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论批判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新公共管理的批判和超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公共服务理论明确提出,公共行政官员并不是其机构和项目的业务所有者。政府为公民所有。
②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相比有哪些不同其基本观点如何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不同:
(一)理论基础不同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基础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经济学理论是以公共选择理论中的 “委托-代理”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为重点的。经济学理论的这些共同特征是强调市场机制的优越性,提倡政府应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所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崇尚大量地依靠市场机制去引导公共项目。20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对西方国家的私营部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私营部门为了适应环境,很快进行了管理变革,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新公共管理者认为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不存在本质区别,在管理方式和工作效率上,私营部门还要比公共部门更胜一筹,因此,私营部门中的一些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战略管理、目标管理、灵活且具有弹性的组织模式、顾客至上、结果控制等方法都卓有成效,并纷纷被引入公共部门的管理之中。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一个理论基础是民主公民权理论。公民权被看作是一种包含对社区及其成员的承诺,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水平以及把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生活方式。新公共服务理论重视民主公民权,实际上是对更加积极和更多参与的公民权的复兴。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另一个理论基础是社区与公民社区理论越来越受到关注。西方社会日益多元化,社区被视为促进统一和利益综合的重要途径。政府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社区的形成和发展。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第三个理论基础是组织人本主义思想。基于传统的官僚层级制限制了人类活动的视野,不利于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因此,人本主义试图把公共组织改变为更少的受权威控制和支配的、更利于个人积极性和灵活性发挥以及自我实现、自我满足的组织。
(二)价值取向不同
新公共管理有众多不同的名称,但其核心价值取向是共同的,即市场化是新公共管理的首要价值取向。“新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组织的运作中,即实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新公共管理主张用市场的力量改革政府,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部门,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展开竞争,缩小政府规模,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效率。新公共管理认为使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是民营化和合同制。市场化成为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改革、缓解政府压力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新公共管理的另一个价值取向是顾客导向。政府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官僚机构,而是由责任感的企业家,公民即为其顾客和消费者。只有以顾客为取向,才能提供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并提高政府服务质量。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公民权利更是倍加重视。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在公共组织尊重公民的基础上,只要通过合作和分享过程来运行,就一定能获得成功。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实现公民权利的手段是公民参与。
③ 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区别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涵1、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2、借鉴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来版管理政府权3、以市场为调节机制,优化社会资源配置4、以目的为导向,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与绩效评估体系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理论基础与以往的行政理论有很大的区别。如果说传统的公共行政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论为其理论支撑点的话,新公共管理则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公共管理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事务是公共管理的起点,决定了公共行政走向公共管理的必然态势。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公共管理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体上看,公共管理对我们还是一个新课题,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
④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不足之处有哪些
从方法论的视角来看,新公共管理的方法论主要存在以下的局限性。
1、“效率至上”的管理方法导致政府公共性的缺失
新公共管理所倡导的民营化、企业化、市场化等一系列以追求效率为目的管理方法,体现了人类寻求良好政府治理的一种努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及公民对有效政府的期待。
这些主张与方法可以说在理论与实践中极具启发与现实意义,但是对效率这种行政的工具理性价值的过度追求就是一种致命的自负,存在很多缺陷。
新公共管理主张建立市场化改革取向的政府,认为经济与经营中市场化的操作方法和手段可以引入公共部门,以取代“低效”的官僚行政手段而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然而我们知道,市场不但本身具有不可避免的缺陷,而且市场追求高效率的特点在于,将所有活动和人类互动都看作是交易和契约行为。
