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法
细则》第十一条
除专利法第二十八条和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外,专利法所称申请日,有优先权的,指
优先权日
。
『贰』 专利权期限的起算点是多久专利权的期限是多久
专利权期限的起算点是多久?专利权的期限又是多久?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整理有关专利权期限的起算点是多久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专利权期限的起算点专利权期限是指指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权的法定期满终止时间。专利权在从授权公告之日起到专利权期限届满之日期间受法律保护。根据专利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专利权的期限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且发明专利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期限为10年。一、专利权期限的起算点(1)自申请日、优先权日、授权公告日等固定日期起计算大部分法定期限是自申请日、优先权日、授权公告日等固定日期起计算的。例如,专利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专利权的期限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要求外国优先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应当在十二个月内提出,该期限的起算日为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优先权日)。(2)自通知和决定的推定收到日起计算全部指定期限和部分法定期限自通知和决定的推定收到日起计算。例如,审查员根据专利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指定申请人陈述意见或者修改其申请的期限(指定期限)是自推定申请人收到审查意见通知书之日起计算;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申请人办理登记手续的期限(法定期限)是自推定申请人收到授予专利权通知之日起计算。推定收到日为自专利局发出文件之日(该日期记载在通知和决定上)起满十五日。二、专利权的期限专利权期限是指专利权的法定有效时间。专利权在有效时间内受法律保护。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发明专利的法定有效时间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法定有效时间为10年。以上法定有效时间均自申请之日起计算。虽然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权期限是自申请日起计算,但这只是专利权期限的计算起点,并不表示专利权从申请日就开始有效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欢迎拨打八戒知识产权服务热线。
『叁』 专利申请的国际优先权问题
首先两个公司必须都要求了优先权,在此前提下,法国公司乙的优先权日为2013年1月1日,美国公司甲的优先权日为2013年1月10日。乙的优先权日早于甲的优先权日,乙公司可以获得授权。
专利法规定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然后就要看申请日谁在前谁有权,专利法实施细则又规定有优先权日的看优先权日,即专利法所称申请日,有优先权的,指优先权日。在本情况下,就比谁的优先权日在前。
具体法律依据如下:
专利法第二十九条规定:
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或者自外观设计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六个月内,又在中国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依照该外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相互承认优先权的原则,可以享有优先权。
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可以享有优先权。
专利法第九条规定:
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但是,同一申请人同日对同样的发明创造既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又申请发明专利,先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尚未终止,且申请人声明放弃该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可以授予发明专利权。
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规定:
除专利法第二十八条和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外,专利法所称申请日,有优先权的,指优先权日。
本细则所称申请日,除另有规定的外,是指专利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申请日。
『肆』 专利法为何不以优先权日作为计算专利保护期限的日期
这几天我是真正的“在路上”。^_^ 很幸运今天所在的地方有网络,能够继续跟大家一起讨论。本拟回帖的,结果太长,无法回复,只能重启一帖了。 网友对多项优先权和其他内容的英文论述,自然是正确的,但似乎没有针对伟君的问题所在。对伟君的问题(为何专利法规定优先权,却不以优先权日作为计算保护期限的起算日),我又做了点思考,因此想再补充一些回应。 上次在回应讨论时,我就觉得伟君的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本国优先权的问题,而是涉及优先权本身的起源。我自己一直希望分析第一手的历史材料,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出来,但目前时间精力所限,只能姑且做些臆测,深入分析只能留待以后了。 伟君之前用了“无奈”这个词眼,我想,用它来说明优先权的存在,未尝不可。因为,优先权的产生,本身就是专利地域性和专利国际协调的第一批重要成果之一(巴黎公约)。说是成果,实际就是妥协的结果,也就是一种“无奈”。但妥协和无奈,恰恰又是能进行实际操作的! 这种无奈,源自国际合作和法律地域性的冲突。这是两个无法回避和短期无法改变的前提。当面对一个国际市场时,要每个发明人,同时准备许多份申请,用不同语言,雇用多个代理机构,在同一时间提起专利申请,相当扼杀了发明人进行国际专利申请的欲望。