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聂耳创造国歌时修改了几次

聂耳创造国歌时修改了几次

发布时间:2020-12-23 07:43:29

『壹』 聂耳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了国歌的

1934年田汉(右)与聂耳合影 新华社发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剧作家田汉作词;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创始人聂耳作曲。这首歌原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影片《风云儿女》描写的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一些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田汉在写完这部电影故事以后,便遭反动派逮捕,主题歌词是写在一张香烟的锡箔衬纸上。聂耳主动拿去歌词,在他去日本前完成歌谱初稿,到日本后不久,把歌谱全部完成寄回。歌曲随电影的放映,更由于救亡运动的开展,流传于全国每一个角落,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

“文革”中,由于田汉被打倒,歌词不让唱了,《国歌》只能由乐队演奏。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义勇军进行曲》新词。改定国歌歌词后,各方面对此一直有不同意见,要求恢复国歌原来的歌词。直到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新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参考资料:1934年田汉(右)与聂耳合影 新华社发

『贰』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创作的它又是什么时候被确立为国歌的

国歌诞生
1934年,“电通”公司在上海成立,请田汉同志写一个电影剧本,到这一年冬天,“电通”公司向田汉同志征稿。田汉同志就先交了个简单的,名叫《凤凰的再生》的文学剧本,给“电通”公司的孙师毅同志。1935年2月,田汉同志被国民党逮捕入狱。“电通”公司为了尽快开拍,决定请孙师毅把田汉同志的文学剧本改写成电影文学剧本,孙师毅征得田汉同志同意,影片改名为《风云儿女》。在处理主题歌歌词时,修改了几个字,将原词第六句:“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改成了“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当时,聂耳同志正准备去日本,得知影片《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向孙师毅、许辛之要求,把谱曲的任务交给他,并表示到日本以后,歌稿尽快寄回,决不会耽误影片的摄制。不久之后他就从日本寄回《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谱。《义勇军进行曲》曲谱寄回上海之后,由贺绿汀请当时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担任乐队指挥的苏联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莫夫配器。不久就在影片《风云儿女》中使用。
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
1940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演唱了《义勇军进行曲》,接着他又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宋庆龄亲自为这套唱片撰写了序言,使这首歌享誉世界,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战线一首高昂的战歌。在当时的反法西斯战线上,《义勇军进行曲》是代表中国人民最强音的一支战歌。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赫然名列其中。

国歌确立
1949年春,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得知大会规定:开幕式那天各国代表团进入会场时,都要奏、唱本国国歌,代表团有些为难,因为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没有代表新中国的国歌,于是,大家在一起研究,决定唱《义勇军进行曲》来代替。但是,对歌曲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有争议。有人说“现在北平(当时北京叫北平)已经解放,新中国即将成立,怎么能这样唱呢?”最后,郭沫若决定把这句词改成“中国民族到了大翻身的时候”。代表团回国之后,汇报了这一情况,引起有关方面对制定国歌问题的重视。
1949年6月,第一届全国政协筹备会正筹备新中国成立的一些事项,感到需要制定一首新中国国歌已迫在眉睫,随即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由马叙伦任组长,叶剑英、沈雁冰任副组长的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并设立“国歌初选委员会”,委员会由田汉、沈雁冰、钱三强、欧阳予倩、郭沫若和徐悲鸿等人组成,另聘马思聪、吕骥、贺绿汀、姚锦新四名音乐家担任顾问,7月15日至26日,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在《人民日报》等国内外报纸上,连续刊登了“国旗、国徽、国歌征集启事”反响十分强烈,截至8月20日,仅国歌一项应征稿就收到632件,歌词歌谱6926首,但都不够理想。
最早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是画家徐悲鸿。第六小组经过反复讨论,没有最后确定。
9月2日,政协筹备组第六小组就制定国歌问题再次举行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出席会议,聆听代表们的意见,张奚若、郭沫若、刘良模、梁思成等都同意徐悲鸿的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刘良模说:“国歌代表一个国家,代表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因此,它应当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产生,在斗争中得到人民大众的承认,远非大诗人、大音乐家的人工急就章所能代替,依我看,《义勇军进行曲》经受了斗争的考验,足以与法国国歌《马赛曲》媲美,完全可以选作新中国国歌。”
李立三和郭沫若则对歌词中:“中国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词有看法,认为需要改词,田汉说:“该曲好是好,我写的词在过去有它的历史意义,但现在应该让位给新的歌词。”张奚若、梁思成则认为该曲是历史性的产物,原词含义深刻,为保持它的完整性,不必改。周恩来同志最后发言,他说:“我们前面还有着帝国主义敌人,我们建设越进展,帝国主义将越加嫉恨我们,破坏我们、进攻我们,你能说:‘我们就不危险了吗?’还不如留下这句话,经常保持警惕的好!”毛泽东同志表示赞同。
为了慎重起见,毛泽东和周恩来于9月25日晚在中南海丰泽园会议室又召开了一次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问题的协商座谈会,邀请各民主党派和文化界人士参加会议,意见得到了统一。于是,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提案,正式提交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审查通过。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在文化大革命的时代,田汉因被诬陷为曾叛变投敌,所以《东方红》变成非官方国歌,也禁止演唱用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但在外交场合仍演奏《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谱、不唱歌词。
1978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修改《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改定国歌歌词后,各方面对此一直有不同意见,要求恢复国歌原来的歌词。直到田汉平反昭雪之后数年的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歌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叁』 悬赏:我国的国歌好象曾经改过歌词,内容是什么

