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心理学历年大事记
心理学大事年表对于大多数中国人,心理学是带着一点神秘而又陌生的领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理学这门学科愈加重视,更多的人对其产生了兴趣,我们想了解它,但总感到无从下手。甚至有人认为心理咨询以及自我的心理调节就是心理学的全部,鉴于此,我们列出心理学大事年表,希望借此为大家更好、更全面的了解心理学提供一点线索与帮助。
约公元前510年
孔子提出性习论、学知论、发展观和差异观等教育心理学思想。
约公元前450年
古希腊的恩培多克勒认为人体由四根(土、水、火、空气)构成;人的心理特性依赖身体的特殊构造;身体上的四根的配合比例不同造成心理上的差异。
约公元前429年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认为生活和心理活动都是灵魂的功能,也都是机械的作用。认定心理是物质的派生的存在。
约公元前400年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他将恩培多克勒的人体四根说发展为人体四液说。在《论人的本性》一书中认为正是这四种体液形成了人的性质。他将心理疾病分为狂躁、忧郁和痴呆三类。
约公元前380年
古希腊的柏拉图承认物与观念两种现象,观念除生而具有者外,皆为感官观察的结果。这是心物二元论的基础。
约公元前350年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5种感觉的理论和3条联想律。误认为心脏是心理的器官。著有《论灵魂》。
约公元前320年
孟子主张“性善论”,重视环境和教育在人性发展中的作用。在情意心理方面提出“寡欲”、“尚志”等。
约公元前260年
苟子认为:“形具而神生”,主张“性恶沦”,注重“化性起伪”,所著《劝学》、《解蔽》、《正名》等专篇,对学习、认识人性和思维等心理问题有较全面、系统的论述。
约公元70年
王充著《论衡》,其中论述有关感知觉、思维、注意、情欲和人性等心理学思想。
约公元100年
刘劭著《人物志》,提出人的才性与其鉴定问题。
约公元500年
范缜著《神灭论》阐明形神关系问题。
公元1650年
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的《人性论》出版,主张机械主义的决定论。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的《论情欲》出版,提出心身交互作用论及“反射”的概念。
公元1677年
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出版,提倡心物平行论。
公元1689年
洛克的《人类理解论》出版,创术语“观念的联结”,即“联想”。提出“白板说”。
公元1695年
莱布尼茨提出心身平行论,创术语“统觉”。
公元1709年
贝克莱的《视觉新论》出版。
公元1734年
沃尔夫的《经验心理学》出版,创“官能心理学”。世界上首次出现“心理学”一词。
公元1739年
休谟的《人性论》出版。用联想主义、现象主义及科学因果论阐明自然现象的规律。
公元1754年
孔狄亚克的《感觉论》出版。
公元1760年
麦斯麦发表动物磁性论,并提出麦斯麦术用于治疗精神病患者。
公元1765年
莱布尼茨的《人类理解新论》出版。
公元1807年
贝尔和马让迪发现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
扬提出色觉论,即后由赫尔姆霍茨发展的三色说。
公元1808年
加尔建立颅相学说。
公元1816年
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教科书》出版。
公元1821年
弗卢朗第一次进行脑功能定位实验。
公元1822年
贝塞耳首先在天文观测上发现反应速度的个别差异。
公元1825年
“普尔金耶现象”发现。
公元1826年
缪勒发表《视觉比较生理学》,提出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公元1832年
贝内克提出心理学为自然科学,他的《心理学教科书》出版。
公元1834年
加尔和施普尔茨海姆提出官能分区的假设,推动了脑功能的研究。
韦伯的《触觉论》发表,提出韦伯定律。
公元1838年
法国精神病学创始人埃斯基罗尔创术语“幻觉”。
惠斯通发明实体镜。
公元1840年
达尔文发表自然选择学说。
公元1843年
布雷德的《神经病学》出版,创术语“催眠术”。
公元1844年
洛采提出动的视觉的部位标记说。
公元1850年
赫尔姆霍茨首创测量神经冲动传导速率的方法。他最早进行反应时的实验。
公元1852年
赫尔姆霍茨发表色觉论。
公元1855年
麦克斯韦首创混色器。
公元1868年
费希钠的《心理物理学纲要》出版。
公元1861年
布罗卡发现大脑言语中枢的部位。
公元1863年
冯特的《论人类和动物的心理学讲演录》出版。
谢切诺夫的《脑的反射》出版,用新的反射学说解释各种心理现象。
公元1865年
密尔提出联想四法则,即类似律、接近律、多次律和不可分律。
公元1869年
高尔顿的《遗传的天才:它的规律与后果》出版。
公元1872年
达尔文的《人和动物的表情》出版。强调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在发展上的连续性。
公元1874年
布伦塔诺的《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出版,为意动心理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韦尼克研究失语症,发现大脑听觉言语中枢。
冯特的《生理心理学纲要》出版。
公元1876年
世界上第一种心理学杂志《心》在英国创刊,由培因主编。
公元1878年
缪勒的《论心理物理学的基础》出版。
公元1879年
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现代心理学的诞生。
