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氢弹的发明家

氢弹的发明家

发布时间:2020-12-23 17:45:05

❶ 中国原子弹、氢弹发明者是谁

不能说是由哪一个人发明的。 都是科学技术组合作的成绩

两弹元勋是邓稼先

❷ 我国原子弹发明的时间,发明者,意义

中国原子弹研制故事

方针
毛泽东确立积极防御战略1956年初至1967年1月,早在50年代中期,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就作出了要研制原子弹的决策。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毛泽东主席确立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毛主席决定,为了防御,中国也要搞原子弹。我们不首先进攻别人,但不是消极防御,而是积极防御。这就是说, 如果有人进攻我们,我们要有办法对付他。这是毛主席一贯的战略思想。别人如果用原子弹轰炸我们,我们也要有办法回击他。所以,中央决定我们也要研制原子弹。
总的方针是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要靠自己研制,同时,要争取外援 。那个时候西方国家封锁我们,中苏关系比较好,我们想争取苏联给我们一些援助。但是,有一条界线,只是争取援助,而不是搞合作、不搞共有。也就是说,搞原子弹的科研单位、工厂、各种设备与技术都是中国自己的。你来援助我可以,我欢迎你、感谢你,但是,你不能与我共同拥有,共同使用。这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大问题。所以,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你不要和我一起来共同管这个单位,管这个事情。这就是中央当时搞原子弹的方针,是毛主席高瞻远瞩确立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任务
中央决定以自力更生为主研制原子弹。后来又决定自力更生为主研制导弹和自行研制人造卫星,统称“两弹一星”。原子弹和氢弹是二机部负责,导弹是国防部五院(后来的七机部)负责。毛主席对原子弹研制有一个批示:“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中国科学院就是按照中央确定的“大力协同”和“三家拧成一股绳”的精神,主要承担原子弹和导弹研制中一系列关键性的科学和技术任务,包括理论分析、科学试验、方案设计、研制以至批量制造所需的各种特殊新型材料、元件、仪器、设备等。至于人造卫星,则从构思到建议,都是由中国科学院提出,先后两次上马(1958年、1965年)。由以周恩来总理为主任、罗瑞卿为秘书长具体领导这项工作的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后,在国防科委的统一组织下,由中国科学院负责整个系统的技术抓总,并负责研制卫星本体,七机部负责运载工具,科学院和四机部共同负责地面测控系统。
科学院对党中央下达的“两弹一星”任务非常重视,并由裴丽生副院长具体抓“两弹一星”研究工作的安排落实。为了便于工作,在每一个研究所都安排几个拔尖的中年科学家作学术秘书,通过他们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再找其他科学家谈工作。中国科学院为了落实“两弹一星”的研制任务,把管理机构分为两个口:一个是计划局,管不承担国防任务的单位;一个是新技术局,管承担国防任务的单位。
新技术局管的单位虽然不及计划局多,但是,它管的所都是大所,参加“两弹一星”研制任务的科学研究人员占全院科研人员的三分之二。谷羽是新技术局局长,宋政是副局长,陆绶观是处长,帮助谷羽工作。谷羽是胡乔木同志的夫人,乔木是毛主席的政治秘书,住中南海。谷羽很热心、活跃、能干。她对国家计委和中央各部比较熟悉,去谈工作,互相支援、协作,很方便。有时候毛主席向她问起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有关情况,还可以向毛主席当面反映。
新技术局除了项目所需的经费、器材优先得到保证以外,还有很多非标准设备可以安排到各产业部门协助加工制造。研究室、实验基地用的非标准设备,由科学院研究所设计,由各有关产业部门按时制成,保证质量,按时交付使用。由国防科委统一管这方面的工作,派军代表驻厂监督,提出设计的研究所也可以派员驻厂监督。
自力更生为主,就是主要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开展科研。当时研究核科学与核技术的力量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还有一些分散在中国科学院的20多个研究所和其他部门的研究机构与大专院校。争取外援为辅,主要是苏联答应帮助我们在北京某地建一个7000千瓦的实验性原子能反应堆。这个反应堆全部归中国科学院管。此外,在另一个地方建一个浓缩铀工厂,造原子弹的关键原料是浓缩铀。

