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

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

发布时间:2021-08-11 14:38:24

Ⅰ 如何理解艺术欣赏的“再创造

欣赏主体在受欣赏客体的制约的同时,又可以主动积极地突破制约,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和“再评价”。艺术形象因为象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多彩,而且它是立体地、多向地、多层面地反映生活,所以,虽然艺术家只是从自己感受的特定角度来创造形象,但他们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的这种立体性、多向性、多层面性,往往比艺术家主观上对现实的把握丰富得多,深刻得多,活跃得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形象大于思想”,或者“客观思想大于主观思想。”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就是由“面”到“点”,由“多”到“一”的过程,他要尽量做到以一当十,言有尽而意无穷,寓永恒于一瞬。艺术欣赏要求欣赏者能够主动积极地体验和想象,做到由一到十,由点到面,由有尽之言到无穷之意,否则,艺术欣赏就是失败的。古语:诗无达诂。歌德:“一般说,我们都不应该把画家的笔墨或诗人的语言看得太死,太狭窄。一件艺术作品是由自由大胆的精神创造出来的,我们也就尽可能地用自由大胆的精神去观照和欣赏。”这种“自由大胆”的欣赏,这种被动中的主动、制约中的能动,就是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形象再创造、再评价。它表现在欣赏者不但能够“复现”,领悟和理解艺术形象(与艺术家“相似”或“”相近),而且能够对原有艺术形象进行补充、变动、改造、深化和提高(与艺术家“有所不似”、“有所远”)。曹禺在话剧《雷雨》公演后曾写过:“这一年来批评《雷雨》的文章确实吓住了我,它们似乎刺痛了我的自卑意识,令我深切的感触自己的低能。我突地发现它们的主人了解我的作品比自己要明切得多。……我不由自已地感觉一种局促,一种不自在……”敦煌莫高窟壁画《割肉贸鸽》,说的是一个宗教故事:一只被鹰追逐的小鸽子,逃到佛身上求救,佛用自己的血肉喂鹰,来换取鸽子的一息生命。但血肉割尽,直到全力投身到秤盘上,也还抵不上小鸽子的重量,于是大地震动,一切复归原状……壁画中的佛身盘腿而坐,一手举在胸前,一手托着小鸽,身旁是刽子手,周围众多人物,或悲伤或哀叹或同情或恐惧。空中舞荡着飞天的飘带,如和声伴奏,衬托着这悲壮庄严的主题。当时宗教信仰的煽动力量(殉道精神),在现代观赏者眼中早已不复存在,图景本身的大含量、多义性和模糊性,为欣赏者创造出与壁画主题相去甚远的审美心象:或从中体味人间的悲惨世界,或从中参悟人生的苦难,或唤起某种痛苦而崇高的献身精神,或激起某种惩治邪恶的正义感,或向往一种博大仁慈的胸怀……

Ⅱ 举例论述艺术鉴赏具有再创造性的原因和含义

艺术鉴赏是对艺术品的欣赏,所以这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创造思想的过程

Ⅲ 为什么说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

艺术鉴赏,又称抄艺术欣袭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意境)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
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艺术接受者为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是艺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收、接纳、扬弃。
再创造,还有一层含义是接受美学角度提出的,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一切未进入欣赏者审美视野的艺术作品,都还是未完成的。
只有通过艺术欣赏,通过欣赏者能动的艺术再创造,艺术作品才能确证自身的存在,才能将自身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从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完成。