公元1881年
冯特主编世界上第一种实验心理学杂志《哲学研究》。
泰勒最先应用心理学方法研究增强工效问题,创立“泰勒制”。
公元1882年
普赖尔的《儿童心灵》出版,是心理学史上第一部用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较系统的著作。
霍尔在霍普金斯大学建立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别赫捷列夫在喀山建立俄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后来出版《脊髓和脑的传导通路》。
罗马尼斯的《动物的智彗》出版。
公元1885年
艾宾浩斯的《记忆》出版。发表“保持曲线”,创立“节省法”。
朗格提出情绪学说,即“詹姆斯—朗格情绪理论《见情绪理论》。
马赫的《感觉的分析》出版。
公元1887年
霍尔创办了美国第一种心理学期刊《美国心理学杂志》。
公元1889年
颜永京的《心灵学》出版。这是中国最早的哲学心理学译著。
第1届国际心理学会议于8月6~10日在巴黎召开,夏尔科任主席。
公元1890年
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出版。
卡特尔的《心理测验及其测量》出版。创术语“心理测验”。
公元1892年
美国心理学会成立,霍尔为第一任会长。
铁钦纳首次发表心理学研究“关于认识的时间测量”和博士论文“单视刺激的双视的结果”。以后在康奈尔大学创立构造心理学。
詹姆斯的《心理学简编》出版。
公元1893年
美国《心理学讦论》创刊,卡特尔任主编。
公元1894年
屈尔佩建立符兹堡学派。
公元1895年
法国第一种心理学杂志《心理学年报》创刊。
公元1896年
勒邦的《群众心理学》出版.提出群体心理与群体“暗示说”。
铁钦纳的《心理学大纲》出版。
杜威的重要论文“心理学中的反射强概念”发表。
公元1897年
英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由沃德在剑桥大学建立。
公元1898年
阿根廷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由皮涅罗建立。它也是拉丁美洲国家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桑代克的博士论文“动物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发表。最先用客观法研究动物行为。
公元1900年
冯特的社会心理学巨著《民族心理学》第一卷出版,1920年10月全书完成。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出版。
摩根的《动物的行为》出版。创术语“尝试错误”。
公元1901年
法国心理学会成立。
公元1902年
英国心理学会成立,迈尔斯为第一任会长。
公元1903年
德国实验心理学会成立。
澳大利亚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由史密斯建立。
公元1904年
《英国心理学杂志》创刊。
美国《心理学公报》创刊。由卡特尔和鲍德温主持。
斯皮尔曼发表著名论文“一般智力”,首次提出能力的二因素说。
公元1905年
《比奈一西蒙量表》问世。
公元1907年
王国维译丹麦霍夫丁的《心理学概论》的中译本出版。
别赫捷列夫的《客观心理学》出版。
公元1908年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第一次会议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举行。
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出版。
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出版。
艾宾浩斯的《心理学纲要》出版。
公元1909年
蔡元培留德期间在莱比锡大学从师冯特;回国后积极提倡和发展心理科学。
公元1911年
斯特恩提出智商概念。
公元1912年
韦特海默研究似动现象,发表《运动视觉的实验研究》标志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
俄国第一个心理研究所由切尔帕诺夫在莫斯科大学建立。
日本《心理研究》创刊,1926年改为《心理学研究》。
阿德勒在《精神病的组成》中提出个体心理学的名称,并创建个体心理学派。
公元1913年
华生发表《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建立。
闵斯特伯格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出版。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出版,提出练习律和效果率。
公元1916年
美国《实验心理学杂志》创刊。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出版。
特曼修订比奈一西蒙测验,称为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公元1917年
陈大齐在北京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克勒的《人猿的智慧》出版。
公元1918年
陈大齐的《心理学大纲》出版,为中国最早的大学心理学教科书。
公元1919年
华生的《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出版。
公元1920年
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在南京东南大学建立。
国际应用心理学会成立。克拉帕雷德为首任会长。
公元1921年
中华心理学会在南京成立。它是中国心理学会的前身。首任会长张耀翔。
