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说科技是把双刃剑请举例说明
1、汽车
汽车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以至于在世界发达国家,汽车几乎同鞋子一样必不可少。但是它所带来的二氧化硫是大气层杀手、厄尔尼诺的制造者,它不仅制造了频繁的交通堵塞、交通事故,而且还是消耗能源的无底洞和大气污染的移动污染源。
2、食品添加剂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食品添加剂是科技发展为满足人们需要的产物。在正确使用下,抗氧化剂可阻止或推迟食品的氧化变质,以提供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同时也可防止可能有害的油脂自动氧化物质的形成。
3、高科技武器
高科技武器可以用来保家卫国,反之可以用来侵略其他国家,可以用来攻击别人。
4、电池
电池是人类的一个重要发明,它能根据人的需要,随时随地为人类带来光明和动力。然而,就是电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使越来越多的人们不得不重视这样一个事实:人类可能在200多年的时间里享受电池的益处,却要用更多更长的时间遭受其害。
5、网络科技
方便了人们资料共享。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及时封信各种各样的信息供网友们共享,丰富网民们的信息量,如查资料、看新闻和看视频等。
同时易导致网民沉迷网络,影响个人的精神气质。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游戏,有一些制止力不强的网民则容易沉迷游戏,特别是青少年,家人不让玩,就跑到网吧去玩,甚至整天泡在网上不吃饭,严重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
『贰』 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科技发展促进还是抑制人的全面发展
央视国际 (2003年09月10日 17:18)
CCTV.com消息:由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新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的"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8月30日公布辩题并举行了抽签仪式,来自五大洲12所大学参赛队的代表参加了抽签仪式。正式比赛将于9月20号开始在京举行。辩题揭晓后,"网评天下"论坛燃起网辩"狼烟"。CCTV.com网友先"辩"为快,针对推荐辩题各抒己见。
【版主点题】9月9日辩题推荐:"科技的发展会促进还是抑制人的全面发展"。精彩在于唇枪舌剑,希望各位择主而辩、一抒己见、畅所欲言,但凭辩驳会高朋,不以胜败论英雄。我要参加本题辩论
『正方陈述』科技的发展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科技是会促进人的发展的。毕竟再先进的机器,都是人类发明创造的,要靠人来使用。而那些因为工具的产生而获得便利的人,如果因为依赖机器而放弃人的劳动本能,那他们会被社会淘汰,但这不意味着科技的发展会阻碍人的进步,因为任何事物有具有两面性,科技也是如此,它是一把双刃剑,如何使用全看我们自己,我们不可以因为个人因素,就否认科技给人类带的进步,因为人总是最高等的智慧生物,电脑在某些方面性能非常卓越,但电脑绝对不会比人脑聪明,因为无论怎样,机器是要人来发明的,它不会自己产生。【猫咪mm】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哪会有今天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科技的进步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哪会有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稳定,科技的进步会大大促进人类的发展。【~lions~】
科技的发展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为科技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发展条件,人们能在科技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完善自我,使自身在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科技的发展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芳草**】
『反方陈述』科技的发展会抑制人的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科学发展迅速,许多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电脑、汽车、洗碗机、洗衣机……已经走入寻常人家的生活。它们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与此同时,它们也使人类的基本能力逐渐丧失。有了电脑,人们不再用人脑去思考一些东西,因为只要利用电脑就能办到;有了汽车,人们不再习惯走路散步,取而代之的是开车兜风;有了洗碗机,人们不再用手去洗碗,也许有一天人类会忘记怎样洗碗。科技的发展,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它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忧的是它终有一天会让电脑代替人脑,机器代替双手,到时主宰这个世界的不再是我们自以为聪明的人类,而是那些人类发明的机器!所以,我认为:科技的发展会抑制人的全面发展!【玻璃娃娃~.~】
『自由辩论』促进还是抑制
电脑作为一种工具,在更深远的意义上提高了人的思维能力和办事效率。但是电脑永远是人类思维和劳动的工具,即使它能代替人的许多思维活动也不能证明它能代替人的一切思维活动,人的思维活动始终把握电脑的程序处理过程。电脑作为人类的一种工具,永远是被人类所操纵的,电脑离开人类则是一堆废物,科技离开人类也就无从发展,他们是人类思维和劳动的丰硕成果。【漫游世界】
