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求一篇歌颂马鞍山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适合小学生朗诵及表演的诗歌
文明城市伴我行
文明是一朵花,
一朵永久芳香的花。
我们用真诚去浇灌,版用热权情来哺育,
让礼仪之诗永久珍藏在彼此的心里。
礼仪是一首诗,
一首淡雅清晰的诗。
我们用理解去融化,用关爱来抚慰,
让礼仪之诗永久珍藏在彼此的心里。
我们是跨世纪的少年,
我们要做新时代文明的代言。
雨露下,我们播撒文明的种子;
阳光里,我们装扮心中的春天。
带给别人一个微笑,别人给你快乐无限。
带给别人一个温暖,别人给你灿烂心情。
带给别人一片真诚,别人给你深深思念。
送给别人一份谦让,别人给你敬重万千。
让我们把春雷藏进队鼓,
敲响时代的鼓点。
告诉祖国,
告诉妈妈,
文明礼仪伴我长大。
让我们插上文明的翅膀,
飞向蓝天,飞向未来
告诉太阳,
告诉月亮,
我们是新世纪即将展翅的雄鹰。
做文明的使者,
让我们用微笑铺设文明路;
做礼仪的少年,
让我们用真心搭建礼仪桥。
文明礼仪伴我行,中华美德放光芒。
文明礼仪伴我行,到处盛开文明花
2. 马鞍山诗歌节的来历是什么
古时,马鞍山是一片诗意沃土。春秋战国之际,马鞍山地处楚头吴尾。秦回汉时期,马鞍山东西两岸又分答属会稽郡与九江郡。逮及三国,吴魏常在此纷争鏖战。六朝更迭,马鞍山成为扼守建康(今南京)的西南门户,地近京畿,王孙贵族常于此啸吟咏叹,“文的自觉”随之到来。唐宋时期,江北之和州(州治历阳)、江南之太平州(州治当涂)得到进一步开发,交通便捷,人文荟萃,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诗文流韵,灿然生辉。流风余韵,波及元明清。
而今,马鞍山是一座诗歌之城。马鞍山目前有两万多位市民一直在坚持诗歌创作,涌现出了诸如杨健、欧震等一批新生代诗人。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马鞍山共出版了近50多部诗集,本报发表了6000多首马鞍山市民创作的诗歌。校园里,古诗文书法比赛、读书征文评比、吟诵比赛、背诵比赛以及诗歌创作评比等系列活动接连不断,吟诗声声声入耳。鉴于马鞍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城市对诗歌文化的高度重视、市民对诗歌活动的充分认可和参与热情,2014年,中国诗歌学会授予马鞍山市“中国诗歌之城”称号。
3. 关于安徽马鞍山的诗歌
李白在马鞍山一带玩过,写过一些诗句,如《横江词六首》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专一风三日吹倒山,属白浪高于瓦官阁。
其 二
海潮南去过寻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其 三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其 四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其 五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其 六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
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 为什么称马鞍山市是诗歌之城
叶子黄了,菊花开了,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 在我的眼中,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田野
5. 马鞍山为何称为诗城
李白生前数次游历马鞍山,还创了几首诗,最后还死在了当涂,
6. 为了参加千字文大赛急求李白描写马鞍山的诗词50首(全部)
江上清风楼上月;
诗中才子酒中仙。
太白楼,位于采石矶南面山坡下,又名青莲祠、谪仙楼,为纪念李白而建。建于唐元和年间,今存建筑为清光绪三年重建。前后三进,主楼三层。楼内有木刻李白立、卧雕像
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姚兴荥题太白楼
爱国有诗侪杜甫;
报君以士识汾阳。
徐立纲题太白楼。 侪:辈、类。 汾阳:即郭子仪。玄宗时为朔方节度使,平安史之乱,立有功勋。累官至太尉、中书令,封汾阳邵王,尚父。世称郭汾阳。荐汾阳指李白与郭子仪的情谊,据说郭因罪当斩,李白极力相救,重荐于朝
