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的盐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我国古代食盐的品种除海盐、池盐、井盐之外,还有土盐、岩盐、砂石盐等品种,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人生产过树叶盐,古代西北部少数民族发现过一种“水晶盐”,据说,此盐多产于山石上,无色透明,状如水晶,不用煎熬便可食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这种盐有“开盲明目”之功效。 盐是人类延续生命的必需品,具有调节人体内水分的均衡和分布、维持体液平衡的作用,适量摄取食盐有益于健康。近年来,我国政府为预防碘缺乏病,强制实行了全民食盐加碘。目前,盐作为国家专营商品,加碘盐也是由政府指定的盐业公司生产的,以保证提供给人们质量合格的碘盐。 关于盐的功用,我国古籍多有记载。如说盐有“引火下行,润燥祛风”之功、有“擦牙固齿、清热渗湿”之效,以及“专治脚气”等等。到了现代,盐的用途更加广泛,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与盐有关的产品达1.4万种之多,食品、化工、冶炼、陶瓷、玻璃、医药等工业均离不开盐。我国目前钾肥产量不足需求量的十分之一,每年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钾肥,而青海柴达木盆地钾盐的探明储量占全国90%以上,成为西部大开发潜在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全国最大的原盐生产基地,山东省每年的原盐生产能力为80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除了原盐,山东的盐化工和盐业海产养殖在全国也名列前茅,主要产品有洗精盐、各类溴系深加工品、纯碱以及对虾、贝类和盐田生物等60多个品种。 食盐的制法:工业上用海水晒盐或用井水、盐湖水煮盐,使食盐晶体析出。这样制得的食盐含有较多的杂质,叫做粗盐。粗盐经溶解、沉淀、过滤、蒸发,可制得精盐。 粗盐是不能食用的,只有精盐才能食用。
❷ 盐发明之前古代人吃饭是不是都食之无味
我们每天的饮食都离不开盐,没有了盐的调味我们的食物就会少了许多的风味,更何况我们每天要摄入一定量的钠盐来维持我们身体的正常生理需求,盐发明之前古代人吃饭是不是都食之无味?盐在古代作为重要的商品,所以古代人吃饭并不是食之无味的,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总的来说,我们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盐,有些时候比如像牛这样的牲畜都还需要舔食盐砖来维持体内的钠盐,可见盐对于我们动物的重要性,如果少了盐分的饭菜,那肯定是会少了几分味道。
❸ 盐最早是谁发现或发明的
❹ 盐是什么年代发明的
很早以前,一些动物就会时不时地去盐碱地里舔舔地上的白粉末。后来,居住在海边的人们发现,那些白色的晶体吃了会让人精神焕发。于是,盐就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样东西了。 盐的利用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周礼》中的盐人就是当时掌管盐务的官职。汉代就设置了盐官管理盐税。历代封建王朝都把盐税作为一种剥削和掠夺人民的方法,国外也是这样。古代的不少民族,往往为了盐而引起战争。公元98年,为了抢夺盐的资源,日尔曼民族的哈脱和希连朋两个部落之间发生战争,结果哈脱部落被灭绝了。 在盐的发展史上,经历了很多次的演变,主要有以下三次大的革命: 第一次:能吃就行。在这个时期,人们对于食盐的组成基本上没有标准,只要干净,苦味低些,是咸的就可以了。这种食盐很多都是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没有经过其他处理,质量很差,其中还含有一些有害物质。 盐依照自然存在的状况,盐可分为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四种。我们都知道盐是通过对含盐的卤水或海水进行结晶后加工提炼获得的。但是,真正食盐的提炼方法并不是如此简单的。 例如: 在四川自贡市仍有一口至今仍延续着古法制盐的古井。从那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井盐得制作方法。 炼制井盐的工序繁多。 