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是谁发明的
指南针
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可以实用的指南针。
磁现象的发现
先秦时代我们的先人已经积累了许多这方面的认识,在探寻铁矿时常会遇到磁铁矿,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这些发现很早就被记载下来了。《管子》的数篇中最早记载了这些发现:“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铜。”其他古籍如《山海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磁石的吸铁特性很早就被人发现,《吕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铁,或引之也。”那时的人称“磁”为“慈”他们把磁石吸引铁看作慈母对子女的吸引。并认为:“石是铁的母亲,但石有慈和不慈两种,慈爱的石头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头就不能吸引了。”
汉以前人们把磁石写做“慈石”,是慈爱石头的意思。
既然磁石能吸引铁,那么是否还可以吸引其他金属呢?我们的先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磁石不仅不能吸引金、银、铜等金属,也不能吸引砖瓦之类的物品。西汉的时候人们已经认识到磁石只能吸引铁,而不能吸引其他物品。
当把两块磁铁放在一起相互靠近时,有时候互相吸引,有时候相互排斥。现在人们都知道磁体有两个极,一个称N极,一个称S极。同性极相互排斥,异性极相互吸引。那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对这个现象还是能够察觉到的。
到了西汉,有一个名叫栾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这个性质做了两个棋子般的东西,通过调整两个棋子极性的相互位置,有时两个棋子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栾大称其为“斗棋”。他把这个新奇的玩意献给汉武帝,并当场演示。汉武帝惊奇不已,龙心大悦,竟封栾大为“五利将军”。栾大利用磁石的性质,制作了新奇的玩意蒙骗了汉武帝。
B.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对吗
是的,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四大发明】: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一般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
【指南针】:指南针又称指北针,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由三部曲组成:司南、磁针和罗盘。他们均属于中国的发明。但其发明时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指南针的发明时间战国,王振铎学者认为指南针的发明至早不逾于宋,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它发明在伏羲时代。
【造纸术】: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火药】:火药,又被称为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磺机械混合而成。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也改变了人类的战争史。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火药》中记载:“凡火药以硝石硫黄为主,草木灰为辅。硝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於无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之,魂散惊而魄齏粉。”
【印刷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源自道家的雕版印刷,它活跃于唐朝的雕版印刷 ,经宋仁宗时代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C.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故事
指南针的发明应当是在一个很漫长的时间中,慢慢地改进的结果,而不同时期的形式,应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唐代堪舆家的活动相当活跃,并开始强调方向的选择,寻找比磁勺更方便的指向器成了当务之急。于是指南铁鱼或者蝌蚪形铁质指向器及水浮磁针应运而生。
活动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的山西堪舆家丘延瀚,被后世堪舆家推崇为堪舆术三针(正针、缝针和中针)中最早出现的正针法的创始人。明代雅好科技的宁献王朱权则在其《神机秘籍》中说:“针法古无所传,自昔玄真始制。”玄真即唐代浙江金华道家张志和(约730—约810年),他的道号叫玄真子,所著《玄真子》十二卷,残存三卷。从这残卷中知道他颇好物理,但未找到与指南针或针法直接有关的记载。然而,这个道号不禁使人联想到旧题晋崔豹所作的《古今注》中把蝌蚪称为“玄针”。其文曰:“虾蟇子,曰蝌蚪,一曰玄针,一曰玄鱼,形圆而尾大,尾脱即脚生。”十世纪时马缟的《中华古今注》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这项记载似乎把磁针与指南鱼的发明和应用从形状和性能上联系到了一起。
关于指南鱼的制备方法,见于北宋曾公亮等利用前人资料编撰的《武经总要》。《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五载其法曰:“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这种方法利用地磁场使铁片磁化,并知道鱼形铁片微向下倾斜对磁化有利,实际上已发现近代科学中所谓的磁倾角的影响。使用时,指南鱼浮于水面,与水浮磁针的原理是一致的。
水浮磁针的制作方法首见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二十四,其文曰:“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这种方家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钢针磁化法,经过沈括之手公布于世,有力地促进了磁针在堪舆和航海两大领域中的应用和普及。指南针进入到实用磁针的阶段,对装置方法的研究提到了议事日程。沈括全面研究和比较了“水浮”法、置“指爪”法、置“碗唇”法及“缕悬”法的优缺点,认为“缕悬”法最佳。“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现代磁强计中悬挂的小磁铁,就采用了此相似的方法。磁针指的精度,与司南及指南鱼不可同日而语,故磁针的发明,很快导致了磁偏角的发现。
五代乱世的《管氏地理指蒙·释中第八》曰:磁针“体轻而径所指必端应一气之所召,土曷中而方曷偏,较轩辕之纪,尚在星虚丁癸之躔”。轩辕黄帝时代的磁偏角,作者以为尚在“星(午)虚(子)丁癸”方向,而当时“针指坎离定阴阳之分野,格偏壬丙探僭越之津涯”。偏角变为南偏东15°。
由于堪舆术的神秘性,中国唐宋堪舆著作在流传中又相互影响,有所增删,要从众多早期堪舆著作中理出磁针、磁偏角以至罗盘的发明、发现年代,诚非易事,然而,北宋司天监杨惟德于庆历元年(1041年)奉命编撰的相墓大全《茔原总录》卷一位磁偏角的发现订定了下限。书中说:“客主的取,宜匡四正以无差,当取丙午针,于其正处,中而格之,取方直之正也。”这里明确地记载了“丙午针”,即后世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二十四中所说的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在西方,直到13世纪才知道磁针偏南。1429年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1451—1506年)横渡大西洋时, 正式测到磁偏角现象
D. 修改病句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正确句子为抄:指南针是我国古袭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解析:这句话属于常识错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造纸术。错误句子属于不合事理,四大发明应该有四个发明,而原句中指南针只有一个,使句子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者表达的意思不符合生活实际而造成了病句。
这个句子属于修改病句中的逻辑错误,逻辑错误包括概念范围不清、自相矛盾、多次否定引起混乱、主客颠倒、关联词语用错。
(4)中国四大发明之指南针扩展阅读:
修改病句的方法技巧 :修改病句是有方法可寻的,一般需掌握好“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
