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社区推广活动方案应着重注意哪几点才能深入人心如题 谢谢了
一、注意整体性规划。不管怎么说,社区营销推广在现阶段还处于初级水平,需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大,每次推广如果都是临时抱佛脚,随兴之所至,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假如我们在年度规划中单独避出这一项,做好计划,安排、组织好每一次推广活动,把它做为一个专业化的渠道来运做,那么所获得的回报自然更丰厚。 二、注意持之以恒。我们的许多品牌在社区营销推广时总喜欢“一口吃成个大胖子”,追求轰动效应,认为在社区搞一次“户外秀”活动就能让销量出现爆炸式的增长,结果可能为该活动花了2万元的费用却只卖出2千元的产品,自然落差很大,从而丧失信心,人为地给竞争对手让出市场。我们这里有个叫穆斯林的幼儿园,它每年的推广活动就是在其目标招生社区里面定期做专场演出活动,演员全部是其幼儿园的小朋友,当然也会邀请现场的小朋友上台参与,除此以外,再也没有其它的广告推广,它现在已经有5个连锁幼儿园分布在我们这个城市的各个区域,是我们这里最著名的幼儿园之一,这就是持之以恒的魅力。 三、注意产品及企业的特性。有些产品在做社区营销推广时效果能立杆见影,而有些产品的社区推广却只能起到一些宣传、展示作用,对产品在现场的直接销售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譬如低价值的快速消费品,活动现场的顾客随机性购买比率较高,也容易受现场的情绪蛊惑;而一些高价格的产品如家电类在做社区推广时其现场成交几率较小,更多的是起到宣传和展示作用。 四、注意社区营销推广的目的性。我们组织一次或数次社区营销推广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扩大销售获得直接销售额还是仅仅是做广宣,打知名度?或者是两者兼顾?确认了目的,所有的操作才变得有的放矢,才能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效果最大化。 五、注意与社区便利店和零售店的合作性。有人也许会问:我做社区推广难道还要请示他们?非常正确!如果您在做社区推广时为了扩大影响而大搞特价销售,您就是在给自己的产品进便利店和零售店销售自掘蚊墓。当然,前提条件是您还打算把您的产品铺进这些便利店和零售店销售的话。南山奶粉在做社区营销推广时十分注意这一点,售卖价格不但与所在区域的便利店和零售店保持一致,甚至采取了略高策略,只是在促销品方面多动了一些脑筋,不但现场售卖效果较好,而且带动了社区便利店和零售网点的销售,因而也深得这些合作伙伴的欢迎。 六、注意社区营销推广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星期六、日,节假日及晚上是社区推广活动最多选用的时间段。地点的选择以产品所覆盖的目标消费人群聚居地为主。2002年度,我们在推广xx品牌葡萄酒时发现,该品牌葡萄酒的购买人群以中、老年人群为主,于是我们在做社区推广时就把这些人群经常聚集搞晨练的公园做为推广地点,把时间安排在每天的早上6:30~9:30进行,并持续进行了半个月的时间,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七、注意现场气氛。我们在做社区推广时能把现场气氛搞活跃的话,其售卖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大幅度提升。生活中有一种“带笼子”的骗术,也叫“托儿”,专门在售卖现场假扮顾客购物,从而带动其它不明真相的顾客跟风购买。实际上这也是一种销售方式,只不过,有些人把它用在了歪处,因而成了骗人的把戏,如果把它引入正途,自然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式。对社区推广而言,这种模式在调控现场气氛方面往往十分奏效。笔者几年前在做某不锈钢家用厨具系列产品的社区推广时与我的同事曾多次使用这一“托术”,业绩常常是其它做社区推广小组中最好的。 八、注意不要自掉身价、自乱阵脚。有些业代在社区推广时,为了提高销售额,往往仗着资源优势打价格战、打赠品战,把个好端端的产品搞得白送人似的。实际上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自贬品牌形象、自贬产品身价,也给了顾客一种地摊货的印象。如果该居民区的顾客到超市、卖场等渠道购买同类产品时没有赠品相送或特价机会就又会把注意力转向其它他个人认为较高档的品牌。我们在做社区推广时一定要给顾客这样一个印象:我们是来给他们做服务、送方便的,而不是去售卖处理货的!只有这样,我们的推广才是有意义的。
B. 如何落实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
你好,乐意为你解答:
近年来,社区群众需求不断增加、社会管理服务任务日益繁重,而社区党组织自身资源不足、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设立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在原有财政投入的基础上每年再投入一些经费,保障每个城市社区党组织可支配,专项用于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明确使用范围,将专项经费真正用到群众身上。为确保专项经费真正用于群众关心关注的实事好事上,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专门的经费管理办法,规定了专项经费的具体使用范围,明确了“五用五不用”。“五用”就是主要用于社区党建服务品牌、社区党员服务团队建设、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开展服务群众主题活动和社区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其它服务事项;“五不用”就是不得用于由财政或其他渠道支付资金解决的事项,即社区办公开支、人员经费、政府已有资金安排的社区建设和服务项目、办公用品和场所建设。
规范使用流程,将服务事项交由群众确定。实践中,坚持按照品牌化、项目化、民主化的原则进行运作,始终根据群众的意愿来搞好服务。在确定服务项目时,坚持“两访两定一公示”,“两访”就是采取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专访等方式,广泛听取社区群众的意见建议;“两定”就是在综合社区各类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先由社区党组织召开党员代表会议初步确定服务项目建设方案,再提交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讨论最终表决确定;“一公示”就是通过社区公开栏对服务项目进行公示,得到社区大多数群众认可后方可组织实施,切实做到决策民主、过程透明、群众满意。
