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5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方式是什么

5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方式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1-05-22 07:01:35

① 小区公共配套设施应该包括哪些

以北京市为例: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实行指标管理的通知》:

一、非规模居住区按以下规定配建公共服务设施,

(一)居住人口3000-5000人的居住组团.按居住小区指标配置托幼园所、卫生站、综合便民店、居委会、综合服务站、自行车存车处、居民汽车场(库)及必要的市政站点,酌情安排第三产业设施。总指标.建筑面积每千八1300-1500平方米;

(二)居住人口1.5万-3万人之间的居住区.按居住区低限指标(每项100平方米/千人)设置综合食品商场、综合百货商场、综合服务楼和集贸市场.形成扩大小区级购物中心;其余项目均按小区指标配置。总指标.建筑面积每千人2760-3300平方米。

二、地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按以下规定设置:

文化活动中心(建筑8000-1万平方米.用地0.5公顷)、购物中心(建筑4万-6万平方米.用地2-2.5公顷)和体育场(馆)、综合医院、敬老院、残疾人托养所、市政管理机构

以及消防队(用地0.6公顷)、巡警队(建筑面积1000-1200平方米.用地0.45公顷)、公安交通管理机构(建筑2000平方米。用地0.2公顷)、公交场站(建设500平方米。用地0.5公顷左右)地区公园(用地3公顷以上)和公共停车场(用地0.3公顷)等。

总指标:建筑面积每千人1000-1200平方来。用地面积每千人1360-1500平方米。

(1)5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方式是什么扩展阅读:

社区配套还有小项目

社区可以配有储蓄所、银行分理处、邮政所、邮局以及电话局,社区服务可以配设社区服务中心、综合服务部、自行车存车处、残疾人康复托养所等。还有,每4500人应建一处占地50平方米的公厕,每千人将拥有10平方米的公厕建筑面积。

在规划居住用地时,其居住人口如果达到居住小区级的(1万至2万人),其配套公建项目要比居住区级的(4万至6万人)配套标准相对低一些,比如教育指标,在居住小区内没有要求建高中类学校,而在居住区内要求建;文化体育类指标要求有会所以及文化广场就可以了,金融邮电类没有要求设置银行分理处等等。

② 居住区有哪些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配建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内步建设和同容时使用。因为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不配或少配会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晚建了也会给居民生活造成困难,如不及时配建小学,小学生要回原居住地上学,长途往返十分不便。晚建了派出所就没有地方办理户口迁移等手续或至本区外兼管的派出所去办理,造成管理和使用的不便。
因此,满足居民多层次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应按配建的要求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投入使用,才能达到居民使用方便和经营管理合理的要求。有时因分期建设的需要,初期建设规模不大时,可把有关设施的内容合并,暂设在某一个规划项目内过渡解决,待建成后再恢复正常使用。居住区配套公建各项目的规划布局应根据不同项目的使用性质和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采取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并利于发挥设施效益,方便经营管理、使用、和减少干扰;商业服务与金融邮电、文体等有关项目宜集中布置,形成居住区各级公共活动中心;对于可兼外来人流服务的设施宜设置于内外人流的交汇点附近,以方便使用和提高经济效益。

③ 住区规划结构有哪些基本形式

一般有三种
①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由几个小区组成居住区。
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如河流)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区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不仅能保证居民生活的方便、安全和区内的安静,而且还有利于城市道路的分工和交通的组织,并减少城市道路密度。
居住小区的规模一般以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而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其用地规模的上限。根据我国各地的调查,通常民,居住小区的人口规模为10000~15000人,用地为15~30hm2。
②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即由若干个组团形成居住区。
这种组织方式不划分明确的小区用地范围,居住区直接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住宅组团相当于一个居民小组的规模,一般为300~800户,1000~3000人。住宅组团内一般应设有居民小组办公室、卫生站、青少年和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或代销店)、托儿所、儿童或成年人活动休息场地、小块公共绿地、停车场库等,这些项目和内容基本为本组团居民服务。
③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即居住区由若干个组团形成的若干个小区组成。
当然,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组织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方式也会相应地变化。常见的是居住区规模从小到大,内容由简到繁,质量由低级到高级。

④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有哪些

包括以下8类设施:

① 教育: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

② 医疗卫生:如医院、门诊所、卫生站、护理院;

③ 文化体育:如文化活动中心、运动场馆、居民健身设施;

④ 如综合食品店、百货店、餐饮、书店、便利店、其他第三产业设施;

⑤ 金融邮电:如银行、储蓄所、邮电所、电信营业厅;

⑥ 、治安联防站、居委会、敬老院(托老所)、残疾人托养所;

⑦ 市政公用:如供热站或热交换站、变电室、水泵房、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垃圾收集点、居民停车场(库)、消防站;

⑧ 行政管理及其它:如街道办事处、市政管理机构、派出所、防空地下室。

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供产业集中度。


⑤ 在居住区详细规划中,一般需要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哪些

理论答案:ABC(依据现行社会发展和社区发展趋势)
对于你补充的问题,理论答案是:D(但不包括商店)。

国家直接转移支付消费者,消费者网上下载消费凭证自由选择学校,不再财政拨款给目前事业单位;目前事业单位真正完全独立市场化推进,各省教育特色民营化市场体系建立,政府透明监管(网络公示);完全独立市场化进程中,目前事业单位财务、教师收入等网上公开,同时教师社会评价公开,以学生学术综合成绩和家长等社会评价作为绩效淘汰晋职称依据,对教师进出机制的执行成为硬杠杠。此外,作为收入分配改革的有机部分,需对教师违规和灰色收入予以网络监督、没收和惩处,对教师师德、教育简历、教学社会评价等全国一张网透明公示,以便及早达到人民基本满意的标准。

