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国性与地方性公共物品或服务有哪些异同
全国性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那些与国家整体有关的、各位社会成员均可享用的物品和服务,其内受益范围是容全国性的,如国防,这样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应当由中央政府来负责提供。从理论意义上讲,全国性公共物品或服务应该具有两个方面的突出特征:(1)全国性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被限定在整个国家的疆域之内,无论国土面积大小,都是如此;(2)全国性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提供者为中央政府,而不应该是某一级地方政府。
所谓地方性公共物品或服务,是相对于全国性公共物品或服务而言的。具体地讲,地方性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那些只能满足某一特定区域(而非全国)范围内居民的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如路灯等一系列城市基础设施,其受益范围具有地方局限性。这表明地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应该是各级地方政府,而不应该是中央政府,并且这类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者主要是本辖区的居民。
B. 什么是公共物品
我们都知道公共物品是个难点,公共物品一般应该由政府来提供。那?千万不要理解为公有的物品,公有还是私有,这是从法律的所有权角度说的。公共物品是从物品的自然属性角度说的。公共物品具备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即多一个人消费不会影响别人的消费;二是消费具有非排他性,即要阻止别人搭便车的成本很高。我们不妨以路灯来说一说什么是“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也就是说,路灯这种服务类物品具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当一个人消费该物品时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同一物品的消费,简单一点说就是,该物品可以同时容纳很多人来消费、享受,这就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现在假设在某条马路上由于没有路灯、很黑暗,许多人在晚上行走的时候提心吊胆(如担心碰上不法分子、担心摔交),于是,擅长发现“商机”的你决心注册一个“启明”路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为行人提供照明服务,并适当收取一定的照明服务费。
C. 什么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有何特点和分类
1、公共物品是不能由私营部门通过市场提供而必须由公共部门以非市场方式提供的物品或劳务。
2、特点: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全社会的人可以共同享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家庭或企业。
消费的不排他性。即某个人、家庭或企业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妨碍其他人、家庭或企业同时享用。
受益的不可阻止性。即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家庭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之外。
3、分类:
第一类是纯公共物品,即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类公共物品的特点是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是却可以较轻易地做到排他,有学者将这类物品形象地称为俱乐部物品(club goods)。
第三类公共物品与俱乐部物品刚好相反,即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是却无法有效地排他,有学者将这类物品称为共同资源或公共池塘资源物品。俱乐部物品和共同资源物品通称为“准公共物品,即不同时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3)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扩展阅读:
供给与消费:
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导致市场机制决定的公共物品供给量远远小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先后出现庇古均衡、林达尔均衡、萨缪尔逊均衡和马斯格雷夫均衡等四种主要的公共物品均衡模型对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进行研究。
最终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区别于私人物品的帕累托最优要求个人边际替代率等于个人边际转换率,公共物品的帕累托最优要求所有人的“公共”边际替代率总合等于边际转换率。
D. 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什么,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等特性的产品
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下列选专项中,属于纯粹公共产品的是属(答案:B)
A.自来水
B.环境保护
C.高等教育
D.基础设施
解析:纯粹公共产品是指那些为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产品。严格地讲,它是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是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减少别人对它进行同样消费的物品与劳务。准公共产品亦称为“混合产品”,这类产品通常只具备上述两个特性的一个,而另一个则表现为不充分。自来水、高等教育、基础设施等属于准公共产品,环境保护不存在排他性,不是为某个人而是为所有人享有的公共产品,属于纯粹公共产品。
E. 什么是公共产品
什么是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Public good)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亦称“公共财货”、“公共物品”。西方经济学用语。指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产品或服务。如国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财物和劳务,以及义务教育、公共福利事业等。特点是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它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某些人对这一产品的利用,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
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消费不具有排他性但收费存在困难的产品。
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
一是非竞争性。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例如国防保护了所有公民,其费用以及每一公民从中获得的好处不会因为多生一个小孩或出国一个人而发生变化。
二是非排他性。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不让他们享受这一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例如,消除空气中的污染是一项能为人们带来好处的服务,它使所有人能够生活在新鲜的空气中,要让某些人不能享受到新鲜空气的好处是不可能的。
因此,为了保证最优化的公共产品的供应量,就只能由政府来供应公共产品。
F. 名词解释什么是“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公共物品是相对那些可以划分为企业或个人消费单元的基本生活或生产资料等私人物品而言的共享性物质产品和服务项目。
@知识延展回答@
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通常不具备排他性或(和)竞争性,一旦生产出来就不可能把某些人排除在外的商品称为(纯)公共物品。所谓商品的排他性是指商品的生产者或者购买者可以很容易地把他人排斥在获得该商品带来的利益之外;商品的竞争性是指消费商品的数量与生产这一数量的成本有关。
G. 什么是公共服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越详细越好!
公共服务是指由法来律授权源的政府以及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有关工商企业,在纯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以及特殊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履行的职能,其中,政府是责无旁贷的主导者。
公共服务的社会实践由来已久,它从最初的社会民间和宗教组织零星的自发行动,发展和演化为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系统的自觉行动和法定职能,期间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公共服务实践活动的必然性和理性主要源于公共服务的理性:公共物品的存在是公共服务实践的客观原因;道义、慈善是公共服务的价值基础;公民与国家关系是公共服务的基本依据;团结与凝聚社会是公共服务的追求目标;以需求促进供给是公共服务的经济动因。
H. 名词解释什么是公共物品
解释:一般公共物品是指没有产权归属的物品。比如公共的鱼塘,空气等等。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
I. 我国政府三大经济职能之一的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公共产品包括哪些
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公共座椅,亦称“公共财货”、“公共物品”。西方经济学用语。
指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产品或服务。
如国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财物和劳务,以及义务教育、公共福利事业等。
特点是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它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某些人对这一产品的利用,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
政府提供的重要的公共产品:
国防、秩序、环保、科技、教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