴别。对于名家作品,要了解名家的生平、艺术风格与创作题材范围,更要了解他们的笔墨技法。名家的艺术表现技法是长期操练后而形成的,一般人要模仿难免有败笔显露,抓住某人笔法特点研究至深,则容易辨认伪作。

纸、帛的鉴别 字画是作于纸和帛之上的,帛的寿命一般百年左右,纸的寿命约在千年之内。当然,出土文物中的纸帛由于地下埋葬环境的不同,仍可能超越千年。例如绢帛在晋唐之前是单丝织成,直到宋代才发现双丝织成的绢帛,比元明时期的绢显得细密。由绢的质量类别可以断定字画年代。纸,也有时代痕迹。隋唐之前,纸以麻料作原料,显得纤维较租,纸张不够细洁;隋唐之后,树皮被用来造纸,其纸质就比以前精细;北宋中期后,造纸原料多样化,纸质也呈现多样化了。实际上,民间收藏的字画仅以明清以后时期多见,这是因为纸、绢本身难于历经数百年保存的缘故。再加上造伪者的混淆,所以有人认为古字画中相当部分是鱼目混珠。 装演鉴别 各个时代装横有其特色。如元代宫廷藏画选择专人装裱,大德四年“以古玉象牙为轴,以鸾鹊木锦碧天续为装核”。明代书画则在书画卷增加了引首,有的还被写上了字,立轴有宽边、窄边之分,有的还加了诗堂。清代宫廷书画的装核用料和技术形式都胜于明代,显得更为讲究。

印章鉴别?宋代字画作品许多不上印章,部分上盖铜印与玉印,印色有密印和水樱元代印章质料有木、象牙、铜、玉等,印色为油印和水樱元代自王冕始用石料印章。明代石料印章普遍,篆文刻法采用“锤头式”,使用大多是油樱清代印章形状、字体、字形均呈多样化,印色为油质。 画中人物衣服与生活用具的鉴别 各个年代冠服往往不同,生活用具也有差别,可以据以鉴别。

题跋鉴别 题跋分三类:作者的题跋,同时代人的题跋,后人的题跋。题跋是为了增加字画的身价。但是,常见有真画配假题跋或假画配真题跋的,应仔细鉴别。特别是名家在假字画上题跋更容易使入迷~

6. 古画怎么鉴定真假

1、掌握要领,鉴别古代书法作品
鉴别古书法作品的真假,首先要抓住古代书画的要领,应当先观其结体、用笔、线条的质感和内在精神及其整体照应,其次再观察是人为还是天巧、真率还是做作。然后考证该古画的前世今生,最后再辨别它的印色、用纸和用墨是否上乘。如果书写只有结构而略显呆板的话,则可以鉴定为摹本;如果有笔意而没有结构的话,则可断定为临本;如果笔势不连续,杂乱无章,则多数为集书。而赝品则说明其通篇作品没有精彩、精气之处。另外从古书法的墨色上也可以分辨其真伪,因为古书法的墨色无论燥润还是肥瘦,均俱透入纸,而赝品则墨气浮而不实,这一方法同样也可以用在古画的鉴别上。
2、从绢纸特点辨真假
从各代绢纸的不同特点入手,也是鉴别古书画真假的重要手段。唐代的绢具有粗而厚的特点,有独梭,且绢阔四尺。五代的绢比较粗。元代和宋代的绢,等第稍失匀净。赵子昂、王若水等古代书画名家多采用“宓家绢”,绢细而匀净厚密。古绢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丝绢性已基本消失,再加上经过现代装裱后,无复坚韧,如果在丝绢上轻轻拖过,则绢如灰堆般起皱,有古香,且往往有碎纹,且裂纹横直,皆随轴势作鱼口形,且丝不发毛,赝品则相反。伪作往往色淡并且均匀,有做旧痕迹,且薄者不裂,厚者易碎。

