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望闻问切是张仲景发明的哪个医生是创始望闻问切
不是,是战国时期的扁鹊
② 战国时期总结了望闻问切是哪位名医
扁鹊,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鄚(今河北省任丘市[1-4])人。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③ 望闻问切是古代名医( )发明的
扁鹊。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内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容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④ 创造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的,是我国哪位名医
创造“望闻问切”的四诊法,是我国古代著名大夫扁鹊。中医属于原始社会,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倒立大以来有不断的人物开始总结和修订,中医,到了现代中医已经成为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基本上得到了完善。
中医在这次疫情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重视,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去学中医这门医学。不过中医要比西医学习花费了时间更加常见,古时候的前辈们都是从小开始学起,从任草药到诊脉,再到独自一人去处理患者,需要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当然学习中医也是非常耗时。中医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的副作用小、比较温和,中医还包括锻炼人的身体,通过一些外物来改善人的身体等等。
⑤ 中国古代第一个享有盛誉的名医,创造了望闻问切的四个诊法,他是谁
名医扁鹊:战国时代名医,后代奉他为“脉学之宗”。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
⑥ 望闻问切 是古代哪位名医所提出的
是扁鹊,扁鹊不仅善于切脉和望诊,而且善于运用针灸、按摩、熨贴、砭石、手术和汤药等多种方法去治疗各种病症。有一次,他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找到了中庶子(太子的侍从官)问道:“太子患什么病?”中庶子答道:“太子中邪。邪气发泄不出去突然昏倒就死了!”扁鹊进一步了解了太子发病的各种情况,就信心百倍地对中庶子说:”你进去通报虢君,就说我能救活太子!”但中庶子不信扁鹊能“起死回生”,不肯去通报,而且嘲讽扁鹊说:“你既无上古名医俞跗的本事,反而说你能救活太子,就是不懂事的婴儿也会知道你是骗人的!”扁鹊气愤地说:“你这是从竹管里望天。老实告诉你,我秦越人不等切脉、望色、听声、审察病人形态,就能说出病的部位。不信,你试去看看太子,他此刻耳朵该会鸣响,鼻翼该会扇动,从其大腿摸到阴部也该是温热的。”听到这里,中庶子不禁目瞪口呆。因为扁鹊虽没有见过太子,但通过多次询问,对太子的病情已了如指掌,说得头头是道,说明他很有本事,不可小看。中庶子只得进去通报了。虢君得知消息,吃了一惊,赶快出来接见扁鹊,说:“我久慕先生大名,只是无缘拜见;先生路过我这小国,幸亏主动来救助,这实在是寡人的幸运!有先生救助,我儿就能活命;没有先生救助,就只有把他的尸体埋在山沟罢了。”说着,“流涕长潸”,哭得好悲切。扁鹊告诉虢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而他却实事求是地说,并非他能把死去的人救活,而是病人根本就没有真正死去,他只不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把太子从垂死中挽救过来而已。
从以上病例看出,扁鹊已经综合运用了我国诊病的“四诊”原则—望、闻、问、切。他自说:“越人之为方,不等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这话已经充分表明扁鹊在临床上运用了“四诊”的诊法。
⑦ 我国古代第一个采用“望闻问切”诊断疾病的名医是谁
春秋战国时期的神医扁鹊
⑧ 望闻问切是谁发明的
望闻问切是扁鹊发明的,望闻问切最早源于《难经》第六内十一难,《难经》原名《容黄帝八十一难经》,古代汉族医学著作之一,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
名称:望闻问切
拼音:wàng wén wèn qiè
释义:指观气色,合称四诊。
出处: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
造句:
1、 等我望闻问切之后,再对症下药。
2、中医师都是经过望闻问切后,才对症下药。
3、那医生望闻问切,对症下药,医术十分高明。
4、两人寒暄以后,孙老先生给赵淑娴一番望闻问切,认为赵淑娴并无病情,宽慰了几句以后就要告辞。
5、一番望闻问切之后,郎中点点头起身道,“大将军,这位小友看来体质甚佳,身上的内伤已经基本痊愈,现在只要再修养几日,待伤口愈合就可以了!”。
6、大婶,中医中讲究的是四字‘望闻问切’,经过刚才望闻两字,本少看到大婶双眼眼圈微黑,双眼眼珠暗淡无光,典型的没有休息好或者是无法休息好。
7、通过望闻问切,发现该患者嘴唇紫而干,舌头暗红,舌边缘紫黯,脉沉弦。
8、昔日扁鹊的望闻问切就是这个说法,而段老先生的佐助之术就是对应的第二点,想来以段老先生的高超技术应该能查探清楚的。
⑨ 我国古代第一个采用“望闻问切”诊断疾病的名医是
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莫(今河北任丘)人。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
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的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
扁鹊(活动期公元前4世纪初)中国战国时期的医学家。学医于长桑君。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总结前人经验,创立望、闻、问、切的四诊法。他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国为“带下医”(妇科),至周国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国则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后因医治秦武王病,被秦国太医令李醯妨忌杀害。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战国策.卷四秦二》里载有他的传记和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但均已失佚。
济南郊区鹊山西麓有扁鹊墓,墓前石碑署“春秋卢医扁鹊墓”,并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整字样。
扁鹊云游各国,为君侯看病,也为百姓除疾,名扬天下。他的技术十分全面,无所不通。在邯郸听说当地尊重妇女,便做了带下医(妇科医生)。在洛阳,因为那里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专治老年病的医生。秦国人最爱儿童,他又在那里做了儿科大夫,不论在哪里,都是声名大振。
⑩ 创造了“望闻问切”四诊法的我国古代医学家是
扁鹊
望诊,就是用眼睛望病人的整体和局部的情况,闻诊,闻就是用耳朵听,用鼻子闻,问诊,看病时医生要仔细询问病人的病情,切诊,切诊就是切脉、候脉.切脉部位多在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