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中国重复发明

中国重复发明

发布时间:2021-08-12 10:00:06

『壹』 中国四大发明都是什么

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智慧,现在很多科技设备都离不开之前古代人的发明创造,在中国的四大发明分别是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这些发明都为当时古代的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贡献了许多。

印刷书的发明为古代文化的传播影响巨大,最早期的印刷术是雕刻成非常多的小木块,根据文章的内容将木块排列起来,然后刷上墨水,在印在纸上。到后来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效率。

『贰』 中国古代十大发明

1、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

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指南针的N指北方,E指东方,W指西方,S指南方。

2、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

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古代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3、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火药是以其杀伤力和震慑力,带给人类消停战事、安全防卫的作用,成为了人类文明重要发明之一。

4、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 宋仁宗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朝虽然出现活字印刷术,但并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术。

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

5、张衡天文学 东汉时期 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张衡--是中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对在宇宙结构的认识上,张衡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天像个鸡蛋壳,地像鸡蛋黄,天大地小,他认为天壳之外还有无限的宇宙。

张衡设计和制造了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并对日月星辰做了许多观测和分析。他测量出了太阳和月亮的角直径是周尺的1/736,即29'24“。他统计出在中国的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恒星约有2500颗。国际天文学会为了纪念张衡对天文学的突出贡献,将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

『叁』 什么叫“轮子”,什么叫重复发明轮子

就是有人做过的事 不要再做了

『肆』 中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发射成功了,这其中的技术含量高吗

我国航天事业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初步建立以来,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整体造诣已经处于全球前列,拥有多项领先世界的航天技术,比如探月工程,载人航天,火星探测等,而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早已制好的既定战略,我国在航天事业的建设上面将会取得更多让人叹为观止的成绩,这些只需我们拭目以待即可。而现在我国在航天事业上面又有了一个新动作,那就是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成功送上太空,并在在轨运行两天后成功的返回地面,顺利着陆在预定地点,这标志着我国在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上面的技术已经取得了更深入的突破,为我国后续深入探索太空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而既然提到了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能够担当的重任和技术掌握国家来看,就可以知道这其中的技术含量肯定是非常的高。目前来说只有美国和我国成功研制了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从这点就可以看出这其中的技术难度。航天飞机作为最典型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它集成了超多的先进、复杂技术。其中包括先进力学工程、大推力可重复点火的发动机、先进的通信系统、可靠的生命保障系统、材料轻效果好的隔热系统等等。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热保护系统(TPS),因为航天器重返地球与大气层摩擦温度可达1600℃以上!这不但要研究先进可靠的隔热结构,还需要使用到最前沿的多种隔热材料,因此综合来看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可以代表航天技术水平的最高代表。

『伍』 中国的4大发明

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之所以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居于世界的前列。5世纪后的千余年里,欧洲处在封建社会之中。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在向前发展,而欧洲的科学技术却停滞不前。只是到了十五、六世纪,由于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步形成,欧洲的近代自然科学才得以诞生。

我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为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质基础: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便利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了资产阶级去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传到欧洲航海家的手里,使他们有可能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总之,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这些伟大的发明曾经影响并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

印 刷 术

甲.雕皮印刷的发展经过: .殷商时代的书绘雕刻 秦代的雕造 汉代以石刻经 纸张的发明 魏晋南北朝书本雕刻 五代雕刻经传 未代雕皮兴盛 毕升发明活字皮 元代王桢的改良 明代邱报使用活字板 清代铜活字印刷
1.殷代的甲骨文版,己能以雕刻方法,雕书画之形于牛头骨,鹿头骨,人头骨,白陶,灰陶,玉器,石器,角器等物上。且雕刻技芸,颇为精巧。大小字 ,均甚美观。右图为泥活字盘。
2.秦始皇凡见名山,必立石以刻其丰功伟绩以夸后世。
3.秦人刻石纪功,西汉不师其制。而汉代之木刻,亦甚少传世,石刻要待东汉才告风行,碑碣之数,不可胜数。右图为东汉(熹平石经)拓本。
4.魏晋南北朝,为中国书法芸术最灿烂的时代,南北朝碑刻尤多。南朝虽定立碑之禁,而不能久。其时,雕刻之工程,因时劫之需求,而大有进步。右图为中国古代木刻制作图。
5.书籍雕板,始之时不能考究,自五代,晚唐才考究雕皮印书,其源头与汉魏雕刻石经,六朝石刻佛像佛经,唐开元间刻道德经等,均有前因后果的关系。而五代时雕印之风,各地皆有,除长乐老人冯道雕印九经外,有蜀地母昭裔,复有和凝其人,篆板印刷,造福人群。 右图为唐咸通九年印制,是现存最早有年代可考的雕皮印刷品。
6.北未初,雕皮印书虽已风行,但先佛藏而后传书。未代的书藉主要有官刻书藉,家塾刻书,坊本三种。
7.雕刻木皮盛行后,对促进文化,固有甚大贡献。但遂板雕, 费其钜。后有未人毕升,发明活字皮。沈括(梦溪笔谈)记:<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皮。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皮上,乃密布字印。>此法大大加速印刷速度,以<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右图为木活字的制造。
8.元代王桢,将排版,检字,造轮,锼修以至刷墨等过程,悉心研究。右图为王桢发明的排字轮盘,它是依据韵部将活字排列。
9.活板到明代,不仅用以印刷书籍,进而印邸报,不仅用枣梨木刻,且用铜锡铸字。