7. 谁知古画签定书在那可以办

古画鉴定要点:
编辑

1、纸绢鉴定
书画所用材料绢纸于书画断代起着定作用绢纸鉴定鉴定书画途径晚周帛画战楚墓帛画及稍晚候马王礁汉墓帛画均画较细密单丝织至今止未见用双丝绢(即经线双丝纬线单丝织绢)五代南宋期绢表面看除单丝绢外现双丝绢形式元代绢总说比宋绢显粗些宋绢细密洁白并且呈现稀松状态明代绢总看比较粗糙明代早期种质量较低较稀薄绢由于种绢太稀薄易落墨所书画家往往先其托纸再进行书画创作汉、晋古纸所见都用麻料较用麻布、麻袋、麻鞋、鱼网等废料再物用麻--北用麻、南用苎麻
2、印章鉴定
印章代特征与气息鉴定书画佐证印章代气息其形状、篆文、刻、质、印色等面宋代印章铜、玉居少量其质料自元代王冕始采用石料刻印采用石料刻印逐渐起明代初期各种石料印章已相普遍篆文刻新变化篆文每字停笔处都比原笔画略粗点显较淡并略呈黄色同元代印色些同明代期印章石质居其水晶、玛瑙、铜、玉等均清初书画家印章甩用篆文变化并印章形状、字体字形都化趋势清代期印章篆文刻各种各规格浙派、皖派其各种流派都《说文解字》主体
3、题跋鉴定
题跋三类:作者题跋同代题跋题跋真古画配定伪跋或伪古画配定真跋都见事画作者同题跋应弄清楚作者间关系面情况书画本身并见能知道须些题跋探索题跋书画鉴定能起作用更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析书画或题跋尤其书画题款等等现种情况都认作伪者所露马脚避讳;封建帝王代行文要避讳写与本朝皇帝名字相同字都要少写笔叫避讳通称缺笔书画面看缺笔字避哪代皇帝讳断定书画创作期能早于避讳代皇帝期否则作伪漏洞
4、月:书画或题跋所题月或作者龄、卒符或与事实入认作伪佐征
3古画鉴定:
编辑

传统主要目鉴考证两种近世随着科技发展考古已利用14碳测定文物材质代陶瓷、青铜等适用于书画;利用电脑储存住处协助鉴定尚未付诸实践鉴考仍行效主要


鉴比较比较才能鉴别比较指实物间比较真迹与真迹比同代或同作品间相互比寻找共同点;真迹与伪品比同代或同作品间相互比找相异点通反复比较能逐步掌握代、风格特点看实物作比较提高目鉴水平关键同观看、比较实物能仅仅停留直观性认识阶段必须升理性认识即通比较找其间内关系及某代、画家、作品本质面特征才能目牢固形准确鲜明代风格风格板作鉴定靠依据并今实践加检验、修、充实、达更客观科认识目鉴水平随断提高诚目鉴定真伪先决条件必须该代或该画家存世真迹鉴者见实物资比较


考考证即借助于画家传记、书画著录、关诗文、历史知识等等文献作品与关联某些问题作番考证判断真伪几种情况考证能起定作用;真迹存甚少画家或代目鉴缺乏必要比较条件相关文献资料却比较通考证往往能鉴定起作用唐、五代诸作品二条件依靠目鉴初步判定仍某些问题存疑需要通考证进步解决海博物馆所藏题赵孟頫所绘《百尺梧桐轩图卷》经专家目鉴吴兴赵孟頫款识笔滞涩裁原款所补添伪款绘画精雅属元作画七位元末名家题诗亦原跋真迹图尚些问题没弄清:本幅款知图主公谁画、跋俱真何要截原款补添伪款傅熹先元绘《百尺梧桐轩图》研究图作进步考证使述问题逐解决三目鉴已解决真伪问题倘进步辅考证能使结论更准确靠妨作些必要考证
鉴定古画经需要鉴、考并用鉴考考鉴般情况鉴主倘目鉴水平高判断误考证再精微于事补像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真假两卷鉴定曾几度真伪颠倒问题鉴
鉴既需要熟悉真迹应解伪品掌握历代伪造书画各种花各种类型伪作能根据同情况伪存真其本面目考要运用文献资料文献真伪、误别故要首先比较伪纠误准确史料辅助鉴定
4古画鉴定依据:
编辑

