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珊瑚礁ESR测年的最大年限
业渝光和杰刁少波
(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
珊瑚礁的放射性同位素年龄测定对古气候学、古海洋学及构造运动等研究有着重要意义,通常使用14C和铀系方法进行测年。这两种测年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测年的年限较短,14C法一般在4万a之内,230/234U法也不超过35万a,远不能满足生物礁地质学研究的需要;其次,对样品保持化学封闭体系的要求较为苛刻,否则得出的年龄不是偏年轻就是偏老。由此看来,生物礁碳酸盐的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基本上没有突破35万a的界限,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地质学家,致使许多研究成果没有得到放射性同位素年代的证据。
ESR方法是一种新的第四纪测年方法,通过与14C和铀系方法测年结果的对比,证明珊瑚礁的ESR年龄在35万a内是可靠的,是测定珊瑚礁年龄的一个有效工具。Radtke等(1988)曾报道过巴巴多斯礁岛上两个珊瑚礁的ESR年龄,一个由100%文石组成的样品年龄为80.8万a;另一个由60%文石组成的样品年龄为90.8万a,这是以前报道的珊瑚礁最老的年龄。为何如此老的珊瑚礁样品还没有方解石化,他们解释是由于巴巴多斯礁岛比较干旱的缘故。目前,珊瑚礁ESR年代学研究的对象大都是文石质珊瑚,当珊瑚中文石含量降为20%时,其ESR年龄明显地偏年轻。完全方解石化珊瑚的ESR年龄未见报道过。
海洋地质研究所在西沙施工的3口钻井中,文石质珊瑚礁仅限于孔深30m左右,此时年代也不过20万~30万a,孔深30m以下以方解石为主,很难找到文石质的样品。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决定用ESR方法对完全方解石化的珊瑚礁样品进行开拓性探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样品取自西琛一井28~143m间,经X光衍射测定,样品中方解石都在98%以上,表明这些样品几乎已完全方解石化。样品用60Co源进行了较大剂量(<2400Gy)的人工辐照,经ESR波谱测定,发现g=2.0000和g=2.0031两个ESR信号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增大。天然剂量样品的g=2.0000峰值较小,不易辨认,而g=2.0031的ESR信号是第三纪古老贝壳中的主要信号,故选用g=2.0031作为测年信号。测定结果表明,西琛一井孔深38.6、123和143m处的珊瑚礁的ESR年龄分别为38.8万、85.8万和125.8万a。
没有任何测年方法可以验证这几个ESR年龄是否可靠,只能用有孔虫生物地层学和岩石学的特征来检验。Globorotalia tryneatulinoides是第四纪标准化石,在热带地区以该种的首次出现作为第三系和第四系的界限,在西石一井中这个界限位于孔深210m处,即大约1.9Ma左右。在孔深98.36m处是核型石灰岩与顶部具有滞留砾石沉积的粒泥灰岩分界面,而且是一个旋回层界面,此处是中更新统的底界,年龄为70万a。根据孔深和几个年代界限插入代进38.6、123和143m所求得的年代和我们的ESR年龄一致,说明这些ESR年龄可靠。孔深143m处的126万a是迄今报道最老的珊瑚礁ESR年龄。
在研究中发现,并不是每个方解石化的珊瑚礁样品都可以得到可信的ESR年龄,只有那些在磁性饱和剂量时ESR信号Imax大的样品才可以得到可信的年龄,而Imax小的样品的ESR年龄偏小,这是因为它们已趋向磁性饱和状态,即使处在较老的地层中也不再接受天然辐射剂量。上述3个样品Imax都很大,远没有达到磁性饱和,因此,推断ESR方法测定上新世珊瑚礁的年龄看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甚至可能更老些,这对于第四纪礁相地质学家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信息。
(海洋地质动态,1990,第6期,5~6页)
Ⅱ 海缸珊瑚的寿命一般几年
三年左右吧
Ⅲ 珊瑚骨用多长时间失效
看使用目的。如果是活石作为装饰海水缸的基石及反硝化系统的载体,正常饲养永远不会失效。如果做为过淡水饲养的滤材料,一般2年左右需要更换。
Ⅳ 海水缸 养多久
看设备情况及用哪种系统,单养鱼还是养软体,养硬珊瑚。按现在主流的柏林系统,活石开缸法,做礁岩缸,大约1-2个月。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在海水缸养水过程中要测量总氨和NO2(亚硝酸盐),如果能保持这两项指标合格,那么海水缸养水就成功一半了。
其次,海水缸养水的时间长短,还需要根据NO3(硝酸盐)含量来确定。如果NO3含量达到标准的话,那就可以尝试着放养鱼了。
有发现显示,海水缸中的NO3其实是由活石海盐还有自来水中带入的,并不是由硝化细菌转化而来的。所以NO2是否合格与NO3是否高没什么关系的。