指 南 针

指南针是中国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项重大页献。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上图是司南模型。
磁石的这种特性,被古人利用来制成指南工具。最早出现的指南工叫司南,战国时已普遍使用。它是利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样子像一只勺,重心位于底部正中,底盘光滑,四周刻二十四向,使用时把长勺放在底盘上,用手 轻拨,使它转动,停下后长柄就指向南方。东汉王充(论衡.是应篇)记载了它的形状和用法。(鬼谷子.谋篇)里还谈到郑国人到远处去采玉,就带了司南,以免迷失方向。另外,指南车的发明亦进一步把这种仪器提升至更高的境界。下图分别为指南鱼想像图及恋挂型指车针复原模型。
但是,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的司南,成品较低,磁性较弱。到了宋代,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方法,制造了指南鱼和指南针,而指南针更为简便,更具实用价值。它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制成,在地磁作用下保持指南性能;以后把它装置在方位盘上,就称为罗盘。这是指南针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下图是清代所使用航海罗盘。
沈括对指南针放置方法也作过详细研究,总结出四种不同的方法,并作了比较:
一,水浮法。把指南针浮在水面以指示方向,至于具体方法,沈括没有说明。到北宋晚期,药物学家寇宗的(本草衍义.磁石条)才有介绍,原来是在指南针上穿上灯心草,就可以把针浮起。水浮法的缺点是磁针会随水摇摆不定。
二,指甲旋定法。把磁针放在指甲上,可以灵活运转,但缺点是容易滑落。
三,碗唇旋定法。把磁针放在碗口边缘上,也可以旋转自如,但同样易掉落。
四,悬丝法。取一根新棉丝,用一点蜡粘在磁针中央,悬挂在没有风的地方磁针即可指示方向。
比较之下,沈括认为这个方法最为理想。下图为沈括指南针的四种试验复原设计。
指南针在公元十一世纪时已是常用的定向仪器。指南针的最大页献,是大大地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据考证,公元十一世纪末,指南针就开始用于航海了。大约在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火 药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顾名思义就是(着火的药)。它的起源与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古代炼丹士在炼丹时无意中配制出来。下图为元代铜火铳
它是硫黄,硝石,炭的混合物,而前两项在汉代成书的中国第一部药物学典籍(神农本草经)里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就是火药本身也被归入药类,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和瘟疫。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实践结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 (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九国志.郑 传>。这里所说的(飞火),就是(火炮),(火箭)之类。(火炮)是把火药制成环状,把吊线点燃后用抛石机抛掷出去;(火箭)则是把火药球缚于箭镞之下,将吊线点燃后用弓射出。到了宋代,战争接连不断,促进火药武器的加速发展。北未政府建立了火药作坊,先后制造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和(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较强的武器。南未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为筒,内装火药的(突火枪)。到了元代又出现铜铸火统,称为(铜将军)。这些都是以火药的爆炸为推动力的武器,在战争中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威力。下图为南未突火枪和北未火药箭。
火药还用来制造爆仗,流星,烟火之类娱乐工具。自然也用于生产事业,不过那是后来的事了。
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美法各国直到十四世纪中叶,才有应用火药和火器的记载。