即判定件作品真假根据理由些根据必须作品本身所呈现诸素找本幅画面、作者款印、题跋、鉴藏印记、质、尺寸、装潢等其起决定作用素称主要依据即本幅画面所反映代风格风格(包括画家本款印风格)其素则称辅助依据
所谓理由作品本身些素进行剖析判定真伪要充阐明理由根据作品本身够必须依靠其实物或已目树立板通目鉴进行比较析同进参考关文献作必要考证才能言据令信服结论
代风格风格

作主要依据代气息风格通诸素反映画面本身所含题材构思、思想内容、构图造型、笔墨形式、风貌格调等都打定代烙印并显现画家性特征些素相综合形代风格风格些素主其起主导作用笔墨能反映性、易仿效素其诸题材、内容、构图、造型等摹仿品完全依葫芦画瓢难据判真伪;且定延续性代沿袭前代性能断前断至于思想情、审美趣味属于比较抽象、握素更难作准确、主要鉴定依据
笔墨—笔

笔墨笔主要所谓笔简单讲用笔包括执笔高低、竖立、侧斜、悬臂、悬肘、悬腕或手腕着纸等;及笔即轻、重、缓、急、顺、逆等些同执笔笔形笔特点笔特点具体论述起各代每家名自具体特色概括讲笔形式归纳锋、侧锋、卧锋、锋、顺锋、逆锋及、偏侧、圆转、折、虚笔、实笔等;物画笔主要体现线条形各种描明归纳衣纹十八描;山水画笔主要部皴即用各种粗或细、或短、光或毛、干或湿线条表现山石结构脉络高低凹凸于二十四皴谓;另外笔体现点点、攒、擢、剔别
笔每画家说都相同即使属于同类型笔形式完全致者笔画家经期操练、自形旦凝定习惯特点本主观想改变都难模仿者能具备与相同操练程间功力深浅同呈现某种差异;至于性鲜明笔更难奏效依据笔掌握风格至代风格靠关键
笔早、、晚期变化解画家同期笔特点能更准确判断;倘能掌握其早期变化规律即使些画家早、晚期变化较能根据异同作相应判断
诚某些情况笔作主要依据实物遗存太少甚或孤本难窥知其笔特点宋前画家;二外工整作品容易临摹仿者水平较高某些仿仇英苏州片;三拙味较浓某些文画真迹意拙与仿作技艺低拙较难区别明末批文画家代致断定代风格由同代诸画家性汇共性其笔特点较显见并条件加掌握像存世真迹唐、宋、元、明、清各代笔代特征均难区别
笔墨—墨与色

笔墨墨与色自身形式墨晕、刷、泼、渗等面破墨、泼墨、晕墨、积墨、淡墨、浓墨、枯墨、水墨等形式画家用墨习惯特色倪瓒善用干、淡墨、吴镇施湿、浓墨色晕染、泼彩、没骨等重彩、淡色、浅绎等形式同类型用色各具特色孙隆与恽寿平没骨同由于墨色与笔难必须运用笔才能使墨色产穷变化墨依附于笔作主要依据笔墨笔仍主要另外墨与色较笔容易模仿其靠性远笔倘作主要依据容易误判
古画鉴定辅助依据包括题跋、印章、纸绢质、尺寸装潢、著录文献等等般情况起佐证作用特殊情况才起决定作用作赘述

8. 请教鉴定专家如何鉴定绢画的年代等问题

参考下述资料,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书画鉴定作为一门学问,属于美术史,主要是中国美术史的范畴。但它涉及的面却相当之广:文学、历史、建筑、服饰、风俗、地理,都是研究书画鉴定必不可少的参照。可以说,它是综合了多门学科的一种边缘学科。

