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说的是非洲有个男孩用爸爸的自行车改装成风车后借风力发电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驭风男孩
(英国2019年切瓦特·埃加福特执导电影)
⑵ 为什么荷兰的风车主要是用来排水而不是发电
春末入夏时节的荷兰,处处洋溢着发芽的香味和唯美的田园风情。屹立几百年的风车开始徐徐转动,骑着自行车,环绕世界遗产小孩堤防风车群,穿行于桑斯安斯风车村的古老建筑之间。进行一次美妙的有氧之旅,从宁静的水面上欣赏风车的倒影,体验几个世纪以前的荷兰民间风情。正是曾经的几百座风车,它们密密成排,终日旋转,把荷兰带到了现在的年代。数百年前,荷兰全国有近万座风车,风车是人们生产生活离不开的工具,至今各地仍保留着象征民族文化的风车。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荷兰的国家风车日,全国600多座风车都会挂上国旗,一起转动,举国欢庆,这个月的14号,公众可以欣赏到如今定期开放的古老风车。最佳游览方式非骑行莫属。
小孩堤防风车群(Kinderdijk)18世纪欧洲风物的珍贵遗存
小孩堤防风车群位于鹿特丹东南10公里处,至今保存了19座建于1740年代的风车,是荷兰最集中的风车群。虽然荷兰以前的风车曾经超过1万座,但如今仍然屹立的不过1000座左右,在一处能看到这么多风车的地方,非小孩堤防风车群莫属。小孩堤防风车群可以说是荷兰风景的典型样板,每年7、8两个月,每逢星期六下午,19座风车会一起转动,场面非常壮观。小孩堤防最为吸引人的是探访风车内部。风车里随处可见木鞋、传统挂毯和各种老旧物品,它们都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这种独特的风车景观图片出现在每本有关荷兰的画册中。1997年,小孩堤防风车群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小孩堤防”这个奇怪的名字,究竟是由何而来呢?
传说一:过去荷兰水患严重,需要靠堤防来保护沿海居民,有个小男孩经过村落旁的堤防时,突然发现有个小洞在冒水。小男孩怕因这个小洞而引发堤防崩塌,一边让自己的小狗回去通知村民,一边用自己的手指塞住小洞。水终于停止渗出,小男孩不敢把手拨出来,痴痴地一直等待!最后村民在小狗的带领下才救出小男孩。因为这个小男孩的一股傻劲,免去了全村被水淹没的危机。
传说二:传说可上溯至1421年的大圣伊丽莎白洪水,当最糟糕的风暴过去、洪水消退之时,人们前去查看哪些东西可以抢救回来。有人看见远处有个木质摇篮漂浮着,没人指望里面会有什么活着的东西,但当它漂近时,人们看见一只猫在里面跳来跳去,试图保持摇篮的平衡。当摇篮最终靠近堤防时,有人钓起它并发现里面有一个安静熟睡未见水痕的婴儿!这则民间故事已经被发表在一本英文书《猫与摇篮》中。感受风车主的生活在4月至9月间,游客可进入其中一架风车内部参观,观察风车的独特设计。风车将阿尔布拉瑟丹低田中多余的水抽出来,然后排放在存水区中。如果存水区的水位达到一个高度后,人们就再一次将水从存水区中抽出,然后排放到河流中。风车主会演示如何驱动风车工作,并友好地回答游客的问题。除这座风车的其他风车都是私人民宅,目前部分还有人居住,享受惬意的乡村生活。每年4月中至9月底间小孩堤防都有运河巡航游船,夕阳西下之时,余晖洒落在水面,风车拉出长长的侧影,荡舟欣赏,别有情调。骑车也是一种好的浏览方式,在小孩堤防就有出租的自行车,伴着清新的空气,不时停下小憩,放慢旅途的节奏,感受宁静与自然。如此有趣的村中风车探访,定能让孩子乐此不疲~
⑶ 电影驭风男孩里不是有井吗为什么不直接提水用
因为周边的人都非常懒,他们在观念中就认为1.靠天,2靠别人,3.抢别人的。
我最初一直以为当地是缺乏地下水的,还奇怪他发明了电,怎么制造水,难道他还要打一口井吗?或做一个引水工程?
