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存款创造理论

存款创造理论

发布时间:2020-12-23 01:25:01

❶ 银行创造派生存款有什么用

1000万元存款是理论上通过极限方法计算的,能达到的最高派生存款额。版
而派生贷款这个说法是不存权在的。

对单个银行而言,由于企业贷款虽然一时之间不会全部支用贷款,但仍然会陆续使用。单个银行是不会派生出这个规模的存款。
但企业使用贷款款项进行经济活动的结算,该笔资金会流入其他企业,从而流入其他银行,最终仍会沉淀下来,从这个角度看,除了少量以现金方式存在于社会现实当中的资金,整个社会的派生存款最终是可以达到这个规模的。

银行吸收到资金,由于追逐利润的原始驱动,不会让资金就此沉淀下来,会根据需要继续对外贷款,以使利润最大化,这些就是派生存款的第一作用就是使银行的利润最大化。

在非现金结算的环境下,派生存款的存在不是由银行或是央行又或是其他政府机构决定的,
央行只能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来控制、调节派生存款的规模。
由于派生存款的存在,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会以存款乘数的规模扩大,对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起着决定的作用。这是派生存款在现实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最重要的作用。

❷ 商业银行创造活期存款

商业银行以经营工商业存款、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为顾客提供多种服务。商业银行的资金来自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自己发行股票、债券等,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在贷放短期放款、中期放款和长期放款,而且还可以办理信托放款、租赁业务、有价证券投资等。

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只占货币M1的一部分。除现金之外的货币是怎样产生的?从银行体系的总体来看,它能够创造存款——派生存款,存款是货币,所以说,商业银行也可以创造货币。

要理解商业银行体系如何创造存款,我们通过一个虚拟的例子来说明:

假定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为10%。

首先,假设某储户A,把1000元现金存入某商业银行(简称为银行1),银行将存入银行1将100元作为准备金,而将其余900元用于贷款或购买各种债券。比如,它将这900元放贷给B,B把900元用于购买衣服,结果这900元到了衣服销售者C的手中,我们假设C把钱全部存入银行2;这样,银行2增加900元存款,然后,它留下10%的准备金,即90元,把其余的810元放贷给农户D,农户D用之购买肥料,结果这810流到了肥料销售商E的手中,E把它存入银行3,这样,银行3增加了810元的存款。银行3把81元留下,其余也放贷出去,···,这个过程一直可以持续下去。

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结果将是最初1000元新增现金的10倍,达到10000元。我们把10倍称为货币供给乘数。它是法定准备金的倒数。

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结果

商业银行可以创造货币——派生存款,但其能力受制于中央银行,原因是,准备金率中的很大一部分属于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改变法定准备金率,就可以对商业银行的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施加重要影响。

当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自己的经营活动来改变超额准备金率,从而影响货币供给量。
重点分析:
1 .基础货币与原始存款的关系

基础货币是指起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总和。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包括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它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所以基础货币大于原始存款。

2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关系

将存款划分为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是从理论上说明两种存款在银行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事实上,在银行的存款总额中是无法区分谁是原始存款谁是派生存款。派生存款并不是虚假存款,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也不是创造实际价值量的过程,而是创造价值符号的过程。

3 .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关系

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因为中央银行掌握着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源头 — 基础货币的创造与提供;商业银行作为直接货币供给者,其创造存款货币的存贷活动,从而能提供的货币数量,均建立在基础货币这个基础之上。

❸ 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是怎样的

银行为工商业者开立活期存款账户,存户可依据存款向银行签发支付命令书——支票,或通过其他方式将存款转到收款人账户上,这些方式代替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因此被称为存款货币或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货币发行人信用为担保的货币,而存款货币是以发行该存款的储蓄机构的信用状况作为担保的信用货币。

(3)存款创造理论扩展阅读:

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从商业银行总体而言,活期存款余额应视同货币,通常被视为“存款货币”。

存款货币主要体现在单位、个人在银行账户上的活期存款,主要流转于银行体系内,可用于转账结算。存款货币来源于现金货币的存入和银行贷款派生机制。

❹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过程和原理

一、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过程:

甲银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备金后向A客户发放贷款,形成客户在甲银行的贷款,A客户用所得贷款进行转帐支付,形成乙银行B客户的存款增加,乙银行继续前面过程。银行体系可以派生出数倍的存款货币。

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原理:

商业银行吸收到原始存款后,只按规定留一部分作现金准备应付提存,其余部分可用于放款和投资。在广泛使用非现金结算的条件下,取得银行贷款或投资款项的客户并不(或不全)支取现金,而是转入其银行存款帐户。

这样就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笔新的存款。接受这笔新存款的商业银行,除保留一部分作准备金外,其余部分又可用于放款和投资,从而又派生出存款。

(4)存款创造理论扩展阅读: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条件:

1、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创造是指在整个银行系统内利用超额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的过程中,活期存款的扩大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称“货币制造”。

商业银行收到一笔现金,除留足法定准备金外,其余部分进行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但支付方式是相应增加借款人或证券卖主在该行户头中的活期存款进行的。因而制造了一笔派生存款。