2016:目前事业单位完全独立真正市场化基本完成,有限型政府服务和监管
目前事业单位完全真正市场化改革、反腐倡廉、国际发展新战略与实践(台湾、东海、俄、欧洲、美洲、非洲等)、垄断国企破垄、地方财政债务管理、行政体制改革、道德及信仰建设、社会网络媒体监督、共同富裕
以欧债危机等为体现的全球经济大范围衰退形势下,中国应当紧抓机遇,通过真正市场化和有限透明政府的深入改革提升活力从而一枝独秀。比如以政府市场透明购买教师岗位服务等拓动教育真正市场化进程从而最终形成教育消费者使用教育劵行使义务用教权的政府市场购买基本教育服务格局。

⑥ 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有哪些

居住区、居住小区或居住组团内,必须有良好的公共设施配置,否内则会出现诸多不容便和其他问题。居住区内要配置以下公共设施: a.教育--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等。 b.医疗卫生--包括医院、诊所、卫生站等。 c.商业、服务--包括食品、菜场、服装、棉布、鞋帽、家具、五金、交电、眼镜、钟表、书店、药房、饮食店、食堂、理发、浴室、照相、洗染、缝纫、综合修理、服务站、集贸市场、摩托车、小汽车、自行车存放外等。 d.文化、体育--包括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游泳池、体育场、青少年活动站、老年人活动室、会所等。 e.金融邮电--包括银行、储蓄所、邮电局、邮政所、证券交易所等; f.行政管理--包括商业管理、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派出所、物业管理等。 g.市政公用--包括公共厕所、变电所、消防站、垃圾站、水泵房、煤气调压站等。 h.其他--包括居住区内的街道的工业、手工业等。

⑦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居住区规划结构是进行居住区规划的初步理论知识,我想你还是需要多看看别的的规划文本,再回头看看《城市规划原理》中关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方法、手法及要求,规划当中很多地方受到规范的约束,为此对规范的掌握非常重要,你的规划要有理有据。以下回答你的问题:

居住区规划结构,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形式。

一般有如下三种形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①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由几个小区组成居住区。
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如河流)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区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不仅能保证居民生活的方便、安全和区内的安静,而且还有利于城市道路的分工和交通的组织,并减少城市道路密度。
居住小区的规模一般以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而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其用地规模的上限。根据我国各地的调查,通常民,居住小区的人口规模为10000~15000人,用地为15~30hm2。
②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即由若干个组团形成居住区。
这种组织方式不划分明确的小区用地范围,居住区直接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住宅组团相当于一个居民小组的规模,一般为300~800户,1000~3000人。住宅组团内一般应设有居民小组办公室、卫生站、青少年和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或代销店)、托儿所、儿童或成年人活动休息场地、小块公共绿地、停车场库等,这些项目和内容基本为本组团居民服务。
③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即居住区由若干个组团形成的若干个小区组成。
当然,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组织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方式也会相应地变化。常见的是居住区规模从小到大,内容由简到繁,质量由低级到高级。

⑧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如何分类

住宅小区中需抄要设置各类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来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购物、教育、娱乐、健身、游憩、社交等活动的需要。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等八类设施,

⑨ 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包括那些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基础设施和附属设施。

1、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它们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越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高;

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加速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其空间分布形态演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往往需较长时间和巨额投资。

对新建、扩建项目,特别是远离城市的重大项目和基地建设,更需优先发展基础设施,以便项目建成后尽快发挥效益。

2、附属设施

附属设施是配套设施,使得基础设施得到更好服务、发挥更大作用、实现保值和增值功能的设施。

(9)5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方式是什么扩展阅读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规定,住宅应具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公建)应包括:

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9类设施。配套公建的项目与规模,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期交付。

设施需求:

(1)教育设施的配套质量需求逐步提高。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教育意识的不断增强,居民对教育设施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少年儿童比例的持续下降,住区内教育设施的配套面临资源整合,提升质量、提高配套标准等潜在要求。因此,优化教育设施的资源配置,提高配套标准.提升配套质量是教育设施配套的发展趋势。

(2}老年设施的配套需求面临数量与质量的同步提高。老龄化程度的加重.使得社会对老年设施的需求激增。这就意味着住区将承担更多的社会养老服务功能。因此,一方面住区内养老设施的数量需求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居民经济条件的改善。对养老设施的配套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社区服务设施的配套需求不断增强。社区服务性设施包括基本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各种活动站、服务站、社区管理等,是居民R常生活必须的基本生活设施,随着住区老龄人口的增多和全民健身、保健意识的增强,居民对上述设施的数量和服务质量的需求日益提升。

阅读全文

与5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方式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上门服务 浏览: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浏览:332
谁发明了明天 浏览:864
购买版权开发票一般开票内容写什么 浏览:817
九台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429
网培研修成果 浏览:127
股东认缴出资额期限 浏览:236
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浏览:877
银川工商局上班时间 浏览:666
西瓜谁发明的 浏览: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490
职工安全生产保证书 浏览:951
顾亮马鞍山 浏览:961
工商局胡小勇 浏览:996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著作权 浏览:829
马鞍山李群 浏览:440
创造101之无敌导师 浏览:170
关于公司知识产权的内控管理制度 浏览:72
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工作方案 浏览:103
法国发明家巴耶尔首创 浏览: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