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3.电鱼与伏特电池;
4.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
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6.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7.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8.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9.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10.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11.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
12.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13.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14.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贝用它的蛋白质生成的胶体非常牢固,这样一种胶体可应用在从外科手术的缝合到补船等一切事情上.
17.乌贼和鱼雷诱饵 乌贼体内的囊状物能分泌黑色液体,遇到危险时它便释放出这种黑色液体,诱骗攻击者上当.潜艇设计者们仿效乌贼的这一功能读者设计出了鱼雷诱饵.鱼雷诱醋似袖珍潜艇,可按潜艇的原航向航行,航速不变,也可模拟噪音、螺旋节拍、声信号和多普勒音调变化等.正是它这种惟妙惟肖的表演,令敌潜艇或攻击中的鱼雷真假难辩,最终使潜艇得以逃脱.
18.蜘蛛和装甲 生物学家发现蜘蛛丝的强度相当于同等体积的钢丝的5倍.受此启发,英国剑桥一所技术公司试制成犹如蜘蛛丝一样的高强度纤维.用这种纤维做成的复合材料可以用来做防弹衣、防弹车、坦克装甲车等结构材料.
19.长颈鹿和“抗荷服” 长颈鹿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其大脑和心脏的距离约3米,完全是靠高达160~260毫米汞柱的血压把血液送到大脑的.按一般分析,当长颈鹿低头饮水时,大脑的位置低于心脏,大量的血液会涌入大脑,使血压更加增高,那么长颈鹿会在饮水时得脑充血或血管破烈等疾病而死.但是裹在长颈鹿身上的一层、厚皮紧紧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压,飞机设计师和航空生物学家依照长颈鹿皮肤原理,设计出一种新颖的“抗荷服”,从而解决了超高速歼击机驾驶员在突然加速爬升时因脑部缺血而引起的痛苦.这种“抗荷服”内有一装置,当飞机加速时可压缩空气,也能对血管产生相应的压力,这比长颈鹿的厚皮更高明了.
20.鲸鱼和潜艇的“鲸背效应” 当代核潜艇能长时间潜航于冰海之下,但若在冰下发射导弹,则必须破冰上浮,这就碰到了力学上的难题.潜舴专家从鲸鱼每隔10分钟必须破冰呼吸一次中得到启迪,在潜艇顶部突起的指挥台围壳和上层建筑方面,作了加强材料力度和外形仿鲸背处理,果然取得了破冰时的“鲸背效应”.
21.蝴蝶和卫星控温系统 遨游太空的人造卫星,当受到阳光强烈辐射时,卫星温度会高达200摄氏度;而在阴影区域,卫星温度会下降至零下200摄氏度左右,这很容易烤坏或冻坏卫星上的精密仪器仪表,它一度曾使航天科学家伤透了脑筋.后来,人们从蝴蝶身上受到启迪.原来,蝴蝶身体表面生长着一层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每当气温上升、阳光直射时,鳞片自动张开,以减少阳光的辐射角度,从而减少对阳光热能的吸收;当外界气温下降时,鳞片自动闭合,紧贴体表,让阳光直射鳞片,从而把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科学家经过研究,为人造地球卫星设计了一种犹如蝴蝶鳞片般的控温系统.
还有这些:
生物学家通过对蛛丝的研究制造出高级丝线,抗撕断裂降落伞与临时吊桥用的高强度缆索.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
响尾蛇导弹等就是科学家模仿蛇的“热眼”功能和其舌上排列着一种似照相机装置的天然红外线感知能力的原理,研制开发出来的现代化武器.
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鱼反冲原理.
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变色龙的变色本领,为部队研制出了不少军事伪装装备.
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
白蚁不仅使用胶粘剂建筑它们的土堆,还可以通过头部的小管向敌人喷射胶粘剂.于是人们按照同样的原理制造了工作的武器—一块干胶炮弹.
美国空军通过毒蛇的“热眼”功能,研究开发出了微型热传感器.
我国纺织科技人员利用仿生学原理,借鉴陆地动物的皮毛结构,设计出一种KEG保温面料,并具有防风和导湿的功能.
