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从太古代一直到新生代几个代具时间谁给我说一
😰
㈡ 太古是什么时期
太古时期是最古的地质时代,尚不存在人类。
太古代是最古的地质时代。一般指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到25亿年前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普遍出现这段地质时期。“太古代”一词1872年由美国地质学家达纳所创用。当时形成的地层叫“太古界”,代表符号为“Ar”。主要由片麻岩、花岗岩等组成,富含金、银、铁等矿产,构成各大陆地壳的核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非洲、南美的东北部、加拿大、芬兰、斯堪的那维亚等地;我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山西等地,亦有太古代地层露出。
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命的形成都发生在这一重要而又漫长的时期,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老的时期,延续时间长达15亿年,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确地质记录的最初阶段。由于年代久远,太古代的保存下来的地质纪录非常破碎、零散。
由于人类是在距今约三百万年至四百万年前才出现的(当时还属于早期猿人),所以在太古代的时候不存在人类。因此,也无法从当时人们生活方式来说明。
㈢ 请问元古代大约在多少年前啊
是太古宙的最后一个代,前一个是中太古代,后一个是元古宙的古元古代 新太古宙的年代大约在28~25亿年之间, 新太古代早期出现了地球形成以来的第一次冰河期,并延续5亿年,也就是28~23亿年之间。! 遵化新太古代蛇绿混杂岩中的地幔岩显微构造以粗粒镶嵌构造为主,矿物颗粒多以弧形边界紧密镶嵌,部分岩石出现粒间熔体.橄榄石出现残斑构造、动态重结晶和拉长变形,铬铁矿出现典型的高温拉分构造,表现出活跃的动态恢复、粒间滑移和扩散蠕变,显示出大洋上地幔高温条件下塑性流变的特征,是大洋板块侧向扩张的深部表现.遵化蛇绿岩的地幔岩除了具有强烈的构造变形之外,部分豆荚状铬铁矿保留有豆状、豆壳状等岩浆结构和构造,并且有未变形的纯橄岩和辉石岩侵入,说明位于一个岩浆较强烈活动的位置.高温塑性侧向剪切变形和强烈的岩浆活动表明遵化蛇绿岩形成于快速扩张的洋脊,类似阿曼蛇绿岩.遵化蛇绿岩的围岩出现石英条带、核幔构造、动态重结晶和云母鱼等显微构造变形,对应着蛇绿岩侵位到陆壳之后,从中部地壳向上地壳抬升的构造运动过程.
㈣ 太古代距今有多少亿年
25-38亿年前称太古代。
太古时代离我们久远,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老的时期,延续时间长达15亿年,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确地质记录的最初阶段。由于年代久远,太古代的保存下来的地质纪录非常破碎、零散。但是,太古代又是地球演化的关键时期,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命的形成都发生在这一重要而又漫长的时期,大约39亿年前,地球形成最初的永久地壳,至35亿年前大气圈、海水开始形成。
在太古代的最初期,地球上尚无生命出现。生命元素,如C,H,O,N等在强烈的宇宙射线、雷电轰击下首先形成简单有机分子,后发展为复杂有机分子,再形成准生命的凝聚体,进而由凝聚体进化成原始生命。在距今约33亿年前,形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积岩,大气圈中已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并出现了最早的、与生物活动相关的叠层石;到
31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比较原始的藻类和细菌。在29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大量蓝绿藻形成叠层石,这表明这一时期地球上已经出现了游离氧以及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
㈤ 太古代是指多少年以前
