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圆号是谁发明的
又称法国号。广泛用于交响乐队、军乐队中的铜管乐器。铜制螺旋形管身,漏斗状号嘴,喇叭口较大。古典的圆号音高为F或降B调,有3个阀键(有直立式和旋转式两种),用增加管子长度的办法降低圆号自然泛音的音高。阀键使得演奏者能够吹奏从低音B到高音F之间的所有半音。圆号是移调乐器,记谱用高音谱表,比实际音响高五度。现代最常用的是F调圆号,有许多演奏家使用双调圆号,这种圆号有一个由左手拇指控制的降B附管的阀键,用以增加长度,使圆号从F调转入较低音域的降B调。圆号演奏者可将手插入喇叭口,这样既可减弱音量又可改变音色,形成阻塞音,也可使用梨形的弱音器,但不改变音高。用阻塞音和弱音器后音量减小,弱奏时音色温柔、暗淡,有远距离的效果,强奏时发出粗犷破裂般的音质。现代圆号是由1650年前后法国的猎人号角发展而来,为了能在一个号上吹出各种调来,演奏家曾在号嘴下装有可插接的管,德国的A.J.汉佩尔改进了这种装置。17世纪进入管弦乐队,19世纪初直升式阀键由F.布吕默尔和H.施特尔策尔发明,被众多制作家采用。大约在1900年新近发明的双调圆号替代了人们所喜欢的F调阀键圆号。圆号声音柔和、丰满,和木管、弦乐器的声音能很好地融合。在交响乐队中 ,通常使用4支圆号。有名的圆号作品有:J.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五重奏、J.勃拉姆斯的三重奏。J.海顿、W.A.莫扎特、P.欣德米特均创作了圆号协奏曲。
2. 圆号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圆号传入我国是在19世纪末,当时清政府的军乐队中已采用圆号。据说在20世纪初袁版世凯登基时权曾经组织一支军乐队为其演奏“皇帝歌”。
圆号,又名法国号,是一种西洋乐器,外文名称为Horn或France cor。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人类就发明了用动物的空角制成的号角,它作为狩猎时传达信息的工具,因其传播距离比直接用人声传播要远得多,所以现在仍有国家把圆号称为“森林的号角”。
3. 是谁发明了乐器
钢琴。是意大利人Bartolommeo Cristofori在中世纪发明的,改造的前身是大键琴。
小提琴版。关于小提琴的起源说法很权多,不过起源确实很早很早。
吉他。吉他起源于鲁特琴,现代吉他的起源是在西班牙,然后传遍了欧洲。
圆号。叫做法国号,是法国民间的流传下来的。现代圆号是布吕莫尔和施特尔策尔改造来的。
长笛。又叫德国笛,起源无从考证了,现代长笛是波姆改造成的。
4. 圆号是谁发明的
发展简史
圆号又称法国号。法语为cor,圆号发源于欧洲。它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三干多年以前。在中古时期,尚以采集野果、狩猎为生的人类,用牛、羊等兽角制成了可以发出声音的器具——号角,用以互相传递信息。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有三干多年前用羊角制作的号角实物——休法,是由犹太教寺院传下来的,在该教的圣经中可以找到有关休法的详细叙述和记载。 从最初只能发出一、两个声音的号角发展到今天的圆号,其间经历了许多次的变革。17世纪初出现的由七尺长的黄铜管盘成的圆形狩猎号角在当时的宗教仪式和王室活动中,以及在军队的出征、凯旋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这种盘式圆形的狩猎号角,可以说是圆号的雏型。 对于乐器来说,它的性能比造型有更大的意义。在法国,直管、或者弓形的号角也演变为现在圆号的外形,尽管它由于没有任何活门(活塞、侧孔),只能发出自然音列中的少数音,人们仍正式称其为“自然圆号”,以区别于号角和现代圆号。 17世纪自然圆号的号管盘旋两圈。据说,当时用不同的泛音管可以吹出狞猎所需要的31种不同的信号,可以用特定的号声来描绘所见到的动物种类、大小、甚至动物的颜色。此外,还有表示传递、追逐、呼救、狞猎完毕等信号。在狞猎出发前及猎后归来时,由二至八个猎手组成的原始吹奏乐队所吹奏的号声,含有重要的音乐要素。这些流行的狩猎曲调和号声是乐队使用号角的直接原因。作曲家卡瓦里·吕利在他们的少数几部歌剧的狩猎场面中,最早使狩猎号角与其他乐器一起合作演奏,这种做法一直延续了200多年,乐队使用的就是自然圆号(法国狩猎号)。 大约1705年,德国作曲家凯萨·雷因哈弟在他的歌剧作品中独立使用圆号,意大利作曲家史卡拉第·杜曼尼可1714年在他后期作品中也用了圆号,次年亨德尔在《水上音乐》中使用了两支圆号,约翰·瑟巴斯倩·巴赫也在众多的清唱剧和1721年写的第一《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作品中使用它,至此圆号就成了乐队不可缺少的一员了。 