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在100年来有哪些众大发现和发明
重大的发现
1、甲骨文的发现
截至2012年,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
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2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 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2、北京猿人的发现
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中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森林茂密,野草丛生,猛兽出没。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难的斗争。
2、量子卫星
2016年8月16日凌晨1时40分,我国科学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成功入轨运行。这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实现太空和地面之间量子通信的国家,同时也建成了我国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墨子号”是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表示,之所以给它起名“墨子”,是因为墨子首先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发现了光沿直线传播,而且他也提出了某种意义上的“粒子论”。
3、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从1958年开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化学系三个单位联合,以钮经义为首,由龚岳亭、邹承鲁、杜雨苍、季爱雪、邢其毅、汪猷、徐杰诚等人共同组成一个协作组。
在前人对胰岛素结构和肽链合成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探索用化学方法合成胰岛素。经过周密研究,他们确立了合成牛胰岛素的程序。这是中国当时唯一一次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
Ⅱ 请说出近200年来中国人最伟大的科技发明。
左手国情,右手接轨
Ⅲ 为什么最近200年中国没有发明一些人类用的东西,比如电子设备和日用品现在用的一切几乎都是外国发明的
现在发展的电子科技,
比如手机,电脑,
都是人类用的啊,
至于外国的话,
那是因为我们中国现在还没有外国这么牛逼轰轰,
毕竟我们科技在清朝的时候落后了一大段的
Ⅳ 看看近200年来有什么东西是中国人发明的
毛思,邓论,三表,和谐,弘梦,全是指引全人类的最伟大的发明,地沟油,中国特色的与国际接轨,也不错。
Ⅳ 请问,谁能列出近200年来,世界的主要发明
十九世纪的:轮船,火车,电能,电话,化肥,
20世纪:电视机,避孕药,高分子聚合物,克隆,电脑,手机,拉链,石化
Ⅵ 求近200年的科学发展史
19世纪是科学时代的开始。在天文学领域,科学家们开始论及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在地质学领域,英国的地质学家赖尔提出地质渐变理论。在生物学领域,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相继被发现。在化学领域,原子-分子论被科学肯定;拉瓦锡推翻了燃素说,并成为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人;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律的图表和《元素属性和原子量的关系》的论文。在文中,门捷列夫预言了十一种未知元素的存在,并在以后被一一证实。十九世纪最重大的科学成就是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在19世纪之前,人们基本上认为电与磁是两种不同现象,但人们也发现两者之间可能会存在某种联系,因为水手们不止一次看到,打雷时罗盘上的磁针会发生偏转。1820年7月,丹麦教授奥斯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与磁的相互作用,他指出磁针的指向同电流的方向有关。这说明自然界除了沿物体中心线起作用的力以外,还存在着旋转力,而这种旋转力是牛顿力学所无法解释的,这样,一门新学科??电磁学诞生了。
奥斯特的发现震动了物理学界,科学家们纷纷做各种实验,力求搞清电与磁的关系。法国的安培提出了电动力学理论。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 ɡ 苡?831年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1845年他还发现了“磁光效应”,播下了电、磁、光统一理论的种子。但法拉弟的学说都是用直观的形式表达的,缺少精确的数学语言。后来,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克服了这一缺点,他于1865年根据库仑定律、安培力公式、电磁感应定律等经验规律,运用矢量分析的数学手段,提出了真空中的电磁场方程。以后,麦克斯韦又推导出电磁场的波动方程,还从波动方程中推论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刚好等于光速,并预言光也是一种电磁波。这就把电、磁、光统一起来了,这是继牛顿力学以后又一次对自然规律的理论性概括和综合。