有专业的海水鱼饲养者曾经总结过,认为:一般养SPS才会特别注意NO3(也就是为什么养SPS要用纯净水),LPS的话对NO2更为敏感,一般养LPS,NO3高也没问题,而且现有NO3的处理方式也不太给力,NO3去除器、反应器、NO3去除棉、草缸等等是能去除一小部分NO3,但是和NO3的转化数度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可以说老缸子NO3肯定比较高,而新缸的NO3低是因为鱼缸里没有多少能转化为NO3的物质存在。
Ⅳ 鱼缸里养珊瑚最长的可以活多少年
养得好,活个5~6年都行。
珊瑚虫是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在白色幼虫阶段便自动固定在先辈珊瑚的石灰质遗骨堆上,珊瑚是珊瑚虫分泌出的外壳,珊瑚的化学成分主要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体形式存在,成分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形态多呈树枝状,上面有纵条纹,每个单体珊瑚横断面有同心圆状和放射状条纹,颜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蓝色和黑色,珊瑚不仅形象像树枝,颜色鲜艳美丽,可以做装饰品,并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Ⅵ 如何控制海水缸光照的时间
海水缸
海水缸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充足的光照,而且正确的光照是促进其光合作用进行的原动力,在海水水族箱里,光照亦是海水生物存活与生长的决定因素。良好的光照可以让海水缸的造景呈现出最美的景观。同时,光强、光谱组成和光照时间都要适配其中海水生物的需求,这样才能保持海水缸的美丽和其中水族生物的健康。
随着水族照明设备的发展和定时器的应用,从技术角度而言,人工模拟出自然昼夜甚至月夜的环境状态是完全办得到的。研究结果表明,若以400-470nm的蓝色荧光灯作为每日照明的开启和结束,对于水族生物是很有好处的。而每日的主要光照时段8-10小时可以采用金属卤素灯。想通过延长照明时间来弥补光强的不足,这是没有太多作用的。而夜晚的模拟,比方说完全黑暗时段,也要保证光照的充足和强度。同时,把其它光源的干扰,如窗户透进的光亮,尽量减到最小。当然,最好是把水族箱的时间节奏调整得与你自己的作息时间相适应,为维持稳定且有规律的光照时间,要尽可能避免照明的突然开或关。
海水缸中正确的光照则是光合作用的促进剂,这对于人工水族箱内的携共生藻软体动物之生存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由光合作用,光能被转换成化学能,同时释放氧气。光反应借助于光合色素而发生,其中最重要的物质便是叶绿素。各种不同的光合色素分别吸收与其相对应波长区的光波。
Ⅶ 珊瑚缸里的造流要一直开吗
珊瑚缸最好用造浪,不是用普通的造流。造浪泵可以有自动夜间模式,即有光线时进行人工设置的强度造浪,自主感知关灯后以最小流量造流。这样就能一直开着。
Ⅷ 海水缸养殖珊瑚,要注意些什么
海水缸养殖珊瑚注意事项:
1、每星期换水20%。
确定新水不包含氯和重金属,PO4,NO3,Cu....它可能影响珊瑚的健康或令不必要的藻类生长,在混合化学盐之前宜先用DIfilter过滤新水比较好,RO或DI过滤器能除去自来水当中的化学品。
新的咸水盐分应在1.022到1.024之间,尽可能保持稳定的盐分,不应时常改变。每日测试pH值是很重要的,较方便的方法是用电子pH表(控制在8.1-8.4)。
2、注意钙350ppm)。
水的钙水平对那些硬珊瑚很重要,它本身将会使用许多钙建立他们的骨骼,水中的钙将会逐渐减少。当钙跌落350ppm是危险的。使用钙氯化物保持在400ppm为佳。
3、慎防阿摩尼亚(Ammonia),亚硝酸盐(No2)污染。
成熟的鱼缸不应有阿摩尼亚问题,将任何珊瑚放入鱼缸之前,必须等候,直到鱼缸的氮化合物循环(Nitrogen-cycle)完毕。
先把容易饲养的鱼类(如:雀鲷科)放到缸中帮助引发氮化合物循环,一些硝化细菌滤材(如Aqua-chargers)对加速氮化合物循环有积极作用。此外,从他人的缸中取一点沙,放到鱼缸里亦可加快完成N-cycle。这个完善的氮化合物循环会可能要一两个月至半年的时间才告完成。
4、减少硝酸盐(No3)污染(应保持在20ppm之下)。
需要充足份量的活石鱼缸一起循环,厌氧菌的成长或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
避免过份喂饲以致系统负荷过重,每天喂一次鱼就足够。
5、充足活石和活砂。
活石和活砂是天然的过滤系统,他们能减少No3,也能提供鱼儿隐藏空间,减少压迫感。
6、适当的照明。
太弱的照明将会减少无脊椎动物的成长以及破坏系统的平衡,卤素灯/PL灯配合时间制(Timer)每天照明8-10小时。
7、温度(22-25C°)
鱼缸水的温度可能比室温高,电器(如卤素灯,潜水泵)会不断地产生热力。对水表面吹的风扇将会有助于冷却水温(2C-3C)。较方便的方法是装置一个水冷机。
Ⅸ 鱼缸里的珊瑚沙需要换新的么,还是一年或者半年洗一次就好
与鱼缸的大小、鱼的多少和放沙的多少有关。8分之1水面厚珊瑚沙的话可用2到4年,半年把沙翻一翻。
珊瑚沙的成分
以珊瑚碎屑为主并有石灰藻、有孔虫、棘皮动物碎片组成的钙质砂。钙质含量达90%,主要分布在珊瑚岛或珊瑚礁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