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发明从何而来

发明从何而来

发布时间:2021-08-12 00:51:02

Ⅰ 中国四大发明的来历

造 纸 早在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的蔡伦发明“蔡侯纸”之前,中国已经出现了纸的雏形。中国甘肃省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此外,新疆罗布泊和西安灞桥等地都出土过西汉的古纸。但这些纸都比较粗糙,原料是麻或丝絮。
东汉时,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技术并加以改进,开创了以树皮、破布、麻头、鱼网为原料,并以沤、捣、抄一套工艺技术,造出了达到书写实用水平的植物纤维纸,称为“蔡侯纸”。从此,纸逐步取代了竹木筒和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造纸术到公元7世纪初期(隋末唐初)开始东传至朝鲜、日本;8世纪西传入撒马尔罕,就是后来的阿拉伯,接着又传入巴格达;10世纪到大马士革、开罗;11世纪传入摩洛哥;13世纪传入印度;14世纪到意大利,意大利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纸厂,成为欧洲造纸术传播的重要基地,从那里再传到德国、英国;16世纪传入俄国、荷兰;17世纪传到英国;19世纪传入加拿大。造纸的发明与传播,使文字的载体成本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知识在平民中的普及得以实现,从而极大的推动了世界科技、经济的发展。 造纸术的发明,不仅是书籍制作材料上的伟大变革,而且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火 药
火药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发达的冶炼技术有密切的关系,在冶炼金属的过程中,人们不断总结经验,逐渐接触和熟悉了许多矿物的性能,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从战国时代(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起,就有人把冶金技术运用到炼制矿物药方面,梦想能炼出长生不老的药来,也有人想从矿物中炼出金银来。虽然没有炼出长生不老的丹药或金银,但是炼丹工匠们在炼丹的过程中发现硝石、硫磺与含碳物质在一起加热后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一次次爆炸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硝石、硫磺、木炭按一定比例配制,将会制成会爆炸的火药。
火药发明的具体年代已无从查考,但根据资料可以推断,火药发明的时间应在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以前。由于这种火药的颜色是黑色的,所以叫做“黑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是“飞火”,即火箭。宋、元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军事上广泛应用火药,出现了许多火药武器,主要有火箭、火铳、突火枪、火炮等。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时,出现了利用齿轮控制的触发性地雷与线香控制的定时水雷。 元朝(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时,火药传到欧洲,引起了武器制造业和战略战术上的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对欧洲社会经济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指南针
中国早在春秋和战国(公元前722年~公元前221年)时期,人们在寻找铁矿时就发现了磁铁,并知道了它们所具有的特殊性质。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人们开始利用磁铁制造指示方向的工具——司南。司南被制成勺状,使用时将它放置在一个光滑、水平的底盘中间,用手拨动它的柄,使其转动;当它停止时,勺柄就指向南方,勺口则指向北方。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初期,人们发现了人工磁化法,用天然磁石磨擦钢针,制出磁针。这种经过磁化了的钢针就被正式叫做指南针了(由于磁针轴受地球磁极的影响,而且地磁轴与地球自转轴有个11度多的交角,磁针所指示的南北方向实际上是地球磁极的南北方向)。指南针的制做方法各种各样,有的把磁浮在水上,有的放在碗沿,有的放在指甲上,有的用线悬在空中。但较为精确的指南针,是把磁针装在刻有方位的罗盘上,所以,指南针又叫做罗盘针。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以及后来的海船上,都装有指南针。12世纪末,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
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大约在公元3世纪的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随着纸、墨的出现,印章也开始流行起来。公元4世纪东晋时期,石碑拓印得到了发展,它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纸铺到版上印刷,即为雕版印刷的雏形。大约在公元7世纪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诞生了。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接着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然后将纸揭起,就成为印品。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后一经开印,就显示出效率高、印刷量大的优越性。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实物是在敦煌发现的印刷于公元868年的唐代雕版印刷《金刚经》,印制工艺

Ⅱ 一直说发明来源于生活,发明跟生活有什么关系吗

需求关系。

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产品之所以被发明出来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发明可分为有用发明和无用发明。

发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制作的新工艺、新方法。机器设备、仪表装备和各种消费用品以及有关制造工艺、生产流程和检测控制方法的创新和改造,均属于发明。