造 纸 术

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化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
在纸还未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
当时人们已开始应用小块的丝绵制成的纸,因为考古学家于1933年在新 罗布淖尔发现了一张古纸,它是”麻物、白色,作方块薄片,四周不完整,长约40厘米,宽约100厘米,质甚粗糙,不匀净,纸面尚有麻筋,盖初做纸时所做,故不精细也〃由于古汉时的纸张是由麻缕和丝绵,加上制法粗糙,所以纸张的质量不太好。而麻缕和丝绵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们用作造纸的原料,就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难以得到迅速的发展,来满足文化生活上对纸张的要求。
在新的客观形势要求下,蔡伦的出现便为造纸术带来新突破,在《东汉观记》卷二上记 载:”蔡伦··有才学,尽忠重慎,每次休沐,闭门以绝宾客,曝体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元兴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称蔡侯纸〃。从以上看来,蔡伦是用树皮、破布、鱼网造纸的。
虽然在蔡伦之前也有纸的存在,但是原料左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而蔡伦对新原料的发现,
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破布、破鱼网早已结束了它们本身的任务,成了废物而又用作做原料,对造纸工业起了极大的动作用。
新原料的使用必然提出新技术的要求,但是由于典籍流失,实际的操作如何,已缺乏记载,无从考知,但大概是先张布或网撕破或剪断,然后放在水里浸渍相当长的时间并且需要加以舂捣,才能做成纸浆。用树皮做纸张,困难更大一些.除初步切短和后部舂捣外,中间还需要烹煮和加入石灰浆之类的促烂剂。下图是中国古代造纸工程之(抵压 覆)及(乾焙火烘 )。
最重要的是造纸事业经过蔡伦的发明创造,才由自发的阶段转入独立自主的阶段。蔡伦以前,造纸只是纺织业中附带的一个小部分,并未形成一种独立行业。但是到了蔡伦时期,使造纸业从纺织业中独立出来。它有自己的目的和需要,于是就有了迅速的发展。
在蔡伦之后,纸张大大地推进了书籍抄写和文化传播的事业。在两晋南北朝的时候,由于书法和绘画的需要,纸张的要求慢慢提高,尤其在书法上,因为书法对纸和笔的要求都是十分高的,所以纸张私质素是有必要提高的。
但是由于南北两朝的文化和背景都各有不同,所以两地所用的造纸原料都各有不同。
南朝的纸张以藤皮为主要原料,所这成的藤纸是一张质量优良的纸张,产地是剡溪。它是当时劳动人民根据蔡伦利用树皮造纸的经验,就地取材地制造出来的,藤纸的出现,适应了东晋偏安的地方形势,又符合于当时所谓“江左风流”的士族的需要。北朝的造纸原料却有所不同,主要以楮梭为主。
参考资料:http://www.jxjy.com.cn/download/2005gz/%BC%CE%C9%C6%B8%DF%BC%B6%D6%D0%D1%A7/index.htm

『陆』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四大发明具体的发明者现在都没有确切答案
一、造纸术
西汉已有人造纸,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革新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
在汉朝的谷树皮的谷纸的基础上,晋代出现了以藤皮做出的藤纸,造纸术在唐朝时盛行。
二、印刷术
中国的印刷术,分为活字版印刷术及雕版印刷术,印刷术的盛其是在宋朝的时候,一开始是雕版印刷术先发明,但是,宋代的毕升,想到,为何同样的字要重复刻呢?所以就发明了这种活字版印刷,活字版印刷术,再排版方面十分便利,而且可以把他拆下又可放在别处,十分的便利,因此,印刷术一直在演变,才成了今日的便利。
三、罗盘
传说中指南车在黄帝时被发明。以后,东汉张衡、三国马钧都曾造过指南车。
罗盤是一种海上的导航系统,可以指引方向,因为有了罗盤,所以才演变为今日的指南针。罗盤发明後广泛被运用在军事上,以及导航,罗盤也是在宋朝为盛期,宋朝是个重文轻武的朝代,许多的文明都是从此开始,就连罗盤也不例外,罗盤的发明,使海上的路线一目了然,也提高了航海的准确性与安全。
四、火药
火药是从三国时代开始发明,当时被用来当爆竹,到了宋代才被用来当作军事用,火药是硝石加硫磺跟炭所制成的,可以用来作为大炮,火枪等,火药的用途可以凿山,挖壁,挖洞,当爆竹,或作为军事武器等......
十四世纪後欧洲人又从阿拉伯人获知火药的知识,并学会了制造火器的方法,火药才正式传入欧洲。

