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民间借贷案件审判中法院能否主动审查保证期间是否过期
民间借贷案件审判中法院不主动审查保证期间是否过期。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规定,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当事人在诉讼中,涉及诉讼时效问题,应自行提出抗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法释〔2008〕11号
第三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第四条 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当事人未按照前款规定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或者提出再审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Ⅱ 保证期已过保证人未提出免责抗辩,法院可否主动审查并裁决
【案情】
2012年3月7日周某向张某借款80000元,王某提供一般保证。借款到期后,周某未还款。张某于2013年12月6日向法院起诉,要求周某、王某偿还借款本金80000元及利息。
【分歧】
经过庭审举证质证,法院发现保证人保证期间已届满,但保证人未提出免责抗辩,法院是否主动审查保证期间并进行免责裁判?
第一种意见认为:保证期间的性质为除斥期间,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法律后果。保证期间届满消灭的是实体权利,即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既然是一项实体权利,那么不管王某是否对保证期间提出抗辩,法院都应当依职权主动审查,进而援引相关规定作出是否免除王某保证责任的判决。
第二种意见认为: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已过的情况下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而保证人未以保证期已过提出免责抗辩,这种情况就应当视为保证人放弃了抗辩的权利。既然保证人放弃自己的抗辩权,那么法院就不应依职权主动干预,也即法院不应依职权主动审查并援引而免除保证人的保证责任。
【评析】
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一条规定:"保证期间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法律后果。"可见,保证期间为除斥期间,而除斥期间是由人民法院依职权予以援用,不论当事人是否主张。
本案中,债权人张某在保证期间未向保证人王某主张权利,虽然保证人未进行免责抗辩,但并不表明其仍愿意承担保证责任。这种情况下,法院应主动审查是否已过保证期间的事实,主动援引担保法的相关规定判决免除保证人的保证责任。
Ⅲ 行政诉讼中,法院是否主动审查起诉是否超过期限的问题
都不能的,法院不能主动
释明
或者直接适用超过
诉讼时效
而
驳回诉讼请求
Ⅳ 关于法院是否能主动审查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问题
法律明确规定,法院不主动审查时效问题。
从你叙述中银行处于极度不利地位,因为银行最后一次1998年3月30日向B、C催收,直到2010年再也没有进行任何催收,此时关于BC的诉讼时效早已过去,除非最后一次盖章确认通知单上明确了还款时间而且延续到起诉前2年,但是由于没看到材料,仅作参考。
Ⅳ 法院能主动审查并适用诉讼时效规定吗
在被告没有对起诉超过诉讼时效提出抗辩的情况下,法院是不能主动审查并适用诉讼时效规定而判决的。具体法规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Ⅵ 审理中,法官能主动审查保证期间是否已过
保证期间不同于诉讼时效。已经经过诉讼时效并不丧失诉权,而是丧失胜诉权,法院应当受理而不能主动适用。保证期间经过了,保证责任就不存在,担保人不再承担担保责任。
Ⅶ 法院能否应主动审查保证期间是否届满
核心内容:民事诉讼中对于诉讼时效的抗辩法院能否主动适用?下面,法律快车民事诉讼法栏目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相关的知识内容。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 诉讼时效抗辩权本质上是义务人的一项民事权利,义务人是否行使,司法不应过多干预,这是民法意思自治原则的根本要求。 当事人一方根据实体法上的诉讼时效抗辩权在诉讼中提起的诉讼时效抗辩是实体权利的抗辩,是需由当事人主张的抗辩,当事人是否主张,属于其自由处分的范畴,司法也不应过多干涉,这是民事诉讼处分原则的应有之意。 因此,遵循上述意思自治原则和处分原则,在义务人不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情形下,人民法院不应主动援引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该规定也与法院居中裁判的地位相适应。 诉讼时效抗辩权是颠覆性权利,义务人在法院释明后主张诉讼时效抗辩权的,将会使裁判结果较之其不主张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情形发生根本性变化,即将导致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予保护。 还应指出的是,在义务人无主张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意思表示的情形下,如果人民法院主动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则无异于提醒和帮助义务人逃债,有违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也有违法院居中裁判的中立地位。 因此,该司法解释规定,当事人一方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义务人二审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不予支持 司法解释结合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诉讼时效抗辩权的行使阶段进行了限制,原则上,义务人关于诉讼时效的抗辩应当在一审中提出,二审提出的,不予支持。 另外,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关于第二审人民法院 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审查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采用二审续审制,即第二审承接第一审继续进行审理。二审既是法律审,又是事实审,在 二审期间,当事人可以提出新的证据,进一步陈述案件的事实,法院可以对一审未尽事实和适用法律问题进行审理。 续审制更多地体现了对实体公正功能的追求,也有助于实现诉讼效率。因此,司法解释规定了除外情形,即义务人在二审期间有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同时,法院不应任由义务人突破审级限制,不应对当事人基于诉讼时效抗辩权提出的再审申请予以支持;同时,当事人基于其他再审事由获得支持进入再审后,在再审审理过程中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也不应予以支持。
Ⅷ 民事诉讼中,法院会主动审查诉讼时效吗
民事诉讼中,法院一般不会主动审查诉讼时效的。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一十九条 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对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抗辩事由成立的,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Ⅸ 什么叫主动审查时效
都不能的,法院不能主动释明或者直接适用超过诉讼时效而驳回诉讼请求
Ⅹ 法院能主动审查并适用诉讼时效规定吗
核心内容:民事诉讼中对于诉讼时效的抗辩法院能否主动适用?下面,法律快车民事诉讼法栏目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相关的知识内容。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
诉讼时效抗辩权本质上是义务人的一项民事权利,义务人是否行使,司法不应过多干预,这是民法意思自治原则的根本要求。
当事人一方根据实体法上的诉讼时效抗辩权在诉讼中提起的诉讼时效抗辩是实体权利的抗辩,是需由当事人主张的抗辩,当事人是否主张,属于其自由处分的范畴,司法也不应过多干涉,这是民事诉讼处分原则的应有之意。
因此,遵循上述意思自治原则和处分原则,在义务人不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情形下,人民法院不应主动援引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该规定也与法院居中裁判的地位相适应。
诉讼时效抗辩权是颠覆性权利,义务人在法院释明后主张诉讼时效抗辩权的,将会使裁判结果较之其不主张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情形发生根本性变化,即将导致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予保护。
还应指出的是,在义务人无主张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意思表示的情形下,如果人民法院主动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则无异于提醒和帮助义务人逃债,有违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也有违法院居中裁判的中立地位。
因此,该司法解释规定,当事人一方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义务人二审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不予支持
司法解释结合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诉讼时效抗辩权的行使阶段进行了限制,原则上,义务人关于诉讼时效的抗辩应当在一审中提出,二审提出的,不予支持。
另外,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关于第二审人民法院 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审查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采用二审续审制,即第二审承接第一审继续进行审理。二审既是法律审,又是事实审,在 二审期间,当事人可以提出新的证据,进一步陈述案件的事实,法院可以对一审未尽事实和适用法律问题进行审理。
续审制更多地体现了对实体公正功能的追求,也有助于实现诉讼效率。因此,司法解释规定了除外情形,即义务人在二审期间有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同时,法院不应任由义务人突破审级限制,不应对当事人基于诉讼时效抗辩权提出的再审申请予以支持;同时,当事人基于其他再审事由获得支持进入再审后,在再审审理过程中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也不应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