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年数总和法是怎么计提折旧的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残值)╳可使用年数÷使用年数的序数之和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公式:年折旧率=该年尚可使用年数/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
年折旧率=该年尚可使用年数/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年折旧额=应计提折旧总额×年折旧率
有一台设备,原值78000元,预计残值2000元,预计可用4年,试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每年折旧额。
年数总和=1+2+3+4=10
第一年=(78000-2000)×(4/10)=30400
第二年=(78000-2000)×(3/10)=22800
第三年=(78000-2000)×(2/10)=15200
第四年=(78000-2000)×(1/10)=7600
(1)年限总和法扩展阅读:
年数总和法的优缺点:
优点:因资产的原始成本在早期获取收入过程中所耗用的要比后期大,因此早期折旧费应大于后期。还有,资产的净收入在后期要少于早期,即使不计利息成本,资产净收入的减少。因此,加速折旧法在使用上是合理的,也是最趋于现金收支规律的一种方法。
缺点:对影响折旧分配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能完全考虑并体现。
年数总和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年数总和法的适用范围:
1、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
2、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
Ⅱ 怎么采用年限平均法和年数总和法算出各年的折旧额
年限平均法的计算:
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采回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答旧额均相等。
年数总和法的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
(2)年限总和法扩展阅读:
年限平均法的条件:
1、利息因素可以略而不计,或投资成本假定为零;
2、修理和维修费用在整个资产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
3、最后一年资产的效率与最初一年是相同的;
4、使用资产所取得的收入(或现金流量)在整个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
5、各种必要的估计(包括预期使用年限)都是可予以相当确定的预计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年数总和法
网络——年限平均法
Ⅲ 年数总和法计算
年数总和法就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作为折旧基数,乘以一个逐年递减专的分数计算各期属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当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当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5+4+3+2+1=15
第五年(200000-800)*5/15=66400
第四年 (200000-800)*4/15=53120
第三年(200000-800)*3/15=39840
第二年(200000-800)*2/15=26560
第一年(200000-800)*1/15=13280
Ⅳ 年数总和法的适用范围
一、年数总和法的主要用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固定资产:
1、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回新答换代较快的;
2、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
二、年数总和法的定义:
年数总和法又称总和年限法、折旧年限积数法、年数比率法、级数递减法或年限合计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三、年数总和法的计算公式:
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 ;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1+2+3+……+n=n(n+1)÷2,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 ;
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
Ⅳ 年数总和法是怎么计提折旧的
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额=折旧基数×逐年递减的折旧率=(原值-预计净残值)×尚可使用的年限/1+2+…+n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
2007年12月,长江公司购入一台设备,当月投入使用。该设备的原值为158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8000元。
第一年年折旧额=(158000-8000)×5/(1+2+3+4+5)=50000(元)
第二年年折旧额=(158000-8000)×4/(1+2+3+4+5)=40000(元)
第三年年折旧额=(158000-8000)×3/(1+2+3+4+5)=30000(元)
第四年年折旧额=(158000-8000)×2/(1+2+3+4+5)=20000(元)
第五年年折旧额=(158000-8000)×1/(1+2+3+4+5)=10000(元)
(5)年限总和法扩展阅读:
年数总和法,是指用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称为折旧率),计算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总和年限法、折旧年限积数法、年数比率法、级数递减法或年限合计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
年数总和法的主要用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固定资产:
(一)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
(二)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
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1+2+3+……+n=n(n+1)÷2,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
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
Ⅵ 年数总和法的优缺点
年数总和法的优缺点:
优点:因资产的原始成本在早期获取收入过程中所耗用的要比后期大,因此早期折旧费应大于后期。还有,资产的净收入在后期要少于早期,即使不计利息成本,资产净收入的减少。因此,加速折旧法在使用上是合理的,也是最趋于现金收支规律的一种方法。
缺点:对影响折旧分配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能完全考虑并体现。
年数总和法又称总和年限法、折旧年限积数法、年数比率法、级数递减法或年限合计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年数总和法的适用范围:
1、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2、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
计算公式:
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1+2+3+……+n=n(n+1)÷2,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
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
Ⅶ 固定资产年数总和法怎么理解
年数总和法又称总和年限法、折旧年限积数法、年数比率法、级数递减法或年限合计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是指用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称为折旧率),计算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
计算公式:
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1+2+3+……+n=n(n+1)÷2,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1、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
2、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3、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4、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
(7)年限总和法扩展阅读:
年数总和法原理:
1、根据固定资产的折旧原则,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结束时,该固定资产的价值也全部转到产品成本中。那么转移的价值应为100%,简化为1。简单地说当某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全部折旧结束时,其折旧率总和应为1,用数学式子表示为:折旧率总和=1。
2、把这个式子展开如下:
折旧率总和=1
=(1+2+3+……+10)÷(1+2+3+……+10)
=(1+2+3+……+10)÷55
=1÷55+2÷55+3÷55+……+10÷55。
Ⅷ 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指的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内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容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公式:
年折旧率=该年尚可使用年数/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
Ⅸ 关于年数总和法
这道题其实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年数总和法下每年的折旧额的计算,而是按年数专总和法计算的“年属”和按公历年度计算的“年”不一致的情况下,怎么按公历年度计算年折旧额。其实不难理解,你先按年数总和法计算每年折旧额,然后考虑,3月购入的,即年数总和法的第一年,是公历年度的2002年3月-2003年2月,那么按公历年度2002年的折旧,就是年数总和法中2002年3月-12月这9个月的折旧,那2002年折旧就是年数总和法第一年折旧*9/12了。
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都会有折旧计算年度和公历年度不统一的情况,按上述思路考虑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