(2)发明从何而来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1、司南

司南是中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发明。

2、造纸术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3、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4、火药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Ⅲ 四大发明的由来

造纸术据考古发现,我国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就已经有了纸,不过这时的纸只是纺织业漂絮沤麻的副产品,产量很低,质量也差,还不能用于书写。到东汉时期,蔡伦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造纸术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除了用麻作原料之外,还采用树皮等一些含纤维的东西。并采用石灰碱液蒸煮的加工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此后纸张开始代替竹帛,在全国推广。公元6世纪后,我国的造纸术不断外传。使朝鲜、日本、阿拉伯、欧洲等地先后学会了造纸术。纸从此成为传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印刷术我国造纸发明以后,由于出版书籍的需要,印刷术也随之产生。公元6世纪初的隋、唐之际,出现了最早的雕版印刷术。这种印刷术一般用木材为原料,先在木板上刻反字,再给字板涂上墨,印在纸上。由于节工省时。很快盛行起来。宋代雕版印刷达到鼎盛时期,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于成都板印《大藏经》,共印5048卷,雕版达13万块,用了12年的时间才雕印完工。如此浩大规模的印刷,足以表明雕版印刷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1041--1048年间,雕刻工毕?又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即用胶泥做成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用这些活字排版,既节省费用,又大大缩短了时间,十分经济方便。活字印刷的出现是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元代王祯又将胶泥活字改为木活字,创造了转轮排字架。此后还出现了锡、铜、铅等金属材料制成的活字。活字印刷术从13世纪后传到朝鲜、日本,到15世纪中叶,欧洲才掌握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我国人民为人类做出的又一项重大贡献。

火药火药是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公元8~9世纪,炼丹家已经知道硫磺、硝石与木炭混合燃烧时,会发生剧烈的反应。这样,在唐代就发明了以这三种物质为原料的黑色火药。到宋元时期,各种药物成分有了较合理的定量配比,并且先在军事上得到使用,出现了最早的火炮、火枪、火箭、地雷、炸弹等火药武器。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铜火镜,制造于元年顺三年(1332年)。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铜炮,由于靠火药作为推动力,其威力较大,称它为“铜将军”。火药在13世纪时传到阿拉伯持国,阿拉伯和波斯把制造火药的硝称为“中国雪”。14世纪以后,我国制造火药武器的技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

指南针最早的指南针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是天然磁石磨成勺形,把它放在特别光滑的地盘上,用以指南,称为司南。到宋代后期,人们又发现钢铁在磁石上磨过后,也会产生磁性。于是又出现了以此为原料的指南针。由于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人们又开始使用了以此为原料水浮式指南针在阴雨天辨别方向。到元代时,航海已完全靠罗盘指南针指引航向。随着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的发展,指南针及应用技术先后传到阿拉伯地区,并很快传到了欧洲。

Ⅳ “中国新四大发明”名从何而来

新四大发明是指“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2017年5月,来自“一回带一路”答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这几项不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却在中国发扬光大。

Ⅳ 科技的发明来源于什么

来源于人们的欲望!即人的本性使然!需求带动生产,迫使技术进步!竞争也是!

Ⅵ 爱迪生的一生发明无数,他的发明资金是从何而来的

爱迪生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叫做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是当地的金融大亨,摩根对于发明创造也很是好奇,非常感兴趣,所以对于爱迪生的发明基本上是鼎力相助,他联合了另外两家有经济实力的财团,共同支持爱迪生的发明创造,并创办了新公司——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并由新公司持有专利权

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一生善于思考勤于工作,在他75岁的时候,每天还准时的到实验室打卡上班。他生活的几十年间几乎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每天晚上在书房读四到五个小时的书。


当爱迪生发明了小型的第一台放映机,就获得了发明电影放映机的权利,所以爱迪生手中有很多电影拍摄方面的专利这些专利。是爱迪生手中的一把利刃,而研究电影的人就要受制于爱迪生,所以大家都跑到了南加州来对抗爱迪生的这个行为,于是造就了现在的好莱坞。这也算是一个爱迪生一生的趣闻。