书画鉴定的目的,主要是为美术史学、博物馆学的研究服务。美术史不单是关于美术的文字记载的历史,更是美术作品流传的历史。比起文字记载来,美术作品是更直观、真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但自从有了美术作品,也就有了美术作品的作伪。因此,对书画进行鉴定也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书画鉴定的对象,是指已故书画家手书、手绘在纸、绢、绫等材质上的书画,如立轴、手卷、册页、扇面、镜心等,不包括壁画;书法里的碑帖、拓本,属于另外一门学问,启功、秦公就是这方面的专家。至于年画、书画复制品以及在世书画家的作品,不属于书画鉴定指向的范围。
出土的书画,其年代基本一目了然,所以也没多少鉴定的必要。辽墓中出土的《深山会棋图》和《竹雀双兔图》,它们的年代应与墓的年代相近,即10世纪末到11世纪初之间。
书画鉴定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辨定真伪,二是品定高下。前者是"鉴",后者是"赏"。一件作品,它是否真实可靠,这是最重要的,否则即使再好,也没有意义。书画大师张大千不仅诗文书画俱佳,同时也是个作伪高手,生平所作历代书画的赝品数量相当可观,质量也很高。他作的石涛、徐渭等人的赝品更是得心应手、惟妙惟肖。连黄宾虹这样的大师也曾被他骗过。
这一方面说明了张大千作伪水平之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书画鉴定之难。这还仅是现代人作伪的例子,古代高手所作的赝品,就更难鉴定了。
因此,书画鉴定的任务,就是对传世书画作品还其本来面目:判定真伪、界定年代、证明伪作。
书画鉴定基本上属于经验科学,一个人鉴定水平的高下,与他所接触过的书画真迹、他所掌握的书画知识以及相关知识成正比。就比如我们十分熟悉的一个人,你只要远远地听到他的一声咳嗽,就知道是他来了。同样道理,如果我们对于某个时代、某个书画家的作品看得比较多了,产生了一定的认识,总结出了一些特征。那末我们就可以触类旁通,对于这个书画家其他的作品,也能够识别它。
书画鉴定之学,其历史也十分久远。鉴定是与收藏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最早对卷轴画的收藏,可远推到魏晋时期,此后,书画著录、笔记之类的书层出不穷。虽然没有正式命名为鉴定学之类,但其中包含了鉴定知识在内,只是还不成系统。如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有一章"论鉴识、收藏、购求、观赏",谈到通过服饰、建筑来鉴定书画年代的方法;宋代出现了一大批鉴藏家和书画鉴定著作,米芾的《书史》、《画史》就是其中的代表。
到了明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收藏之风很盛,出现了专门的民间收藏家,书画鉴藏著录、笔记大量出现。张丑在他所著的《清河书画舫》中,对"鉴定之学"作了较为深入的叙述:"鉴赏二意,本质不同",指出了各种鉴赏的方法,认为应该先看精神、气质,再看有无皇家收藏记载,有无名人题跋;要买纸画,不要买绢画,因为"纸寿千年"。等等。
到近现代,书画鉴定已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20年代,已经有了面向公众的博物馆。许多学者参与到美术史,以及书画的研究中;从这以后,出现了一大批专业、系统的关于书画鉴定的著作,如前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的《关于鉴别书画的问题》、张珩的《怎样鉴定书画》、王以坤的《书画鉴定简述》、以及谢稚柳的《鉴余杂稿》、徐邦达《书画鉴定概论》等。
50年代以来,随着流入西方的中国古画逐渐增多,西方学者对中国书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开始用西方的方法,运用到中国书画、以中国书画鉴定的研究中,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书画鉴定方面,有几个代表性的人物,如方闻、高居翰(jams gahill)等人。
解放以后,国家对文博事业十分重视。由于各博物馆收藏的书画不断增加,当时曾组织鉴定小组到各地进行鉴定工作,后因文革中断; 1983年,由文化部成立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在全国范围内,对现存的古画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查、鉴定并编印目录、图录及大型画册。
随着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相对而言,古老的书画艺术,以及书画鉴定已经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一方面,社会的进步给书画鉴定工作带来许多便利;同时,社会情境、文化环境的改变使从事书画收藏、鉴定的人们需要更多的"定力",付出更多的努力。
大致说来,从事书画鉴定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首先得熟悉中国美术史,熟悉渊源流派,这样才能从大的坐标里认识具体的书画家、作品。
对历代书画家(可定为真迹)的作品的风格特点要有系统的认识。这是验证同一书画家其它作品的标尺。
历代书画著录、笔记,有关书画家的传记、年谱以及其它相关的文史知识可有助于我们对古代书画作品进行更为精确的鉴定。著录书上就记载有一些常见的作为情况,例如:吴应卯常伪造祝允明的书法;朱朗是文徵明的学生,即以造文徵明的假字为业;至于王石谷,就常为王荦专造他的假画而苦恼。等等。
如果对书画创作的方法、过程有很深的了解,无疑大大有益于书画鉴定。历代鉴定家、收藏家中,很多人本身就是书画家,如近现代的吴湖帆、张大千以及启功、谢稚柳、徐邦达等人。
最关键的是实践,从大量的鉴定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已故鉴定家刘九庵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大师。长时间鉴定实践中的观察、比较、分析、研究,才能逐渐获得鉴别门径。
第一、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

