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谁发明了email

谁发明了email

发布时间:2020-12-22 17:30:45

⑴ 谁发明了email这一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he20thcentury..Also,.,.Asaresult,(农业),instry(工业),ecation(教育)andsoon.Forexample,...Andwemuststartrightnow.

⑵ 电子邮件是谁发明的

BBN的Ray
Tomlinson发明了通过分布式网络发送消息的email程序。最初的程序由两部分构成:同一机器内部的email程序(SENDMSG)和一个实验性的文件传输程序(CPYNET)。

⑶ 到底是谁发明了电子邮件要准确!

雷.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

是谁发明了电子邮件?这有点像在问:“谁发明了互联网?”即使是对其有内深入研究的容专家,也无法说清它确切的诞生时间。但是在众多声称自己发明了电子邮件的声音中,雷·汤姆林森的主张比其他人更可信,他是第一个将“@”引入电子邮件的人。出于这个原因,很多人都将汤姆林森视为“伊妹儿”(Email)的爸爸。

在今年早些时候,为表达对他在1971年发明初级电子邮件系统的认可,互联网协会(ISOC)推选汤姆林森进入首届互联网名人堂。一同入选的还有温顿·瑟夫(谷歌副总裁兼首席互联网专家,许多人把他看作“互联网之父”之一,他是TCP/IP协议和互联网架构的联合设计者之一)、蒂姆·伯纳斯·李爵士(万维网的发明者,互联网之父)和范·雅各布森(TCP/IP协议的主要起草者之一)。

⑷ 请英语高手翻译一下这段英文 是关于email的发明者的介绍 我的英语并不好 谢谢各位了!

楼上哥们不要用翻译器糊弄人....

翻译如下:
雷蒙德·塞缪尔·汤姆林森(生于1941年,在纽约的阿姆斯特丹)是一名程序员,他于1971年在阿帕网络上成功运行了电子邮件系统。电子邮件在之前已经运用于其它网络中,如自动数字通信网络和PLATO(搞不懂这个要怎么翻译..可直译为''柏拉图系统'')。这是第一个可以在连接到阿帕网络的不同主机用户间发送邮件的系统。在此之前,人们只能将邮件发送给使用了相同计算机的用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使用@这一符号来区分人们所使用的不同的服务器(或者翻译成机器),这一方法直到现在仍被运用在人们的电子邮件地址中。
汤姆林森发送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是一封测试邮件。这封邮件没有被保存,而且汤姆林森认为它是无关紧要的,像"QWERTYUIOP".一样。这个观点经常被错误的引用为:第一封邮件的内容是"QWERTYUIOP"。汤姆林森随后表示,测试邮件的信息可以完全被忘记,因此他已经忘记他们了。
最初,他发明的邮件信息系统没有被认为是一件大事。当汤姆林森将这一发明展示给他的同事Jerry Burchfiel时,Jerry说:不要告诉任何人!(发明这个东西)这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

注:第二段中双引号里的字面"QWERTYUIOP"是电脑键盘上三排字母中最上面的一排,这排字母根据统计学,认为是在人们的拼写中运用次数最少的一些字母,所以原文的含义就是“像这些字母一样不重要”。如果非要翻译你知道意思即可。

⑸ 谁发明了E-mail

电子邮件是在70年代发明的,它却是在80年才得以兴起。使电子邮件成为主流的第一个程序是Euroda,是由史蒂夫·道纳尔在1988年编写的。
70年代的沉寂主要是由于当时使用Arpanet网络的人太少,网络的速度也仅为56Kbps标准速度的二十分之一。受网络速度的限制,那时的用户只能发送些简短的信息,根本别想象那样发送大量照片;到80年代中期,个人电脑兴起,电子邮件开始在电脑迷以及大学生中广泛传播开来;到90年代中期,互联网浏览器诞生,全球网民人数激增,电子邮件被广为使用。
Eudora简史:
由于Euroda是第一个有图形界面的电子邮件管理程序,它很快就成为各公司和大学校园内的主要使用的电子邮件程序。
然而Euroda的地位并没维持太长时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Netscape和微软相续推出了它们的浏览器和相关程序。微软和它开发的Outlook使Euroda逐渐走向衰落。
在过去5年中,关于电子邮件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基于互联网的电子邮件的兴起。人们可以通过任何联网的计算机在邮件网站上维护他们的邮件帐号,而不是只能在他们家中或公司的联网电脑上使用邮件。这种邮件是由Hotmail推广的。如今Hotmail已经成为一大热门网站,微软在8月宣布,邮件服务的用户已经达到了1.1亿。但微软在1998年收购此网站的时候却仅用了4亿美元,这个价格后来令Hotmail的创建者沙比尔·布哈蒂尔后悔不迭。
Hotmail的成功使一大批竞争者得到了启发,很快电子邮件成为门户网站的必有服务,如雅虎,netscape,Exicite和Lycos等,都有自己的电子邮件服务。

⑹ 读谁发明了email读后感

以下是读后感写作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⑺ 世界上第一个电子邮件是什么~~谁发明~~

世界第一个电子抄邮件30岁了
伦敦消息袭:世界上第一个电子邮件发出至今,已经有多少年了呢?答案是在本月已满30年。

被称为"电子邮件之父"的美国工程师汤姆林森,在30年前这个月的某一天,于所属BBN科技公司在剑桥的研究室,把世界第一封电子邮件从他的一台电脑发送到毗邻的另一台电脑。当时他选择了目前红得发紫的“@”符号,以显示电子邮件是传送到另一个地点。但他已不太记得何时寄出第一封信,信的内容或收件人是谁。