所以聪明的人不仅是发明家,还可能是一个资本家。

Ⅶ @的来源,发明者是

@的来历——第一封电子邮件
就职于美国国防部发展军用网络阿帕网BBN电脑公司的电脑工程师雷·汤姆林森带来了这场划时代的变革。他个性沉默寡言,小心谨慎且特别谦虚。1971年,汤姆林森奉命寻找一种电子邮箱地址的表现格式,他首先编写了一个小程序,可以把程序的文件转移协议与另外一个程序的发信和收信能力结合起来,从而使一封信能够从一台主机发送达到另外一台。于是,第一封电子邮件就诞生了。 汤姆林森把程序最后搞定时,立即给工作人员发了一封邮件,告诉他们现在可以给其它电脑发信了。“所以,电子邮件是自己宣布问世。”汤姆林森说。
编辑本段@的出现
接下来,汤姆林森要完成的工作是如何确保这个邮件抵达正确的电脑。他需要一个标识,以此把个人的名字同他所用的主机分开。@——汤姆林森一眼就选中了这个特殊的字符,这个在人名之中绝对不会出现的符号。“它必须简短,因为简洁是最重要的。它出现了,@是键盘上唯一的前置标识。我只不过看了看它,它就在那里,我甚至没有尝试其他字符。”这样一来,既可以简洁明了地传递某人在某地的信息,又避免了电脑处理大量信息时产生混淆,第一数字地址传递tomlinson@bbntenxa就应运而生了。 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使用的电子信箱的表示形式:人名,代码+@+电脑主机或公司代码+电脑主机所属机构的性质代码+两个字母表示的国家代码。这使得电子邮件得以通过网络准确无误地传送,而且赋予符号@一个现在的全新的含义。 汤姆林森认为,尽管@使他成为传奇人物,但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给我带来最大快乐的是,我找到了复杂系统中难题的解决办法。问题越是难,我越是喜欢。”
编辑本段@本是容积单位,重量单位
@被用于电子邮件,无疑是汤姆林森的一大创举。但在此之前,@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那或许才是@的真正起源。 让我们把目光追溯到遥远的中世纪。在佛罗伦萨附近一座名叫普拉托的小城里,意大利学者在该市经济历史研究所的档案中,发现了一份一位佛罗伦萨商人写于1536年的信件,信中提到他发往西班牙的船货,其中凡是涉及葡萄酒容积的地方,都是用@表示的,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使用这个符号的记录。 专家们对中世纪的容器,酒价及当时的计量体系进行了分析比较后发现,当时在意大利,葡萄酒是按罐出售的。“酒罐子”在意大利语中是anfora,而@约合114加仑。直到今天,anfora在意大利仍然是酒的计量单位。 @本为西班牙的一个重量单位,读音为“阿罗瓦”
编辑本段@也是at的替身
在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印刷机尚未发明,如果要出版一本书,就需要当时仅有的掌握知识的阶级——僧侣们用手辛苦地刻出来。虽然at这个单词写起来很短,但使用频率却很高。 为了能够减轻手写带来的疲劳,僧侣们想到了作为葡萄酒计量单位的@,于是就用这个符号,后来随着印刷设备的发展,人们不再用@来代替at了,其主要功能变为表示商品的单价,此时的@有了each一词的含义。例如,“Sell@sixdollars”意即以6美元的价格出售。这时,@这个符号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了。
编辑本段@的读音
由于电子邮件的日益普及,符号@的称呼也因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习惯而不尽相同。德国,荷兰和南非把@叫做“猴子的尾巴”,俄罗斯人称之为“小狗”,芬兰人称其为“咪咪”,法国和意大利人喊它做“小蜗牛”等等。不过,在许多母语为英语的国家,还是直接把@读作at。 在我国,@的读音也出现了多个读法,比较流行的有两种:一是圈a,二是“花a”。实际上,在电子邮箱的表示形式中,@有着at的含义,即“某用户”在“某服务器”。由此,我们应该根据此处@的具体含义,将其读作at的读音——“艾特”。 三是:“小老鼠”。