诗酒神仙,天自梦中传彩笔;
楼上风月,人从江上拜宫袍。
李璋题太白楼
诗酒神仙,吟魂醉魄归何处;
江山如画,月色涛声共一楼。
太白楼
胜迹画图中,莫辜负此日登临,依山枕渚;
奇才诗酒老,曾记取当年狂放,动地惊天。
太白楼
荐汾阳再造唐家,并无尺土酬功,只落得采石青山,供当日神仙啸傲;
喜妃子能谗学士,不是七言招怨,怎脱去名缰利锁,让先生诗酒逍遥。
太白楼。 喜妃子句:指李白因醉酒作《清平调》被杨玉环诬陷之事
侍金銮,谪夜郎,他心中有何得失穷通?但随遇而安,说什么仙,说什么狂,说什么文章身价,上下数千年,只有楚屈平、汉曼倩、晋陶渊明,能仿佛一个胸次;
踞危矶,俯大江,这眼前更觉天空地阔。试凭栏远望,不可无诗,不可无酒,不可无奇谈快论!流连四五日,岂惟牛渚月、白纻云、青山烟雨,都收来百尺楼头。
黄琴士题太白楼。 金銮:唐宫殿名。侍金銮指李白在天宝年间曾供奉翰林院、待诏金銮。 谪夜郎:李白于乾元元年被充军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途中遇赦得归。夜郎,地名。 屈平:屈原名。 曼倩:东方朔字。 牛渚:安徽采石附近的牛渚山。 白纻:即马鞍山市北的白纻山
脱身依旧仙归去;
撒手还将月放回。
捉月台
谁作砥柱中流,激愤一腔忠义;
俯瞰大江东去,开拓万里心胸。
捉月台
举杯邀明月;
荡胸生层云。
问月亭。 举杯句: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荡胸句:杜甫《望岳》:“荡胸生层云,决眥入归鸟”
去帆疑峡走;
卷浪骇江飞。
清风亭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清风亭。 蓬莱句:李白诗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蓬莱是仙人的居所;建安骨即建安诗体,由汉魏时曹操父子及“邺中七贤”所创的诗歌风格
把酒问青天,放眼已无高力士;
登舟望秋月,旷怀犹忆谢将军。
清风亭。 高力土,唐潘州人,本姓冯。少阉,圣历元年入宫,武则天令给事左右,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改姓高。以诛萧岑等有功,累官至骡骑大将军等要职,安史之乱,随玄宗入蜀,肃宗时遭流配,后死于途中。传李白曾令其捧靴。 谢将军:谢朓,南齐陈郡阳夏人,字玄晖。与谢灵运同族,称小谢,曾任宣城太守,为萧遥光诬陷死
紫微九重,碧山万里;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齐彦槐题李白衣冠冢。 紫微:星座名,三垣之一。 流水句:见司空图诗:“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意指李白心境莹亮,志趣清悠
山间明月;
江上清风。
李白衣冠冢
烂醉小天地;
狂吟空古今。
李白衣冠冢
举杯邀明月;
放眼看青山。
李白衣冠冢
功名飞燕误;
心迹大鹏俱。
李白衣冠冢
高风大节同千古;
明月梅花共一楼。
李白衣冠冢
偶呼明月问千古;
恰对青山思故人。
李白衣冠冢
明月有情公已去;
青山无约我频来。
李白衣冠冢
千年醒眼何曾醉;
到处风涛总是诗。
李白衣冠冢
自公一去无狂客;
此地千秋有盛名。
李白衣冠冢
神仙诗酒空千古;
风月江天贮一楼。
李白衣冠冢
老友一生惟子美;
青山千载压玄晖。
李白衣冠冢。 子美:杜甫字。 玄晖:即谢朓
后身金粟前身月;
对面青山侧面江。
李白衣冠冢。 金粟:佛家谓维摩诘之前身为“金粟如来”
樽中美酒长须满;
槛外长江空自流。
李白衣冠冢
吾辈此中堪饮酒;
先生在上莫题诗。
李白衣冠冢
更上一层,星辰可摘;
不磨千古,诗卷长留。
李白衣冠冢
楼压惊涛,万里江天供醉墨;
山临幽壑,四时风物助诗怀。
李白衣冠冢
一碧江天,凭眺如今摩诘画;
四时风月,畅怀尤胜少陵诗。
李白衣冠冢。 摩诘:王维字,曾作《辋川图》,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 少陵:即杜甫
天籁风吹,如闻敏捷诗千首;
江涛月涌,想见飘零酒一杯。
李白衣冠冢。 天籁:自然界的声响,唐陆龟蒙诗:“唱既野芳坼,洲还天籁疏”
才似仙名,诗酒高风传万古;
地因人重,江山胜迹播千秋。
李白衣冠冢
如此江山,合作先生诗酒地;
对兹风月,同销我辈古今愁。
李白衣冠冢
千尺青山,妙句岂惟凌谢朓;
一龛金粟,后身须信是如来。
李白衣冠冢
谗起七言,千古才人千古恨;
快登百尺,一楼风景一楼诗。
李白衣冠冢
对影成三人,贺监远邀明月;
相知唯一已,谢公近在青山。
李白衣冠冢。 贺监:即贺知章,曾任秘书监,故亦称贺监。 谢公:指谢朓
