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什么方法

创造什么方法

发布时间:2020-12-23 12:49:00

1. 创造的意思是什么用简便方法

什么是创新?什么叫创新?《伊索寓言》里的一个小故事给我们一个形象的解释: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这个可怜人,这时请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看你怎样能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就答应了。穷人于是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她给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够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当然,您也许能猜到,这个可怜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如果这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会得到什么结果呢?结果是十分明显的,这就是创新思维的力量!因此,伊索在故事结尾处总结道:“坚持下去,方法正确,你就能成功。”“创新”的由来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熊彼特的理论一开始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1934年他的作品用英文出版后,才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上世纪90年代,我国把“创新”一词引入了科技界,形成了“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等各种提法,进而发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创新的说法几乎无处不在。清华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所教授李正风认为,“创新”一词在我国存在着两种理解,一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理解创新,二是根据日常含义来理解创新。目前,人们经常谈及的创新,简单说来就是“创造和发现新东西”。这里使用的实际上是“创新”的日常概念。从这个广义的概念上看,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创新。那么,我们通常所说的“科技创新”、“自主创新”究竟属于哪个范畴呢?从事创新概念研究的学者普遍认为,很难进行严格的界定。在汉语言中,经济学范畴的创新(innovation)一词,没有严格对应的词汇,现在使用的“创新”很容易和另一个词“discovery”混淆,特别是在基础科学领域。这种概念的泛化或者说是多元化,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从有利的方面说,清华大学的另一位学者刘立博士认为,这种多元化有利于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同角色的人,参与创新行为,也有利于对他们的行为进行非经济学的评估。而不利的一面在于,丧失了统一的标准,使很多行为都能被称为“创新”,而“创新”本身,也容易成为一个简单的“口号”。由于创新的系统性,以及创新系统的复杂性,也使人们越来越注意从社会、政治和科技、文化的角度来理解企业、企业之外的其他机构在创新系统中的行为和作用,这是非常必要的,但如果把企业之外的不同机构或者不同社会角色在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孤立起来,特别是撇开与企业创新活动的联系,就往往容易把创新这个概念单纯理解为“创造新东西”。创新行为在历史上长期是一种企业家的个人行为,从20世纪中叶,特别是六七十年代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创新是一个多主体、多机构参与的系统行为,因此,20世纪80年代,人们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和理论。冷战结束后,国家之间的竞争转向以经济竞争为主,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知识和技术的进步,这种形势下,国家创新系统建设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英文中,这个创新Innovation,它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一个,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那创新作为一种理论,它的形成是在20世纪的事情。由一个学经济学、学管理学,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他在1912年,第一次把创新引入了经济领域。换句话说,从经济的角度他提出了创新,他认为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生产函数,实现生产要素的从未有过的组合。他从企业的角度提出了创新的五个方面。一个产品创新,就是生产一种新的产品,要采取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工艺创新,要开辟市场,市场开辟,市场开拓创新。要采用新的生产要素,要素创新。第五,制度、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制度的创新,他提出了五个方面。美国另外还有个管理大师,学经济学管理的,大家非常熟悉,这个人叫彼得·杜拉克(一译德鲁克)。他第一次在20世纪50年代,上一个世纪的50年代,把创新引进管理领域,有了管理创新。他认为创新就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现在“创新”两个字扩展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分配创新。创新的应用谈到创新,很多企业首先想到的是产品创新。其实创新并不仅仅限于产品创新的。一般来说,创新主要可分为四种类型: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指将新产品、新工艺、新的服务成功的引入市场,以实现商业价值。如果企业推出的新产品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带来商业价值,那就算不上真正的创新。产品的创新通常包括技术上的创新,但是产品创新不限于技术创新,因为新材料、新工艺、现有技术的组合和新应用都可以实现产品创新。在国内摩托车制造行业,宗申和隆鑫等摩托车生产企业基于日本摩托车的整体式产品设计架构上,进行了模块化结构设计的产品创新。这种模块化结构的产品设计,使得建立专业化的零部件供应商网络成为现实,非常利于零部件成本的降低和质量的改进。借助于这种创新,中国的摩托车出口迅速增加,目前份额约占全球生产量的50%。对此,麦肯锡季刊2005年第一期有专文介绍,并指出这种模块化产品设计非常值得西方公司学习研究。市场创新市场创新是指在产品推向市场阶段,基于现有的核心产品,针对市场定位、整体产品、渠道策略、营销传播沟通(品牌、广告、公关和促销等),为取得最大化的市场效果或突破销售困境所进行的创新活动。市场定位创新就是选择新的是市场或者挖掘的新的产品利益点。所谓整体产品的创新指企业基于现有的核心产品,或改变包装设计,或变换产品外观设计,或组合外围配件或互补的产品,或提供个性化服务。整体产品、渠道策略、营销传播和客户服务的创新必须要在重新调整后的市场定位策略的指导下开展,以取得整体最佳市场效果。很多国内企业都堪称这方面的高手。商业模式创新所谓商业模式是指对企业如何运作的描述。好的商业模式应该能够回答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几个经典问题:谁是我们的客户?客户认为什么对他们最有价值?我们在这个生意中如何赚钱?我们如何才能以合适的成本为客户提供价值?商业模式的创新就是要成功对现有商业模式的要素加以改变,最终提高公司在为顾客提供价值方面有更好的业绩表现。以苹果公司iPod产品为例:苹果公司应该来说是MP3播放器市场的后辈,然而苹果除了提供了不俗的MP3播放器产品以外,还成功的构建了企业的经济生态系统。在推出硬件的同时,苹果公司还联合唱片公司等内容提供商,配合易用的iTunes软件推出了便宜、便捷的音乐下载服务。用户可以选择下载音乐专辑中的单曲,而无需为整张专辑付费。苹果公司没有重新发明MP3,依靠商业模式的创新,苹果在美国市场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是指基于新的管理思想、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改变企业的管理流程、业务运作流程和组织形式。企业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战略规划、资本预算、项目管理、绩效评估、内部沟通、知识管理。企业的业务运作流程有产品开发、生产、后勤、采购和客户服务等等。通过管理模式创新,企业可以解决主要的管理问题,降低成本和费用,提高效率,增加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挖掘管理模式创新的机会可通过:和本行业以外的企业进行标杆对比;挑战行业或本企业内普遍接受的成规定式,重新思考目前的工作方式,寻找新的方式方法,突破“不可能”、“行不通”的思维约束;关注日常运作中出现的问题事件,思考如何把这些问题变成管理模式创新的机会;反思现有工作的相关尺度,如该做什么、什么时间完成和在哪里完成等等。持续的管理模式创新可以使企业自身成为有生命、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学习型组织。——引用自乐思创新思维网