书画鉴定的基本前提是书画本身。书画本身所包涵的用笔用墨的技法水平,结体构图技巧、画面内容以及 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和画家的个人风格,是从事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

一、笔法

所谓“笔法”,是指书画作品中点、线运行的形态、方法。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鉴定概论》中认为:
“笔法就是有方法有规律地用笔锋划出、顿出的线和点的具体方法的简称”。中国书画全赖以点线来表现形
象,笔法是中国书画最重要的灵魂和核心,笔法之优劣是衡量书画艺术水平高下的最重要的准绳。因此,书画 的真伪是非,必然首先反映在笔法上。前人说过:“笔端钢杵,要力透纸背”,指的便是笔法中笔端的力量, 这种力量要内敛,不能显露在外边,显露在外边叫青筋暴露。书画的快慢是次要的,主要的是用笔的轻重、疾 徐、转折、顿挫,是否合乎笔法。有人以颓笔渴墨故作飞白取势以迷惑阅者,用评画的术语来说,这叫做“剑 拔弩张”,其实笔里并没东西。鉴定大画,如高山大树以及长线条的衣纹等,更应注意笔法。画大画必须放 笔,即“请君放笔为直干”,然而放笔不是任意胡抹,不要被故作姿态的“狂华”、“客慧”所迷惑,即“始 知其放本细微,不比狂华生客慧”。鉴别细短线的工笔画,也必须看是否笔笔有力,笔笔到家。前人常以如 “如印印泥”,“如锥画沙”、“春云行空”、“流水行地”、“寓刚健于婀娜之中,写遒劲于婉媚之内”、 “剑绣土花,中藏坚质,鼎仓翠绿,外耀锋芒”等来比喻笔法。总之,笔法是书画的核心和灵魂,是打开书画 真伪是非之谜的关键。
正由于中国书画从来重视笔法,每个时代对书画笔法的研究都有创新和发展,形成一种既继承传统,又有 创新的时代笔法特征。所以,每个时代书画的笔法都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即时代特征,前辈对其均有高度的概 括。

在书法方面:
魏晋时代,人们将书法仅仅作为一种表现笔墨技巧的艺术形式,其崇尚玄学,醉心清淡,此时的书法风格 神韵潇洒,散漫轻盈。唐代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心思上,文人学士精神豪迈,书法风格奔放,又规整严 谨。宋代城市经济发达,市民文化勃兴,社会文风特盛,书法风格平稳清丽,华美多姿、新颖精妙。元代蒙古 统治严酷,文人学士精神压抑,此时书风循规蹈矩,只能“出入羲献,牢笼古今”。明、清科举日渐成为文人 士子们的唯一入仕途径,而科场试卷,官方文书朝庭要求严格,加上不断的文字狱的迫害,因此,文人士大夫 思想保守,此期书法风格以台阁体、馆阁体为盛,行款整齐,字体匀称,雍容,笔划平直光圆,结体呆滞拘 谨,风格端庄秀整,稳健刚劲。