收款人将支票存入与他往来的另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贷出去,又会创造另一笔派生存款。如此类推。银行系统可以创造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货币制造表现受法定准备金的影响,而实际是受客观经济发展的影响。

2、部分准备金制度:

准备金的多少与派生存款量直接相关。银行提取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称作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备金越多,银行可用的资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减少;反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备金越少,银行可用资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增加。

3、非现金结算制度:

在现代信用制度下,银行向客户贷款是通过增加客户在银行存款帐户的余额进行的,客户则是通过签发支票来完成他的支付行为。因此,银行在增加贷款或投资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额,即创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户以提取现金方式向银行取得贷款,就不会形成派生存款。

❺ 银行多倍存款创造的原理是什么

存入1万元,贷出7500元又存入银行,7500X75%又贷出,又存入银行,以此类推,存款就不断派生出来,你的明白?

❻ 简述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不要例子

这里涉及的主要是货币乘数。银行吸收的公众存款,按照规定要将一部分,按比回例存到央行,这个比例就答是存款准备金率。假设存款准备金率是20%,那么吸收10000元,就得存2000元到央行,银行可以拿剩下的8000元去放贷;因为贷款出去的钱也会以存款的形式回到银行体系,所以相当银行又有8000元的存款,按照规定存20%的存款准备金,银行又可以拿8000×(1-20%)=6400元去放贷;6400元又以存款形式回到银行,如此反复这般。通过商业银行,理论上可以在基础货币的基础上创造1/20%=5倍的货币乘数效益。
中国现在基础货币在35万亿以上,货币乘数约是5倍多,所以中国的M2(广义货币)170多万亿。

❼ 为什么说贷款创造存款

这位兄弟所说的实际上就是银行的存款创造过程。
这个理论有三个基本假设:
(1)各商业银行严格法定准备率储备库存现金,不持有超额准备金。这里的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实际准备金与法定准备金之间的差额。
(2)社会公众在交易时全部使用支票方式进行支付,不使用现钞。换句话说,中央银行所发行的钞票都作为新增存款准备金全部保留在银行系统的金库中,公众手中无现金。
(3)各商业银行的存款只有一种可以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没有定期存款及其他储种。
下面是银行存款的创造过程:
当某银行接受客户缴存的一笔现金存款时,按法定准备率留下部分现金,剩余的存款银行可将其借贷出去。在现代体系中,一笔贷款通常是以借贷人的身份存放于某个银行的支票账户中或以转帐支付的方式转向另一个银行的存款帐户。以约定的期限内,借贷人对该贷款拥有支配权。对整个银行体系来说,实际上是又增加了一笔存款。那么该银行就可以对这笔存款留下准备金后再将超额的那部分存款继续借贷出去,这个过程会不断地继续进行下去,直到全部现钞都成为存款准备金,保留在整个银行体系之中为止。这意味着银行体系将会获得大于初始现金存款额的银行存款总额,这种由于银行体系一连串的存款,贷款,再存款,再贷款……的过程,使银行存款总额不断增加的机制就称为银行存款的创造机制。

此答案参考:《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第263页,作者:曹家和,河海大学出版社

当然,这只是理论,现实生活中要比这个复杂得多,银行的存款创造也没有理论上那么多。

❽ 简要分析制约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因素

简要分析制约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因素。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必须从其吸内收的存款中按一定容比例提取法定存款准备金,上缴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不得动用。这部分资金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例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提现率: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提现率又能称现金漏损率,是指现金漏损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这也是影响存款扩张倍数的一个重要因素。
3)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为了安全和应付意外之需,实际持有的资金准备金常常多于法定存款准备金,从而形成了超额准备金。这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就是超额准备金率。
4)商业银行吸收的活期存款数量,即原始存款总量。

❾ 【政治经济学】10000万元原始存款最终可创造出50000元存款,为什么根据货币乘数

10000元原始存款最终可以创造出50000万元的存款,说明货币创造乘数回K=5。所谓货币创造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答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供给与最终形成的社会货币流通量之间存在着倍数扩张或者收缩的关系。货币乘数是多种因素决定的,如果用K,D,R分别表示货币乘数,货币存量或者说最终创造的存款额度,基础货币存量即原始存款,那么有关系式K=D÷R,不过这个乘数只是理论上的,它要满足以下三个苛刻的条件才会有如上等量关系式,即:1,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为零;2,公众均利用过期存款签发的支票进行交易;3,商业银行只开设了活期存款的储蓄品种。就此题来说,是在满足以上假设前提之后,又假设了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为20%,这也是实际准备金率,这样一来,A银行吸纳了某人或企业10000元的原始存款,保留20%的存款准备金,将剩下的8000元贷放出去,获得8000元的企业或者个人又将此存入B银行,B银行保留这8000元的20%作为存款准备金,将剩下的80%即6400元贷出去,如此类推,每家银行的存款增加数就拍成了10000,8000,6400, ……

阅读全文

与存款创造理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