2. 创造发明的常用方法是怎么样的

大家抄知道,干好什么事,都要了解这件事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都要掌握干好这件事的方法。对于创造发明来说,这种方法和规律,就称为技法。有了巧妙的发明方法和技能,还怕创造发明不成功吗?这里把人们实现发明创造常用的方法列举如下。

3. 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他的教育方法和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

1、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称。

2、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认定在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

主张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

3、四种精神是:

“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4、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

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

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张随学随教。

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可以理解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原则。

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以自由,从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3)创造什么方法扩展阅读: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2]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参考资料:网络-《陶行知教育名篇》

4. 创造一个单词有多少种方法他们是什么(提示:四种方法)

派生,好吧,我就知道这一种。

5. 什么是群智创造方法

开动大家的脑筋,记集体智慧解决问题

6. 儿童文学创造活动的方法主要有什么

1.复述和朗诵
复述和朗诵是建立在感受体验基础上的艺术形象创造的活动,是欣赏过程在
大脑中产生的作品意象的表达或表现。故事复述有全文复述或细节复述两种形式。用于全文复述的作品大致需具备下列特征:篇幅不长,结构比较工整,语言和情节有适当反复,词语优美爽朗,通俗易懂,形象富有童趣。
出声的复述和朗诵,一方面是儿童对作品语言的语音、语调、音量、语气、韵律、节奏的玩味,另一方面,玩味必须受语义的控制。出声操练语言的过程,是寻找特定音响与文学内涵相契合的过程。由于经常性的欣赏和朗诵讲述的双重练习,儿童就会对各语言层次如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辞以及各语言单位如词、词组、句子和篇章结构等所具有的特征产生较强的直觉敏感性。
(1)有变化地反复欣赏同一个作品。
(2)参与和作品有关的系列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参观、观察、歌舞、劳动等。
(3)积累不同语境中的表达经验。
(4)成人的语言榜样。成人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诵和讲述,既带给孩子语言美的享受,又激发他们模仿的愿望。
(5)在音乐伴奏声中学习朗诵。儿童朗诵时的声音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音乐的调节而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以后只要告诉儿童像唱歌那样朗诵,韵味就出来了。
(6)在日常生活中自由分散地利用玩具和道具练习复述和朗诵,互相评议,互相模仿。朗诵或复述的主动性、能力、自信都会在相互模仿、自我调整中不断提高。
2.表演
表演的分层次内容有:
(1)情境性对话;
(2)根据现有作品或自创作品进行出声或不出声的表演(哑剧);
(3)主要人物形象的立体动态塑造;
(4)作品段落的表演;
(5)作品完整形象的表演。
3、创编(大致可分为三类)
(1)对欣赏的作品内容进行编构和仿编
这类创编活动都是和欣赏、朗诵、复述结伴而来的,是对原著这一开放系统的向外拓展,是儿童对更大的艺术空间的填补,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其间需要儿童具备多种条件。它是建立在儿童理解童话和故事作品体裁特点,积累大量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创造活动,对幼儿园具有积极的挑战意义。
(2)根据语义内容转换成描述和叙述性语言
提供语义内容的材料有乐曲、声音、绘画、图片、表演(哑剧)及其他儿童化情境。过去这一部分都作为语言教育中的连贯性讲述内容而作出安排,其实这一做法并不全面。
(3)凭借想像独立编构完整的文学作品
这类创编是不凭借语义和作品,只凭儿童独立想像和联想构思而成的,如同绘画中的意愿画。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根 据题目进行口头创编,当儿童具有较多的编构故事的经验和生活经验后,可让儿童自己随意编故事,不要给儿童过多的制约因素,扩大他们的自主范围;二是让儿童先把用来编构故事的事件画成图画,再根据图画编构故事。