也有把38亿年以前称为冥古代,25-38亿年前称太古代。 太古时代离我们久远,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老的时期,延续时间长达15亿年,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确地质记录的最初阶段。由于年代久远,太古代的保存下来的地质纪录非常破碎、零散。但是,太古代又是地球演化的关键时期,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命的形成都发生在这一重要而又漫长的时期,大约39亿年前,地球形成最初的永久地壳,至35亿年前大气圈、海水开始形成。 在太古代的最初期,地球上尚无生命出现。生命元素,如C,H,O,N等在强烈的宇宙射线、雷电轰击下首先形成简单有机分子,后发展为复杂有机分子,再形成准生命的凝聚体,进而由凝聚体进化成原始生命。在距今约33亿年前,形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积岩,大气圈中已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并出现了最早的、与生物活动相关的叠层石;到 31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比较原始的藻类和细菌。在29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大量蓝绿藻形成叠层石,这表明这一时期地球上已经出现了游离氧以及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
㈥ 太古代和元古代的详细介绍
太古时代离我们久远,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老的时期,延续时间长达15亿年,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确地质记录的最初阶段。由于年代久远,太古代的保存下来的地质纪录非常破碎、零散。但是,太古代又是地球演化的关键时期,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命的形成都发生在这一重要而又漫长的时期,大约39亿年前,地球形成最初的永久地壳,至35亿年前大气圈、海水开始形成。
在太古代的最初期,地球上尚无生命出现。生命元素,如C,H,O,N等在强烈的宇宙射线、雷电轰击下首先形成简单有机分子,后发展为复杂有机分子,再形成准生命的凝聚体,进而由凝聚体进化成原始生命。在距今约33亿年前,形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积岩,大气圈中已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并出现了最早的、与生物活动相关的叠层石;到 31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比较原始的藻类和细菌。在29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大量蓝绿藻形成叠层石,这表明这一时期地球上已经出现了游离氧以及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
经过了天文期以后,地球便正式成为太阳系的成员。大约又经过22亿年,地球发展便进入到地质时期——太古代。这段从46亿年~38亿年的地质时期有哪些特点?薄而活动的原始地壳,深浅多变的广阔海洋中散布少数孤岛,富有CO2,缺少氧气的水体和大气圈, 形成的岩石都是变质岩 元古代(Proterozoic Era,Proterozoic)紧接在太古代之后的一个地质年代。一般指距今24亿年前到5.7亿年前这一段地质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元古界,代表符号为“Pt”。"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时代。
元古界的岩石变质程度较浅,并有一部分未变质的沉积岩。主要有板岩、大理岩、千枚岩、白云岩、石灰岩、页岩、砂岩和冰碛层等。由蓝藻等形成的叠层石非常丰富。藻类和菌类开始繁盛,晚期出现了埃迪卡拉动物群。我国的元古代地层广泛分布于南北各地。
元古代早期火山活动仍相当频繁,生物界仍处于缓慢,低水平进化阶段,生物主要是叠层石以及其中分离得到的生物成因有机碳和球状、丝状蓝藻化石,由于这些光合生物的发展,大气圈已有更多的氧气。
在19亿年前,大陆地壳不断增厚,开始发育有盖层沉积,地球表面始终保持着一种十分有利于生命发展的环境。蓝藻和细菌继续发展,到距今13亿年前,已有最低等的真核生物—绿藻出现。在元古代晚期,盖层沉积继续增厚,火山活动大为减弱,并出现广泛的冰川,从此地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气候环境,为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了自然条件,著名的后生动物群—澳大利亚埃迪卡拉动物群就出现这个时期。
概述
地质年代的第二个代,约开始于24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的"生命大爆发"。
这一时期,现在的陆地在那时大部仍然被海洋所占据,地壳运动剧烈,到了晚期,北方劳亚古陆和南方冈瓦纳大陆的面积扩大了许多,出现了若干大片陆地。在我国,许多地区已经露出海面而成为陆地,而西藏的大部分仍然被海水占据。
元古代晚期在我国被称为震旦纪(Sinian Period),时间为大约从距今8亿年以前到元古代结束,震旦是古代印度对我国的称呼。在震旦纪,出现了全球性的大冰期,称为震旦纪大冰期,是地球发展史上的三大冰期之一。冰川最盛时覆盖了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许多地区,有的地方冰层厚达千米。
