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专利知识 > 电子证据保存期限

电子证据保存期限

发布时间:2021-04-01 18:04:27

1. 电子证据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所谓电子证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电子数据”,在学术与实践中常称为“电子证据”,两者所指外延大致相同。

根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规定,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一般来说,电子证据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据电文作为诉讼证据的统称。

电子证据特征:由于网络环境产生的数据极容易被改变、灭失、伪造甚至毁灭,因而电子证据作为司法认定的证据材料时,必须满足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三个特征。

电子证据的司法认定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提出,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证明能力有误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与辩驳。这也是司法审判人员审查和核实电子证据的标准。

真实性:审查电子证据出处、生产时间、地点、制作参与人、形成过程等情况,据此明确证据材料内容是否客观真实、有无删改、伪造等。

关联性:诉讼人应当对纠纷中带证明事实相关联的材料给予充分证明,根据认定规则尽可能保持证据材料原始状态有助于提升电子证据的可信度。

合法性:一方面,保证证据提供主体身份合法是前提条件,不仅包括证据收集身份要合法,还包括证据审查制作、收集、提取过程中的相关主体;另一方面,是证据材料收集方法与过程需遵从法律法规。

2. 什么是电子证据

所谓电子证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电子数据”,在学术与实践中常称为“电子证据”,两者所指外延大致相同。

根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规定,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一般来说,电子证据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据电文作为诉讼证据的统称。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提出,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证明能力有误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与辩驳。这也是司法审判人员审查和核实电子证据的标准。

法规条文规范限制:依据《电子签名法》第八条,审查数据电文作为证据的真实性应当考虑一下因素:

1、生成、储存或者传递数据电文方法的可靠性;

2、保持内容完整性方法的可靠性;

3、用以鉴别发件人方法的可靠性;

4、经司法鉴定未经篡改的电子证据;

“经具有电子数据司法鉴定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通过标准的鉴定程序鉴定的电子证据,应被认定具有真实性。”

构建电子证据链闭环:由于电子数据实时产生、易灭失等特性,契约锁针对电子合同每一步操作全程留痕、实时记录存证。将电子证据存证、取证贯穿在电子合同每一次操作过程中,构建电子证据闭环,确保电子合同的证据证明能力。

合同签署与传输:

在技术上,通过CA身份认证与信息加密技术,保障合同签署过程中签署身份真实可信、不可抵赖,签署内容不可篡改。

电子合同签署与传输过程中,利用哈希值固化技术,对每个操作节点的电子数据固定并留存。通过比对签署前后的合同原文哈希值即可对电子合同是否被篡改给予证明。

合同数据存与证:

借助时间戳技术,电子合同在签署、存储、传输等过程中的每一次操作都可以加以固定,使每一个环节的电子数据之间相互关联。

同时,为了确保电子数据存储的公平公正与权威性,电子合同平台联合东方公证处实现电子合同公证服务。根据合同当事人申请,平台可提供具有权威性的公证书证明电子合同作为证据材料的证明能力。

3. 电子证据的真实性有怎么的法律规定

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于2019年10月14通过,第1777次会议通过,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九十三条 人民法院对于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应当结合下列因素综合判断:

(一)电子数据的生成、存储、传输所依赖的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环境是否完整、可靠;

(二)电子数据的生成、存储、传输所依赖的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环境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或者不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对电子数据的生成、存储、传输是否有影响;

(三)电子数据的生成、存储、传输所依赖的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环境是否具备有效的防止出错的监测、核查手段;

(四)电子数据是否被完整地保存、传输、提取,保存、传输、提取的方法是否可靠;

(五)电子数据是否在正常的往来活动中形成和存储;

(六)保存、传输、提取电子数据的主体是否适当;

(七)影响电子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的其他因素。

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通过鉴定或者勘验等方法,审查判断电子数据的真实性。

第九十四条 电子数据存在下列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确认其真实性,但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除外:

(一)由当事人提交或者保管的于己不利的电子数据;

(二)由记录和保存电子数据的中立第三方平台提供或者确认的;

(三)在正常业务活动中形成的;

(四)以档案管理方式保管的;

(五)以当事人约定的方式保存、传输、提取的。

电子数据的内容经公证机关公证的,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真实性,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作为被提及的第三方平台,我们始终将电子合同法律效力作为企业合规运营中最重要的一环。

目前,我们主要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子数据分布式存证领域,包括合同存证、邮件存证、文件存证、结构化数据存证等。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电子合同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同时,以电子合同为证据的司法判例也在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我们要做的就是坚以更完善、更优质的服务,做好互联网时代下契约精神的守护者。

4. 电子发票数据能保存多少时间

已经开具电子发票的发票数据用户在电信网上营业厅可查询和下载打印版式文件的期版限为12个月,建议用户下载权保存版式文件。在国税网站上的查询期限由国税局决定。了解更多服务优惠点击下方的“官方网址”客服222为你解答。

5. 会计电子数据的保存期限和方法

每年会计结算后,打印纸质报表、帐册留档。全部电子资料备份一次专,主要备份到除系统属盘以外的盘上。另外备份到光盘或磁盘上,防止电脑病毒破坏备份盘就可以了。(如果电脑中病毒,立即用光盘或磁盘恢复)。

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企业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如下:

一、会计凭证

1、原始凭证:15年

2、记账凭证:15年

3、汇总凭证:15年

(5)电子证据保存期限扩展阅读:

会计账簿保管期限:

1、总分类账:15年

2、明细分类账:15年

3、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25年

4、其他日记账:15年

5、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5年

6、辅助账簿:15年

财务报告保管期限:

1、月、季度财务报告:3年

2、年度财务报告:永久

6. 如何认定电子证据的效力

所谓电子证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电子数据”,在学术与实践中常称为“电子证据”,两者所指外延大致相同。

根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规定,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一般来说,电子证据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据电文作为诉讼证据的统称。

电子证据的司法认定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提出,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证明能力有误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与辩驳。这也是司法审判人员审查和核实电子证据的标准。

真实性:审查电子证据出处、生产时间、地点、制作参与人、形成过程等情况,据此明确证据材料内容是否客观真实、有无删改、伪造等。

关联性:诉讼人应当对纠纷中带证明事实相关联的材料给予充分证明,根据认定规则尽可能保持证据材料原始状态有助于提升电子证据的可信度。

合法性:一方面,保证证据提供主体身份合法是前提条件,不仅包括证据收集身份要合法,还包括证据审查制作、收集、提取过程中的相关主体;另一方面,是证据材料收集方法与过程需遵从法律法规。

7. 电子合同怎么妥善安全的保存需要打印成纸质归档么

当签署双方就电子合同内容产生纠纷后,已签署的电子合同是双方维权履约的重要凭证,也是事后双方产生纠纷争议时司法机构裁处判决的重要依据,因而电子合同如何保存至关重要。
根据《合同法》与《电子签名法》的相关要求,已签署的合同数据应当由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平台来保管,其中的原因好比赛场上参赛人员不能同时是裁判一样。
同时,结合相关法律条文对“有效电子合同”法律解释中对于电子合同文件的保存要求有明确要求:
《电子签名法》第六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数据电文,视为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文件保存要求:
(一)能够有效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供随时调取查用;
(二)数据电文的格式与其生成、发送或者接收时的格式相同,或者格式不相同但是能够准确表现原来生成、发送或者接收的内容;
(三)能够识别数据电文的发件人、收件人以及发送、接收的时间。
综合上述分析可见,对于普通的个人用户或公司用户而言,最简单便捷的保存方式是通过权威可靠的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签署、保存合同。
通常,权威的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会为用户提供存储与出征等法律延伸服务。当用户通过平台签署完成后,平台可将合同数据同时存储在平台公有云服务器以及第三方权威公证处服务器中,当用户需要时,可随时提供权威的公证书证明其文件内容未经篡改,从而保障电子合同的合法有效性。

8. 电子证据取证规则具体包括什么

1、申请调查取证
我国三大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法律、司法解释均规定,当事人可以申请调查取证。为了使电子证据的收集和保存更具权威性,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电子证据的收集和保存,应当尽量运用申请调查取证的方式进行。
2、电子证据的认证
认证(authentication)是指依法设立的、中立的第三人,对当事人提出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事实或者资格等,经审查属实后作出的证明。电子证据的认证,就是依法设立的、中立的第三人对数据电文的完整可靠性及其收集程序、保存条件进行的验证。经过认证的电子证据,除非有相反证据证明它不具备完整性和可靠性并经法定程序予以确认,否则该电子证据应当被采信。我国《电子签名法》对电子签名的认证有专门规定,其它类型的电子证据的认证,也可以根据该法的规定,由依法设立的认证人给予认证。
3、电子证据的保全
证据保全分为司法保全和公证保全两种。证据的司法保全,其作用主要是对证据加以确定和保护,防止其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我国《公证法》第11条规定,经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公证机构有权办理证据保全公证事项。根据该法第36条规定,证据公证保全的作用,不仅可以防止证据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而且主要是赋予被保全的证据作为认定事实根据的法律效力。因此,鉴于电子证据脆弱性和完整性、真实性的特别要求,对电子证据进行保全,在法律事务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4、电子证据的鉴定
根据我国三大诉讼法和相应司法解释、以及《公安机关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对电子证据可以申请进行鉴定。电子证据的鉴定,主要应当对计算机存储设备和其它电子设备中存储的电子数据进行检验鉴定,从而确认电子证据的完整性可靠性。
5、电子证据的保存
根据我国《电子签名法》第6条规定,一项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文件保存要求的数据电文,应当具备下列条件:第一,能够有效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供随时调取查用;第二,数据电文的格式与其生成、发送或者接收时的格式相同,或者格式不相同但是能够准确表现原来生成、发送或者接收的内容;第三,能够识别数据电文的发件人、收件人以及发送、接收的时间。为什么需要特别强调电子证据的保存条件呢?因为,电子证据的保存,如果不具备相应的条件,该数据电文可能会丧失可使用性(如该数据电文被彻底删除),其完整性和可靠性也可能会受到破坏。

阅读全文

与电子证据保存期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九台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429
网培研修成果 浏览:127
股东认缴出资额期限 浏览:236
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浏览:877
银川工商局上班时间 浏览:666
西瓜谁发明的 浏览: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490
职工安全生产保证书 浏览:951
顾亮马鞍山 浏览:961
工商局胡小勇 浏览:996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著作权 浏览:829
马鞍山李群 浏览:440
创造101之无敌导师 浏览:170
关于公司知识产权的内控管理制度 浏览:72
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工作方案 浏览:103
法国发明家巴耶尔首创 浏览:561
油条机我爱发明 浏览:648
北京品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40
著作权共同所有 浏览:778
二手途达转让 浏览: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