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证实了麦克斯韦电磁波的存在。利用赫兹的发现,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俄国的波波夫先后分别实现了无线电的传播和接受,使有线电报逐渐发展成为无线电通讯。所有这些电器设备都需要大量的电,这远远不是微弱的电池所能提供的。1866年,第一台自激式发电机问世使电流强度大大提高。70年代,欧洲开始进入电力时代。80年代还建成了中心发电站,并解决了远距离输电问题。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继蒸汽机之后近代史上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电磁学的发展为这次科技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现被迅速应用于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国家蓬勃兴起。
19世纪,自然科学在多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物理学中一切基本问题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都已基本上得到解决,科学家们给牛顿力学本来解释不了的电磁现象虚构了一个物质承担者--以太。把电磁现象归结为以太的机械运动,他们认为整个物理世界都可以归结为绝对不可分的原子和绝对禁止的以太这两种物质始原。
正当古典物理学达到顶峰,人们陶醉于“尽善尽美”的境界时,却出人意料发生了一系列震惊整个物理学界的重大事件。首先是迈克耳逊和莫雷为了寻找地球相对于绝对静止的以太运动进行了著名的以太漂移实验,但实验结果却同古典理论的预测相反;在对比热和热辐射的研究中又出现了“紫外灾难”等古典理论不可克服的矛盾。古典物理学再次受到严重的挑战,第三次面临重大的危机。
十九世纪未,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能穿透金属板使底片感光的X射线。不久,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现象。居里夫妇受贝克勒尔启发,发现了钋、镭的放射性,并在艰苦的条件下提炼出辐射强度比铀强200万倍的镭元素。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传统观念,电子和元素放射性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使人们的认识得以深入到原子的内部,这就为量子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量子论是反映微观粒子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与此同时,在对电磁效应和时空关系的研究中相对论产生了。相对论将力学和电磁学理论以及时间、空间和物质的运动联系了起来。这是继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电磁学以后的又一次物理学史上的大综合。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促成20世纪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理论基础。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科技发展史上一项划时代的成就。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技术发明大都是延长人的四肢与感官功能,解放人的体力,而电子计算机却是延长了人的脑的功能。它开始替代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在一定程度上物化并放大了人类的智力,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现在更是广泛渗透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当今时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群体化、社会化、高速化的趋势和特征异常明显,我们随时可能面临新的危机,新的挑战,只要我们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科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Ⅶ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时代的先后顺序!要确切的答案!
四大发明按照先后顺序为: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
司南最早是在黄帝时代使用的,造纸术是东汉时期的,火药是唐朝的,活字印刷是北宋的。
一:指南针(司南),最早有记载的司南源于战国时期,其实际年代应记载不足而不可考。其发明者也难以查寻(可能来源于百姓生活所发现)。东汉时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中对司南的形状和用法做了明确的记录(应当算是最早的比较完整的记录了),宋朝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有人造磁的方法(较接近现代的指南针了)。
二:火药,火药是中国汉族发明于隋唐时期,源于炼丹术(带有相当的偶然性),其发明者也同样不可考(不知道是那个道士无意中炼丹练出来的)最早也比较完整的记载来源于孙思邈的“丹经内伏硫磺法”。
三:造纸术 时期:东汉(公元102年到105年间),发明者:蔡伦,发明地点:洛阳。
四:活字印刷术: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
实际上明确四大发明的年代(细化到某年)是不太现实的,由于古代信息的流动性相当的差,存在记载和现实脱节的现象,没有办法反应出当时的实际情况。同时由于四大发明强调的是其对文化和文明的影响,所以并不局限于某个人的发明,像指南针和火药的发现就来源于生活,也无法考证是由谁首个发现。
Ⅷ 举出近200年来世界的100件伟大发明
也许不足100件吧~~~~~~~~~~不过我只能找这么多了!
1796年,种牛痘