元古代
元古代时期,海水里的生命活动明显地加强了,生物界由原核细胞形式演变为真核细胞形式,但演变的过程和时间还不清楚。这时细菌和蓝藻开始繁盛,后来又出现了红藻、绿藻等真核藻类。藻类在生长过程中粘附海水中的沉积物颗粒形成层纹状结构物,称作叠层石,叠层石是地球上最早的生物礁,出现于太古代而在元古代达到顶盛。除了藻类生物外,元古代结束前,海洋里出现了一些如海绵等低等无脊椎动物。"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时代。
生物
藻类和细菌开始繁盛,到晚期无脊椎动物偶有发现。与太古代相比,这一代的岩石变质程度较浅,并有一部分未经变质的沉积岩。
元古代早期火山活动仍相当频繁,生物界仍处于缓慢,低水平进化阶段,生物主要是叠层石以及其中分离得到的生物成因有机碳和球状、丝状蓝藻化石,由于这些光合生物的发展,大气圈已有更多的氧气。
在19亿年前,大陆地壳不断增厚,开始发育有盖层沉积,地球表面始终保持着一种十分有利于生命发展的环境。蓝藻和细菌继续发展,到距今13亿年前,已有最低等的真核生物—绿藻出现。在元古代晚期,盖层沉积继续增厚,火山活动大为减弱,并出现广泛的冰川,从此地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气候环境,为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了自然条件,著名的后生动物群—澳大利亚埃迪卡拉动物群就出现这个时期。
阶段特点
元古代
是地质年代的第二个代,距今24亿年—6亿年。
元古代早期,浅变质的板岩、千枚岩及大理岩广泛分布。特别是碳酸盐类岩石的大量出现,说明大气成分中的氧(O2)和二氧化碳(CO2)都有增高,主要是因为藻类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已经增加,元古代又称为菌藻植物时代。
元古代后期,有不少地区(如燕山地区)出现了许多变质轻微的岩层。在生物圈中,藻类相当繁荣。这些情况表明,地壳上的一些地段已经相当稳定,出现了陆壳加厚的“地台”。
到元古代晚期,即震旦纪(距今6—8亿年)那时候,我国大陆范围内已出现好几块陆地(岛),就成为今后大陆扩大的基础。那时的长江流域处于高纬度附近,还有北美洲、亚洲的部分地区,以及南美南端、澳大利亚东南和新西兰等地。
人类的出现是第四纪的重大事件,也是第四纪生物发展上的一次重大飞跃。第四纪实际上是人类时代。
地质年代划分
元古代
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地质年代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对年龄(或同位素年龄)两种。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岩石和地层之间的相对新老关系和它们的时代顺序。
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5代12纪。
即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6个纪;
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
新生代只有第三纪、第四纪两个纪。
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地层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动、植物的标准化石。各类动、植物化石出现的早晚是有一定顺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现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现得越晚。绝对年龄是根据测出岩石中某种放射性元素及其蜕变产物的含量而计算出岩石的生成后距今的实际年数。越是老的岩石,地层距今的年数越长。
每个地质年代单位应为开始于距今多少年前,结束于距今多少年前,这样便可计算出共延续多少年。例如,中生代始于距今2.3亿年前,止于6700万年前,延续1.2亿年。
㈦ 从太古代开始算到现在,人类在地球活了多少年,怎么现在才算到2019年
人类出现差不多百万年,但开始懂得计算纪年元年到现在过了二千零一十九年。
㈧ 太古时期是什么时间离现在有多久
太古时代,通常也称太古时候、太古时期等,是中国传说中的人类祖先盘古开天地的时代。
在西方指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到25亿年前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普遍出现这段地质时期。
太古时代是最古老的地质时代,一般指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到25亿年前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普遍出现这段地质时期,“太古代”一词1872年由美国地质学家达纳(J.D.Dana)所创用。