他对媒体说,"我想不起来第一封信写什么,可能是林肯总统的演讲词。我唯一记得的是信全是用大写字体写的。"

他说:“我们当时并不知道它的重要性。我们本打算让一小组人使用它,根本没想到它将很快地遍布全球。”

他谦称自己的发明并非旷世巨作,仅仅是约200行的程式码。 汤姆林森创造了远端个人信箱,可经由电脑网络传送与接收信息。他还设想了现在广为人知的符号"@",以确保信息传送至指定的收信者。

汤姆林森说,电子邮件系统在几年后才稳定下来。直到个人电脑在1980年代中期盛行于世,电子邮件才开始进入电脑热爱者与大学学生的生活之中。

⑻ email又称为(),意思是(),是() 发明的

email又称为(Electronic Mail、E-Mail或email、mail),意思是(电子邮件),是(计算机科学家 K.教授) 发明的

E-Mail起源
对于世界上第一封电子邮件(e-mail),根据资料,有两种说法:
电子邮件
第一种说法
1969年10月世界上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是由计算机科学家Leonard K.教授发给他的同事的一条简短消息。
据《互联网周刊》报道世界上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是由计算机科学家Leonard K.教授发给他的同事的一条简短消息(时间应该是1969年10月),这条消息只有两个字母:“LO”。Leonard K.教授因此被称为电子邮件之父。
Leonard K.教授解释,“当年我试图通过一台位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计算机和另一台位于旧金山附近斯坦福研究中心的计算机联系。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从一台计算机登录到另一台
电子邮件
机。当时登录的办法就是键入L-O-G。于是我方键入L,然后问对方:‘收到L了吗?’对方回答:‘收到了。’然后依次键入O和G。还未收到对方收到G的确认回答,系统就瘫痪了。所以第一条网上信息就是‘LO’,意思是‘你好!’”
第二种说法
1971年,美国国防部资助的阿帕网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出现了:参加此项目的科学家们在不同的地方做着不同的工作,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家使用的是不同的计算机,每个人的工作对别人来说都是没有用的。他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借助于网络在不同的计算机之间传送数据的方法。为阿帕网工作的麻省理工学院博士Ray Tomlinson把一个可以在不同的电脑网络之间进行拷贝的软件和一个仅用于单机的通信软件进行了功能合并,命名为SNDMSG(即Send Message)。为了测试,他使用这个软件在阿帕网上发送了第一封电子邮件,收件人是另外一台电脑上的自己。尽管这封邮件的内容连Tomlinson本人也记不起来了,但那一刻仍然具备了十足的历史意义:电子邮件诞生了。Tomlinson选择"@"符号作为用户名与地址的间隔,因为这个符号比较生僻,不会出现在任何一个人的名字当中,而且这个符号的读音也有着"在"的含义。阿帕网的科学家们以极大的热情欢迎了这个石破天惊般的创新。他们天才的想法及研究成果,现在可以用最快的--快得难以觉察--速度来与同事共享了。许多人回想起来,都觉得阿帕网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当中,电子邮件功不可没。(这个说法也是较为广传的。)

⑼ 电子邮件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电子邮件(Email)出现的历史远远久于即时聊天工具。最早的email应用出现于20世纪时代初期的Arpanet网络的应用上,当时计算机工程师Ray Tomlinson发明采用 @ 符号作为发送信息的地址确认符号、Larry Roberts开发了对发送信息进行管理的程序。到1988年,由Steve Dorner 开发了名为Eudora邮件管理程序,实现对电子邮件的图形用户界面的管理。1989年,英国莲花公司发布了Lotus Notes电子邮件系统35000份。其后,直到1996年,才出现微软的Outlook邮件系统的1.0版。1998年微软收购了1996年出现的hotmail。2001年是电子邮件产生应用的30周年纪念年。 电子邮件最初是作为两个人之间进行通信的一种机制来设计的,但目前的电子邮件已扩展到可以与一组用户或与一个计算机程序进行通信。由于计算机能够自动响应电子邮件,任何一台连接 Internet 的计算机都能够通过 E-mail 访问 Internet 服务,并且,一般的 E-mail 软件设计时就考虑到如何访问 Internet 的服务,使得电子邮件成为 Internet 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服务之一。事实上,电子邮件是 Internet 最为基本的功能之一,在浏览器技术产生之前,Internet 网上用户之间的交流大多是通过 E-mail 方式进行的。 尽管电子邮件是 Internet 的最常见的服务,但不使用 Internet 也能收发电子邮件。早期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工作的研究人员,在工作中意识到通过网络可以提供一种将电话通信与邮政信件相结合的通信手段,最终产生了这种全新的通信方式即电子邮件。世界上许多公司和机构每天都要使用电子邮件,但他们可能只是利用局域网与其他计算机连接,并通过这些网络传输电子邮件。当然在局域网环境中可以收发电子信件的只有那些与局域网连接的用户,而一旦局域网与 Internet 连接,则该局域网上的每个用户就可以跨越时空,与遍布全球各地的 Internet 用户进行电子邮件的收发。

阅读全文

与谁发明了email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