天花是一种会留下疤痕和造成失明的疾病。在18世纪,这种病的传播达到巅峰,造成了6000万欧洲人的死亡。安特·爱德华·詹纳是一位来自英格兰乡间的普通医师,他于1796年5月14日从格洛斯特郡一名挤牛奶女工身上的小脓包里提取到感染牛痘的淋巴液,并把它注射到一名8岁男孩的身上。7周后,詹纳给这个男孩注射了天花疫苗。男孩的免疫系统经受住了天花病毒的攻击,免疫学终于确立了。肝炎、白喉、小儿麻痹症、麻疹疫苗的接种使公共卫生状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812年,罐头
第一批罐头食品出现于1812年,第一只罐头开瓶器出现在1885年。尽管刚开始的时候开罐头是件麻烦事,它还是成为厨房里长期保存食物的器皿,为死气沉沉的冬日餐桌送上了夏季的盛肴。传说拿破仑曾悬赏求贤,只要有谁能为军队提供可长期贮存的食物,就重重有赏。1795年,法国酿酒商尼古拉·阿贝尔用高温杀菌和密闭封存的方法将食物贮存在坛子中,而他并不晓得消毒的原理。到1809年,他的工厂开始为全法国的港口供应坛装食品。伦敦的唐金·豪尔和甘宝公司将他的方法应用于锡罐,这就是后来我们偏爱的食物储存方法。
1826年,照相
1826年,一扇窗户缓缓打开,它比以前任何一扇窗都开得更为宽敞,向人类展示了一种新的“看”的方式。这扇窗户坐落在勃艮第一所房子的阁楼上。正是从这个乡村小楼的有利位置,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厄普斯拍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照片———一个模糊的画面,上面有一座庭院和一个谷仓,两边分别是鸽舍和一个面包烘炉的烟囱。这位马上要与聪明的改进者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携起手来的尼厄普斯是固定影像的第一人。从这些毫不起眼的起点开始,摄像改变了我们对于世界的观察方法。最为重要的是,尼厄普斯的发明使我们能够在很远的地方或与人们熟悉的名人一起留下自己的身影,以便与朋友、陌生人以及后代共同分享。
1830年,蒸汽火车
1830年9月15日,100万英国人聚集在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之间,观看了世界上第一列完全以蒸汽为动力的火车的首发式。
那个时候也存在着其它的铁路线,但在途中都部分使用了马拉车的办法,并且没有一条线可以承受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火车每小时30英里的高速度。那些先进的机器和铁轨是由乔治·斯蒂芬逊和他大学毕业的儿子罗伯特设计的。
尽管在首发式那天,有一名国会议员被撞死,这列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的火车还是在世界上激起了一股铺铁路热。铁路使工业革命达到白热化,刺激了贸易。
1834年,冰箱
千万年来人类一直试图让他们自身和他们的食物保持清凉。早在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就把冰放在地窖里。但是一直要等到1834年,已经六十八岁高龄、来自马萨诸塞而客居伦敦的发明家雅各布·珀金斯申请到了压缩机的发明专利后,人们才知道如何制作人造冰块。珀金斯的机器与今天的家用电冰箱原理一样:蒸发一种压缩的流体———他用的是乙醚,我们后来用氨和氟里昂———以达到制冷的效果,接着再重新将其冷凝。
17年后第一批商用电冰箱在澳大利亚的一家酿酒厂里投入使用。19世纪末冰箱已得到广泛应用:装运牛排送到世界各地,在巴黎的餐馆里冰葡萄酒,甚至还用来造溜冰场。1902年,威利斯·凯瑞尔在布鲁克林的一家印刷厂里装上了世界上第一台空调器———它不仅能降温,还可以控制温度。不久他的机器就出现在各大商店与影剧院中。第一批家用冰箱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初。
1839年,橡胶
包括电器的外壳、网球、避孕套、橡皮擦,还有最最重要的轮胎———对我们的现代生活来说必不可少。它的原料是天然橡胶,一种原产于南美洲原始森林里的树胶,这种物质至少在哥伦布时代就有了,但是冬天它硬得像块石头,高温下又软得像堆烂泥。
一位并不以投资大胆而著称的康涅狄格人古德耶决定制造适应商业需求的橡胶。当他被债主们关在监狱里的时候,他开始用生橡胶与每一种能找到的物质混合,不管是榛子还是乳酪。1839年,他无意中将一滴橡胶与硫黄散落在燃烧的火炉里,从而发明了硫化制橡胶的方法,为日后汽车的出现及其给商业带来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1844年,电报
没有任何一项发明可以和电报一样使世界一下子变得这么小,因为电报可以以每秒一万六千英里的速度穿越陆地和海洋。所以1844年5月24日当塞缪尔·F
Ⅸ 500年至2000年中国发明了些什么
2000年至500年内共有东汉、三国、东西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后就有了五代十国、版然后就出现了辽 宋权 西夏,随着辽国与宋朝的灭亡,中原南方出现了宋氏后裔创建的南宋,还有北方女真族创建的金朝,然后就有了元朝,然后就是刚好在五百年的明朝。
那时候是中国的文化、经济、政治、发明等腾飞的年代,后来的到了晚明时期,因为封建的思想阻碍了发明的进步!
我只是简单说一下那时候出现了的遗产:
东汉的纸、三国时期就有了抛石机、元代活印刷技术、唐代的火箭、宋代的纸币、还有算盘、玉器、、三国时期发明了运用炸药,明代是一个中国军事时期的腾飞年代,在明代战车代替了战马,七国时代是以马制马,在明代改成以车制马,并且明代的火器代替了弓箭,同样在明代也是文化 农业 制造业的腾飞年代,文化方面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本朝纲目等。并且这写朝代的人民懂得如何改进发明的技术。
Ⅹ 中国在近来200年内发明了什么
中国发明了地沟油,三鹿奶石粉、廋肉精,牛肉膏,苏丹红、吊白块回、硫磺蜜饯、皮鞋答明胶、硫酸铜海带、漂白粉面粉、头发酱油、工业酒精白酒、阴沟矿泉水、乙醇汽油、发泡快餐盒、避孕药黄鳝、尸肉烧烤串、延迟退休、养老双轨制、20%房产税、强拆、公务员专享经济适用房、低质高价汽油、养路费、过路过桥费、加油双重收税、17%超级多重増值税、临时工、嫖宿幼女罪、戴套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