首先需要配卤,它的原料是卤水,分为黄卤和黑卤两种,黄卤是种成褐色的溶液,其中含有大量的钡离子,用它煮出的盐味苦而且有毒;黑卤则是一种黑色的溶液,它含有大量的硫酸根离子,也是种对人体不利的物质。那么如何炼制出可以食用的井盐的呢? 劳动人民发现要想把黄卤中的钡离子和黑卤中的硫酸根离子去掉,只要把黄卤和黑卤按一定的比例调配在一块,这样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现代化学检验硫酸根的方法,硫酸钡白色沉淀),然后把沉淀物去除。 之后,使用反串“卤水点豆腐”的方法,用豆浆来洗卤水,这样可以使卤水渣净水澄。由于卤水中有大量的杂质存在,这些杂质包括一些高价离子杂质和固体杂质,它们影响了井盐的质量和颜色,而豆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于这些高价离子反应产生能被过滤掉的沉淀,同时蛋白质的表面还有吸附作用,能吸附固体残渣,所以加入豆浆不但能去除高价离子,还能去除残渣,可谓一举两得。 之后是煮盐,为了缩短煮盐时间,往往还在熬制过程中加入一种叫“母子渣”的渣盐,其实就是种已结晶的成盐,它能诱导盐卤加速结晶。这样就得到了洁白的结晶体--井盐。 第二次:越白越好。19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提炼盐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人们对食用盐的要求发生了变化,标准是颜色越白越好,颗粒越细越好,纯度越高越好,杂质越少越好。 第三次:健康第一。最近几十年来,有大量医学研究表明,食盐摄入过量容易引发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等疾病。不同生活习惯的人也逐步达成了共识,要避免对食盐的过度摄入。专家建议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最好在5克以下,因此发明出低钠盐,在食盐中添加钾之类的替代物。当人们意识到通过在食盐中添加各种微量元素,可以起到补充人体微量元素的作用时,就产生了健康平衡盐。如今,各种各样的保健盐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❺ 盐的历史是什么
远古时期
传说黄帝手下有一位叫做夙沙氏的诸侯,这位夙沙氏通过煮海水,发明出了盐这种调味品。由于设备太过简陋,提炼出的多是粗盐,颜色也有青、黄、白、黑、紫五样。
在《说文》中曾有记述: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正字通》中也有对盐的名字的记载:盐种类非一,或出於卤地,或出於井,出於崖,或出於石,出於木。这段描述的就是夙沙氏造盐的历史,而他的这一行为,无疑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也因为是第一个发明出盐的人,被后代尊称“盐宗”,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有供奉盐宗的庙宇。
盐的制度变迁:
封建社会的盐专卖制度,使其成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财政收入工具,为其封建统治掠取民众财富,赚取巨额利润。在盐专卖的实施过程中,统治阶级为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方面极大地增加了制度执行成本。降低了制度运行效率,减少了盐专卖净利润收入;另一方面,因为官吏的腐败,各级官吏贿赂已成风气,严重损害了统治集团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使其执政能力受损,从而危机统治阶级自身安全。
❻ 在盐没发明之前人们是怎样过来的呢求大神帮助
太古时代,人们抓食掬饮,只能尝到食物的本味,未知用调味品,只烹不调,饮食内是单调的。陶容器的生产,促进了调味品的生产和发展。《淮南子·修务训 》云:在伏羲与神农氏中间,诸侯中有宿沙氏始煮海作盐。没有陶器,是煮不成海水的。这个宿沙氏生前同共工氏一样,势力很大,死后人们很尊敬他。罗泌《路史》甚至考证出“安邑东南十里有盐宗庙”,就是祭祀宿沙氏的。除煮海水盐外,我国祖先还发明了井盐,井盐取自地层。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秦始皇时,四川临邛县(今邛峡县)就有盐井,“井有二水,取景火煮之,一斛水得五豆盐。”这里的井火,即天然气火,二水即卤水。在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井盐画像砖上,就有利用天然气煮取井盐的场面。 我国最早烹饪用味只有酸咸二味,《尚书·说命》云:“若作和羹,惟尔盐梅。”盐是菜肴的基本味。有了盐,才出现了“五味调和,白味香”,人类食物才有了多样化的必要条件。有了盐,食品的储藏加工才更方便。有了盐促进胃液分泌,增进消化能力人类的体质增强才有了新的物质条件。盐的发明,对于人类文明是一大贡献