此处其题诗,谁个敢为学士敌;
江山曾捉月,我来甘拜酒仙狂。
李白衣冠冢
惊世以文章,无怪才名齐工部;
忧心惟社稷,请看慧眼识汾阳。
李白衣冠冢。 工部:即杜甫。因杜曾为检校工部员外郎。 汾阳:即郭子仪
诗界此重新,江上才人休错过;
酒仙臣自许,醉来天子不能呼。
李白衣冠冢
长歌咏松风,依旧螺山留胜迹;
相期邈云汉,迄今牛渚忆知音。
李白衣冠冢
有句思谪仙,争看炉火照天地;
此山腾傲气,岂惮鼻息吹虹霓。
赵朴初题李白衣冠冢
时代文章,问江底青天,竟无一语;
抚怀今古,看楼头明月,独有千秋。
李白衣冠冢
大江淘尽英雄,山经百战楼仍在;
诗卷长留天地,人往千秋酒不空。
李承谋题李白衣冠冢
长安市上酒家眠,醉后敢将天子傲;
采石矶头明月好,当年犹说谪仙归。
李白衣冠冢
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
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
胡书农题李白衣冠冢
万里大江来倚,翠嶂高楼,月朗风清依旧;
六朝陈迹尽瞻,锦袍遗像,天长地久犹新。
李白衣冠冢
公昔去长沙,笛吹黄鹤楼中,梅花默默;
我今望秋月,帆挂翠螺山下,枫叶纷纷。
李白衣冠冢
诗中无敌,酒里称仙,才气公然笼一代;
殿上脱靴,江头披锦,狂名直欲占千秋。
李白衣冠冢
莫上层峦,睹江水狂澜,流不尽英雄涕泪;
聊倾蚁酒,听秋林落叶,感从来才子飘零。
李白衣冠冢。 蚁酒:酒面有浮沫者,为蚁酒
千秋拜衣冠,叹犀水无情,醉得酒仙不醒;
一楼好风月,羡螺山有幸,名随诗圣长存。
李白衣冠冢
唐代久成墟,仅采石一拳,留与谪仙供啸傲;
谢公差可友,对青山半面,长教词客仰风骚。
李白衣冠冢
若有人兮,每逢月夜高吟,画舫与谁乘逸兴;
登斯楼也,回忆雪山遗耕,书堂同此驻仙踪。
李白衣冠冢
胜地喜重新,每当风月勾留,俯瞰长江流槛外;
谪仙犹未远,遐想精灵来往,定携彩笔到楼头。
李白衣冠冢
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上五言诗,教先生低首;
韩荆州差解事,肯让阶前盈尺地,使国士扬眉。
李白衣冠冢。 谢宣城:即谢朓。 韩荆州:即韩朝宗,唐京兆长安人。玄宗时官至荆州长史,时称韩荆州
布鼓过雷门,问何人铁板铜琶,敢唱大江东去;
欃枪经电扫,仍往日珠帘画栋,重看明月西来。
李白衣冠冢。 欃枪:慧星的别名
笛吹黄鹤楼中,想当年无限骚情,一曲江城歌古调;
舟泊翠螺山下,慨此日重寻胜迹,千秋风月念斯人。
李白衣冠冢。 翠螺山:在马鞍山市西南长江边
泛洞庭湖八百里秋波,挂席来游,三楚风光携袖底;
对太白楼一千年明月,举杯邀问,六朝烟景落樽前。
李白衣冠冢
酒家何处,杨柳依垂,每当月白风清,胜地也应招子美;
潭水依然,桃花无恙,到此神怡心旷,前身或许是汪伦。
李白衣冠冢。 汪伦:唐泾县人,李白游泾县桃花潭,伦具酒以待,白因赋诗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去日苦难留,须臾六十四年,觉浮生仕真若梦,游真若梦;
高风洵寡偶,上下三千余载,问何人诗可称仙,酒可称仙。
李白衣冠冢
丹青不知老将至;
天地常在壮观间。
刘海粟题李白衣冠冢
江空欲听水仙操;
壁立直上蓬莱峰。
集句题李白衣冠冢。 水仙操:琴曲名,相传为俞伯牙所作
对面青山似解人,凡我辈登临,莫向班门去弄斧;
愿把长江当作画,让先生痛饮,可能醉后再题诗。
胡书农题李白衣冠冢
此江若变作春酒;
问余何事栖碧山。
黄炎培题广济寺,位于采石太白楼西,旧名石矶院,又名资福院,东吴赤乌二年建
7. 马鞍山为什么叫诗歌之城
古代文化多,诗歌多。
马鞍山横跨长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
早在六朝时期,许多名公巨卿、贤达雅士就流连驻足马鞍山,留下众多古迹和文化遗存。
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全国科技兴市试点城市、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首批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中国诗歌之城等殊荣。
水资源:
马鞍山市市区年平均降水量1060毫米,形成大气降水总量约2.9亿立方米。河川径流总量达1.13亿立方米。长江流经市区西部,平均年过境径流量高达9794亿立方米,是发展工农业生产最可靠的水资源。境内长江水面达21平方公里左右。
