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计量模式计算折旧怎么算
按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价除以使用年限,算出每个月的折旧额。(与固定资产的计算方式一样)
分录:借:其他业务成本——XX折旧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牌销)
『贰』 固定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当月,应该按照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还是应该按照,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呢
当月应该按照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计提完之后,连同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转入投资性房地产科目进行重新计量,具体分录如下:
1、先将固定资产转入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2、将固定资产清理中的固定资产转入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原值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
在转入后,下月起通过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
(2)投资性房地产折旧年限扩展阅读
固定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法)折旧的方法相同,具体方法有下:
平均年限折旧法一
月折旧率=(1-残值率)÷预计使用月份
月折旧额=月折旧率×原值=(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
残值=原值×残值率
可以看出,平均年限折旧法一只与三个参数相关:原值、残值(或残值率)、预计使用月份。折旧的多少与“累计折旧”、“已计提月份(已计提月份小于预计月份时)”无关。
平均年限折旧法二
月折旧额=(原值-残值-累计折旧)÷(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
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原值-残值)
=[1―累计折旧÷(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
在平均年限折旧法中,折旧金额与 原值、累计折旧、残值、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共五个参数相关。
如果累计折旧与已计提月份均为0,则两种折旧方法中的月折旧额是一样的,但是月折旧率不同。
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 [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按双倍直线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净值来计算折旧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采用此法,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平均摊销。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殖) ÷ 规定的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叁』 某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且投资性房地产部属于该企业的主营业务,计提的折旧费计入()
选A 其他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是指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日常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其他业务成本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等。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其投资性房地产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也构成其他业务成本。企业应当设置“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日常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
企业发生的其他业务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周转材料”、“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科目。“
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按其他业务成本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其他业务成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无余额。
(3)投资性房地产折旧年限扩展阅读:
计提折旧是公司财务处理时,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是未实际支付的折旧费用。计提折旧时需要区分会计期间和折旧期间,这两者所指的期间不一定相同。
计提折旧,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是未实际支付的折旧费用。
计提:1、根据制度规定,计算、提取有关的(留存、减值)准备。
2、在权责发生制前提下,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未实际支付的费用;
计提折旧时需要区分会计期间和折旧期间,这两者所指的期间不一定相同。折旧期间指的是开始计提折旧时依次顺延的年限,比方说从2000年3月开始计提折旧,对于折旧而言的第一年是2000年3月到2001年3月;而会计期间在我国通常是指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常见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以及年数总和法。
计提折旧的原则:
当月新增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下月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下月开始不计提。
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恰恰相反: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不再摊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计提折旧
『肆』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提折旧吗
1、投资性房地产按照成本模式计量和固定资产一样,可以计提折旧。
2、投资性房地产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是不能计提折旧的。
如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恳请采纳为盼,不胜感谢!
『伍』 投资性房地产折旧起始时间的确定
你好,
很高兴为你回答问题!
解析:
此题是一道非常不错的一道题,其考点甚多,下面我就给你解析一下:
首先,这项整体资产所涉及到的折旧,却是要分段分项来计算的,并且考核到了固定资产折旧原则与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摊销的原则,及租赁期开始日的概念与处理。
我们按时间顺序解析一下:
2009年6月2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要将其从在建工程中转入到固定资产中来核算的,那么固定资产是当月增值当月不提,但是却又有当月减少,当月不提,本题中,2007年6月20日转入固定资产,即增加了固定资产,当然本月不提了,下一个月开始计提,到下一个月7月1日,正好又是租赁开始日,应当将固定资产60%部分转为投资性房地产,这时固定资产60%部分减少了,当月照样提其折旧,而是从下一个月开始不再计提了,而对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计提折旧的规定正好与其相同的,即7月增加了投资性房地产,当月却不提,从下一个月开始,正好吻合!
下面就是具体的分段说明一下:
6月20日增加固定资产价值=2800+1200=4000,当月不提折旧,下月开始计提。
7月1日,60%部分转入投资性房地产=4000×60%=2400,但是本月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摊销,是从下一月开始计提折旧摊销的,而本月计提的是全部固定资产的折旧(这里出现了不严谨的表述,只告诉了房地产的使用年限,是否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相同,我们不得而知,这就会影响分别计算折旧准确性,按理来说,这应该都是适用的,因为都是不动产建筑物,并且是同时建成,同性质的,一体的,所以我们假定或是认为二者是相同的)
那么7月固定资产的折旧额=4000÷20÷12×1=16.67
由于二者计提折旧的方法是完全相同的,那么对两者总额来计提的折旧额在二者之间的比例内分配就可以了,
从8月到年末(2009年末),整体不动应计提的折旧额=4000÷20÷12×5(个月)=83.33
自用比例分摊的折旧额=83.33×40%=33.33
投资性房地产比例分摊的折旧额=83.33×60%=50(或83.33-33.33=50)
所以你的理解是正确的!
如果还有疑问,可通过“hi”继续向我提问!!!
『陆』 投资性房地产折旧时间的问题
成本模式下,当月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次月开始提折旧;公允价值模式下,任何时候都不提折旧;
『柒』 投资性房地产提折旧
该固定资产在2010年1月购入,固定资产增加的当月不计提折旧,从第二个月开始计提折旧,因此2010年计提折旧的期间是2月到12月,共11个月。
乘1除12和乘11除12的原因:2011年计提的折旧额中(1月份共1个月)属于是折旧年限第一年的,(2-12月份共11个月)属于是折旧年限第二年的,因此对于2011年的折旧额计算应当分段计算。
『捌』 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
答案来为
55000/50
*
3/12=275,
这是转换前房产计提的折自旧额,从答案来看,这个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根据规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因而当年应提折旧额只需要考虑转换前固定资产应提折旧就可以了。
如果题目中没有说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那就是题目错误,直接扔在一边不用再纠结了。
『玖』 成本模式下自用转投资性房地产,如果有尚可使用年限,如何计算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折旧
成本模式下自用转投资性房地产,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计算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
『拾』 请问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折旧计算问题
这个折旧的计算方法,具体要根据转换成投资性房地产后,后续计量采用什么样的版方法。如果是采用权益法进行权后续计量,那就不需要在考虑折旧的问题,如果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那折旧的每月计提额为:
10000/40/12=20.83万元
从18年的4月开始提折旧到2019年的2月,提折旧共11个月,也就是在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已计提折旧20.83*11=229.1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