1978年3月5日—1982年12月4日,国歌版本(集体填词,聂耳谱曲)

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

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

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的斗争。

前进!前进!前进!

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现行版本歌词(聂耳谱曲,田汉填词)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3)聂耳创造国歌时修改了几次扩展阅读

《义勇军进行曲》各种版本

1、义勇军进行曲演奏的《义勇军进行曲(纯音乐版)》,该歌曲收录在专辑《中国军乐进行曲20首》中,由百利唱片公司发行于1992-02-01,该张专辑包含了20首歌曲。

2、东方红大型歌舞曲演唱的《义勇军进行曲(现行版)》,该歌曲收录在专辑《东方红-大型歌舞曲》中,由恒大音乐公司发行于2017-10-01,该张专辑包含了25首歌曲。

3、上海乐团管弦乐团与合唱团演唱的《义勇军进行曲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合唱版》,该歌曲收录在专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由西曼国际唱片公司发行于1998-09-16,该张专辑包含了14首歌曲。

『肆』 国歌是聂耳什么时候作的

1934年春,田汉来决定写一自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在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另一位共产党员、戏剧家夏衍接手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当他读到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他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呻吟、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召唤、战士的怒吼,爱国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从心中油然而生,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后来又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就这样诞生了。这是聂耳短暂一生中的最后一个作品。

『伍』 聂耳创作国歌的经过 国歌是什么时候创作的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这部影片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它在影片中首尾两次出现,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把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后又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很多人对这首歌想追根寻源,报刊上也多次刊登过介绍文章,但说法不一。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是说这首歌的歌词,是田汉同志于1935年在上海被捕以后,在国民党监狱里,用一张包香烟的纸写的。不久,他托人带出了监狱,转给了孙师毅和夏衍同志,另一说法是田汉被捕前写的,在他的“凤凰的再生”文学剧本之后,他为了证实这几种说法哪一种更确切,更真实,有人问过田汉同志,田汉同志说他也记不清了,直到1983年1月27日,夏衍同志为此专门给《北京晚报》编辑部写了一封信,这件事才算有了可靠的依据,夏衍同志在信里这样说:“这支曲子是聂耳于1935年在日本谱写后寄回上海的”。
1949年6月,第一届全国政协筹备会正筹备新中国成立的一些事项,感到需要制定一首新中国国歌已迫在眉睫,他们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由马叙伦任组长,叶剑英、沈雁冰任副组长的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并设立“国歌初选委员会”,委员会由田汉、沈雁冰、钱三强、欧阳予倩、郭沫若和徐悲鸿等人组成,另聘马思聪、吕骥、贺绿汀、姚锦新四名音乐家担任顾问,7月15日~26日,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在《人民日报》等国内外报纸上,连续刊登了“国旗、国徽、国歌征集启事”反响十分强烈,截至8月20日,仅国歌一项应征稿就收到632件,歌词歌谱6926首,但都不够理想。
最早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是画家徐悲鸿。第六小组经过反复讨论,没有最后确定。
根据徐悲鸿的提议,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发扬抗日战争期间英勇无畏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陆』 国歌是什么时候创作的什么时候被确立为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内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容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决议中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此后,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第一百三十六条中增加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柒』 聂耳创造过哪些音乐作品

主要作品

聂耳一生共创作37首乐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所写的,其中专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属曲占有较大比重。聂耳经常与田汉合作。除义勇军进行曲外,聂耳的代表作品还有《毕业歌》、《前进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新女性》、《飞花歌》、《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告别南洋》、《梅娘曲》、《卖报歌》、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及民族器乐曲《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等。