故事
制造原子弹的原料是铀-235。毛主席找到地质学家李四光,他当时是地质部部长,也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毛主席问:“中国有没有造原子弹用的铀矿石? ”李四光说:“有!但是,一般的天然铀矿石,能作为原子弹原料的成分只含千分之几。”要从矿石里把这千分之几的铀提出来,再浓缩成为原子弹的原料,最重要的是要搞浓缩铀工厂。
为了搞原子弹,中央专门成立了二机部,宋任穷任部长。他比我大四、五岁,我叫他宋大哥。我们在安徽一起工作过几个月,那是在百万大军过长江的时候,中央决定成立安徽省委,他当省委书记兼省政府主席,我当省政府副主席。
我到科学院工作后的一天,宋大哥打电话说要到我家拜访我。我说:“你不要来,我去,你是大哥呀。”他说:“不行。我一定去你那儿!”因为搞原子弹,自力更生为主,主要靠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为了工作的方便,中央决定把这个所整建制交给二机部,但是对外还叫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名义上由科学院和二机部双重领导。由于研制原子弹的任务繁重,科研力量不够,于是对任务作了分解,除了原子能所承担较大一块任务外,很多重要任务还要由科学院的各研究所来承担。当然,二机部也找中央各部来承担一些任务。不过,那时中央各部的研究机构刚刚建立不久,科技力量不强,有的能承担,有的承担不了,任务还是落在科学院肩上。原子能所整建制转到二机部后,骨干力量还不够,还要科学院支持,我们又从其他所调给他们一批科技骨干。
科学院原子能所1956年建在中关村,是当时中关村建筑最好的楼。原子能所交给二机部以后,由苏联援助建实验性原子能反应堆。原子能所分为两部分,大部分人迁到实验性原子能反应堆那里。当时科学院搞原子能的有两个姓杨的科学家:一个杨承宗,从法国留学回来的;一个杨澄中,从英国留学回来的。他俩的名字有些音同字不同。为了区别,我们叫他们“法杨”、“英杨”。“法杨”是搞放射化学的,当时放射化学很关键。我们最重要的措施是把杨承宗等一批科学家调到原子能所原子能反应堆那里去(“英杨”杨澄中留在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所负责配合原子能所工作)。原子能所的另外一部分人留在中关村搞理论工作。原子能所交给二机部后,我给他们打招呼说,以后科学院开会你们就不要来了,你们到二机部开会去。他们党委书记、所长却每次都要参加科学院的会,因为我们当时研究科学政策、科学家政策、知识分子政策问题很多,他们非常愿意听,一定要参加我们的会。当时,科学院很有吸引力。还有从大学调去的化学家汪德熙也到了二机部。
搞原子弹,最重要的问题是浓缩铀的提炼问题,矿石里能提出的天然铀,同位素235含量只有千分之几。此外铀的提炼也很重要。所以,化学方面的科研任务很重。当时科学院有四个最知名的化学研究所都有优秀科学家担任所长,号称“四大家族”:一个是上海有机所庄长恭老先生;一个是长春应化所的吴学周先生;还有北京化学所的柳大纲先生。此外,大连化学物理所也是非常强的,那里有张大煜先生。我对三强说,科学院几个化学所承担你的任务, 哪个所能够承担什么任务你都清楚,让哪个所承担什么任务你提出来,我们安排,都选最好的人为你做工作。
当时上海有机所只有研究力量没有生产力量,不能够提供产品。我到科学院以后,让各所建立小工厂,上海市委还送给我们若干小厂,给研究所当实验工厂。而且,还选最好的老师傅。我从铁道部吕正操部长那里请来了许多老工人,很不错。我说你铁道部有几千人的机车车辆厂,选一批最好的工人老师傅,来支援科学院吧,我们各个研究所里也搞附属工厂。我们需要的仪器设备不自己搞不行。要建立研究室,要研制设备。有的买得到,有的买不到,要自己做。另外,还有很多非标准设备,科研人员设计图纸,让工厂做才行。所以,我们从铁道部选了不少老师傅。我在北京中关村专门召开老工人会,我说你们是金手艺,手是金的,能做出好多好东西!老工人听了非常高兴。另外,从部队技术兵种的复员兵中,挑选了数千名有技术的战士当工人,他们起了很大作用。
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退专家。当时受影响最大的是浓缩铀厂,关键材料苏联不给了,整个厂就停顿了。最紧迫的关键技术问题有三个:
此外,原子弹爆炸试验数据的采集,科学院也做了很多工作。那个试验主要是在空旷无人的地方进行,可以试验它的破坏力,针对各种建筑物、各种生物,包括铁笼子里面的猴子、兔子等等。因为原子弹有放射性,看它们受放射性的危害程度有多大。中国科学院有好多所,都派人到基地参加试验了。