(8)太古代的大约年限扩展阅读
地质
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命的形成都发生在这一重要而又漫长的时期,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老的时期,延续时间长达15亿年,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确地质记录的最初阶段,由于年代久远,太古代的保存下来的地质纪录非常破碎、零散。
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非洲、南美的东北部、加拿大、芬兰、斯堪的那维亚等地;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山西等地,亦有太古代地层露出。
太古时代原核生物的多样性
虽然它不完全、虽然它简单,但是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长久地活下去都会拥有自己的专属技能——原核生物的多样性。
比如细胞形态的多样性、运动的多样性、生长发育多样性、细胞结构多样性、细胞化学多样性、代谢功能多样性、遗传变异多样性等,所以它是有着极高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这一资源不仅表现为与人类生存着动息息相关的几乎所有生物无穷的代谢功能性状,也同样表现为一个五彩缤纷的微生物世界。
㈨ 太古代^
第二个代是元古代。
附:
地球上的地壳发展阶段
1
太古代―元古代
地壳薄弱活动;海洋沉积占绝对优势;末期形成一些古地块。
2
震旦纪
海洋沉积占优势;古地台形成。
3
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
加里东运动, 海洋沉积仍占优势;末期,加里东地槽褶皱隆起。
4
泥盆纪―石炭纪―二迭纪
海西运动,陆相对扩大;末期许多地槽隆起,北大陆联合,南大陆开始解体。
5
三迭纪―侏罗纪―白垩纪
燕山运动,南大陆解体,北大陆普遍活动;环太平洋地槽内带隆起成山。
6
第三纪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
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古地台、古褶皱普遍活动;古地中海带及环太平洋外带,隆起成山。
7
第四纪更新世、全新世―新构造期
差异升降显著,冰川广布。
地球上的动物界发展阶段
1太古代
最低等原始生物产生
2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
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3泥盆纪
鱼时代
4石炭纪―二迭纪
两栖动物时代
5三迭纪―侏罗纪―白垩纪
爬行动物时代
6第三纪
哺乳动物时代
7第四纪
人类时代
地球上的植物界发展阶段
1太古代
最低等原始生物产生
2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早期
海生藻类时代
3奥陶纪早期―石炭纪―二迭纪早期
陆生孢子植物时代
4二迭纪早期―三迭纪―侏罗纪―白垩纪中期
裸子植物时代
5白垩纪中期―第三纪―第四纪
被子植物时代
地球上的部分生物盛行期
1地球天文时期
2太古代 前震旦纪
藻类、海棉
3元古代: 震旦纪
藻类、海棉
4古生代: 寒武纪
藻类、海棉、腕足动物、海林檎、三叶虫、
奥陶纪:藻类、海棉、珊瑚、腕足动物、海林檎、海百合、海蕾、海星、三叶虫、
志留纪:藻类、海棉、珊瑚、腕足动物、海百合、海蕾、海星、三叶虫、鹦鹉螺、
泥盆纪:藻类、海棉、珊瑚、腕足动物、海林檎、海百合、海蕾、海星、三叶虫、鳞木、鹦鹉螺、
石炭纪:藻类、海棉、珊瑚、腕足动物、海林檎、海百合、海蕾、海星、三叶虫、沙鱼、鳞木、鹦鹉螺、
二迭纪:藻类、海棉、珊瑚、海百合、三叶虫、沙鱼、鳞木、鹦鹉螺
5中生代
㈩ 冥古、太古、远古、上古、中古、近古分别指什么时期
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小说、文章,甚至影视剧中,看到诸如上古、远古、太古、中古,甚至冥古之类的词汇。那它们到底代表什么意义呢?
多数时候,对于我们而言,这些词汇可能也就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时空概念罢了。
这里,我们就来尝试梳理一下诸如上古、远古、太古等等,到底代表了什么。
如果我们纵向看地球,放眼看宇宙的话,人类的发展史,以及人类目前所取得的成就,也不过仅仅是一个瞬间,以及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成就而已。
如果我们再转换一个思路,对于宇宙及地球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我们人类,以及每个人所经历一生的磨难,简直就是不值一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