在这200年间,自然圆号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革,1715年之前,圆号只能吹出本调的固定泛音,要演奏不同调性的乐曲,必须调换相应调性的自然圆号。 约1715年,在维也纳出现了在号嘴的入口处调换弯管(定调管)的圆号。即根据乐曲的需要,把不同长度(有大三度、小三度、四度、五度、大六度、小六度、小七度、八度、九度的)的圆形定调管插入号嘴入口处以延伸管长的方法改变乐器的基音。在亨德尔、巴赫、海顿的早期作品中都用了这种圆号。 1750年,德累斯顿宫廷乐队的圆号演奏家安特姆·约瑟夫·亨佩尔发明了“阻塞”吹奏法,这是一种将右手伸进圆号出音口,靠手的位置变化和气息的控制,吹出音阶各音的方法。这样,中音以上的音域不再需要调换定调管。为了便于使用“阻塞”吹奏法(人称“手号”),亨佩尔将圆号口朝天的习惯改为向右手的方向,亨佩尔的这一变革在圆号的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上述弯管、导管以及其他技术上的改革都发生在18世纪。但是,只有在19世纪发明了活塞以后,圆号才获得了真正的解放。 1818年,有两位西里西亚人,海因里赫·斯托尔泽和弗利德利赫·布鲁迈尔,发明了活塞式铜管乐器,第一次把活塞装置用在圆号上,当时只设计了两个上、下运动的直升式活塞。大约1830年,在维也纳又出现了左右运动的回旋式活塞;这样,到1835年时终于制造出了三个活塞的定型圆号,直到现在。 1835年,法国作曲家哈勒威和德国作曲家舒曼在他们的音乐作品中第一次使用了活塞圆号。而真正脱离手号系统的音乐作品,则以舒曼1849年为F调圆号而作的《慢板与快板》为标志。 大约在1900年,德国的格鲁斯比发明了降B调和F调两个基调的有四个活塞的圆号,这种圆号声音比较亮、音比较准、发音比较容易、吹高音也省力。 1914年美国的圆号演奏家杉索尼(为了方便阻塞音的演奏,在原来四个活塞的拇指活塞旁又设计了一个可降低半音的活塞键。 在20世纪中,仍有许多演奏学派的发展以及乐器制作技术上的改革。包括使用新型的合金和塑料来制造圆号。还出现了三排圆号和特高音圆号。确立了F调和降B调的双排圆号为管弦乐队的标准乐器。(来自网络)
5. 常见的吹奏乐器有哪些
主流乐器有:钢琴、小提琴、吉他、爵士鼓、电子琴。风琴,大提琴,中提琴,口琴,凤凰琴。
钢琴:
钢琴(意大利语:pianoforte)是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有“乐器之王”的美称。由88个琴键(52个白键,36个黑键)和金属弦音板组成。意大利人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hristofori,1655-1731) 在1709年发明了钢琴。
钢琴音域范围从A0(27.5Hz)至 C8(4186Hz),几乎囊括了乐音体系中的全部乐音,是除了管风琴以外音域最广的乐器。钢琴普遍用于独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作曲和排练音乐十分方便。演奏者通过按下键盘上的琴键,牵动钢琴里面包着绒毡的小木槌,继而敲击钢丝弦发出声音。钢琴需定时的护理,来保证它的音色不变。
小提琴:
小提琴(意大利文:Il violino)是一种弦乐器。总共有四根弦。靠弦和弓摩擦发出声音。小提琴琴身(共鸣箱)长约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侧板粘合而成。
面板常用云杉制作,质地较软;背板和侧板用枫木,红木,质地较硬。琴头、琴颈用整条枫木,指板用乌木。
小提琴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与钢琴、古典吉他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
吉他:
吉他(意大利语:Chitarra),又译为结他或六弦琴。是一种弹拨乐器,通常有六条弦,形状与提琴相似。
吉他在流行音乐、摇滚音乐、蓝调、民歌、佛朗明哥中,常被视为主要乐器。而在古典音乐的领域里,吉他常以独奏或二重奏的型式演出;当然,在室内乐和管弦乐中,吉他亦扮演着相当程度的陪衬角色。
古典吉他与小提琴、钢琴并列为世界著名三大乐器。
乐器,英文:musical instruments,泛指可以用各种方法奏出音色音律的器物。一般分为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
能够发出乐音,并能进行音乐艺术再创造的器具。人类通过演奏乐器,借以表达、交流思想感情。对乐器的界定,音乐界和乐器学界有不同看法。音乐界认为,用于音乐的发声器具才是乐器;
乐器学界则通常将许多非音乐领域中的发声器,如古代战争中的鸣金击鼓、宗教中的祈祷诵经、婚丧中的礼仪信号、商贩招揽的信号器等,也视为乐器,甚至将一些生产劳动用具和日常生活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