编辑本段@用于DOS批处理命令
表示不显示@后面的命令,在入侵过程中(例如使用批处理来格式化敌人的硬盘)自然不能让对方看到你使用的命令啦。 Sample:@echo off @echo Now initializing the program,please wait a minite... @format X: /q/u/autoset (format 这个命令是不可以使用/y这个参数的,可喜的是微软留了个autoset这个参数给我们,效果和/y是一样的。)
编辑本段@一个时髦的表情,示意符号
随着网络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个邮件的符号,很多网友在进行聊天,沟通当中,他往往被当成一种表情符号,代表了开心,高兴,也代表了一种心情,一种区别于一般笑的符号的新符号!同时也代表一种表情,大部分认为是大眼睛的标志,所以有时候会打上2个@的符号,以表示自己当时的一种心情和心境.由于该符号的特殊外表,大家还把这个符号的涵义进行一定引申,以表达人内心很复杂的一种心理状态和情绪.
编辑本段@网络时代的代名词
伴随着国际互连网的迅速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个网络时代的代表符号,比如很多公司,机构称E时代,有些人也称为@时代,@符号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也有很多机构和个人把@做为自己的LOGO等等.相信迟早有一天@会完全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空间.
编辑本段@在工程上的含义
工程中@代表相等中心距或钢筋之间的间距,如2Φ 10@500,代表2个直径为10mm的钢筋间间距为500mm的距离。 在AutoCAD绘图软件中,@表示在第一点的基础上的相对坐标,如选定第一点为1,1,则@1,1的绝对坐标则为2,2(1+1,1+1)。
编辑本段衍生词——@一代
现如今,@一代是德国汉堡某休闲生活研究所提出的一个新名词,泛指年龄在14~29岁之间伴随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新新人类。在@一代中,网络是他们最最心仪的居所,网络使他们充满淘金者的梦想和创造者的快乐。 但现实中,教育和医学专家早就呼吁,人们如果长期坐在固定的位置上,沉湎于网络而缺少活动,是很有可能发生致命的深静脉血栓栓塞的,所以我们必须警惕这种@栓塞。
编辑本段T-SQL
T-SQL语句中代表局部变量。
编辑本段微博中的@
2009年09月25日 22:33:37 ,新浪微博官方博客发表博文《@功能上线,微博上交流更方便 》,从此,中国的微博@时代诞生了。 微博@功能,即“对他说”的功能,这一功能的上线,加强了微博发布的针对性。
@功能简介
简单说@在微博里实现了几个功能: 1,当你发布“@昵称 ”的信息时,在这里的意思是“向某某人说”,对方能看到你说的话,并能够回复,实现一对一的沟通; 2,发布的信息中“@昵称”这个字眼,可以直接点击到这个人的页面,方便大家认识更多朋友; 3,所有@你的信息有一个汇总,你可以在我的首页右侧中“提到我的微博”中查看;
@功能详细的使用说明
一,查看“提到我的微博” 进入“我的首页”,可以在右侧头像下面的功能菜单上看到“提到我的微博”。微博上如果有人提及你,也即别人 提到我的微博
发布的信息中含有“@你的昵称”的字眼,在这里都能看到(如图)。 二,如何发布@信息 只要在微博用户昵称前加上一个@,然后“按空格”再输入你要对他(或她)说的话,对方就能看到了。一定要注意,“@昵称”后一定要加一个空格,否则系统会把后面的话认为也是昵称的一部分。 比如,我跟微博小秘书说句话: @微博小秘书
@微博小秘书 你好啊(如图) 这样就对他打了一个招呼,他也许会回复你。 顺便说一下,@这个符号用英文读的话就是at,在微博里的意思也是“向某某人说”,跟原来的意思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拥有了@功能之后,用户之间的交流会更加紧密,也让许多微博用户用得更顺畅。[