提高了思维能力?人类的一切行动都在依赖电脑了,人类除了电脑对许多东西都开始变得麻木,你所谓的思维能力只是说人怎样操纵电脑的问题,这不是人类真正的思维能力!还记得那台叫做"深蓝"的电脑吗?你还记得那场"人机大战"吗?现在的电脑已经能和人类对抗,即使电脑能被人控制,科技能被人利用,但是人的四肢却在不断退化,因为她们自己利用四肢除了控制电脑和机器已经没什么用!所以,人的能力在逐步丧失!【玻璃娃娃~.~】
电脑代替了的是部分简单劳动力的付出,人的劳动能力是反映在多方面的,不能就此简单地说人类的劳力在逐步丧失,这太片面了。【**芳草**】
是代替了部分劳力呀!所以说人类的劳力在逐步丧失呀!所以科技的发展会抑制人的全面发展呀!连基本的劳动力都丧失了,真不知是人类在进步还是退步?【玻璃娃娃~.~】
科技发展使人们摆脱一些简单的、机械的、重复的劳动,使人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更复杂的、更具有创新意义的劳动,这不促进人的发展吗?【漫游世界】
什么叫简单机械重复的劳动?那是人类的本能劳动力,做什么都不应该忘本,可是科技却在教我们怎样忘本,所以科技在抑制人的全面发展!【玻璃娃娃~.~】
有了汽车,人们不是不习惯走路散步了,以车代步使人们消耗在路上的时间少了,做事的时间就肯定多了,做什么事的效率都提高了。【**芳草**】
可是人们走路的能力也在办事的效率中逐渐丧失了!想想当年的红军长征二万五,请问现在的人能走二万五的还剩下几人?现在的人比起前辈人明显走路的能力低了,将来的人比我们走路的能力更低。红军时代的科技不如我们现在,但是走路、吃苦的能力却比我们强呀,这不正说明了人们的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在逐步丧失吗?【玻璃娃娃~.~】
正是因为有了航天技术的发展,我们人类才能探索地球以外的空间,这难道不是人类探索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吗。现在有了轮船了,难道你还要泅渡太平洋吗?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一些缺陷和负面影响,正是在人们的不断探索中得到纠正和消除,这难道不是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吗?【漫游世界】
『总结陈词』各有各理 难分高下
看一个问题的对与错、好与坏,都要看它存在的主流,比如说药品是可以治病的,有时是可以救命的,但它也会有副作用,你能说它不好吗?即使再好的东西也难免有副作用,因此,科技发展最终还是能促进人类全面进步的。【**芳草**】
科技的发展是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当这样来衡量,一是看人的平均寿命是否延长,二是看人的思维方法是否进步,三是看人的综合体能和智能是否发展,四是看人类在把握自然世界发展的水平。【漫游世界】
原始人擅长的是在丛林里的生存技能,或许还有我们缺乏的团结、勇敢,但我们发展的是我们的知识技能,我们会使用极为复杂的工具,可以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两者各有利弊,我们不能说谁是全面。【罗卜尼克博士】
人类绵延至今,无不依仗科技谋取幸福。科技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比如飞机、火箭、网络、卫星最初都是为军事战争而出现的相同的科技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被用作毁灭人类的帮凶。科技只能在人类的控制与掌握之下,才能称其为进步的手段和工具。【小马不恃MLH】
科技当然是促进人类的发展,当然,如果没有相应的科技保证,也会促进人类的灭亡【曾谨慎】阅读全文
→进入“网评天下”论坛
责编:刘英来
参考资料:http://www.cctv.com/news/science/20030910/101527.shtml
『叁』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科技发明好的一面,不仅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还给人们提供了舒适、便捷、安全的生存环境。与此同时,科技发明不好的一面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问题的累积而逐渐显现。环境污染、生态失衡、食品安全……
这些都是当下人们所关注的焦点,而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科技发明脱不了干系。举个简单的例子,汽车这项科技发明,好的一面是它作为代步工具,使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利、快捷、舒适;
不好的一面反映在与日俱增的汽车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交通堵塞、大气污染等问题。除了汽车以外,还有很多的科技发明如火药、纸张、原子弹等也是如此。
虽然科技发明是一把双刃剑,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定的问题与伤害,但因噎废食显然是既不现实又不理智的做法,我们不能忽略它有利的一面。在今后的发展中,如何正确看待科技发明,发扬其有利的一面,弱化其不利的一面,是需要长期关注的。
这些科技可以使战争变得更加危险。或许有一天,战争的双方会是佩 戴各种高科技武器的代理人在战场上厮杀。而真正的战士则坐在千里之 外,他们可以使用各种尖端武器而不用考虑战争会给平民造成附带伤害。 尽管让代理人参加战争可以保护士兵的生命,但战争也可能给老百姓及其 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另一问题是这种力量可能太强大,普通人难以控制。小说《魔女嘉莉》中,斯蒂芬•金探索一个经常被同伴嘲笑 的女孩的内心世界。她总是受到同伴排挤,她的生活总是充满无尽的侮辱 和欺凌。然而,欺负她的人并不知道,其实她具有心灵致动能力。
『肆』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请列举两个例子、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1、汽车:
汽车给我们带了便利,以至于在世界发达国家,汽车几乎同鞋子一样必不可少。但是它所带的二氧化硫是大气层杀手、厄尔尼诺的制造者!它不仅制造了频繁的交通堵塞、交通事故,而且还是消耗能的无底洞和大气污染的移动污染。