廖世承、陈鹤琴合著《智力测验法》。
郭任远在美国{哲学杂志》第18期上发表论文“取消心理学的本能说”。
克雷奇默的《体格与性格》出版。
公元1922年
中国第一本心理学专业杂志《心理》创刊,张耀翔主编。
公元1923年
艾伟在美国东乔治’华盛顿大学开始从事汉字心理研究。
刘廷芳在美国哥伦比亚太学发表博士论文“汉字心理研究”。
皮亚杰的《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出版。
弗洛伊德的《自我与本我》出版,探讨人格的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
公元1924年
陆志韦修订比奈一西蒙智力测验。
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出版。
公元1926年
北京大学建立心理学系。
清华大学建立教育心理学系,后改为心理学系。
日本心理学会成立。
印度心理学会成立。
公元1927年
巴甫洛夫的《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出版。
公元1929年
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出版。
克勒的《格式塔心理学》出版。
拉什利发表大脑皮层功能等势说。
公元1930年
国际心理卫生协会成立。
公元1931年
中国测验学会6月21日在北平举行第一次年会并宣告正式成立。
公元1932年
中国《测验》杂志创刊,为中国测验学会之会刊。
巴特利特的《记忆:一个实验的与社会的心理学研究》出版,提出图式的概念。
维戈茨基的《思维和言语》出版。
公元1936年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4月19日在南京举行成立大会。
公元1937年
中国心理学会1月24日在南京举行成立大会。
公元1941年
英海尔德与皮亚杰合著的《儿童数量观念的发展:守恒与原子论》出版。
公元1945年
澳大利亚心理学会成立。
公元1947年
艾森克的《人格的维度》出版。
墨菲的《人格》出版,发展了人格的生物社会的理论。
赫布在《行为的组织》一书中提出新行为论。
韦克斯勒发表儿童智力量表。
公元1951年
罗杰斯的《患者中心治疗》出版。
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成立,皮埃隆为主席。
公元1953年
斯金纳的《科学和人类行为》出版。
公元1954年
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出版,提出他的需要层次论。
公元1967年
奈瑟的《认知心理学》出版。
公元1973年
鲁利亚的《神经心理学原理》出版。
公元1981年
休伯尔和维厄瑟的感受野研究及斯佩里关于割裂脑的研究获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贰』 赖特纳·韦特默的成果介绍
“临床心理学”实际上就是一种关注人类发展(个人和种族)的职业。针对个体而言,任何阻碍发展的因素都是关注的重点,包括对儿童和成年人的成长起破坏作用的社会条件在内。但是,仅仅满足个体的需要还不是临床心理学家的全部义务,他们还有义务改善那些带来消极影响的环境因素,并努力保障积极的心理环境,这些都需要预防性的社会行动。
因此韦特默将临床心理学定义为:“系统培训发展,既关注智力落后和行为异常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但同时它也是关于正常发展的科学,它试图把握对心理和躯体的发展产生促进、保守或阻碍作用的各种条件。”(L.Witrnr,1925)临床心理学家的工作应该是有利于所有人的——特别优秀的、迟钝的、成就缺陷的以及最有能力的人,同时,他们还要致力于达到有利于全人类的目的。
『叁』 列举几个完形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并介绍一下他们
完形主义心理学(也称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1、韦特海默
对格式塔心理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主张从直观上把握心理现象,并把整体结构的动态属性看作是心理学的本质,认为应从整体到部分地理解心理现象。他还研究了神经活动和知觉的关系、知觉和思维。
2、苛勒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苛勒于1929年用英文撰写并出版了《格式塔心理学》,在这本书中他对格式塔运动作了最权威性和最透彻的论述。
3、库尔特·考夫卡
生于1886年3月18日,逝于1941年11月22日,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专著于格式塔心理学研究与推广。
(3)韦特默创造性思维扩展阅读:
完形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直接经验、一个是行为。格式塔心理学把直接经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种直接经验是一种自然现象,只能通过观察来发现,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强调运用自然观察法。
但由于直接经验中也包括一种类似于意识的东西,而对这一部分的研究必须依赖于主体的内省,但是内省不能用作分析,只能用来观察。不管是观察还是内省,格式塔心理学要求都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
『肆』 什么是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理论