根据响尾蛇的颊窝能感觉到0.001℃的温度变化的原理,人类发明了跟踪追击的响尾蛇导弹.人类还利用蛙跳的原理设计了蛤蟆夯.人类模仿警犬的高灵敏嗅觉制成了用于侦缉的“电子警犬”.科学家根据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
1、球型宫殿:非洲文鸟用喙和脚巧妙编织而成的圆巢,它从一个圆支架做起,形成一个圆球最后再将其悬挂在树枝上.
2、稳定的轻质结构:田蜂筑造的纸盒型巢十分精致,它虽然是一种轻质结构,但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稳定性.
3、完美的胶合:织网蚁的巢是用树叶粘合而成.它们的幼虫能够吐出粘合剂,是理想的"胶水瓶".
4、树上圆塔住宅:楼群居雀的居所看起来就像架在树上的一个摇摇欲坠的柴草堆,但其结构十分牢固,能够维持几十年,经常是到树不堪重负被压断为止.
5、树杈上的"灶"灶:鸟的巢是用粘土砌成的,一般选在较为安稳的树杈上.一个巢大约需要2500粒粘土,都是灶鸟用喙衔来的.
6、平台建筑群:热带无刺蜂用蜂蜡建筑蜂巢,层层叠叠结合在一起,通常有40层,外表看起来就像是电影《星球大战》中的航天飞船,能够安置10万户"居民".
7、带空调的古堡:白蚁能够通过一种匪夷所思的管道系统改善巢内的温度状况,白天制冷,夜里供暖.
水母几乎全部由水构成,它身体中的水分实际上占到了百分之九十八,组成它身体的分子之间,有着大量的液体,经过提炼就能从中获得日常用的聚合胶
我国古代著名工匠鲁班,上山伐树时,被丝矛草割破了手.他觉得奇怪,一棵小草怎么会这样厉害?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丝茅草叶子的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细齿.于是鲁班发明了木工用的锯子.
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的结构原理中.
早在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近年来,科学家先是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由荧光素、荧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电池.因为这种电池是根据电鱼的天然发电器设计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电器官”.
建筑上模仿贝壳修造的大跨度薄壳建筑,模仿股骨结构建造的立柱,既消除应力特别集中的区域,又可用最少的建材承受最大的载荷.军事上模仿海豚皮肤的沟槽结构,把人工海豚皮包敷在船舰外壳上,可减少航行揣流,提高航速;
在搞清森林害虫舞毒蛾性引诱激素的化学结构后,合成了一种类似有机化合物,在田间捕虫笼中用千万分之一微克,便可诱杀雄虫;
❷ 人类根据什么动物发明了什么
1、苍蝇与照相机
苍蝇的复眼结构启发了人类,使人类发明了一次能拍摄1000多张高清晰照片的蝇眼照相机。防水自洁产品,来自于莲叶效应,这些莲叶表面具有微米级的突起细胞,细胞上又覆盖着一层纳米级的蜡状结晶,这些结构使得莲叶具有疏水性,出淤泥而不染。事实上,人们取材于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发明还有更多。
2、子弹头列车与翠鸟
1964年,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前,日本推出了世界第一列子弹头列车,这是当时最快的列车之一,时速能达到210千米,当时欧洲火车的最快速度为每小时160千米,子弹头列车的成功运行,重新推动了世界各国修建高速铁路的兴趣。所以,今天高速铁路系统如此发达,还得感谢日本当年的这一发明。
当时设计子弹头列车的工程师也是鸟类观察员,他想到了翠鸟。翠鸟捕鱼时,会从阻力较小的空气中冲入阻力较大的水中,也会经历阻力的急剧变化,却只溅起很小的水花。奥秘就在于翠鸟拥有一个流线形的长长尖喙,越靠近脸部,喙越宽,这样水流可以顺畅地向后流动。
3、鱼和汽车
在中国的高速路上,车速超过每小时100千米时,同车道的车就得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而低于这一车速时,最小间距要保持在50米以上。然而,在大海中,高速行进的鱼群,可不需要这样。鱼儿们彼此挨得非常近,还会模仿周围鱼的动作,保持集体同步运动,它们怎么就不担心撞车呢?