2、塑料:
塑料制品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也带来了白色污染。这一可与金属一决雌雄的发明,使人类一度欣喜若狂,可现在人们却不得不为如何处理它而煞费苦心。
(4)高科技的发明是一把双刃剑扩展阅读:
有关专家认为,根据当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作用机制,可以将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的关系,用下列公式表示: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上述公式表明,科学技术不仅是现实的直接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特殊地位。科学技术的乘法效应,有力地表达了在生产力中的首要地位和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首先,高科技及其产业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我国现阶段高新科技产业的人均产值,是传统工业人均产值的5~10倍,是手工业的50~100倍。
其次,当代产品中的科技含量高度密集,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商业价值。资料表明,如果以产品的单位重量价格比来计算,钢材为1,小轿车为5,彩电为30,计算机则为1000。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972年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投资总额为2.7亿美元,而第一年就回收了14亿美元。
『伍』 细思极恐,高科技是不是一把双刃剑
『陆』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谈高新技术发展的利于弊
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制造了一些麻烦,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社会问题。核能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基因工程可以用来治病,也可以用来毁灭人类。如果从事科学技术工作而缺乏人文关怀,就有可能迷失方向。
实际上,科学的双刃剑功能与技术的双刃剑功能有一点是不同的。技术的双刃剑功能是先天的或者可以说是“胎里带”,而科学的双刃剑功能,尤其是科学的负作用则是后天的,是科学从自发阶段到自觉阶段的产物。
科学和技术自从17世纪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来,不但充分显示了它的造福功能,也逐渐暴露出对自然和社会的危害。这是西方社会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产生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以及反科学思潮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科学和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的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但是,第一,技术悲观主义者大多如同中国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和西方近代的卢梭一样,仅仅认为技术会扭曲人心,不利于社会的“淳风化俗”,而很少考虑科学和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本身的作用。第二,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基本处于“知其然”状态,很少追问它的“所以然”。这主要因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至今多局限于感性经验层面,即通过大量经验事实认识和提出这个问题,缺少对科学和技术自身的理性分析。老子的“有机器者必有机心”虽然带有一点理性逻辑,但如上所述,它仅仅预示了技术对人性的扭曲,并没有发现技术对社会更多的消极影响。第三,很多人议论科学和技术的双刃剑作用,是将科学和技术不加分别地捆在一起,笼统地议论,很少有人将科学和技术各自的双刃剑功能单独进行分析。这样一来,势必赏罚不当,甚至使科学代科技受过。
首先,科学属于认识活动,技术属于改造活动。认识活动以真理为标准,改造活动以功效价值为标准。其次,就科学的原初意义而言,它并没有实用目的,而技术的目的则是十分实用的。科学作为一种活动,最初仅仅因为人对奇妙的大自然感到惊异,因而产生了“想知道”或“想明白”的意识冲动,并不想去改造什么。
科学发展的最大进步是科学从自发阶段跨入自觉阶段,即从仅仅出于好奇的“想知道”和“想明白”发展到为了某种实用目的的“应该知道”和“应该明白”。与自发的科学不同,自觉的科学也是以实践为目的的,因此,科学的双刃剑功能在其自发阶段,只具有客观的意义,缺乏主观故意。科学只有进入自觉阶段之后,才有了实用和功利目的,增加了主观方面的双刃剑功能。但技术就不同了。技术从一开始就带有明确的实用目的,即为了人的生存和持续发展而主动地改变客体的形态。技术和科学的这一区别,可能就是它们在最初曾经各行其是的原因。科学史表明,科学和技术最初并不是紧密结合的,许多科学成果的实用目的在当时甚至在很长时间都不能显示出来,许多技术也不是在科学的指导下发生的,而是一种经验和技巧,带有偶然性。科学和技术的结合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技术的幸运。因为技术逐渐明白,科学所发现的规律可以为它所用,可以启发它,成为它的理论依据,使它可以排除盲目性,成功的几率也就大些。这一过程同时启发了科学的自觉化,因为科学原理汇入技术活动中,就极大启发和指导了技术活动,也实现着改造客体、服务人类的功能,使科学的价值从认识领域间接地跨入实践领域,开始了自觉化的过程。但无论怎么说,有一点可以肯定,即科学的实用目的或实用功能是间接的,是通过技术实现的,而且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发生作用都是通过其成果显示出来的。科学以揭示客体规律为目的,其成果多为观念形态,技术以改变客体的存在形态为目的,其成果多为实物形态。因此,相对于科学成果,技术成果对社会的作用直接得多。科学的双刃剑是通过技术成果得到显示的。
