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马伟明的发明

马伟明的发明

发布时间:2021-08-12 08:53:23

Ⅰ 马伟明院士发明交直流发电机全电推动军舰.有哪吗大的动力嘛

有,主电推进是新一代战舰的特色

Ⅱ 马伟明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马伟明少将央视披露超级工程领先美国十年以上与国内很多重大科研课题不同,马院士带领的团队始终从国家战略高度和海军装备发展需求出发,很多后来突破弯道超车的重大关键技术课题,最初几乎都是自己选题立项,在初始阶段不被同行看好的情况下,顶着压力,以军人的血性和责任担当一路走来的。

Ⅲ 马伟明的事例

马伟明(1960.4.6-)。动力与电气工程专家。江苏省镇江市扬中人。1978年毕业于扬中县中学(今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获博士学位。现任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导。
个人履历
1960年12月生,江苏扬中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82年毕业于海军工程学院,1987年于海军工程学院获船舶电气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1993年至1996年在清华大学攻读并获电机专业博士学位。 96年评为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99年获国家十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章,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5月受聘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兼任第五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造船学会理事,武汉市科协副主席,武汉造船学会副理事长。
社会贡献
长期致力于独立系统集成化发供电、电力电子、电力系统电磁兼容、舰船综合电力系统技术等领域的研究。 创建并发展了十二相发电机供电系统的基础理论体系,攻克了系统中稳定性预测、固有振荡抑制、复合故障诊断、短路保护等国内外长期未解决的关健技术难题,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十二相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 提出M相/N相双绕组电力集成新原理,研制出交直流双绕组电力集成供电系统,为国际首创; 研制成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潜艇AIP发供电系统; 在独立电力系统电磁传导干扰预测理论和抑制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国家专利4项,出版专著2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 致力于独立发供电系统研究。创建并发展十二相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的基础理论体系,攻克系统中稳定性预测、固有振荡抑制、复合故障诊断、短路保护等国内外长期未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德国有关公司购买其稳定装置专利),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十二相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已装备应用,获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名)。提出三相/十二相双绕组电力集成新原理,据此研制出艇用交直流混合发供电系统。在独立电力系统电磁传导干扰预测理论和抑制技术上取得突破,完成了运载工具不同供电系统电磁兼容研制。上述成果既有理论创新和发展,又解决工程中关键技术难题,并得到应用,取得了重大的成绩。还获国家发明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国家专利4项。出版专著2部,在国内外一级专业刊物发表论文61篇,撰写研究报告36份。主持建成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领导的课题组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资助。培养博士、硕士50名。放弃国外高薪聘任,三度婉拒行政领导职务,全心投入科研和教学第一线,为国防建设和学科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将军院士
在很多人看来,马伟明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科学家:他34岁时破格晋升教授,41岁成为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42岁晋升海军少将军衔。这一切,源自于他在科研领域创下的一连串“世界第一”,以及为我海军装备现代化做出的突出贡献。 马伟明在国际上第一个提出“电力集成”的技术思想,也就是用一台电机,同时发出交流和直流两种电。这样就可以用最少的设备,为舰艇提供最强大的电力供应。国内外学术界原先都认为这不可能。海军工程大学副教授肖飞:“这个技术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可循,必须进行完全的原创。” 马伟明带领几个年轻人干了起来。学校政治部副主任严光成:“当时他把一个水房改造成实验室,经费只有一万元,课题组只有5个人。每一年春节都是实验室度过的。他就是靠两个字:信念!” 马伟明十年磨一剑,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交直流双绕组发电机,他说:“这里肯定有风险,没有风险也就没有创新。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武器装备的战斗力和它的综合性能指标。” 马伟明和他的团队在电机工程、电磁兼容技术等领域,先后攻克重大难题近千个,其中20多项成果世界首创。我海军新型作战舰艇采用这些新装备后,作战效能明显提升。海军工程大学政委郑亨斌:“马伟明创新人才群体,紧贴海军装备发展的需求确定研究课题,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自主创新,合力攻关。”

Ⅳ 中国有航母电磁弹射器吗都说是马伟明发明的.不是真的吧

不可能

航母不仅要解决舰载机的问题,还要帮助它们从航母上起飞。面对舰载机起飞这道世界性难题,世界上主流的起飞方式有三种:滑跃起飞、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
目前,拥有蒸汽弹射器与电磁弹射器的设计制造技术的只有美国(法国的“戴高乐”号航空母舰上配备的也是美国制造的蒸汽弹射器)。苏联曾设想在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上配备苏制的蒸汽弹射器,但由于苏联随后的解体而未能如愿。而目前俄军现役的“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设计之初的“瓦良格”号,乃至于俄为印度改造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现称为“维克拉马迪特亚”号)均采用的是滑跃甲板 。
“瓦良格”号航母滑跃甲板与俄罗斯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号滑跃甲板几何参数相近,但是参照库兹涅佐夫号实际运用经验,将滑行甲板角度由12度增至14度。这对中方研究苏联航母设计经验,探索解决舰载机航母水平起降这一难题的途径,是个不错的参照物。另外,相较美国航母舰载机先进却复杂的弹射起飞方式,苏联航母的滑跃起飞技术简单实用,其技术研发成本和风险控制成本相对较低,这是“瓦良格”号在建造与中方改造过程中考虑的一大因素。
从长远来看,单纯用滑跃起飞能较快地解决中国有无航母的问题,但很快就会遇到种种限制,最后陷入技术上的尴尬。中国对蒸汽弹射并无经验,各种技术问题要解决起来技术风险一点不比电磁弹射小,现在从头研制蒸汽弹射的话,费时费力,还不能和滑跃起飞相结合以取长补短,既保证长远的技术潜力,也容易尽快形成战斗力。所以,滑跃起飞加电磁弹射可能是中国未来航母可能采用的技术方案。