这是因为鱼能凭借长测线器管察觉出周围水压的微小变化。这种线型的传感器非常灵敏,能够将环境变化信息,迅速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使鱼迅速反应。鱼的这项高超本领启发了日本科学家们,他们发明了叫做EPORO的机器人。
4、蝴蝶启发了电子阅读
电子阅读器改变了大家的阅读方式。这些设备电力持久,存储量大,方便携带,人们不需要去图书馆,就能阅读海量书籍。然而,目前为止,大多数的电子阅读器还需要内嵌LCD灯发光,屏幕文字色彩单调,而且在耀眼的阳光下,往往没法阅读。
不过,现在这些问题已经迎刃而解。高通推出了一款显示屏,它不仅可以让你在阳光下阅读显示屏,并且屏幕色彩缤纷,能够充分还原画面的颜色。而研究者们的灵感来源正是蝴蝶。
5、壁虎的脚与胶粘剂
1968年,在美国3M公司工作的工程师史宾塞·席佛试图研发一种强力粘剂,最终他发明了一种粘性非常弱的粘合剂,这种粘合剂能重复粘贴,还不会留下痕迹。随后,另一位3M公司的工程师将这种粘合剂与纸条结合,第一个便利贴诞生。
然而,自此之后,粘合剂的技术并没有根本性的进步,如何将两件物品长久地黏在一起,对于人类来说依旧是个难以解答的谜题。不过,壁虎显然不会为这件事头疼,它们轻松地飞檐走壁,即便物体表面多么光滑,它们也能牢牢黏住。
而奥秘就在于它们的脚底有几百万根次纳米级的细毛,能操纵负电子和正质子之间的引力,利用分子间作用力粘贴在物体表面。所以壁虎不用用力抓物体表面,并且脚一挪开,就能去除粘性。
❸ 仿生学的发明创造
指仿学生物的发明,有以下事列:
青蛙-电子蛙眼
鱼-潜水艇
响尾蛇-探热器
企鹅-雪地汽车
袋鼠-跳跃机
苍蝇-平衡竿
长颈鹿-“抗荷服”
响尾蛇-红外线感受器
鳄鱼“流泪”-仿生海水淡化器
鸟-飞机
人手-机械臂
电鱼-伏特电池
萤火虫-人工冷光
苍蝇的鼻子-气味分析仪
蝙蝠-雷达
青蛙肌肉-抗干扰系统
视觉-电影摄影机
蛙眼-红外技术
昆虫的触角-天线
。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3。电鱼与伏特电池;
4。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
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6。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7。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8。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9。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10。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11。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
12。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13。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14。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❹ 谁发明了什么至少10个
爱迪生发明电灯、华佗发明麻沸散、伦琴发现X射线、贝克勒耳发现自发放射性、瑞利发现氩、达伦发明航标灯自动调节器、劳伦斯发明回旋加速器、格拉泽发明气泡室、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蔡伦发明了纸 、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贝尔发明了电话,等等。
一、爱迪生发明电灯
贝尔本人是一个声学生理学家和聋哑人语的教师。在他之前,德国人菲利普·雷斯曾发明过一台电话机,但其传声效果极坏,实际上无法被使用。1876年3月10日贝尔与他的同事试验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
此外贝尔还发明了一台测量听力的仪器,一台可用来发现人体内金属的仪器以及其它一些发明创造。
贝尔拥有电话的发明专利,但是有人也指出,从意大利移民到美国的安东尼奥·梅乌奇(Antonio Meucci)才是电话的发明者。
❺ 为什么人们从苍蝇身上受到启示创造出了导弹
苍蝇为人类做出了的伟大的贡献——振动陀螺仪(用于飞机、轮船或导弹指示方向)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的结构原理中。另外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个“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已经应用在火箭、高速飞机、导弹上,实现了自动驾驶。
❻ 发明创造的事例
1、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
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因为他有电灯、留声机、电影和蓄电池等一千多种发明成果,所以人们称他为“发明大王”、“魔术师”。
爱迪生最大的功绩是发明了电灯,然而在他的发明创造中,最引起当时社会震惊的,莫过于留声机了。在1877年秋天,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轰动了整个纽约,各家报馆的新闻记者。
像潮水般地涌来报道这一特大新闻。这一发明一经传出,激起当时社会急速而巨大的狂热达数月之久,铁路特开专车前去参观,许多人开始不相信这个发明。
疑心他是先在里面藏了个什么会说话的东西骗人的,有个教堂的主教用最高速度对着收音盘背诵《圣经》中的一串专门名词。
当这些名词一字不漏的从机器中重复出来时,人们才相信这东西确实不是虚假的,并且齐声称奇,报纸把留声机称之为19世纪的奇迹。
2、电话的发明
贝尔,就是发明电话的人。他1847年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曾想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
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
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应对面的交谈。于是,贝尔开始了电话的研究。那是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工电报机,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启发了贝尔。
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与此同时,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
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贝尔的思路顿时大开,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若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
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时大时小的电流。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不就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吗?