Ⅷ “四大发明”的说法从何而来

火药

用硝石、硫黄和木炭这三种物质混和制成的,而当时人们都把这三种东西作为治病的药物,所以取名“火药”,意思是“着火的药”。

火药

自秦汉以后,炼丹家用硫黄、硝石等物炼丹,从偶然发生爆炸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再经过多次实践,找到了火药的配方。三国时有个聪明的技师马钧,用纸包火药的方法做出了娱乐用的“爆仗”,开创了火药应用的先河。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到军事上。人们利用抛射石头的抛石机,把火药包点着以后,抛射出去,烧伤敌人,这是最原始的火炮。后来人们将球状火药包扎在箭杆头附近,点着引线以以后,用弓箭将火药射出去烧伤敌人。还有把火药、毒药,再加上一些沥清、桐油等,捣在一起做成毒球,点着以后,用弓箭射出,杀伤敌人是后来的“万人敌”。到了宋朝,人们将火药装填在竹筒里,火药背后扎有细小的“定向棒”,点燃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里的火药迅速燃烧,产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飞向敌阵爆炸,这是世界上第一种火药火箭。以后又发明了火枪和枪,这些都是用竹管制成的原始管形火器,是近代代枪炮的老祖宗。

活字印刷术
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块块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的反写字,然后再上墨,印到纸上。每印一种新书,木板就得从头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错,又要重新刻起,劳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北宋刻字工人毕升在公元1004年至1048年间,用质细且带有粘性的胶泥,做成一个个四方形的长柱体,在上面刻上反写的单字,一个字一个印,放在土窑里用火烧硬,形成活字。然后按文章内容,将字依顺序排好,放在一个个铁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热压平,就可以印刷了。印刷结束后把活字取下,下次还可再用。这种改进之后的印刷术叫做活板印刷术。
这种印刷方法虽然原始简单,却与现代铅字排印原理相同,使印刷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后来,元代著名农学家与机械学家王桢发明了木活字,并创造出比较简捷的适于汉字复杂特点的转盘排字方法,后来又发明了金属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进。唐代的雕刻印本传到日本,8世纪后期日本完成了木板《陀罗尼经》以后又传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一带和东欧。15世纪,德国人学会了用合金铸宇,从此毕升首创的活字印刷在欧洲各地推广开来。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中有一篇文章叫《活板》,其中详细介绍了活板印刷术的全过程,通俗易懂,非常详细。

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可以实用的指南针。
指南针辗转传入欧洲后在航海大发现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科学史家清楚,最早解答“指南针为何能够指南”问题的并不是中国人,而是英国科学家吉尔伯特。那么,中国发明指南针后对指南针理论作过什么样的探讨?吉尔伯特的理论是否及时传到了中国?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又对我国指南针理论的发展有过哪些影响?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关增建从2003年起开始着手研究这些基本上还是空白的问题。
“中国最早的指南针理论,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感应说’。”关增建介绍,11世纪中叶时我国大科学家沈括还对指南针感到匪夷所思,他的《梦溪笔谈》介绍了指南针的人工磁化方法、磁偏角的发现和指南针的架设方法,但对指南针为什么会指南却没有一点概念——“磁石之指南……莫可原其理!”随后,文人学者们从阴阳五行学说出发,结合当时人们对大地形状的认识,提出各种指南针理论。例如,最晚成书于宋代的《管氏地理指蒙》,首先提出如下逻辑:
“磁针是铁打磨成的,铁属金,按五行生克说,金生水,而北方属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铁产生于磁石,磁石是受阳气的孕育而产生的,阳气属火,位于南方,因此南方相当于磁针之母。这样,磁针既要眷顾母亲,又要留恋子女,自然就要指向南北方向。”
关增建表示,从近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蒙氏理论”完全异想天开,但从事物的属性出发解释其行为,在东西方科学史上都是常用的做法。我国古代阴阳学说昌盛,用阴阳学说阐释指南针指南及“常微偏东”的原理,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特别是,该理论认为磁石不同端面有不同属性,它们决定磁针的指向,这种说法很容易启发人们发现磁石的两极,并进一步联想到磁极与磁针指向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找到可能的途径。
造纸技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之一。
大约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国就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到了春秋时,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龟甲和兽骨,称为竹简和木牍。甲骨和简牍都很笨重,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外出讲学,带的书简就装了五车,所以有学富五车的典故。西汉时在宫廷贵族中又用缣帛或绵纸写字。缣是细绢、帛是丝织品的总称吏一方缣帛上写字时,便于书写,不但比简牍写得多,而且还可以在上面作画,但是价格昂贵,只能供少数王宫贵族使用。公元前2世纪西汉初期已经有了纸。
发明人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被称为“蔡侯纸”。
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而不是纸的发明人。
造纸术在7世纪经朝鲜传到日本。8世纪中叶传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到12世纪,欧洲才仿效中国的方法开始设厂造纸。
发明地点
洛阳

阅读全文

与发明从何而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