7. 什么是创新 创新有什么方法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
它原意有内三层含义,第一,容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口语上,经常用“创新”一词表示改革的结果
。既然改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

8. 什么是创造思维,有助于创造思维实现的方法

创造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结论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专且能清楚地属勾划和解决问题的思 维活动。表现为打破惯常解决问题的程式,重新组合既定的感觉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 。例如某学生一反史学界对方伯谦临阵脱逃、最终伏法的定论,认为“方案”纯属冤狱,并通过旁征博引,自 圆其说,得出‘重新认识甲午战争中的方伯谦”这一观念。该过程实际就是由心智到实践,最终演绎出创造思 维的过程。
望采纳

9. 什么是一种集体创造能力思考法,这是由美国发明家

(1)聚合思考法:以某个思考的问题为对象,从不同方面将思维指向这个问题的中心,在许多方法中通过比较选择寻求解决问题最佳方法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方法也叫求同思维。(2)相似思考法:将某客体与思维对象联系起来,从它们的相似关系中,发现某种启发,从而获得创造性成果。比如,世界上第一个“构盾施工法”,就是相似思考的产物。19世纪20年代,英国要在泰晤士河下面修建地下隧道。如果用传统的支护开挖法,松软多水的岩层容易塌方。工程师布鲁内尔力此一筹莫展。一天,他无意中发现有只小虫使劲地向坚硬的橡树皮里钻。布鲁内尔注意到,那只小虫是在其硬壳保护下进行工作的,此情此景使工程师恍然大悟:河下施工,如果先将一个空心钢柱体打入松软岩层中,而后在这个“构盾”的保护下进行施工。通过相似思考,“构盾”代替“支护”,做出了发明创造。 (3)反向思考法:这是将人们通常思考的问题,用对立的,看上去不可能的办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最著名的是顺逆颠倒发现了感应电流。(4)分合思考法:将思考对象的有关部分从思想上将它们分离或合并,试图找到新的产物。“606”杀虫剂就是运用分离的思考方法创制的。德国化学家欧立希发现“阿托升尔”可以杀死危害人体的锥虫,但它的副作用可以使人双目失明。于是欧立希设想,将“阿托升尔”的正作用与副作用分开,抛弃副作用。在“分开”思想的指导下,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和他的同事们找到了改变化学品结构的方法,制出了“606”。与分离相对的是“组合”。 众所周知,喷气式飞机、电视机、数控机、人造卫星、原子能发电以及阿波罗登月工程,都是对当代技术加以完善、发展并以特定方式组合而成的。分离常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合并常可以由结合而创造。 (5)想象模型法:这是表现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的形象化的手段。模型有物质模型、数学模型和想象模型。想象模型就是运用想象和抽象相结合的办法,把理论知识同客体联系起来。建立起对研究对象的直观形象式的模型。比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探索原子结构,科学家根据实验事实,运用想象建立起了各种原子模型。 (6)理想实验法:就是将想象中理想化的研究对象,通过反复设计、实验达到发明创造的一种思维过程。也有人称之为“思维实验”、“想象实验”、“梦想实验”等等。美国发明家兰德,梦想发明一架不用冲洗就立即印出彩色照片的照相机。根据这个梦想他重新设计照相机的镜头及其构造等,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取得成功。 (7)智力激励法(集体发明创造法):这是通过召开小型讨论会,大家围绕问题的中心,互相讨论,彼此启发,让创造性设想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引出更多的创造性设想。它的在于短时间内,调动极大的创造力,产生设想、灵感或新观念。 这种方法的作用可归纳为四点。第一,设想的大量产生必须依靠联想。一个人的联想力可以刺激其他人的联想力。一个人得到灵感,更多的灵感可能相继产生。第二,无论男女在小组讨论会上比单独地思考更能发挥其创造性的想象力。第三,实验表明,这个方法使心灵的运用在竞争情况下,增加50%,这种增加尤其以灵感最为突出。第四,在小组中个人的好主意、好设想会立即得到激发和鼓励,由此而激发出更多更好的设想。发展创造思维的方法主要分为发现问题的方法和产生新观念的方法。可以说,没有新的观念的产生,便没有新的发明创造,产生新的观念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的。 (8)就教育系统而论,除了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自觉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以外,还必须遵循创造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具体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加强发散性思维训练。