Ⅳ 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能力可以通过模仿学习得来吗

创造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大量的累积模仿学习加之改善整合加上自己的想法等

Ⅳ 论艺术欣赏中再创造

主要看自己的理解,有是别人的看法和自己的看法不同

Ⅵ 中国画的民族特点什么是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举例说明

中国画的民族特点总结主要有以下五点:
1.意境营造讲究空灵,以诗为法。
2.行动申观察自然,作画靠目识心记。
3.突破时间制约运用散点透视营造画面空间。
4.中国绘画是讲情义、重主观意识毂现的意象性绘画。
5.艺术语言运用线描造型,讲究书法功力。
中国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画
必然更新发展,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几千年形成的民族性。
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
(1)艺术欣赏“再创造”是指欣赏者由于艺术形象的诱导,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丰富或提炼着艺术形象。
(2)艺术形象是欣赏者发挥想象的客观基础,无论欣赏者的“再创造”怎样发挥想象,“再创造”的对象其本质不会发生变化。
(3)欣赏者的审美活动是主动的,不是被动地接受。
举例:
欣赏者的“想象”是主动的;
欣赏者的生活经历是各异的;
欣赏者的爱好兴趣是多样的;
丰富或提炼的艺术形象是“这一个”。

Ⅶ 《艺术欣赏》分析题20分 如何理解艺术欣赏的“再创造”,请举例说明并加以分析。

大体跟你说两句, 艺术欣赏再创造就是根据艺术作品的本质进行个人的加工与改变从而形成另回外一个艺术答作品的过程 。可以理解为模仿,但是艺术形象是欣赏者发挥想象的客观基础,无论欣赏者的“再创造”怎样发挥想象,“再创造”的对象其本质不会发生变化。举例真不好弄,我个人认为对小说的改编可能是。比方说外国歌剧图兰朵根据中国茉莉花改编,带有艺术家的个人主观特点,而不是单纯的模仿,就是再创造。

Ⅷ 简述艺术欣赏过程就是欣赏者再创造的过程

艺术欣赏既是对艺术作品中的美的一种发现,又是欣赏者的一种再创造。

① 艺术形内象是欣赏者发容挥想象的客观基础

首先要有艺术形象,要有蕴含在艺术形象中的艺术的美。(大的快乐来自于对美的作品的欣赏)

② 欣赏者的审美活动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接受

艺术形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和生活的美,而且凝聚着艺术家的感情。但艺术形象中的意蕴常常含而不露。为欣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Ⅸ 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再创造

艺术欣赏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审美活动。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艺术的美育社会功能的必要环节。

这种审美活动既包括对象(艺术形象),也包括主体(欣赏者)。

艺术欣赏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这种接受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包括了欣赏者的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心理活动。

艺术欣赏既是对艺术作品中的美的一种发现,又是欣赏者的一种再创造。

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所产生的愉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 对艺术家所创造的美的发现

艺术本身的的美不仅包含了生活美、自然美的精粹,而且凝聚着艺术家的心灵美和精湛的技巧;欣赏者面对一件精美艺术品的“拍案叫绝”,既是对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肯定,也是对欣赏者自身审美能力的肯定。

② 欣赏者对艺术形象的“再创造”

尽管艺术形象规定了欣赏者的感觉、想象、体验、理解等认识活动的基本倾向和范围,但欣赏者总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去感受艺术形象,理解作品的意蕴;欣赏者在艺术形象的诱导下,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去驰骋想象,深化情感体验,使艺术形象的生命在欣赏活动中显得更加活跃和丰富,仿佛欣赏者与艺术家在一起共同创造;由于欣赏者的想象各不相同,因此,在“再创造”的过程中比作品更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甚至可以用艺术的审美眼光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和体验人生。

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

艺术欣赏既是对艺术作品中的美的一种发现,又是欣赏者的一种再创造。

① 艺术形象是欣赏者发挥想象的客观基础

首先要有艺术形象,要有蕴含在艺术形象中的艺术的美。(大的快乐来自于对美的作品的欣赏)

② 欣赏者的审美活动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接受

艺术形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和生活的美,而且凝聚着艺术家的感情。

Ⅹ 应该怎样理解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

艺术欣赏不只是艺术接受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次内再创造的过程。由容于欣赏者的个体差异使得这种再创造对艺术欣赏造成深远影响。
西方有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反映了一个什么艺术观点呢?艺术欣赏不只是艺术接受的过
程,同时也是欣赏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次再创造的过程

阅读全文

与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