❼ 盐发源什么时候,最早开始食盐是什么时候,最早来自哪里
食盐是在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最早开始使用的。最早是由中国人发现的。 相传远古时候,在山东半岛南岸胶州湾一带,住着一个原始的部落,部落里有个人名叫夙沙,他聪明能干,膂力过人,善使一条用绳子结的网,每次外出打猎,都能捕获很多的禽兽鱼鳖。有一天夙沙在海边煮鱼吃,他和往常一样提着陶罐从海里打半罐水回来,刚放在火上煮,突然一头大野猪从眼前飞奔而过,夙沙见了岂能放过,拔腿就追,等他扛着死猪回来,罐里的水已经熬干了,缶底留下了一层白白的细末。他用手指沾点放到嘴里尝尝,味道又咸又鲜。夙沙用它就着烤熟的野猪肉吃起来,味道好极了。那白白的细末便是从海水中熬出来的盐。
夙沙氏的传说自战国汉、唐至宋流传很普遍。古籍《世本》一书记有“夙沙氏煮海为盐”、“宿沙氏始煮海为盐”的字句。夙沙氏(即宿沙氏)是什么人?一种说法是“黄帝臣”,一种说法是炎帝的诸侯,一种说法是“夙沙瞿子”。《吕氏春秋·用民篇》载:“夙沙氏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神农”,神农即炎帝。
据考证,夙沙氏是一个长期居住在山东半岛上的古老部落,和传说中的洪荒时期的炎帝部落有密切的关系。可以推论,夙沙部落长期与海为邻,不仅首创了煮海为盐,而且大约在商、周之际就已在当地推广和普及用海水煮盐。《中国盐政史》谓:“世界盐业莫先于中国,中国盐业发源最古在昔神农时代夙沙初作煮海为盐,号称‘盐宗’。”20世纪50年代在福建出土的文物中有煎盐器具,证明了仰韶时期(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当地已学会煎煮海盐。这一发现与史载资料相印证,可以肯定至少在4700年前我国山东至福建沿海一带已学会煎煮海盐。
根据以上资料佐证,在中国,盐起源发生的时间远在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发明人夙沙氏是海水制盐用火煎煮之鼻祖,后世尊崇其为“盐宗”。在宋朝以前,在河东解州安邑县东南十里,就修建了专为祭祀“盐宗”的庙宇。清同治年间,盐运使乔松年在泰州修建“盐宗庙”,庙中供奉在主位的即是煮海为盐的夙沙氏,商周之际运输卤盐的胶鬲、春秋时在齐国实行“盐政官营”的管仲,置于陪祭的地位。 希望对您有帮助。
❽ 盐的发明者
在中国,盐起源发生的时间远在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发明人夙沙氏是海水制盐用火煎煮之鼻祖,后世尊崇其为“盐宗”。
❾ 人类历史上到底什么时候开始食用“盐”
20世纪50年代福建出土文物,其中有煎盐器具,证明了仰韶时期(公元前5000年~前版3000年)古代中国人权已学会煎煮海盐。中华民族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食盐。相传在炎帝时期,居住在山东半岛的夙沙氏,发明了用海水煮盐的方法。先秦时期,齐国煮海为盐,国富民强。
中国古时的盐是用海水煮出来。中国是最早食用和人工生产食盐的国家,盐字本意是“在器皿中煮卤”。根据以上资料和实物佐证,在中国,盐起源的时间远在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发明人夙沙氏是海水制盐用火煎煮之鼻祖,后世尊崇其为“盐宗”。
(9)盐发明之前扩展阅读:
人类食用盐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人们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获得盐分:早在铁器时代,英国人就开始将海水装入粘土罐中,在火上加热,通过蒸发来提取其中的盐分。罗马人则开始用衬铅的大锅煮海水来生产盐。
中国人则采用晒卤法制盐。在海滩边就地取材,将沙子摊晒在地面上,洒上海水,太阳把海水蒸发之后盐分附着在沙子上,再收集这些沙子用海水浇灌,成为浓卤。最后,注卤子锅,煎熬成盐。而甲骨文的卤字,就是高空俯视人工盐田晒卤制盐得到的象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