这样声音就沿电线传到远方去了。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电话吗!贝尔和华生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
疼得他直叫喊:“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那里来!”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3、罗兰·希尔发明邮票的故事
人类社会的发展,决定了人类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在地球上长期存活下去的。人类需要帮忙,人类需要交流,信息传递成了人类生存必需的基本活动之一。
最初是打手势,之后发明了语言,用马拉松式的长跑传递口信。再以后发明了文字,开始书信传递,于是有了古代邮驿。当时的邮资是按邮件运递路程和信件纸张数量逐件计算的。
即“递进邮资制”,收费的标准也很高。如果遇到江河泛滥、桥梁坍塌,信件就得多走几百公里。总计下来,邮资高得吓人。如此昂贵的邮资,是平民百姓望而生畏。
他们把寄信看成一件奢侈的事情。19世纪30年代是改革的黄金年代,改革造就了一代英雄。罗兰·希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在世界邮政史上树起了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罗兰·希尔经过多年的调查主张大幅度降低邮费,实行邮件不分远近、一律收费1便士的均一邮资。他还提出使用“印刷精美的邮政用品”来预先支付邮资。这种纸的大小与邮资图样大小相仿。
背面涂上一层薄胶,人们只要沾湿背胶就能够将其贴在信件上,这就是罗兰·希尔关于邮票的最初创意。为此,罗兰·希尔上书政府,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推荐。
1839年8月17日,维多利亚女王批准了这个议案,决定英国自1840年1月10日起实行1便士均一邮资法。罗兰·希尔也被女王任命负责邮政改革工作。为了把创意中的1便士邮票变成现实。
罗兰·希尔要求就应使用具有防伪性能并能在公众中取得信誉的图案作为邮票的图案。于是采用了威廉·怀恩创作的维多利亚女王的侧面头像,这样既显示了发行邮票的权威性。
又透过邮票宣传了英国,宣传了女王。邮票采用黑色油墨印刷,1840年4月15日,最后印出了世界上第一批邮票——黑便士邮票。
4、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
中国的历史上,除了文人雅士、帝王将相,也有很多的科学家,张衡就是其中很著名的一个。张衡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最有名的发明就是“地动仪”了。
那个时期,经常发生地震。有时候一年好几次。发生一次大地震,就会给老百姓和国家带来很多的伤害。当时的皇上和老百姓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认为是鬼神造成的。
张衡却不信神邪,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试验,发明了一个能测出地震的仪器,叫做“地动仪”。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形状像一个酒坛,四围铸着八条龙。
龙头伸向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含着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了一只张着大嘴的蛤蟆。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把铜球吐出。
铜球掉在蛤蟆的嘴里,发出响亮的声音,就告诉人们那边发生地震啦。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地动仪正对着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来,吐出了铜球,这是报告西部发生了地震呀。
但是,那天洛阳一点地震的迹象也没有,更没有听说附近有什么发生了地震。于是,朝庭上下都议论纷纷,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儿。