强化监督管理,将经费使用交给群众监督。为加强对专项资金的有效管理,建立严格的经费管理制度,保证社区党员群众对经费使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一是定期公示制度。通过社区公开栏、明白纸等形式,定期书面公示服务项目执行情况、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和财务管理情况,接受社区居民监督。二是项目通报制度。在每个服务项目建成后,坚持“两通报两评议”,即召开专题会,将服务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向社区党员和社区群众代表通报,接受社区党员和社区群众代表的民主评议。三是述职评议制度,社区党组织每年年底将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向街道党工委和党员群众进行述职,接受上级党组织的考核和党员、群众的评议。对考核评议结果较差的,通过谈话打招呼、诫勉等形式对党组织书记进行督促,限期整改。
C.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帮助社区落实开展工作公共服务资金
1、公共服务市场化。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利用市场主体和市场力量来执行和运营某些公共服务项目,并利用市场竞争压力,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要面向社会和市场逐步开发公共服务领域,允许个人和私营部门进入。
2、公共服务社会化。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可以将一些公共服务职能通过政府专门的公共服务管理机构交由非政府组织来承担。公共服务的提供不再由政府独自承担,政府不再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惟一机构,许多非政府机构可以成为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通过对社会力量的组织、利用和管理,实现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将职能转移给各种社会组织,通过提供资助补贴、减免税收等优惠方式,引导非营利性组织提供某些公共服务项目。同时,还要出台一系列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政策,允许多元运作机制并存。
3、公共服务法治化。区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建立公共服务体系结合起来。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把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三个方面着手,强化对权力行使环节的全程监督,及时纠正、制止违法和不当的行政行为,把依法行政落实到实处。
4、公共服务均衡化。在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和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的公共服务等方面要进一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要向广大市民直接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均衡化,功能区和街镇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均衡化、公共财政支出的社会性公共服务比例均衡化,等等。
D. 如何提升社区公共服务何社会管理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主要包括村官、支教、支农、支医、乡村扶贫、以及城市社区的法律援助、就业援助、专社会保障协理、文化科技属服务、养老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廉租房配套服务等岗位。公益性岗位是指全部由政府出资开发,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优先安排困难人员或重要群体,并从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其他基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岗位是指在街道社区、乡镇等基层开发或设立的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部分由政府出资,或由相关组织和单位出资。所安排使用的人员按规定享受相关补贴。
E. 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的实施方案怎么写
明确使用范围,将专项经费真正用到群众身上。为确保专项经费真正用于群众关心关注的实事好事上,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专门的经费管理办法,规定了专项经费的具体使用范围,明确了“五用五不用”。“五用”就是主要用于社区党建服务品牌、社区党员服务团队建设、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开展服务群众主题活动和社区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其它服务事项;“五不用”就是不得用于由财政或其他渠道支付资金解决的事项,即社区办公开支、人员经费、政府已有资金安排的社区建设和服务项目、办公用品和场所建设。
规范使用流程,将服务事项交由群众确定。实践中,坚持按照品牌化、项目化、民主化的原则进行运作,始终根据群众的意愿来搞好服务。在确定服务项目时,坚持“两访两定一公示”,“两访”就是采取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专访等方式,广泛听取社区群众的意见建议;“两定”就是在综合社区各类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先由社区党组织召开党员代表会议初步确定服务项目建设方案,再提交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讨论最终表决确定;“一公示”就是通过社区公开栏对服务项目进行公示,得到社区大多数群众认可后方可组织实施,切实做到决策民主、过程透明、群众满意。
强化监督管理,将经费使用交给群众监督。为加强对专项资金的有效管理,建立严格的经费管理制度,保证社区党员群众对经费使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一是定期公示制度。通过社区公开栏、明白纸等形式,定期书面公示服务项目执行情况、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和财务管理情况,接受社区居民监督。二是项目通报制度。在每个服务项目建成后,坚持“两通报两评议”,即召开专题会,将服务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向社区党员和社区群众代表通报,接受社区党员和社区群众代表的民主评议。三是述职评议制度,社区党组织每年年底将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向街道党工委和党员群众进行述职,接受上级党组织的考核和党员、群众的评议。对考核评议结果较差的,通过谈话打招呼、诫勉等形式对党组织书记进行督促,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