科学是人类探求客观规律的活动。这个定义除蕴涵了规律的客观性之外,同时说明,科学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尤其是像科学这样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一旦不再是自发的行为,就和技术一样,也体现着人的目的,带有强烈的主观倾向。客观规律本身是价值中立的,它既可以造福人,也可以危害人,比如电,它既可以优化人的生活,又可以摧残人的生命。当科学活动具有了实用目的之后,就既有利用和发扬或者避免和弱化客观规律造福人类之功能的那一面,又有利用发扬或者避免或弱化客观规律危害人类之功能的那一面。这两个方面的目标在一个具体科学活动中往往是一致的。因为造福自己与危害他人往往是同一个过程,一方是另一方的条件。即使只是为了造福人类,有时也难免带有副作用。比如,科学发明出了肥料、农药,目的是造福人类,但肥料、农药使粮食、菜、果,甚至饲料、肉类蛋类都会浸染上某些毒素,危害人类健康。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双刃剑功能从客观意义上说是必然的,科学技术活动就只能尽量规避和抑制其负作用,而不可能彻底消除它。真正的问题在于人类分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比如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国家、民族,每一个利益群体从根本上说都在维护和争取自己的利益,削弱和侵夺对方利益,所以,人类历史上就充满了这样的现象,即有些利益集团有时候会故意利用科学技术成果危害人类的功能去对付对方,指示或组织科学家制造出枪炮杀害人,制造出药物毒害人。原子弹的发明成功,便是这一目的促成的结果。
现在,科学界关于科学伦理的呼声很高,呼吁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对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负责,在发展科学和技术的时候,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人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功能,坚决克服和制止危害人类的科学技术成果。这虽然旨在唤起科学家尤其是政府的道义感,但是,历史证明,道德总是让位于利益的,因为利益是针对利益主体自身,而道德一般总是针对他人。比如,我要求一个人讲道德,无异是要求他降低自己的利益诉求去照顾我或其他人的利益。当这种降低自己的利益诉求仅仅局限于“降低”,而不至于损害他的利益之时,他才会讲道德。当“降低”超出一定限度,将损害他的利益,他是无论如何不会接受并行使某种强加于他的道德,因此,伦理在利益面前是软弱的。
所以,人类一天不结束这种利益集团的分割状态,斗争就不会停止,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就肯定受到互相对立的利益集团的普遍重视,他们必然会利用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去保存自己,发展自己,对抗对方。
当代国家无论是以何种国体形式出现,政治权力都是相当大的,也都非常重视科学和技术,这就使科学和技术不但从活动形态变为理论体系形态,而且成了一种国家建制。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越来越成为一种国家行为,越来越要依靠国家的资助和管理,而国家恰恰是不同利益群体的集合体。因此,每一个国家在发展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必然会以种种借口在发挥科学正面作用的同时对科学尤其是对技术的负面作用也加以堂而皇之的利用,制造一些危害另一部分人的技术产品。当每个现代国家都以特定的理由故意利用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去“发展”科学技术时,科学和技术便发生异化,从造福人类变为危害人类。只有实现了世界大同,人类不再存在相互冲突的利益集团,才有可能全面抑制科学的负面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科学的正面作用。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假设有可能,也是非常非常遥远甚至是遥遥无期的。因此,在人类还继续分割为不同利益集团的时期,我以为要发展科学的造福功能,抑制其危害功能,除了从主观上不断加强科学尤其是技术伦理的教育之外,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第一,实现科学主题的转换。以往的科学,无论是出于对自然的好奇,还是出于有目的的自觉认识,其主题都是朝着启发技术和引导技术的方向,帮助技术确定“可以干什么”。由于技术先天地具有双刃剑功能,科学越是对技术具有启发和引导意义,就越会成为技术的帮凶和开路先锋。因此,往后科学的发展,我以为应当从指导技术“可以干什么”这个主题转变为规范技术“不可以干什么”这个主题上来,即从对技术的指导功能转变到规范功能上来。第二,联合国作为国际协调组织应当顺应全球化趋势,制定出有权威的国际性公约,严格审定和限制那些有可能危及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成果。只有这样,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负面效应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变成造福人类的利器。
『柒』 为什么说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高科技在给予人们方便的同时,培养了人的惰性,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
『捌』 高科技的发明是一把双刃剑(仿写句子)
原句:高科技的发明是一把双刃剑
仿写:现代化的网络是一张双面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