『柒』 20世纪中国的六项重大发明创造

1,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根据解密的资料,为了这颗原子弹的爆炸,中国一共花费了28亿人民币。

2,1967年6月17日,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氢弹试验,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政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3,1965年,完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它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由于蛋白质和核酸两类生物高分子有生命现象中所起的主要作用,人工合成了第一个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质,便突破了一般有机化合物领域到信息量集中的生物高分子领域之间的界限,在人类认识生命现象的漫长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最后,合成胰岛素工作的简报发表于1965年《中国科学》(Science China)。

胰岛素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结构与功能研究、晶体结构测定等结构生物学亦从此开始。多肽激素与类似物的合成,在阐明作用机理方面提供了崭新的有效途径,并为我国多肽合成制药工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4,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三是突破了制种关,过去的研究认为,水稻异交率仅2.4%,杂种一代种子产量极低,离生产要求相距甚远,而袁隆平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制种产量逐渐提高,现在高的已达亩产300公斤以上。

5,1943年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创立侯氏制碱法,是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方法。原料是食盐水、氨气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此方法提高了食盐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纯碱的成本,克服了氨碱法的不足,曾在全球享有盛誉,得到普遍采用。变换气制碱的联碱工艺,是我国独创,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侯德榜是我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纯碱工业的创始人。他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使合成氨和制碱两大生产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人类化学工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学术界也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

6,1975年5月北京大学汉字信息处理研究室,由王选教授等主持工作,综合运用精深的数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历经15个寒暑,研制开发成功“华光激光照排系统”,为世界上最浩繁的文字──汉字告别铅字印刷开辟了通畅大道。对实现中国新闻出版印刷领域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它引起当代世界印刷界的惊叹,被誉为中国印刷技术的再次革命。

(7)中国重复发明扩展阅读:

侯氏制碱法的发展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从欧洲进口纯碱的道路被阻断,而当时垄断中国纯碱市场的英国卜内门洋碱公司却囤积居奇,碱价暴涨。看到这种情况,范旭东先生于1917年在实验室成功制出了碱。1920年成立“永利制碱公司”,1922年请来侯德榜先生作为技术指导,他全身心的投入制碱工艺和设备的改进上,终于摸索出了索尔维法的各项生产技术。

1924年8月,塘沽碱厂正式投产。1926年,中国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把工厂迁到四川,新建了永利川西化工厂。

制碱的主要原料是食盐,也就是氯化钠,而四川的盐都是井盐,要用竹筒从很深很深的井底一桶桶吊出来。由于浓度稀,还要经过浓缩才能成为原料,这样食盐成本就高了。另外,索尔维制碱法的致命缺点是食盐利用率不高,也就是说有30%的食盐要白白地浪费掉,这样成本就更高了,所以侯德榜决定不用索尔维制碱法,而另辟新路。

他首先分析了索尔维制碱法的缺点,发现主要在于原料中各有一半的比分没有利用上,只用了食盐中的钠和石灰中碳酸根,二者结合才生成了纯碱。食盐中另一半的氯和石灰中的钙结合生成了氯化钙,这个产物都没有利用上。

后来他终于想到,能否把索尔维制碱法和合成氨法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制碱用的氨和二氧化碳直接由氨厂提供,滤液中的氯化铵加入食盐水,让它沉淀出来。这氯化铵既可作为化工原料,又可以作为化肥,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食盐的利用率,还可以省去许多设备,例如石灰窑、化灰桶、蒸氨塔等。于是他又带领技术人员,做起了实验。一直进行了500多次试验,还分析了2000多个样品,才把试验搞成功,使设想成为了现实。

这个制碱新方法被命名为“联合制碱法”,它使盐的利用率从原来的70%一下子提高到96%。此外,污染环境的废物氯化钙成为对农作物有用的化肥——氯化铵,还可以减少1/3设备,所以它的优越性大大超过了索尔维制碱法,从而开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纪元。

『捌』 中国各地的民间发明大王的情况

看看这则报道吧!
中国知识产权局的信息显示,中国已成为继韩国之后,发明专利申请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去年中国自由发明人专利申请量为10.5669万件,增长21.5%,占总申请量的63%。

在江城武汉,也有这样一批不懈地进行着发明创造的民间发明人。近日,记者探访发现,他们的处境不容乐观。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市民间发明的专利技术利用率一直很低,不超过8%。很多民间发明者因种种原因,不能让自己的专利转化成产品。相比这些苦苦支撑的民间发明者而言,郭代银无疑是一个幸运儿———