过了没几天,有人骑着快马来向朝廷报告,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金城、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连山都有崩塌下来的。大伙儿这才真正的信服了。
5、避雷针的发明
1752年,46岁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用绸子做了一个风筝,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天气里用麻线把风筝放上天空。麻线下端系了一把金属钥匙,当雨水把麻线浇湿以后就变成了导电体。
这时,他把手靠近钥匙,突然看到电火花在钥匙和手指之间跳过,同时,手指感到一阵刺痛。这个实验证明了天空中打雷实际上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由此,使富兰克林想到,如果在高大的建筑物上装一根金属导线,导线下端接地,根据尖端放电的原理,就可避免建筑物遭到雷击的危险。这就导致了避雷针的发明。
由于避雷针的发明,人类生活的世界就多了几分安全。关于避雷针的发明,似乎是一个偶然事件。一个巧合提醒了一位伟人突发奇想,导致了发明和创造。
❼ 哪个战争创造首次击落f-117隐形机的奇迹
佐尔坦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曾指挥老式的萨姆-3地空导弹击落美军不可一世的隐形战斗机F-117,从而成为南联盟的民族英雄。对此,美国媒体一直困惑不解。11月21日,一家美国媒体披露了这其中鲜为人知的细节。
挖掘潜力:相信老装备有作为
佐尔坦能够在战争中一举击落世界最先进的隐形战斗机F-117,是和他平时的指挥才能分不开的。作为南联盟防空导弹部队第250旅的一名上校,他指挥的第3导弹连有大约200名官兵。他对每位官兵的情况了如指掌,熟悉每人的优点和缺点,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作战潜力。平时,他根据未来防空作战的趋势,指挥部队刻苦训练,打造强有力的防空实力。
萨姆-3防空导弹是在1961年投入使用的,已经面世几十年,属于老掉牙的防空武器。佐尔坦为了让老式武器发挥新的作用,想了许多办法,对其进行了技术改进,使其成为抗击北约战机空袭的一大有力武器。美军航空兵空袭科索沃时,自以为拥有最先进的作战武器,并没有把南联盟防空部队当一回事。直至F-117隐形战斗机被萨姆-3击落,美军才如梦初醒。
难以置信:步行传递指令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佐尔坦不仅熟悉自己部队每位士兵的情况,还对美国空军武器装备极为了解。他知道,美军战机出航作战,一般配备“哈姆”反雷达导弹和电子侦察系统。一旦地面防空导弹部队开机搜索,美军战机随时可能发现,随时可以发射“哈姆”导弹予以摧毁性打击。此外,美军战机还配备了灵巧制导炸弹,可以根据地面目标发出的信号自动展开攻击。为此,他采取了极为奇巧的应对办法。
1999年3月24日科索沃战争爆发后,佐尔坦为了防止暴露位置,下令自己的部队不得使用空中现代化通讯系统。他要求作战通讯全部使用陆地方式。为此,他经常要求通信兵步行传递作战指令,似乎回到了原始通讯年代。有时,他还动用汽车去传递作战指令。总之,他采取一切手段把自己隐蔽起来。
正因为如此,美军虽然动用了许多侦察机和间谍卫星对科索沃进行全面监视和侦察,居然一直没有发现佐尔坦的防空部队。
机动高手:78天作战行走10万公里
潜心研究战争的佐尔坦发现,在现代战争中,面对强者的高技术侦察手段,弱者的快速机动是生存一大法宝。在科索沃战争中,他为了保护自己的部队,不得不经常转移阵地。因此,他的部队几乎每天都忙于搬家,包括装卸防空雷达、导弹、发射架以及选择发射阵地等。据不完全统计,从战争开始到6月份战争结束的78天作战中,佐尔坦的防空部队总共走了10万公里的路程,相当于绕地球两圈半。正因为这支部队不断转移阵地,北约战机每次携带炸弹飞往该部队阵地进行袭击时,总是慢一拍而扑空。通过这种方式,佐尔坦成功地保存了自己部队的实力,为后来击落F-117创造了条件。
信息灵通:及时得到相关情报
佐尔坦虽然身在南联盟,然而却了解1000多公里外美军战机的活动情况。一般来说,美军F-16和F-117隐形战斗机从意大利的阿维亚诺航空基地起飞,前往科索沃空袭作战。然而,南联盟早有防备,秘密派遣间谍潜伏在意大利美军航空基地周围。美军战机一起飞,南联盟间谍就会迅速把美军战机起飞的有关情报,包括空袭战机的机型和架数等情况迅速密报国内。佐尔坦防空部队接到情报后,可以迅速作好应战准备。
