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音节谁创造的

音节谁创造的

发布时间:2020-12-20 20:53:44

1. 英语是谁发明

英语来源: 英语(English)属于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族下的西日耳曼语支,由古代从欧洲大陆移民大不列颠岛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部落的日耳曼人所说的语言演变而来,并通过英国的殖民活动传播到世界各地。根据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数计算,英语可能是世界上第三大或第四大语言(1999年统计为322,000,000人),但它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二语言。上两个世纪英国和美国在文化、经济、军事、政治和科学上的领先地位使得英语成为一种国际语言。英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 与英语最接近的无疑是弗里西语,这种语言现在仍然被在荷兰北部弗里斯兰省的大约50万人使用。一些人认为苏格兰语是与英语接近的一个独立语言,而一些人则认为它是英语的一个方言。苏格兰语传统上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语言(有人甚至认为Ebonics是一个独立的语言,但是这很有争议性)。除了弗里斯兰语外最接近英语的就是在荷兰东部和德国北部的低地撒克逊语。其它相关的语言包括荷兰语、南非荷兰语和德语。诺曼人於11世纪征服英国,带来大量法语词汇,极大地丰富了英语。 在追溯英语的历史发展时,我们通常将它分为三个时期:(一)古英语(Old English),从公元450年至1150年;(二)中古英语(Middle English),从公元1150年至1500年;,(三)现代英语(Modern English),从1500年至今。为便于研究,我们常把1500?/FONT>1700年的英语称作“早期现代英语”(Early Modern English),1700年至今的英语称作“后期现代英语”(Later Modern English)。这样的分期当然不是绝对的,但它有助于我们对英语历史发展全过程的了解和研究。

2. 谁发明的对联啊丶

邵唯,我国著名青年作家,才华横溢,玉树临风,
对联就是这位才子发明的,谢谢,请给分。

3. 《长恨歌》是哪个朝代,谁写的为什么写具体内容是什么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创作原因: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主要内容: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译文:

唐明皇爱好女色一直在寻找绝色美女, 统治全国多年竟找不到一个称心的。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养在深闺之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丽质让她很难埋没人世间,果然没过多久便成为了唐明皇身边的一个妃嫔。她回眸一笑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宫中的其他妃嫔都显得黯然失色。

春季寒冷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润的泉水洗涤着白嫩滋润的肌肤。宫女搀扶起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由此开始得到皇帝的恩宠。

鬓发如云脸似花头戴金步摇,温暖的芙蓉帐子里与皇上共度春宵。只恨春宵太短一觉就睡到太阳高高升起,君王从此再也不早朝了。

承蒙皇上的恩宠忙得没有片刻闲暇,春日陪皇上一起出游晚上夜夜侍寝。后宫中妃嫔不下三千人,却只有她独享皇帝的恩宠。

金屋中梳妆打扮夜夜撒娇不离君王,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更添几许风韵。兄弟姐妹都因她列土封侯,杨家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

于是使得天下的父母都改变了心意,变成了不重视生男孩而重视生女孩。骊山华清宫内玉宇琼楼高耸入云,清风过处仙乐飘向四面八方。

轻歌曼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观看却百看不厌。渔阳叛乱的战鼓声震耳欲聋,宫中停奏霓裳羽衣曲。九重门的京城发生战事,君王带着群臣美眷向西南逃亡。皇帝仪仗队车队走走停停,到了距长安一百多里的马嵬坡。

御林军停止前进要求赐死杨贵妃君王无可奈何,只得在马嵬坡下缢杀杨玉环。贵妃头上的饰品丢弃在地上无人收拾,首饰金雀钗玉簪珍贵头饰一根根。皇帝欲救不能掩面而泣,回头看到贵妃惨死的场景血泪止不住地流。

风刮起黄尘格外萧索,回环曲折穿栈道车队踏上了剑阁古道。峨眉山下行人稀少,旌旗无色日月无光。蜀地山清水秀,引得君王相思情。在行宫看见月色就伤心,夜里听到铃声就断肠痛苦。时局好转皇帝重返长安,路过马嵬坡睹物思人徘徊不前。

马嵬坡下荒凉黄冢中,佳人容颜再不见唯有坟茔躺山间。君臣相顾泪湿衣衫,向东望无心鞭马任由马前进回京城。回来一看池苑的地方依旧,太液池边芙蓉仍在未央宫中垂柳未改。芙蓉开得像玉环的脸柳叶儿好似她的眉,此情此景如何不伤心落泪。

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兴庆宫和甘露殿秋草丛生,落叶满台阶长久不见人打扫。梨园歌舞艺人头发已雪白,椒房侍从宫女红颜尽褪。晚上宫殿中流萤飞舞玄宗悄然思念贵妃,孤灯油尽仍难以入睡。