阿恩海姆(鲁道夫·阿恩海姆) (1904—2007)美籍德国心理学家、艺术理论家。早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9年移居美国,后加入美国国籍,曾任美国美学协会主席。
主要著作有《艺术与视知觉》(1954)、《视觉思维》(1969)、《走向艺术心理学》(1972)等。阿恩海姆的美学思想是以完形心理学为基础的。他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完形心理美学”。他将完形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知觉场”概念和“同形论”引入审美心理研究领域,认为知觉过程实际上是大脑皮层生理力场按照韦特默组织原理(邻近性、相似性、封闭性、方向性),将视觉刺激力转化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即生理力样式的过程。人们从艺术形式中知觉到的张力式样,绝非等同于对象的实在结构,而是对象的刺激力与大脑皮层生理力的对立统一。由此断言艺术作品是以主体的知觉行为为基础的。他反对用“联想”和“移情”来解释艺术形式的表现性,提出艺术形式之所以能表现一定的情绪因素,取决于知觉式样本身以及大脑视觉区域对这些式样的反应。
据此,阿恩海姆对艺术作品的“表现”作出新的解释:传统观点认为艺术作品表现了超出其中所含个别具体事物表象的某些东西是对的,但这“表现”既包括了由“理性从艺术形式中间接地推断出来的东西”,又不包括“不表现内在精神活动的表象和行为”,所以太笼统,也太狭窄。表现不在于象征。而象征的意义应当通过构图形式特征直接传达于视觉。所以,“表现性就在于结构之中”,所有的艺术都是象征的。他强调接受者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的主动性,认为作品的物理样式并没有被观赏者的神经系统原原本本地复制出来,而是在他的神经系统中唤起一种与它的力结构相同的力的样式。所以欣赏者总是处于一种激动的参与状态,而这种参与状态,才是真正的艺术经验。
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美学;视觉动力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一般被把握为一种“视知觉形式完形理论”,把视知觉完形形式的生成归于视知觉的完形倾向之下。 实际上,在阿恩海姆文本中有一个“完形”形式的生成机制在起作用,也就是任何视知觉形式的达成,都是在其自主作用下进行的;那么所有创造出来的形式,也都呈现为动力式样。 同时,在视知觉形式动力作用下,意义、表现等在形式创造中所必须具备的东西也都得以产生。 因此,阿恩海姆美学思想更多地将格式塔发展为形式的形成和建构的动力机制,从而使我们对之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被认为是现代两个影响最大的心理学美学流派之一。 虽然在阿恩海姆以前,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已经开始把格式塔心理学的许多基本原理运用于艺术研究,但使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大放异彩的却是阿恩海姆,他被公认为是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无论从中国,还是国外来看,可以说阿恩海姆对视知觉形式的研究,已经成了美学和艺术理论的重要资源。
『伍』 ( )属于韦特默对咨询心理学的贡献。
选A、B、C,第一次提出“临床心理学”的概念、从事儿童行为问题的解决、1907年创办了专业刊物属于韦特默对咨询心理学的贡献。
1896年起,韦特默在拜因穆尔学院(BrynMayrCollege)建立了实验心理学实验室,并积极参与了宾州低能儿童培训学校的工作。就在这一年里,韦特默创建了第一个心理诊所(PsychologicClinic),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儿童指导诊所,并成为临床心理学产生的标志。
到1907年,韦特默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这一年他创办了系统培训发展学校(OrthogenicSchool)作为诊所的附属,主要着重于心理诊断和对智力落后学生的训练。同时还创办了《心理学临床》杂志,发表个案报告、研究、书评以及与临床心理学有关的新闻。在此后的30年里这一直是唯一的一份临床心理学杂志。
(5)韦特默创造性思维扩展阅读:
1910年夏天,韦特墨在从维也纳前往莱茵兰度假的火车上,突然在直觉中对窗外的风景产生的视错觉——似动现象产生了一种理论解释,于是中途在法兰克福下车,留在法兰克福大学进行心理学实验,研究在一定条件下,当两个静止的对象相继在不同的地方出现时,看起来就像在活动的现象,从而始创格式塔心理学。
在那里他对知觉发生兴趣。他与两位年轻的助教,沃尔夫冈·苛勒和科特·考夫卡一起进行研究工作。他用速示器(tachistoscope)研究活动图像的效果。1912年,他发表了标志格式塔心理学形成的代表性论文——《似动现象实验研究》,获得讲师职位。
从1916年到1925年,他在柏林(1922年成为助理教授)。1925年,他回到法兰克福,1929年被评为全职教授。
1933年,纳粹在德国上台,开始迫害犹太人,韦特墨匆忙逃离德国,前往美国,任教于纽约市的社会研究新学校,1943年9月完成《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韦特墨表达他的支持自上而下加工或整体学习。
韦特墨被公认为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创立者之一,性格热情幽默,爱好作诗和作曲。他经常思如泉涌,又擅长演讲和热情的鼓动,但是著述极少。
在完成《创造性思维》三周后,韦特墨逝世于心脏病发。他被埋葬于纽约北郊的新罗彻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