发散性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不受现有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传授方式的束缚,其结果可能由已知导向未知,发现新事物、新理论。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是测定创造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数学题中的“一题多解”,作文教学中的“一事多写”都是属于这类能力的培养。 ②加强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创造力高的人,不一定最终都能成为创造者。真正有作为的创造者,必然伴有许多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这种品质主要指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的积极特征。 ③要敢于创造。成功的创造,有两个条件必不可少。一是创造态度,二是创造技能。这两者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创造活动。所谓“更有创造性”是一种不恰当的说法。你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个体。然而,你可以通过实践,使自己变得更加娴熟,或者更深入的理解围绕在你身边的创造能量,这种能量,是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无限汲取的。我个人在实际中从以下九点来帮助自己“培养”创造力,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处于放松状态用点时间,做令自己感到愉快的、能够带来欢乐的、你热爱的或能够使自己全身投入的事情。比如沉思、散步、游泳、阅读令人心情愉快的文字,或者记日记——写下你的想法(这会相当有帮助!)。感恩想一想,什么赋予你积极向上、源源不断的能量与活力,从而使你心怀感激?当感受到对生命中得到的美妙祝福与馈赠,你的心中便有了爱,你会很快感到心灵的释然,内心感到朦胧的温暖。在这感受到温暖和爱意的时刻,你的心向创造力量敞开了大门。激发你的想象力想象力是高度视觉化的。我发现,练习在闭上双眼的情况下,想象面前看到的栩栩如生的画面,是一种很有帮助的方法。尝试这一方法。闭上双眼,想象自己在一个场景里,任何一个场景都可以。好的,选个你认为理想的场景,尝试想象你看到的这一场景中的细节。去注意各种色彩、质地,去触摸。它们摸起来是什么感觉?你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温度感觉是怎样的?等等。专注于此刻每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或艺术家都会告诉你,当他们在创造伟大的音乐或艺术品的时候,他们的头脑中没有任何杂念,他们完全沉浸在此刻的创作之中,感受意识的流动。运动员们把这个称作“现场感(being in the zone)”。你可以通过对你此刻做的任何事情(不管是在吃饭、洗碗、整理床铺,还是别的什么)倾注全部的注意力,来尝试练习仅把全部意识集中在当前时刻的能力。沉思可以起到很大帮助。参考阅读《如何保持注意力》。得到灵感试着去想象打动你的美好事物。翻阅含有能够激发人思维的图片的书籍,参观美术馆,读启发人灵感的文字,与能够使你冷静的人交谈。画图这也许听起来有些可笑,但确实是发掘自身创造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画图促使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在这一点上,我强力一本由Betty Edwards著的《像艺术家一样思考(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的书,以及她所写的与之配套的手册。这本书是专门为那些从未受到过绘画训练的人撰写的。我从一本心理学教材上第一次听说它,阅读后发现,自己从其中的深刻见解里学到很多东西。寻找替代方案保持好奇心。试着问自己,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完成同一件事情。 当你看到了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后,再问一问自己:“有什么其他方式做这件事呢?”心理上建立起这样的一种态度——“总有另一种方法”,即便其他方法看起来似乎“不可行”时,也要如此。开放的心态不要将任何你想到的点子拒之门外,不要轻易对它们作出判决。重视每一个从你的大脑里冒出来的主意,哪怕是那些看起来“愚蠢”或“显而易见”的想法。这个方法能够催生更多有创造性的想法从你的心中浮现出来。把思考过程落在纸上用一叠活页纸(或者一个笔记本,我更愿意用活页纸,这样你不会因为要保持纸页的整洁和相互间的组织性而感到约束)。写下思考中你的大脑里冒出的一切:随意的词语、短语、主意、想法……有时,你也许会想要把一些元素圈在一起或在它们之间画线,来将不同的主意联系在一起。当灵感闪现时,一定要跟住它。这时如果你突然想到了另一个主意,先把它简略的记在同一张纸或另一张空白的纸上。这也是我组织博客文章的方法。我都是从一些念头和要点出发,有时候一开始它们还显得很蹩脚,但是一旦我进入了“思维流”里面,一篇文章就开始逐渐在我的眼前现出雏形。

阅读全文

与创造什么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