Ⅳ 马伟明 曝光那么多先进技术 不用保密吗

那都是经过审核的可以公开

Ⅵ 扬中马伟明的故事概括

1996年,我国引进的某大型设备发电机系统发生重大故障,马伟明受命主持技术检查,发现制造工艺存在重大缺陷,这一结论反馈到生产国,10位资深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飞赴中国。
外方首席专家断定这一故障是“中国人操作不当”造成的。
马伟明沉着地铺开一张图纸:“先生,这是我们根据测试绘制的设备结构图,请看这里……”说罢,有理有据地谈起对故障原因的分析。
外方专家细细审视这张图纸,听了马伟明直指要害的表述,不得不佩服他的分析,但还是想推卸责任:“马博士,你的计算不准确。”
马伟明心平气和地答道:“我采用的计算方法是国际上通用的,而且与试验结果完全吻合。”说完,将一本试验数据递到对方面前。外方首席专家顿时哑口无言。
马伟明研究发现,我国从国外著名的 M公司引进的某型发电机存在致命的“ 低频振荡”现象。
这种“振荡”好比电机“发疟疾”,一旦超过临界点,就会造成整个动力系统瘫痪。然而,对于中方专家提出的迅速拿出解决“振荡”对策的要求, M公司代表却置之不理,大谈他们产品如何先进。
“落后不是中国人的专利。”马伟明发誓一定要攻克外国人没有攻克的高科技堡垒。
当时,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要解决“低频振荡”这一困惑电机界的世界难题谈何容易。缺少试验场地,马伟明和课题组的同志们将一个20多 平方米的洗漱间改造成试验室。缺少资金,他穿上工作服下到车间和工人们并肩制作模拟样机。他还带领技术人员跑研究所、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一个参数一个参数地计算,一张图纸一张图纸地设计。
180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马伟明带领课题组先后解决了包括系统稳定性在内的8项关键技术难题,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当他再次来到 M公司参与第二套发 电机验收时,“低频振荡”在工作电压范围内发生了。 M公司紧急召集各路精英 ,连日攻关却一筹莫展。
马伟明作为中方专家,坐在了索赔谈判桌前。当他提出利用振荡信息消除振荡的解决方法,并提笔画出稳定装置原理示意图时,对方明白,这位年轻的中国博士已经攻克了这一世界性难题。
马伟明主持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主要性能指标优于西方国家的这种整流发电机通过鉴定,并获得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Ⅶ 马伟明的人物成就

长期致力于独立系统集成化发供电、电力电子、电力系统电磁兼容、舰船综合电力系统技术等领域的研究。
创建并发展了十二相发电机供电系统的基础理论体系,攻克了系统中稳定性预测、固有振荡抑制、复合故障诊断、短路保护等国内外长期未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十二相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
提出M相/N相双绕组电力集成新原理,研制出交直流双绕组电力集成供电系统,为国际首创;
研制成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潜艇AIP发供电系统;
在独立电力系统电磁传导干扰预测理论和抑制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致力于独立发供电系统研究。创建并发展十二相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的基础理论体系,攻克系统中稳定性预测、固有振荡抑制、复合故障诊断、短路保护等国内外长期未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德国有关公司购买其稳定装置专利),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十二相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已装备应用,获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名)。提出三相/十二相双绕组电力集成新原理,据此研制出艇用交直流混合发供电系统。在独立电力系统电磁传导干扰预测理论和抑制技术上取得突破,完成了运载工具不同供电系统电磁兼容研制。上述成果既有理论创新和发展,又解决工程中关键技术难题,并得到应用,取得了重大的成绩。还获国家发明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国家专利4项。出版专著2部,在国内外一级专业刊物发表论文61篇,撰写研究报告36份。主持建成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领导的课题组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资助。培养博士、硕士50名。

Ⅷ 有人说马伟明可比肩钱学森,他到底厉害在哪些地方

人物荣誉马伟明先后获国家“十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第三届和第五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国家发明创业特等奖”及“当代发明家”等荣誉称号,他领衔的科研团队获“国家创新研究先进群体”。
马伟明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国家专利4项。
1996年入选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获“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和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999年获第二届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国家“十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
2002年7月,中央军委给马伟明记一等功。
2011年12月,为表彰他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突出贡献,中央军委主席签署通令,为他记一等功。
2015年11月,获201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级别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2017年1月,马伟明被评为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2017年7月28日,中央军委主席签署命令:授予马伟明同志“八一勋章”。
2019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阅读全文

与马伟明的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