迟缓的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长,星河泛白天快要亮了。鸳鸯瓦上霜花重生,冰冷的翡翠被里谁与君王同眠?阴阳相隔已经一年,为何你从未在我梦里来过?有个从临邛来长安的道士,据说他能用精诚招来贵妃魂魄。

君王思念贵妃的情意令他感动,于是道士尽力去寻找贵妃的魂魄。腾云驾雾如闪电,上天下地找了个遍。找遍九天之上寻遍九地之下,却还是茫茫不见所寻不得。忽然听说在海上有一座仙山,这座仙山被云雾环绕隐隐约约。

华美精巧的楼台阁被五彩云霞托起,那里面体态轻盈柔美的仙女数之不尽。当中有一个人字太真,肌肤如雪貌似花好像就是君王要找的杨玉环。使者来到金阙西边叩响玉石雕做的院门轻声呼唤,仙府庭院重重须经辗转通报。

太真听说君王的使者到了,从绣饰华美的帐子里惊醒。穿上衣服推开枕头出了睡帐,珠帘与银饰的屏风接连不断地打开。半梳着云鬓刚刚睡醒,来不及梳妆歪带着花冠就出厅堂来了。轻柔的仙风吹拂着衣袖微微飘动,就像中国的宫廷乐舞。

寂寞忧愁颜面上泪水长流,犹如春天带雨的梨花。含情凝视天子使者托他深深谢君王,马嵬坡上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昭阳殿里的姻缘早已隔断,蓬莱宫中的孤寂时间还很漫长。从仙境遥望人世间,看不到魂牵梦萦的长安只看到茫茫尘雾。

只有用当年的信物表达我的深情,钿盒金钗你带去给君王做纪念。把金钗、钿盒分成两半,我和君王各自留一半。但愿我们相爱的心就像黄金宝钿一样忠贞坚硬,天上人间总有机会再见。临别时殷勤地托使者寄语君王表情思,寄语中的誓言只有君王和我知道。

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中,夜半无人我们共起山盟海誓。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3)音节谁创造的扩展阅读:

1、《长恨歌》创作背景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2、赏析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

“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

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

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

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

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

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中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

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

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

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

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

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

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

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4. 英语是谁发明创造的

英语
英语,即英国的语言,英国的普通话为声调诡秘的伦敦音.

英语是目前全世界最为通用的语言,原因来自于英国当时的强大,可想而知,如果中国在近三个世纪都保持世界霸主地位的话,世界最为重要的通用语言将为汉语.

目前本土语言是英语系的有英国,英属各国,英国殖民地,美国等,甚至印度,新加坡这样的亚洲国家也将英语做为官方语言,当然这与当时英国的殖民主义有关,也可见英语应用的广泛程度遍布世界各个角落.

英语在下列国家和地区是第一语言:澳大利亚、巴哈马、爱尔兰、巴巴多斯、百慕大、圭亚那、牙买加、新西兰、圣克里斯多福及尼维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英国和美国。

英语在下列国家和地区中是主要的语言,这些国家包括巴西(连同葡萄牙语)、加拿大(连同法语)、多米尼克、圣路西亚和圣文森及格瑞那丁(连同法语)、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爱尔兰共和国(连同爱尔兰语)、利比里亚(连同非洲语言)、新加坡和南非(连同南非荷兰语和其它非洲语言)。

英语是下列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但不是本地语言:斐济、加纳、冈比亚、香港、印度、基里巴斯、莱索托、肯尼亚、纳米比亚、尼日利亚、马耳他、马绍尔群岛、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所罗门群岛、萨摩亚群岛、塞拉利昂、斯威士兰、坦桑尼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另外,英语在欧洲及日本是最普遍作为外语来学习的语言(32.6%),接着是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

英语来源:

英语(English)属于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族下的西日耳曼语支,由古代从欧洲大陆移民大不列颠岛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部落的日耳曼人所说的语言演变而来,并通过英国的殖民活动传播到世界各地。根据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数计算,英语可能是世界上第三大或第四大语言(1999年统计为322,000,000人),但它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二语言。上两个世纪英国和美国在文化、经济、军事、政治和科学上的领先地位使得英语成为一种国际语言。英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

与英语最接近的无疑是弗里西语,这种语言现在仍然被在荷兰北部弗里斯兰省的大约50万人使用。一些人认为苏格兰语是与英语接近的一个独立语言,而一些人则认为它是英语的一个方言。苏格兰语传统上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语言(有人甚至认为Ebonics是一个独立的语言,但是这很有争议性)。除了弗里斯兰语外最接近英语的就是在荷兰东部和德国北部的低地撒克逊语。其它相关的语言包括荷兰语、南非荷兰语和德语。诺曼人於11世纪征服英国,带来大量法语词汇,极大地丰富了英语。

英语历史:

早期日耳曼人部落(弗里西族、盎格鲁族、撒克逊族与朱特族)移民到英格兰,英语就是从他们的语言中变化继承下来。据《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记载,公元449年左右,不列颠群岛国王伏提庚(Vortigern)邀请“盎格鲁亲戚们”来帮助他对抗皮克特人。作为回报,他赐予盎格鲁族东南部的领土。随后他又进一步寻求支援,撒克逊族、盎格鲁族与朱特族人纷纷前来。《编年史》记载,最终这些“移民”建立了七个王国:诺森伯利亚、麦西亚、东盎格利亚、肯特、埃塞克斯、苏塞克斯、威塞克斯。

日尔曼人入侵后,统治了当地的凯尔特语民族,本地语言主要於苏格兰、威尔士、康沃尔与爱尔兰存活了下来。这些入侵者的语言逐渐形成了“古英语”,与近代弗里西语极为相象。English(英格兰人、英语)、England(英格兰)和East Anglia(东盎格利亚)这三个词是分别从描绘盎格鲁族的词汇发展而来:Englisc、 Angelcynn、Englaland。

1066年诺曼征服后三百年内,英格兰的国王只讲法语。因此一大批法语词汇进入了古英语,古英语本身也失去了大部分曲折变化,进化为中古英语。1500年左右的元音大推移将中古英语变形为近代英语。古英语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是《贝奥武夫》,中古英语则是《坎特伯雷故事集》。

近代英语在莎士比亚所处的时期开始繁荣,一些学者将之分为早期近代英语与后期近代英语,分界线为1800年左右。随着不列颠对全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占领和殖民,当地语言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语的发展。

音节

英语单词是由字母组成,字母构成音节,有的词包含一个音节,有的词包含两个、三个或更多的音节,分别称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单音节词单独存在的时候,一般都是重读的。双音节和多音节词一般只有一个音节是重读的。多音节除重音节外,有时还有一个次重读音节。

音节的核心是元音,由一个或几个元音字母代表。

弄清开音节、闭节的含义。

(1) 开音节(分为绝对开音节和相对开音节两类)

①以一个元音字母结尾的重读音节,称为开音节,或称绝对开音节。这个元音字母读它字母的本身音,即所 的“长音”。如I ,go ,my ta-ble, student,me , no, hi, he.

②包含一个元音字母的重读音节,在元音字母后面有一个辅音字母(r除外),还有一个不发音的字母e,这种重读音节也叫开音节,或称相对开音节。即:“一个元音字母+一个辅音字母+e(不发音)”结尾的音节叫相对开音节。这个元音也读它字母的本身音(名称音)。如:bike, nose, plane, face.

(2)闭音节

包含一个元音字母,而以辅音字母(r,w除外)结尾的重读音节,称为闭音节。即以“一个元音字母+一个或几个辅音字母”结尾的音节叫闭音节。如at、desk、in、not、bus等。这种音节中元音字母不读它的字母本身,而读它的“短音”。即a发[æ],e发,i发,o发 。

元音字母在闭音节中读规定的短音。

英语发展

现代英语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代英国英语 British English 1601年 英国莎士比亚,现代英语的奠基

第二代美国英语 American English 1831年 美国韦伯斯特,现代英语的规范

第三代国际英语 World English 1995年 中国新世界国际,现代英语的发展———— 世界现代英语发展史上第三个里程碑!

5. 我国的汉语拼音字母是从什么时候有的,谁发明的

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汉字拼音的发明人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

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著《西字奇迹》,这被认为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方案”。

1625年,金尼阁把利玛窦等人的罗马字注音方案加以修改补充,写成一部完整的罗马字注音专书,叫做《西儒耳目资》。

清末明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但同时也出现了拉丁字的拼音运动,而且跟左翼人士的政治运动结合很密切。

共和国成立后,立即由政府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就是现在使用的这一套方案,联合国也承认的。



(5)音节谁创造的扩展阅读

汉语的音节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声调3部分。打头的音是声母,其余的部分是韵母,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汉语的声调是辨义的。

例如“汤、糖、躺、烫”4个字的声母都是t,韵母都是ang,只是因为声调不同,意义就不一样,在语言里分别代表4个不同的语素,在书面上就写成4个不同的字。

声母都是辅音,最复杂的韵母由介音、主要元音和韵尾3部分组成。韵尾有的是辅音,有的是元音。北京音的辅音声母有23个。介音有i、u、ü3个,辅音韵尾有n和ng,元音韵尾有i和u。在组成音节的声母、介音、主要元音和韵尾4部分里,只有主要元音不能没有,其余3部分都不是必须出现的。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拼音的要领是:“前音(声母)轻短后音(韵母)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拼音时还要注意读准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音值。要读声母本音,不要念呼读音;要把韵母作为一个整体来读,不要把韵头、韵腹、韵尾分解开再临时拼合;要看清调号,读准调值。