而国际经贸技术合作,又是欧洲当时所希望,那么怎么办呢?能实际操作的无奈之举,就是同意先提起一国的申请,再随后提起其他国家申请,同时给予新颖性损害的豁免。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优先权制度紧紧与新颖性判断联系在一起的原因。它的初衷,就是在专利地域性的大背景下,用来弥补新颖性损失的。申请时间与创造性——美国人对专利制度的主要贡献之一——的关系,则是后来的事情了,在当时还没有影子。 从这点,也能理解,为何巴黎公约中,国民待遇原则如此之重要,因为大家互相“给面子”,你给我一个新颖性损失的豁免,我也给你一个豁免。而且,除了新颖性之外,国民待遇原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暗示,即在巴黎公约之后,例如,当一个德国国民在申请专利时,将被视为法国国民(反之也然):假如他在德国申请之后,再到法国去申请,在理论上就可以假设为法国国民在法国的第一个申请,进而完全按照在法国的申请日计算专利保护期。 应该说,这是专利国际协调的一个无奈同时又务实的法律技巧。即优先权是国际间处理新颖性损失的无奈之际,在处理完专利申请的新颖性判断之后(即不影响发明人分别提起多个国家申请),就应该回到原来的制度了,也即从专利的申请日起算专利保护期(我想在出现优先权制度之前,各国法律就是这个样子),否则会导致一国的专利保护期因优先权期间而缩短,从而损害申请人在该国的市场的情形。 那么,这属不属于申请人在在后申请的国家,“实际延长”了保护期呢?对完整的专利权而言,自然没有,因为法律规定自实际申请日起算。但申请人在优先权期间,确实获得了一个优先权,它排除优先权期间的公开和申请,这意味着在first-to-file上,它起到申请日的作用,起到了一般专利申请的效力。不过这是一个程序性权利,仅在申请权利冲突时起作用,而且也仅就新颖性和创造性而言。 随着国际经贸和法律协调的深入,优先权的地位,将会逐渐减低。我想,在目前欧洲国家之间,优先权的作用肯定就要低于它在中欧、美欧、美日之间专利合作的作用。 路途上,时间不多,只能作此补充,留待继续讨论。
『伍』 在享有国外优先权的前提下,专利申请时间是以实际申请日为准还是以在国外的第一次申请日为准
是以国外的第一次申请日为准,要是以专利在国内的实际申请日为准的话,优先权就没有意义了
『陆』 专利法所称的优先权日是怎样规定的
专利法的:
第二十九条 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或者自外观设计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六个月内,又在中国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依照该外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相互承认优先权的原则,可以享有优先权。
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可以享有优先权。
第三十条 申请人要求优先权的,应当在申请的时候提出书面声明,并且在三个月内提交第一次提出的专利申请文件的副本;未提出书面声明或者逾期未提交专利申请文件副本的,视为未要求优先权。
优先权日是对应于专利(或实用新型)申请过程中的要求优先权的日期。优先权分为外国优先权和本国优先权两种类型。
外国优先权指专利申请人就一项发明在一个缔约国提出申请专利后,在规定时间内又向其他缔约国提出申请时,申请人有权要求以第一次提出的日期作为后一个提出申请的申请日期的权利。提出这一申请的日期要求,称为优先权日。
优先权日也可以针对本国优先权而言。下面针对本国优先权对优先权日进行解释。假设某个人在2012年1月1日向中国国家版权局申请了一个专利,但由于某些原因(比如:当时写这个专利的申请文件写得不够好,或者是所写的保护范围过小,或者是当时所申请的专利存在漏洞),造成这个专利的申请被版权局驳回,或者是自己觉得不好而主动撤回,然后在一年之内(也就是在2012年12月31日之前),经过完善以后,此人再次向国家版权局提出一个类似的专利的申请。那么此人就会担心,在自己的第一次申请到第二次申请的时间之间,如果有其它人了解了自己的专利技术,也跑去申请了一个专利,且在自己第二次申请的时间之前,那么自己的第二次申请岂不是就作废了吗?在这种情况下,此人在第二次申请的时候,就可以在专利请求书中要求优先权声明,声明自己对第一次申请的专利有优先权。此时第一次申请的日期(2012年1月1日)就是第二次申请的优先权日。
要求优先权以后,国家版权局要进行核查,如果确实的话(第二次申请是在第一次申请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优先权日以后的其它人的类似专利申请,可以驳回,这样就可以起到保护本人的第二次申请的目的。
但是并不是第二次申请的全部内容都享有优先权。如果其中有新的不同于第一次申请的内容,新的内容不享有优先权。
优先权客观上可以起到延长专利的保护期限的作用。比如上述的案例,此人第二次申请的专利,其授权的保护期限从第二次申请的日期开始算起(2012年12月31日-2022年12月30日)。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人就是这样操作的,在有了一个好的创意以后,先申请一个专利,然后在一年之内再申请第二个专利,同时要求第一个专利的优先权日。
对外国优先权的定义也差不多。比如某人先在美国申请了一个专利,然后又在中国申请这个专利,此时就可以要求以在美国申请专利的日期为在中国申请专利的优先权日。根据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外国优先权日目前为三十个月。
『柒』 以下哪些关于优先权期限的说法符合我国专利法的规定
问题描述不清楚,无法回答。
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关于优先权的规专定:
第二十九条 申请人自属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或者自外观设计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六个月内,又在中国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依照该外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相互承认优先权的原则,可以享有优先权。
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可以享有优先权。
第三十条 申请人要求优先权的,应当在申请的时候提出书面声明,并且在三个月内提交第一次提出的专利申请文件的副本;未提出书面声明或者逾期未提交专利申请文件副本的,视为未要求优先权。
『捌』 专利法里规定的专利优先权12个月有效期有没有包括刚刚好12个月比如在今年1月1日提交的申请能不能
前一个问题,我觉得优先权就是12个月,最后一天的起算日是前一个申请文件申请日往后推算一年,你算得应该是对的。优先权没有宽限日。另外审查意见是2个月或者4个月,不存在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