发明大王的悲哀

“发明大王”挖起“地脑壳”

在汉正街154号的街头小巷,常有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守着小摊,卖些孩子们玩的“小玩意”。很少有人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位老人,竟拥有5项专利技术的所有权。

他叫刘耀友,中国第一个申请磁化杯专利的人,也是中国最早获得磁化杯专利权的人。

近日,记者在汉正街一处老房子里找到了刘耀友。62岁的他正在那间9平方米的房子里收拾行李,准备第三次上京为他的专利打官司。

几年前,磁化杯风行全国,不少生产磁化杯的企业赚足了腰包。而刘耀友却没从自己的发明中获取分毫,官司倒打了不少。

心疼700元错失数千万

刘耀友的第一个专利不是磁化杯,而是1988年元月申请的“家用式蜂窝煤成型机”专利技术。他说,当时和一家企业签了合作协议,可投产没多久,对方就毁约了,理由是亏本了。

第二个专利技术,就是让刘耀友一直“不得安宁”的磁化杯。专利是1988年2月申请的,当时他患了十二指肠溃疡,不知从哪里听说将磁石放在杯子里泡水喝可治病,他试了试,竟然“蛮管用”。于是,他萌发了发明磁化杯的想法。

专利权很快拿到了,可专利文书出了问题。熟知此事的某专利事务代理所工作人员樊先生指出:刘耀友撰写的专利文书有重大疏漏。

事隔多年,刘耀友遗憾地说,当时就是舍不得700元代理费,没请个专业人写文书,结果自己想的点子被人稍变了一下,就不是自己的了。

让刘耀友稍感安慰的是,2年前他收到一位上海市民寄来的信,附了1元钱,信中说他买了一个磁化杯,效果不错,他觉得刘耀友应该从这个杯子中得到1元钱。“这是对我的支持!”刘耀友念念不忘这位没有见过面的上海人。

官司打了一场又一场

在汉正街一带,刘耀友的名气显然很大。他的街坊邻居都称他为“发明大王”,同时也为他的“遭遇”叹息摇头。

为了自己的专利,刘耀友打了一场又一场官司,可是无一胜诉。最近打的一个官司两次败诉,已经上诉到了北京高级人民法院。刘耀友说:“到了这份上,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专利被宣告失效。”

自1992年,刘耀友相继3年分别获得“磁水夹”、“磁化保温杯”、“强场磁化矿化器”3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权。但是,刘耀友因忙于打官司,都没有转化生产,技术至今闲置。

问及近几年的生活情况,刘耀友一边整理自己的专利证书和各种荣誉证书,一边苦笑:“现在每个月有360元退休金,够日常开支,没办法,在汉正街摆地摊,生意不好做。”

在刘耀友家,一直没看到他的磁化杯。离开前,记者忍不住问他:“还有你发明的杯子吗?”

在床底下摸了半天,刘耀友才找出一个蒙了厚厚一层灰的杯子。用手细细地擦拭了一遍后,他指着杯子上的标志和文字告诉记者:“看,这就是我发明的杯子。”话语间仍有些自豪。

民间发明为何花多果少

发明停留在理论上

记者从武汉市知识产权局了解到,目前我市专利申请量为15000余件,其中非职务性发明(即民间个人发明)占70%,职务发明占30%。可据统计,目前我市民间发明的专利技术利用率一直低于8%。

武汉市知识产权局规划处陈保国副处长分析认为,不少个人发明技术本身只停留在理论上,缺乏中间生产工艺使专利技术转化为产品;还有一部分民间专利人过高估计自己专利技术的价值,开价太高,以至于“无人问津”;很多企业不愿冒险投资一种没保障的技术,这也导致民间发明的专利技术难获得企业青睐。

专利信息中介难做

武汉市开源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樊戎介绍,目前,国内(包括武汉6家专业的专利代理机构)替民间个人发明代理业务的比例很高,占总业务量的50%,但这些业务主要是专利申请及法律服务,很少涉及中介业务。

樊经理认为,专利技术的转让是市场行为,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不少民间发明技术不够成熟,难以实现专利技术的转化。即便是一些比较成熟的技术,在专利人和企业合作过程中,也存在种种分歧。