效率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价值尺度,所有活动都围绕追求高效率、高利润来展开。新公共管理采用的这种效率中心主义的方法,彻底打破了公私部门的界限,使政府施政的基本目标趋向于“三E”:经济、效率与效益,突出强调的是经济价值。
然而,公共行政在本质上是以民主与社会公正为基石的,政府的价值表现为强调追求人民主权、公民权利、人性尊严、公共利益、社会责任等多元价值,而过分强调对效率的追求,使经济价值成为判定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将使公共行政管理违背公共行政的根本价值和根本目标,最终会动摇公共行政合法性的基础地位。
这是一种典型的工具理性的思维方式,即将效率作为公共行政追求的唯一目标,将公共行政沦为追求效率的工具,以致于使公共行政丧失了作为行政体系本身的“公共”属性。如此一来,则使公共行政的根本价值与根本目的走进误区,进而引发公共行政的价值危机。
因此,公共行政应当承担政府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责任和正当性,关注其公共性的本质要求,实现公共行政的多元价值目标,避免公共精神的丧失。
2、结果导向的量化管理方法导致片面性
新公共管理倡导并借鉴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直接以经济结果和经济指标为目标,以量化的结果为衡量绩效的标准,试图以此来提高公共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量化管理方法本身没有错误,问题的关键在于,新公共管理方法把结果取向和量化管理绝对化,把经济价值看成是行政管理的首要价值,将经济指标看作是判定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标准,似乎数字化的“量”成了衡量事物优劣的唯一尺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公共行政对人本身及管理环境的重视,忽视了社会公平、正义等价值。
从伦理与责任的角度来说,政府应始终是追求至善、维护公共利益、对人民负责的。然而,一旦作为工具的绩效管理被目的化后,金钱、数字就成为政府组织和政府官员的唯一目标,这样某些行政领导就会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搞政绩工程,试图通过这样的绩效来说明其工作结果的有效。
新公共管理方法推行以结果为导向的定量管理方法,过分重视结果,过度依赖定量的方法,在管理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公共责任的缺失,有损社会的公共利益。
(4)对新公共服务理论不足扩展阅读
综上所述,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在公共管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新公共管理的实践中发挥着双重作用。
一方面,它突破了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羁绊,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工商企业管理理论等经济理论为其理论基础,以“理性经济人”的个人主义理性思维方法为表征,以市场经济的竞争式管理方法为取向,形成了以结果为取向的绩效目标管理方法、以顾客为取向的回应性管理方法、以外部为取向的战略管理的管理方法体系。
这些管理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拓展了公共管理的研究范围与主题,丰富了公共管理的方法,优化了学科结构,完善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模式,提高了政府管理的效率,在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囿于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并以“理性经济人”理念为逻辑起点,以引入市场机制、追求效率为目的,就不可避免地重蹈工具理性的覆辙,将公共行政仅仅作为了实现效率目标的工具,导致政府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价值性的缺失,从而招致理论界与实践领域的批判。
尽管如此,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作为一种新的管理范式,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仍然具有它存在的必要性。
⑤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于我国的政府改革有何启示
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是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发展的两种代表性流派,
其中新公共管理发展的比较早体系
也较完善,
但是新公共服务着力于对新公共管理批判也存在较大的合理性,
正在引起广泛关注
。
⑥ 怎样看待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的理论争辩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相对于传统管理理论而言,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理念、全新的价值观审视去和研究公共行政的现实和未来发展。其基本特征是在公共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和私人企业的管理方法,如对公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造、下放管理权力、增加透明度、政府业务合同外包、政府绩效评估等。主要以经济学理论、私营部门的管理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体现了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格局,成为了西方国家主导性的政府公共行政实践方式;解决西方社会现实问题的产物,也是对公共管理时代要求回应的产物,具有发展运用的现实基础;反映政府职能定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使得民主行政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趋势。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是在以往各种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真正的以公民为本位的政府运作模式。新公共服务提倡公共利益、公民权利、民主程序、公平和公正、回应性等理念。它强调“公民优先”,在此基础上明确区分了“顾客满意”和“公民满意”原则,表达了一种对民主价值的全新关注。主张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等。
⑦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论简评
新公共服务理论提出和建立了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与公共利益,更加适合版现代公共社会权和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选择;
1.吸收了传统公共行政的合理内容,承认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改进当代公共管理实践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但摈弃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别是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固有缺陷;
2.把效率和生产力置于民主、社区、公共利益等更广泛的框架体系中,
3.对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目前占主导地位的管理主义公共行政模式都具有某种替代作用。
4.有助于建立一种以公共协商对话和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公共服务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