1、一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2、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3、三改:对症下药。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4、四检查: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愿意。
E. 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吗是用来辨认方向的吗
是的。
指南针是我国近代提倡的“四大发明”之一,最少有着五十万年以上的历史。版
……
我们在权解析“年”字的起源时发现,黄土高原人于五十多万年前的全球科考测绘工具,“年”字就是设置在车上的装有千里眼、六分仪和八方罗盘等测算工具的移动勘测车。
其中,八方罗盘中央的方位指示器,就是指南针。
……
实际上,中国真正的“四大发明”,是指原始母系氏族社会末期、黄土高原人炎黄禹等所发明创造的粮农医药父系血缘家族等三项生物科技和经纬线测绘工程的四项远古科技文明现象。
其中,牵涉到了数学几何测算技术、天文地理定位勘探技术、生物学相关技术、火药开矿技术、冶炼铸锻造技术、木工工具加工技术、车船制造技术、远洋航海技术等等数百种发明与创造。
……
由此可见,中国近代“四大发明”,也只是中国远古时代科技项目中的子技术,奠定了现代科技基础。
F. 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在哪个朝代制造出来的
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河北磁山一带。
最早的指南针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的司南,在春秋时期,中国劳动人民就在采矿、冶炼中,发现了一种能吸铁的石头,这种石头就是磁石。
到了战国时期,就有人用磁石做成器具来判定方向,这就是最早的指南针— 司南 。
(6)中国四大发明之指南针扩展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Compass)的国家。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吸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
指南针对后世的影响
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指南针的N指北方,E指东方,W指西方,S指南方 。
指南针的发明: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条件。
指南针的主要功能
1、测定方位。
2、测量距离。
3、行军时间及速度计算。
4、测量目标概略高度。
指南针的种类
一般用于露营及远足的指南针,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薄身:多为长方形,大部份由透明的物料组成,由于其厚度较薄,固方便收藏于衫袋中,其透明的底板及转盘放在地图上操作亦较容易。
2、盒形:较为厚身,适用于以目视观测方向取得度数的情况,亦多为军队所采用。
G.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指南针,它是利用什么制成的
磁石
指南针也叫罗盘针,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利用磁石指极性制成的指南仪器.因此,介绍司南回必须从磁石说起.
磁石通常称答为“吸铁石”,它把许多铁屑紧紧吸在一起,就像一个慈祥的母亲吸引自己的孩子,所以人们称它为“慈石”.
磁石吸铁是因为每块磁石两头都有不同的磁极,一头叫正极,另一头叫负极.人类居住的地球也是一块天然大磁铁,地球的南北两头也有不同的磁极,地球的北极是负磁极,地球南极为正磁极.根据同性磁极相排斥,异性磁极相吸引的原理,拿一根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无论站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它的正极总是指北,负极总是指南.
H. 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战国。
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北磁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有三类部件,分别是司南、罗盘和磁针,均属于中国的发明。 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石磁性认识的结果。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8)中国四大发明之指南针扩展阅读:
指南针的有关学说:
在《论衡》中,并未指出司南是磁勺子,而且,在刚认识到磁石吸铁的同时就发现其指极性不符合认识的规律,另外要把磁石加工成能指南的磁勺,要有意识地‘顺其南北极向’磨镂。在十一世纪指南针发明以前,古文献中从未有过磁石两极以及它的指极性的记述。
50年代钱临照院士曾受郭沫若之托试图以天然磁石制做勺形司南,但因天然磁石磁距小、底部摩擦大而未成功。而王振铎先生的复原物为钨钢在人工电磁场中磁化,这在两千多年前是无法办到的。现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已不再展出司南的模型。
I. 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是谁发明
张衡。
中国最早使用的指南工具,是战国时期的司南。它看上去就像个勺子回,其实也就是答大磁铁勺子!因为磁铁有磁性,一边指向南方,一边指向北方,司南上的勺子柄,就总是指向南方。
张衡利用机械原理和齿轮的传动作用,发明了指南车,张衡指南车是一种装有特殊的差速齿轮装置和指向器的单辕双轮车。
不仅解决了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方面的一道难题,而且维护了指南车在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也进一步维护了中国古老灿烂文明的声誉。
(9)中国四大发明之指南针扩展阅读:
指南针发明的意义:
指南针在后来的航海事业中建立了伟大功勋,开辟了人类交往以及征服自然的新境界。在人类社会文明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的发明和运用,大大推动了航海业的发展,促成新大陆的发现,促进了商业贸易的扩大和人类文化的交流,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J.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古代那个勺子叫什么名字
司南。
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制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司南的形状像一把汤匙,放置在铜制的方形地盘中,地盘四周刻有24个方位。司南在光滑的盘中转动,当它停下来时,匙柄就指向南方。
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
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指南针的N指北方,E指东方,W指西方,S指南方 。
传统的观点认为司南是中国汉代甚至战国时代华夏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还不是指南针。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河北磁山(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山一带)一带。司南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
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吸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面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实用的指南针。最早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体做成的,这说明古代华夏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天然磁铁及其吸铁性。
据古书记载,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正处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更是兴盛发达,因而促使了采矿业、冶炼业的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从铁矿石中认识了磁石。 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