民间发明亟待规范

采访中,一些民间发明人表示,因民间发明的“民间”特点,重复发明、技术资源浪费等情况普遍,因此亟待引导。

专业人士认为,民间发明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切合生产实际,国家应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调动起推广新技术的积极性,在机制上鼓励创新。

据市知识产权局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武汉市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的资金资助发明人,民间发明也能够获得一部分资金,但资助政策明显向职业发明倾斜。之所以如此,是因很多民间发明人一旦通过国家资助拿到了专利权,便视为己有,不愿为国所用,导致专利技术的社会效益大受影响,国家也不愿将太多资金资助民间发明人。

此外,不少民间个人发明本身就是职务发明,但由于管理疏漏,使其成为个人所有,这实际上也是国有资产的流失。

小发明造就百万财富

小发明造就百万富翁

在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一条普通巷子里,生活着一个53岁的退休工人,他叫郭代银。如今,他依靠自己拥有的专利技术,办起了厂子,成为资产近百万的老板。

西大街270号,武汉市汉阳区海通五金工具加工厂,面积不大,场内陈设甚至有些简陋。但厂房里一片生气,一袋袋成品堆积着,工人正忙着打包。楼下停着一辆用来送货的微型面包车。郭代银自豪地告诉记者,这家工厂是属于他的,也是他用来加工、组装自己发明的产品的地方。

厂房隔壁一间小办公室里堆满了他收集的各种“小玩意”。他说:“我的灵感都是从这些东西中得来的!”

第一个发明“无疾而终”

他说,搞发明基于爱好,“喜欢搞些新奇东西”。另外,他原来在长航青山造船厂做工人,也掌握一些技术。

第一个发明是1986年的“张力紧固电器灯具座”。家庭中常用的挂在天花板上的灯具,普通灯具座安装时十分复杂。经过实验,郭代银设计出一种一步完成的新型灯具座,并于1987年底获得了国家专利。经过一段时间小范围的试用,这个产品终因成本太高、市场无法接受而告失败。

“这次的失败让我明白了市场对产品的重要性。”郭代银深有感触。

一年申请3个专利

老郭的大多发明源于需要。

每次老伴或者自己拖完地,都想找个地方把洗干净了的拖把挂起来。可是他发现家中的挂物架不能挂住拖把等重物,于是他稍加改动,发明了“自锁紧柱状物挂钩”,于2002年4月申请了专利。

有次在外吃饭,老郭发现菠萝不好削,于是买回大量菠萝反复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老郭终于结合钻头的原理,发明了人人都能削菠萝的“菠萝刀具”,今年5月申请了专利。

随后不久,他在一次展销会上看到一种微型便携式验钞机,又得到启发,与手提电话应急充电器结合发明了“微型多功能验钞机”,于8月第四次申请了发明专利。

现在,提前退休的老郭在精心打理自己的小厂。他说小厂当初还是借钱办起来的。“十年来我这个芝麻小厂的纯利润有50万元!”老郭毫不隐瞒自己的实力。

『玖』 中国发明家有哪些,各发明了什么

蔡伦发明造纸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张衡发明地动仪、诸葛亮发明孔明灯、杜诗发明水排。

1、造纸术

造纸术——尤其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又称“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

有了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是早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的中国人民发明的。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是一种印刷方法,通过使用可以移动的金属或胶泥字块,来取代传统的抄写,或是无法重复使用的印刷版。

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北宋庆历间(1041-1048)中国的毕升(?-约1051)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的诞生。

3、地动仪

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传世杰作。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 。

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4、孔明灯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又称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

诸葛亮被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5、水排

水排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的发明,是机械工程史上的一大发明,约早于欧洲一千多年。建武七年(公元三十一年),杜诗创造了利用水力鼓风铸铁的机械水排,引这种钢材的制作方法。最初的鼓风设备叫人排,用人力鼓动。继而用畜力鼓动,因多用马,所以也叫马排。直到杜诗时改用水力鼓动,称水排。

『拾』 重复发明轮子的语源是什么原始出处是哪里

源自英语:"Reinventing the wheel."

关于轮子Wheel 的发明,我读到的和@王宇 有些不同,它几乎同时回出现于美索不达米答亚、北高加索的Maykop文明,以及中部欧洲。而最早的轮子形象,则出自于波兰南部出土的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陶罐绘画。

总之轮子的发明,在西方人类学史上,被认为是一次跨越(这点在文明系列游戏中也有体现)。而重新发明轮子,被认为是费力不讨好的一种幽默说法。

阅读全文

与中国重复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