在绘画方面:
晋代线条巧密纤细,如春蚕吐丝。“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其列 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唐代绘画气势雄奇,宏大潇洒,色彩富丽辉煌,绘画技巧风格在山水画上同晋代差 不多;然人物画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语。宋代绘画风格与其书法一样,也是华美多姿,新颖真妙,其 “笔法紧,笔触重”。元代绘画姿纵新颖,更多诗文意境和书法情趣,诗、书、画合为一体。明清绘画风格多 样,其画派林立,气象万千。读者可从本书第一章的概述中详细了解,如清初正统派的平稳、安闲、雍容、雅 正,而野逸派的姿肆、洒脱、怪异、豪放;清末上海画家的任性挥洒、北京画家的规规矩矩等等。 书画时代特征的形成是每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以及社会生活的产物。另外,影响笔法时代特征 的差异与同表现笔法的工具(毛笔)的制作和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毛笔对笔法的影响,从绘画上看,清代同治、光绪以前,画山水大都用鼠须狼毫等硬笔,只在渲晕时才用 软的羊毫。晚清以来,才见到陆恢等人全用羊毫画的山水画,形成一种比较肥软的线条。
同样,由于书画家所处的时代风尚,其所具有的个性爱好,师承渊源、生活经历、修养学识、书画工具、
宗教信仰等诸复杂因素能形成书画家独具个性特征的笔法,如执笔、下笔的方法,执笔的高低、竖立、侧斜、 悬臂、悬肘、悬腕或手腕着纸,下笔的轻重缓急等,这些反映在作品上便成为书画家的个人风格,而个人风格 总较时代特征鲜明突出,这也是我们进行鉴定书画的主要依据。
另外,一个书画家的笔法特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从早年到晚年,多少总有些变化,有些人甚至变化很 大。一个书画家的笔法虽有早晚的区别,但笔法其中一定有贯始终的特质,此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万变不离其宗”,因此,精明的鉴定者必须抓住这个根本而不为其它变化所惑,成功地进行鉴定。 笔法作为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还表现在笔法是书画作伪者最难逾越的一关。 综上所述,书画的笔法是书画的核心和灵魂,是我们进行书画鉴定的首要的、关键的依据。

二、墨法和设色
墨法即用墨的方法。陈兆复先生说:“墨法包括用墨浓淡的程度和墨色黑白的变化”。在认识墨法之前, 先要注意作品笔墨的年代远近。年代越远,笔线的粗细收缩得越显著,加上纸绢本身也收缩,当然笔线也随着 收缩,因此,笔线就比初画时细一些而显得坚硬状;墨色也因年代远而显着柔和,不像新墨色那样刺眼,并且 能深入到纸绢的肌里。古今书画家,每个人有每个人用墨的习惯性方法,也正如每个书画家有自己独特的笔法
一样。所以,墨法是书画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之一。
众所周知,书画时用的墨是指磨成的水墨,书画家在使用这些水墨时,在纸绢上就显出浓、淡、干、湿、
黑、白等程度不同的变化,古人称这种墨色的浓度和变化为“五墨”、“六彩”。由于墨和色的浓淡干湿,表 现了书画物象的虚实、枯润、远近及体积感、质量感,是表现物象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墨法能反映书画家 的思想感情、精神气韵,所以,墨法与笔法一样,蕴含着书画时代特征和书画家的个人风格。
墨法在鉴定书画上的重要性,还因它同笔法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墨法要用笔法来施行和表现,无笔法就无
所谓墨法;同样,笔法要依靠墨法来表现在纸绢上,没有墨色,笔法则无处生根,无从体现。
总之,墨法是从事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之一,但其地位和重要性要稍逊于笔法,因为,墨法在不同的时
代,不同的书画家之间有相近和相通之处,书画作伪能把墨法模仿得比较相像,而影响墨法的其它诸条件如
纸、绢、墨等也易仿制。因此,在书画鉴定中要综合其它方面,详加考察。
设色主要应用于绘画中,其在鉴定绘画中的作用同墨法完全一样,也是主要依据之一。