而且我老担心,他自行车上的那个电线这么细,会不会爆掉啊。
直到他到井里抽水;然后我就想,既然是有井,有水,那为什么没有人在有电之前来人力打水来浇灌呢?哪怕是只浇灌半亩地,哪怕是只浇灌口粮。好像是没有一个人来做,难道是剧情需要?这总比逃跑强吧。
所以,必须要对影片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
可能有些人会喷我不懂农务,我小时候,我们家里是自己用压井取水来浇灌半亩甘蔗田的,我自己也干过此活。当然,我们那里干旱程度没有非洲那样的季节性变化。但,这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
此外,还反映了科技程度。非洲确实是有些低。
我见一个乌干达的工程师在为一个南苏丹富人修房子,他设计了一个水井窖,需要从旁边的尼罗河中抽水。需要柴油和柴油泵,以及每次使用时铺设管道。我就告诉他,连通器的原理,以及虹吸的原理,并画图告诉他如何实现自动供水。但是他还是没有采用我的方法。
⑷ 有那些风力发电机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了怎么样可以查到具体的内容。
1862年8月,爱迪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魄救出了一个在火车轨道上即将遇难的男孩。孩子的父亲对此感恩戴德,但由于无钱可以酬报,愿意教他电报技术。从此,爱迪生便和这个神秘的电的新世界发生了关系,踏上了科学的征途。
1863年,爱迪生担任大干线铁路斯特拉福特枢纽站电信报务员。从1864年至1867年,在中西部各地担任报务员,过着类似流浪的生活。足迹所至,包括斯特拉福特、艾德里安、韦恩堡、印第安那波利斯(Indianapolis)、辛辛那提(Cincinnati)、那什维尔 (Nashville)、田纳西(Tennessee)、孟斐斯(Memphis)、路易斯维尔、休伦等地。
1868年,爱迪生以报务员的身份来到了波士顿(Boston)。同年,他获得了第一项发明专利权。这是一台自动记录投票数的装置。爱迪生认为这台装置会加快国会的工作,它会受到欢迎的。然而,一位国会议员告诉他说,他们无意加快议程,有的时候慢慢地投票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从此以后,爱迪生决定,再也不搞人们不需要的任何发明。
1869年6月初,他来到纽约(NewYork)寻找工作。当他在一家经纪人办公室等候召见时,一台电报机坏了。爱迪生是那里唯一的一个能修好电报机的人,于是他谋得了一个比他预期的更好的工作。10月他与波普一起成立一个“波普-爱迪生公司”,专门经营电气工程的科学仪器。在这里,他发明了“爱迪生普用印刷机”。他把这台印刷机献给华尔街一家大公司的经理,本想索价5000美元,但又缺乏勇气说出口来。于是他让经理给个价钱,而经理给了4万美元。
爱迪生用这笔钱在新泽西州(New Jersey)纽瓦克市的沃德街建了一座工厂,专门制造各种电气机械。他通宵达旦地工作。他培养出许多能干的助手,同时,也巧遇了勤快的玛丽(Mary Stilwell),他未来的第一个新娘。在纽瓦克,他做出了诸如蜡纸、油印机等的发明,从1872至1875年,爱迪生先后发明了二重、四重电报机,还协助别人搞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英文打字机。
1876年春天,爱迪生又一次迁居,这次他迁到了新泽西州(New Jersey)的“门罗公园”。他在这里建造了第一所“发明工厂”,它“标志着集体研究的开端”。1877年,爱迪生改进了早期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投入了实际使用。他还发明了他心爱的一个项目——留声机。电话和电报“是扩展人类感官功能的一次革命”;留声机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三大发明之一,“从发明的想象力来看,这是他极为重大的发明成就”。到这个时候,人们都称他为“门罗公园的魔术师”。
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的同时,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对电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又重新试验,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一发明是爱迪生一生中达到的登峰造极的成就。接着,他又创造一种供电系统,使远处的灯具能从中心发电站配电,这是一项重大的工艺成就。
他在纯科学上第一个发现出现于1883年。试验电灯时,他观察到他称之为爱迪生效应的现象:在点亮的灯泡内有电荷从热灯丝经过空间到达冷板。爱迪生在1884年申请了这项发现的专利,但并未进一步研究。而旁的科学家利用爱迪生效应发展了电子工业,尤其是无线电和电视。
爱迪生又企图为眼睛做出留声机为耳朵做出的事,电影摄影机即产生于此。使用一条乔治伊斯曼新发明的赛璐珞胶片,他拍下一系列照片,将它们迅速地、连续地放映到幕布上,产生出运动的幻觉。他第一次在实验室里试验电影是在1889年,1891年申请了专利。1903年,他的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车抢劫”。爱迪生为电影业的组建和标准化做了大量工作。
1887年爱迪生把他的实验室迁往西奥兰治以后,为了他的多种发明制成产品和推销,他创办了许多商业性公司;这些公司后来合并为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后又称为通用电气公司。
1888年一个充满神奇的人物,尼古拉·特斯拉发明拉世界上第一台交流电发电机严重打击啦爱迪生的直流电行业,发明史上最著名的“电流大战”开始啦,作为一个资本家,爱迪生开始诋毁特斯拉的交流电,他用交流电电死大象和电椅电死死囚的例子来证明交流电是危险的,不过随后特斯那用实践证明交流电在正常情况是安全的,这场无硝烟的战争在1893年到拉戏剧化的顶点,这一年的哥伦比亚博览会在芝加哥举行,交流电完胜直流电。这场战争也以爱迪生的失败告终。
此后,他的兴趣又转到荧光学、矿石捣碎机、铁的磁离法、蓄电池和铁路信号装置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研制出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和水底潜望镜。
1929年10月21日,在电灯发明50周年的时候,人们为爱迪生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法国的居里夫人(出生于波兰)等著名科学家纷纷向他祝贺。不幸的是,就在这次庆祝大会上,当爱迪生致答辞的时候,由于过分激动,他突然昏厥过去。从此,他的身体每况愈下。1931年10月18日,这位为人类作过伟大贡献的科学家因病逝世,终年84岁。
爱迪生的文化程度极低,对人类的贡献却这么巨大,这里的“秘诀”是什么呢?他除了有一颗好奇的心,一种亲自试验的本能,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无穷精力和果敢精神。当有人称爱迪生是个“天才”时,他却解释说:“天才就是2%的灵感加上98%的汗水。”他在“发明工厂”,把许多不同专业的人组织起来,里面有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共100多人,爱迪生的许多重大发明就是靠这个集体的力量才获得成功的。他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和创造性才能以及集体的力量,此外,他的妻子也曾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还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有人作过统计:爱迪生一生中的发明,在专利局正式登记的有1300种左右。1881年是他发明的最高纪录年。这一年,他申请立案的发明就有141种,平均每三天就有一种新发明。
伟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生告诉我们:巨大的成就,出于艰巨的劳动。
爱迪生不会随着时光流走而被人们遗忘,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他的一切是为人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