其他河流、湖泊、水库总面积约19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积1.51平方公里,池塘面积11.67平方公里,河流水面积5.7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丰富,其流速约0.525厘米/昼夜,流量为0.22立方米/昼夜。
地下水一般在深度2米左右的含砂蓄水层中,砂层之下为含水量最高的淤泥层。另外,地下水位还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变动幅度约在0.2~0.5米之间。地下水的总流向,由地势高的东部向地势低的西部流入长江。
(7)马鞍山诗歌之城扩展阅读:
矿产资源:
马鞍山矿区地处长江下游宁芜——罗河成矿带,是中国七大铁矿区之一。主要矿产资源有铁矿、硫铁矿、金矿、石膏、石灰土、钾长石、五氧化二矾、明矾石、高岭土和云母等。
其中铁矿是马鞍山的主要矿产资源,矿区主要分布在南山、姑山、黄梅山等地,硫铁矿集中分布在市郊的向山、马山地区,总储量约19937.7吨。伴生的磷矿储量大,品位高,仅南山矿区储量即达53.1万吨。
分布于向山地区的明矾石矿,储量达367.7万吨。 截至2017年底,马鞍山市已发现40种矿种;其中,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29种,水汽矿产1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7种;其中,金属矿产3种,非金属矿产24种。
历史:
马鞍山市名来源于历史,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
马鞍山地区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治所今当涂县丹阳镇)。
东晋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徙,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
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于牛渚(今采石)。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
隋开皇九年(589年),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徙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并迄今相沿未变。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
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义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明清府治隶属不变。
民国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
1949年4月,当涂解放。
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
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
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其间,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
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乡外)划属马鞍山市。辖县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
2011年8月22日,原地级市巢湖市所辖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2012年,撤销金家庄区、花山区,设立新的花山区;设立博望区,将当涂县博望、丹阳、新市3个镇划归博望区管辖。
8. 马鞍山的文化
当涂民歌是流行于皖东长江两岸的各类民歌的统称。早在六朝时期(220-589)就有当涂民歌的记载,刘宋皇帝刘裕主持的著名的“白歌舞”即是当涂民歌演唱之一脉。长期生活在当涂的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二十多首《田夫踏歌》和“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吟唱都属于民歌范畴。清代当涂人黄钺以当地风俗民情为主要内容的五十多首《于湖竹枝词》代表了当时当涂民歌的最高艺术水平。