三、结构
书画“结构”一词,是一个复合概念,包含书法的结体和行款,绘画的构图和剪裁,也即徐邦达先生讲的 “结构和剪裁”。
书法的结体,指每个字的笔划的疏密分布。行款则指字与字之间的上下左右的相互联接、呼应关系以及行 与行之间的排列呼应关系。
绘画构图与剪裁,是绘画的要素之一,即画的结构。按照中国画的独特理论,中国画强调的就是结构,线 条的轻重转折(笔法),水墨的浓淡变化(墨法),从塑造形象这个角度讲,其主要任务就是为了表现物象的 组织结构。
书画的结构同笔法、墨法一样,有其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是我们进行书画鉴定时的重要依据之一。书画 家们的创作,都经过致密的构思,其画面上每个细小的部分,都有其用意,因此,书画家们在书画的结构方 面,有着独特的习惯与构思,即结构上的个人风格,它表现了书画家的艺术特征和艺术水平。鉴定者也正是从 这里对书画作品的真伪进行鉴定,因为,书画的伪作,总会留下伪作者的时代和个人结构习惯特点,而失去原作的结构特征,露出破绽而被识辩。
第二、书画鉴定的辅助依据:
一、名款
通常所说的款识也叫题款,是指书画作品上作者自署的姓名字号、创作年月、绘制地点及诗词歌赋等。款 名有单款、双款之别,双款即另加上赠送对象名字。书画家本人的名款,具有其书法的多种特征和风格,因而名款对鉴定书画作品的真伪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为历来鉴定家十分重视。因此,认识一些书画名款的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对书画鉴定是十分有益的。 名款除时代变化外,还有朝野之别,一般画院画家署款简单,而民间画家则多见长款。 名款的个人风格则是千姿百态,这种个人风格,成为我们鉴定书画的重要依据。
另外,从绘画署款的位置不同,也可断定作品的时代和真伪。绘画款格式,一般有“平行款”、“抬头
款”两种。所谓“平行款”就是写有自己名字,题写给某某人的款字,上款第一行写到何处,第二行也应写到 何处。而抬头款的出现要晚于平行款,大约在明中期以后到清代较多使用。所以这也是鉴定书画作品应注意的 重要特征。一般作者不懂得这些规律,而容易出现漏洞。
书画作品的名款中还存在着历史避讳,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所避讳的字,也可以判定书画作品的时代。利用 书画作品中的名款对书画本身进行鉴定,则必须首先对名款本身进行鉴别。作伪者大多采用换款、添款、接款 手段进行作伪(后面章节将专门论述)。总之,书画的名款是鉴定书画真伪与时代的辅助依据。
二、题跋
一般来说,题在书画的上方或前面的诗文为题,写在书画后边的文字叫跋,总称题跋。题跋是书画鉴定
的辅助依据,一般的经验证明,凡是题跋确实可信的(不伪,不是后配,题跋者与作者关系密切,并且又是个 善鉴的人),其书画本身大都不会差到哪里去的。当然,题跋是否可作为鉴定书画的真伪的依据,主要看其题 跋本身的真伪,其次还要看题跋写的笔墨技法,词句如何,即题跋者的水平,而千万不要被大名头所吓倒。
三、印章
印章,又名印鉴,即作为凭信之意。历来书画鉴定家都很重视印章真伪的鉴定,某些时期在书画鉴定界还 形成将鉴定书画作品上印章的真伪作为鉴定书画真伪的主要根据的风尚。
四、鉴藏印
钤盖在自己收藏鉴赏的书画上的印章为鉴藏印,亦称收藏印。鉴藏印对于书画鉴定能起辅助作用,尤其是 年代远的书画,其本身并未署款,鉴藏印就更重要了。
五、纸、绢
纸、绢是书画作品的载体。由于各时代书画家所使用的纸绢的不同,因此,掌握了各时代纸绢的特征以及 书画家个人用纸绢的习惯,对于鉴定书画的时代与真伪有很大的帮助。
利用纸绢鉴定书画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纸绢的年代、颜色。纸绢在书画鉴定中不能看得太重太大, 其只能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六、装潢
装潢是书画呈现的一形式。我们从书画的装潢形式上可以看出一些作品的时代或个人特征,其可以作为鉴 定书画的一种辅助依据。
利用装裱鉴定书画真伪,要注意新画旧裱。一些作伪者采用保留原装裱,挖出书画本身,将伪本嵌裱进
去,即所谓“金蝉脱壳”的方法进行作伪。对此,还是必须对书画的笔墨技法诸主要依据和诸辅助依据综合考 察,判别真伪。
七、著录
书画著录是指将历代书画家的书法、绘画作品经过鉴赏整理,编目成册。根据书画著录书籍也可以帮助鉴 别书画的真伪。
总之,在鉴定某件书画之前,应当查看各家的著录,尽可能弄清楚与该件书画有关的一切情况,如它的流 传经过如何,究竟是一本还是几本,题跋、印章、尺寸、装潢等情况如何,这样,才能对书画作品作出比较合 理的判断。