一旦北约战机侵入南联盟空域,南联盟派驻的地面防空观察员随时会发现,马上报告防空部队。不仅如此,南联盟地面防空观察员还会对北约战机进行持续跟踪和监视,随时报告其具体位置和数量等情报,为自己防空部队拦截作战提供保障。
由于防空情报部门的强有力支持,佐尔坦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使用防空雷达锁定北约战机展开拦截作战。结果,美军战机F-117根本就来不及发射导弹攻击地面防空雷达,就被迅速击落。在整个战争期间,佐尔坦从来就没有被北约战机“哈姆”导弹炸毁一部防空雷达。目前不清楚的是,佐尔坦是否事先得到了F-117侵入科索沃的情报。
速战速决:近距离巧打F-117
科索沃战争开始前,佐尔坦就预感战争爆发后F-117很可能要入侵作战。因此,他对隐形战斗机进行了大量研究,寻求最佳的对策。其中,他最大的成功就是让隐形战斗机F-117在他的防空雷达上现出原形,为萨姆-3防空导弹拦截作战提供了方便。然而,其中的技术秘密至今尚未详细透露。
佐尔坦深知萨姆-3防空导弹的性能,更知道F-117之类的北约战机的能耐有多大。因此,在拦截北约战机时,他采取了近距离速战速决的战术。他一般要等到北约战机靠近自己阵地时,才下令开机搜索并展开攻击,以防止敌机实施电子干扰和进行规避机动飞行。F-117隐形战斗机被击落时,离佐尔坦的防空阵地只有13公里。这对于高亚音速飞行的F-117来说,只是一闪而过的距离。
美军大意:F-117经常飞同样的航线
F-117是世界唯一实战部署的隐形战斗机。早在1999年2月21日,12架F-117就秘密部署在意大利阿维亚诺航空基地,开始为空袭南联盟作准备。该型机全长20米,高近4米,重23吨多,配备两台涡扇发动机,作战半径达1000公里,可以进行空中加油,能够携带激光制导炸弹等多种对地攻击武器作战。该型机雷达反射截面只有0.025平米,一般国家防空雷达很难探测,成为美军空袭南联盟的首选战机。
3月27日,一架代号为“维加3-1”的F-117从意大利起飞,空袭南联盟北部一个重要目标。这架F-117进行中空高亚音速飞行。两枚激光制导炸弹炸向目标。空袭结束后,F-117使用自动驾驶仪,准备返回意大利基地。晚上8时15分许,返航的该机突然发生巨大的震动。原来,佐尔坦指挥防空部队发射的一枚萨姆-3地空导弹在该机附近发生猛烈爆炸。该机随即失控坠毁。
这是美国第一次损失F-117隐形战斗机,也是南联盟第一次击落F-117隐形战斗机。F-117每架造价达1.2亿美元。佐尔坦防空部队击落一架F-117,岂止意味美国损失一架“王牌”战机,更重要的是F-117部队是美国最有名的战斗机部队,该型机被击落意味着美国空中“王牌”部队价值严重“缩水”。美军的高科技神话并非如其所吹的那样神。因此,这是对美国最沉重的打击。一时间,佐尔坦成为南联盟的民族英雄。
佐尔坦感到惊奇的是,F-117战机空袭南联盟太大意了,居然经常飞同样的航线。因此,地面防空部队只需“守株待兔”,就可击落该型机。
在战争中,作为防空英雄的佐尔坦不仅击落了F-117,还击落了另外两架北约无人机。此外,他的防空部队还迫使其他北约战机放弃数十次空袭任务逃之夭夭,以逃避他的防空导弹精确打击。
❽ 歼15飞行员曹先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曹先建创造了身负重伤419天后、术后复飞仅仅70天,驾驶歼-15战机成功着舰的奇迹专。
2013年3月,立志要到航属母部队去,要去飞最先进舰载战斗机的曹先建,通过重重考核和选拔,如愿成为一名舰载战斗机部队飞行员。2016年4月6日,曹先建在某机场进行飞行训练时,飞机飞控系统工作出现故障,危急时刻,曹先建紧急处置,试图挽救战机,直至最后2秒才被迫跳伞逃生,身受重伤。从事飞行14年,先后飞过7种机型、飞行数千架次、经历过数次生死考验的曹先建,这次伤得不轻。医生为他实施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手术,在6颗钢钉的作用下,2块钢板被固定在他的腰椎上
返回团队,曹先建凭着惊人的毅力迅速融入团队中。
在自身努力和战友们的帮助下,曹先建的着舰飞行技术实现了跨越,他的各项考核指标均达到了优等。曹先建和战友们迎来了“刀尖舞者”的冲击时刻。该选谁第一个着舰?曹先建主动要求第一个着舰。部队经过慎重研究,答应了曹先建的请求。2017年5月30日,伴随着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曹先建第一个驾机升空……他娴熟地操纵,数十吨重的歼-15战机如同一只海燕,以几近完美的轨迹,稳稳停在飞行甲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