❸ 氢弹是谁发明的

爱德华·特勒。

1949年,当苏联研制成功第一枚原子弹之后,特勒力促杜鲁门总统加快氢弹的研究。他也因此重返拉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全力以赴投入到氢弹的研制工作中去。1952年11月1日,世界上第一个热核聚变装置在太平洋上的恩尼威托克岛爆炸成功。特勒名副其实地成为了“氢弹之父”。

与此同时,特勒又说服政府在1952年成立了第二个核武器实验室———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他首先出任顾问,于1954年出任副所长,1958年到1960年出任所长。在此之后一直在那里担任顾问,直到1975年退休。

(3)氢弹的发明家扩展阅读:

发展历程:

1951年5月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恩尼威托克岛试验场进行氢弹试验。但其是一个极其笨重(达62吨)的试验装置放在60余米的钢架上,装置以液态氘作为核聚变原料,并有冷却系统使氘处于极低温。基本不具备实战价值。

1953年8月,苏联宣布氢弹试验成功,当量40万吨。苏联是第一个成功把氢弹实用化的国家。但是其构造问题导致爆炸比较小。

1954年3月1日,美国的第一颗实用型氢弹(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氢弹)在比基尼岛试验成功。预测当量600万吨,实际当量高达1500万吨。随后,在美国帮助下,英国于1957年5月15日进行了第一次氢弹实验。

1966年12月28日中国成功地进行氢弹原理试验,当量30万吨。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由飞机空投的330万吨当量的氢弹试验获得成功。

1968年8月,法国也拥有氢弹。美国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用了7年零3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苏联不到4年,法国是8年零6个月,中国用了2年零8个月。

2015年12月10日媒体报道, 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宣布该国已有氢弹,并准备好将该武器用于维护国家主权。朝鲜在2005年正式宣布拥有核武器。

2006年、2009年和2013年,平壤进行了多次地下核试验,引起国际社会的抗议。2012年12月,该国使用“银河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了“光明星三号”二期卫星。以日本、美国、和韩国为首的许多国家担心,朝鲜可能实际试射了洲际弹道导弹。

2016年1月6日,朝鲜宣布第一枚氢弹成功试验。

❹ 氢弹,氧弹的主要材料和发明者

研发人艾瓦雷特.史多雷(Everett Lafayette Storey)(1914年9月6日----1988年8月3日)(爱因斯坦秤艾瓦雷特是天才中的天才)。铀—235或钚—239