1949年以后,当涂人民创作民歌、传唱民歌形成了热潮,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至鼎盛阶段。
当涂民歌语言丰富,结构完整,曲调多样,唱法独特,代表曲目有《打麦歌》、《放牛歌》和《姐在田里薅豆棵》等。 马鞍山被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中国诗歌之城”的荣誉称号。
马鞍山是李白的终老之地。自1989年起,当地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举办一届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2005年初,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中国李白诗歌节)。 1992年,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被国家列为中国国际观光年百项旅游节庆活动之一。 1995年,被安徽省政府确定为五大节庆活动之一。
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不但形成了自己的活动特色,也成了马鞍山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为这座钢铁城市赢得了 “诗城”的称号。
9. 马鞍山有哪些值得大家欣赏的艺术形式或艺术品
民歌:是流行于皖东长江两岸的各类民歌的统称。早在六朝时期(220-589)就有当涂民歌的记载,刘宋皇帝刘裕主持的著名的“白歌舞”即是当涂民歌演唱之一脉。长期生活在当涂的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二十多首《田夫踏歌》和“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吟唱都属于民歌范畴。清代当涂人黄钺以当地风俗民情为主要内容的五十多首《于湖竹枝词》代表了当时当涂民歌的最高艺术水平。1949年以后,当涂人民创作民歌、传唱民歌形成了热潮,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至鼎盛阶段。当涂民歌语言丰富,结构完整,曲调多样,唱法独特,代表曲目有《打麦歌》、《放牛歌》和《姐在田里薅豆棵》等。
市花:桂花是马鞍山的市花,在马鞍山有广泛的栽植。马鞍山雨水较多,气候温和,适合桂花的生长,一般9月中旬至国庆期间,是桂花盛花期。
市树:香樟树是马鞍山市树。香樟树深受马鞍山市居民的喜爱,马鞍山市居民常把香樟树看成是景观树、风水树、寓意避邪、长寿、吉祥如意。
精神:马鞍山精神:聚山纳川 一马当先,充分展示了马鞍山移民城市的特征,涵盖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体现了开放、包容、和谐的时代特征;表达了马鞍山人坚持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满怀热情,切合地方发展实际。
诗歌:马鞍山被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中国诗歌之城”的荣誉称号。
马鞍山是李白的终老之地。自1989年起,当地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举办一届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2005年初,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中国李白诗歌节)。 1992年,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被国家列为中国国际观光年百项旅游节庆活动之一。 1995年,被安徽省政府确定为五大节庆活动之一。
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不但形成了自己的活动特色,也成了马鞍山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为这座钢铁城市赢得了 “诗城”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