6. 为什麼中文没像 东干族(陕甘话)一样 西里尔化 或者 拉丁化(越南语)或用创造音节字母取代汉字

其实东干语(官话)拼音化也有自身问题,比如法律,科技类文章会有很多同音字妨内碍精确辨义,这是因为整个官容话类的音节和音调较少。韩语也是这样,所以一些正式场合还是使用汉字(朝鲜除外)。中古汉语,越南语和汉语一些南方方言可以拼音化而基本不妨碍同音字辨析,因为音节和音调比较丰富

7. 英语是怎么发明的

英语是在特定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中,经过一系列民族迁移与征服的过程所形成的。公元前500年,凯尔特人进犯并占领了不列颠诸岛。凯尔特语是有史料依据所发现的不列颠诸岛上最早的语言,这种语言当今还为苏格兰北部、西部山地民族使用。
公元449年,居住在丹麦附近的三个日耳曼部族盎格鲁人(Angles)、撒克逊人(Saxons)、朱特人(Jutes)侵犯不列颠,经过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征服过程,几乎灭绝了原先的居民凯 尔特人。这三个入侵部落在语言方面基本上是相通的,他们都使用一种古代日耳曼各民族通用的文字。入侵者形成了许多小国。到七世纪初,这些小国合并成七个王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逐渐形成统一的英吉利民族,他们各自使用的方言也逐渐划一,出现了一种新的语言--盎格鲁撒克逊语,也就是古英语。
在七国争雄之中,盎格鲁人的两个王国在政治上、文化上的影响日益扩大。所以早期拉丁学者就用Angli来统称所有的三个部族,并沿用盎格鲁人"语言"的叫法把古英语叫做Englisc。到公元1000年,整个国家叫Englaland,意思为landof the Angles,盎格鲁人的土地。以后由于语言内部发音和拼写方面的演变,Englisc和Englaland才变成了今天的English和England。

8. 现代汉语中有多少双音节词是日本人发明的

咖啡是地道的外国货,中国在进口咖啡这种饮料之时,也引进了“咖啡”这个词。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国家只要进口一种本国没有的东西,都不知不觉地进口了它的名称。进口名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音译,一种是意译。意译的词已经完全混入本国的语言,音译的词则还明显地带着外国味儿。这些“带外国味儿”的词叫做“借词”,“咖啡”就是其中的一个。
中国最早输入借词是在西汉时代 。这时进口的词有“ 蒲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是从中亚地区传进来的。东汉以后进口的词大多是古印度的佛教名词,常见的有“佛”、“菩萨”、“罗汉” 、“刹那”等。明清以后,汉语里又出现了大量的英语借词,如“鸦片”、“咖啡”、“沙发”、“摩登”、“幽默” ,个别的还有法语借词 ,如“香槟”、“蒙太奇”、“芭蕾(舞)”。
对一般人来说,带“外国味儿”的词应该是越少越好。所以,中国在进口外国词语的时候,常用意译法,例如railroad译成“铁路”,football译成“足球”。还有一批词,最初进口之时是音译,后来也改用意译了。如“德律风”改成“电话”、“康拜因”改成“联合收割机”等等。
在汉语意译的外来词中,还有一大批是从日文照抄来的,也就是说,这批词本来是日本从欧洲进口的,后来却又出口给了中国。比方像“历史”、“哲学”、“意识”、“抽象”、“解放”这些词,现在恐怕很少有人会想到它们还是“进口”的。
汉语用的是表意文字,所以应该尽可能地把外来词的语意译过来,实在不能意译的再用音译。有的人一味追求洋味儿,如明明有意译的“公共汽车”,却用音译的“巴士”;明明有意译的“出租汽车”,却用音译的“的士”,这就不利于汉语的规范化。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9. 丰富多腔的腔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染字
用音序查字法
应先查大写字母【r】再查音节【rǎn】
组词
染发
染色
然字
用音序查字法
应先查大写字母【r】再查音节【rán】
组词
然后
自然

阅读全文

与音节谁创造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农业信用卡积分有效期 浏览:172
马鞍山上门服务 浏览: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浏览:332
谁发明了明天 浏览:864
购买版权开发票一般开票内容写什么 浏览:817
九台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429
网培研修成果 浏览:127
股东认缴出资额期限 浏览:236
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浏览:877
银川工商局上班时间 浏览:666
西瓜谁发明的 浏览: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490
职工安全生产保证书 浏览:951
顾亮马鞍山 浏览:961
工商局胡小勇 浏览:996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著作权 浏览:829
马鞍山李群 浏览:440
创造101之无敌导师 浏览:170
关于公司知识产权的内控管理制度 浏览:72
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工作方案 浏览: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