❺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是谁发明,发明家叫什么名字

隐姓埋来名30年!她是中国的王承自书!因为在1964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5个国庆节后半个月刚刚平静下来的中华大地又沸腾起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王成叔抑制不住心头的激动不禁热内容满面为了儿女扬眉吐气虽然他为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不折扣不折不扣的工程虽然他没能上台领奖报刊中的喜讯也没有提到她的名字但他还是心甘情愿继续隐匿自己的姓名继续为祖国和武器研制工作默默奉献。王承书为祖国心隐姓埋名30年直到逝世那年人们才在报纸上读过他的业绩知道他的名字王承书这个书香气十足的名字将永远在共和国的历史画卷上熠熠生辉! 1 · 因为王承书是在1956年放弃名利从美国回到祖国的怀抱是1961年隐姓埋名一心投入祖国研制原子弹工作直到去世。 2、虽然他没能上台领奖但他还是心甘情愿隐若自己的姓名继续为核武器研制工作默默奉献。3、这些主要记述了著名女课学家王承书为祖国和武器研制默默无闻工作的感人事迹, 热情地歌颂了他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祖国服务的奉献精神 !

❻ 氢弹是那个国家发明的

1942年,美国科学家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推断原子弹爆炸提供的能量有可能点燃轻核,引回起聚变反应,并想以此来答制造一种威力比原子弹更大的超级弹 。1952 年11月1日,美国进行了世界上首次氢弹原理试验。从50年代初至60年代后期,美国、苏联、英国、中国和法国都相继研制成功氢弹,并装备部队。

❼ 两弹一星的发明者是谁

只要这世界上还有中国人,就会有人记得岳飞文天祥,就会有人记得??邓稼先!专!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属些辉煌的名字:

两弹一星元勋: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院士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核物理泰斗王淦昌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核物理学家钱三强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物理冶金学家吴自良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物理学泰斗钱学森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物理学家彭桓武

同时让我们也记住一个名字,美国人杨振宁,他为自己的国家(美国)又增加了一个诺贝尔奖.

两弹元勋——邓稼先

❽ 中国的原子弹是谁发明的,只有一人啊!

是由我国当时顶尖的科学家共同作业完成的,其中功劳最大的是钱学森。

中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基础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即着手准备研制原子弹。1959年开始起步时,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1959年6月,苏联政府撕毁中苏在1957年10月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协定,随后撤走专家,中国决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这一任务。

中国首次试验的原子弹取"596"为代号,就是以此激励中国军民大力协同做好这项工作。

1964年10月16日,首次原子弹试验成功。

经过两年多,1966年12月28日,小当量的氢弹原理试验成功;半年之后,于1967年6月17日成功地进行了百万吨级的氢弹空投试验。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在世界上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核武器这两个发展阶段的任务。

(8)氢弹的发明家扩展阅读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整,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50年代中期,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打破他们的核讹诈、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党中央和毛主席果断做出了自力更生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1956年,在中央制定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十二年远景规划中,原子能研究被列为第一项重要任务。

创建初期的中国的核工业,曾得到过苏联的少量技术援助。但是1959年6月,苏联背信弃义,拒绝向我国提供有关资料,不久又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

1960年7月,在北戴河会议上,毛泽东发出号召:自己动手,从头做起,准备用8年时间,拿出自己的原子弹。

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在全国有关地区和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大批的科技人员参加到核工业建设和核武器研制的攻关中。他们隐姓埋名,把健康、青春、甚至生命,都献给了祖国。

筹备初期,物理学家钱学森找到科学家邓稼先,说:中国要放一个“爆竹”,要你来做这个“爆竹”。当晚,邓稼先通宵不眠,既兴奋又感到责任重大。他对夫人说: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在邓稼先为中国的国防事业而拼搏的时候,连他的岳父许德珩都不知道女婿到底在干什么。

1964年10月16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终于掌握了核技术。恰好在这一天,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参加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作和演出的全体人员,当人们得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时,全场沸腾了。

同一天,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给所有中华儿女带来的巨大鼓舞。第一颗原子弹研制过程中体现出的那种精神力量,也永远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❾ 现代子弹的发明者是谁,是哪个国家

1836年法国巴黎的枪械工程师勒富夏发明的

❿ 中国现代发明家有哪些

中国的发明家有:

1、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12月11在上海出生,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2、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

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 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3、邓稼先

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

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4、王大珩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生于日本东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原名誉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中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光学之父。

5、屠呦呦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

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阅读全文

与氢弹的发明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