『捌』 《义勇军进行曲》是怎么创作出来的(二)

《义勇军进行曲》在银幕上首次响起时,不幸正逢聂耳去世,但这首乐曲作为民族革命的号角,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心声,抒发了人们反帝爱国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吹响了抗日救亡的进军号角,不仅响彻中华大地,还享誉全球。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首歌曲在国内外流传更广。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英、美、印等许多国家电台经常播放此歌。战争结束前夕,美国国务院还批准将其列入《盟军胜利凯旋之歌》中,把它与美国的《美丽的美利坚》、法国的《马赛曲》等定为同盟国胜利之日预定的音乐节目的广播歌曲。

新中国成立前夕,征集国歌时,周恩来就提出用这首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国歌未制定前的国歌,这个提议在新政协会上一致通过。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和此后每年的国庆节,这首不朽乐章一次次雄壮地奏响,这足以告慰聂耳亡逝于异国的英灵。1982年12月4日,经全国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决定,《义勇军进行曲》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聂耳的音乐创作生涯虽然只有1933年至1935年这短短的两三年,但他却创作出《大路歌》、《码头工人歌》、《开路先锋》、《新的女性》、《毕业歌》、《卖报歌》、《铁蹄下的歌女》等几十年来一直脍炙人口的歌曲。能够取得这些辉煌成就,除了他个人的天才,最主要的是由于他深入社会生活的最底层。他在1933年6月3日的日记中总结说:“音乐与其他艺术,如诗、小说、戏剧一样,它是代替大众在呐喊,大众必然会要求音乐新的内容和演奏,并要求作曲家的新态度。”

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寇侵占东北后又把铁蹄伸向华北,国内的反动腐朽势力却仍沉溺于纸醉金迷中,社会上充斥着《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爱你》一类萎靡丧志的淫歌艳曲。共产党员作家田汉找到聂耳,认为如此“唱靡靡之音,长此下去,人们会成为亡国奴”。二人就此议定,要创作一首歌来战胜“桃花江是美人窝”。二人研究了《国际歌》、《马赛曲》和《船夫曲》,认为很有气势,可以借鉴。此前,受左翼文化运动影响的中国电通影片公司决定拍摄一部电影,片名叫《风云儿女》。这部影片描写青年诗人辛白华因受当时革命斗争影响,逐渐从梦幻艺术生活中觉醒过来,最后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抗日民族解放的战场。1935年初,田汉改编了这部电影,并写了一首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由于发现国民党特务已来追捕,他仓促间在一张小小的香烟包装纸上写下歌词,就被抓进监狱。歌词写在一张香烟纸的衬纸上,被茶水濡湿了,字迹有些模糊。夏衍拿到田汉留下的剧本,在里面发现了那张写着歌词的香烟衬纸,他和孙师毅两人很仔细地一个字一个字誊抄下来。不久,聂耳来找夏衍,听说此事后,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聂耳根据同田汉一起提出的构想,带着满腔激愤,只用两天时间便谱写了初稿,随即因躲避追捕到了日本。在那里,他一方面受到友好人士的热情接待,一方面也看到军国主义分子大肆鼓噪“扩大在支(那)利益”,并磨刀霍霍。聂耳由此更激发了创作灵感,迅速将歌曲定稿寄回国。在谱曲过程中,聂耳与孙师毅、导演许幸之等商量,把原词中的“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改成“冒着敌人的炮火”,末尾因旋律的需要,聂耳收不住,又在“前进,前进”之后加了“前进,进!”1935年5月16日,《电通画报》第一期刊出《义勇军进行曲》全版。今天,《义勇军进行曲》已经成为我国的国歌。

聂耳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同他努力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刻苦钻研艺术技巧分不开的。理论修养的提高,使他确立了正确的创作思想,刻苦钻研艺术技巧,又使他获取创造性地运用音乐手段的自由。他第一次塑造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形象,为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开辟了道路。中国另一位杰出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写道:“聂耳的创作精神和不断的努力是中国一般青年音乐家中我最佩服的一个……我被他的大众歌声所感动。他给我们力量,他给我们鼓励、希望。”中国许许多多后来的优秀音乐家、艺术家,都是沿着聂耳的道路前进的。

『玖』 聂耳谱写国歌的故事

聂耳在创作医用军进行曲时的过程

阅读全文

与聂耳创造国歌时修改了几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