9. 用现代的科学能不能鉴定明代的绢纸

用现代的科学可以鉴定明代的绢纸:在实践上可采用同位素检测法或超灵敏的加速器质谱技术,其技术也是建立在同位素检测原理上,但要先进很多。质谱技术测试时间更短,精度更准,相应的测年误差为正负50年。
质谱技术原理:使试样中各组分电离生成不同荷质比的离子,经加速电场的作用,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利用电场和磁场使发生相反的速度色散——离子束中速度较慢的离子通过电场后偏转大,速度快的偏转小;在磁场中离子发生角速度矢量相反的偏转,即速度慢的离子依然偏转大,速度快的偏转小;当两个场的偏转作用彼此补偿时,它们的轨道便相交于一点。与此同时,在磁场中还能发生质量的分离,这样就使具有同一质荷比而速度不同的离子聚焦在同一点上,不同质荷比的离子聚焦在不同的点上,将它们分别聚焦而得到质谱图,从而确定其质量。

【同位素检测法】在考古学上,通过用常规的放射性衰减技术法测量C14的丰度(多少),C14的含量与现在C为标准进行比较,就可推知该样品的年代了。这就是所谓的碳十四同位素断代法。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即表示衰变的快慢。不同原子半衰期有很大差别。

10. 古代书画是如何造假的怎么鉴别

(1)题跋分为三类:作者的题跋,同时人的题跋,后人的题跋。某件书画的题跋虽然也有对这件作品加以否定的,但这是少数。最多的是为了说明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收藏关系,或者考证它的真伪。于是有许多作品仗着题跋增加了后人对它的信任。但书画既有伪作,题跋方面也同样有多种作伪情况。
(2)有的画应当说本来是真的,因被人加上假题,反成了伪作。例如在《唐宋元明名画大观》中的一幅草虫图车,署款李亨。前代画家有两个李亨,一为元人,一为清人。从草虫轴的时代风格来看,出于清人之手,本是清代李亨的真迹。但画上有后人伪造清卞永誉的跋。由于有了这两段题字,却使它成了一幅假的元人画了。

从纸质上辨别

(1)古人写作书画,一般是在纸或绢上。因此,如果能对历代绢、纸有所了解,对鉴定书画的真伪尤为有用。
(2)中国绢的发明在纸之先,用绢来作书画的年代也比较早。不过绢有一个缺陷,就是保存的时间不象纸那么长。无论保存得有多好,不受任何意外损伤,只是空气的自然浸蚀,年代久远的绢就会变得糟脆。百年以上的绢,已经没有韧性了。明代初年的绢,至今已经腐得不能碰触。而宋的绢,因裱托得比较好,目前还可见到,至于宋代以前的绢,虽然有,但也已经辨不出模样了。
(3)宋代以前的纸,有若干种类,其材料是什么,都没有确切的记载。传世的古纸,主要有棉纸和麻纸。从表面上看,棉纸有点类似今日的宣纸。麻纸的纹理要比棉纸粗疏一些。棉纸和麻纸中都掺和有丝。棉纸丝短,麻纸丝长。有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可以鉴定纸的年代:取一旧纸,浸泡在水中,然后用针来挑。如果是宋纸,那么必然有很多称绒,而且无论如何破碎,仍然可以装裱。宋代以后的纸,则不可能这样。如果用显微镜观察,真纸并不平匀,膜皮如虫蚀之状,而且有一层白灰,若隐若现。其颜色则无论里外、凹凸,均系一致。伪造的绝代 ,因为是用颜色染成的,厚则深,薄则浅;里则淡,外则重;凸则有,凹则无。因为质地不同,其受色的程度必然不一样。

阅读全文

与绢纸年限鉴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工作计划 浏览:190
上海市与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757
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 浏览:564
工程质量维修期限承诺 浏览:769
第四届山东省知识产权新年论坛 浏览:176
房产证上没有使用年限 浏览:867
谁创造了拼图 浏览:998
简单的土地转让协议书 浏览:708
南京江北新区知识产权告知书 浏览:251
工商局廉政谈话讲话稿 浏览:979
转让优思明 浏览:583
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协议格式 浏览:117
商河县工商局 浏览:810
沈阳冠君知识产权事务所 浏览:342
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总结 浏览:950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