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当明朝经过创造

当明朝经过创造

发布时间:2020-12-19 19:27:00

1. 中国古代的创造发明有哪些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其实中国古代除了这四项发明,还有很多厉害的发明创造,中国古代的科技十分璀璨和精彩,只不过大多数科技发明在长年累月间已不知不觉融入我们的生活,让人们很容易忽视了它们的艰辛的创造过程。下面这些例子都是中国古代的创造。

还有,在外国人眼里中国的代名词“瓷器”;天下第一桥“赵州桥”;不用一钉一铆的古代建筑“榫卯”;御敌于万里之外的“长城”等等,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还远远不止这些。它们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展现了古人强大的创造力。它们曾经甚至现在都在影响和改变着这个世界。

2. 明朝最差是哪个皇帝

不少对明朝皇帝的评价的文章,大多是分为三种,其一是开国的太祖元璋、成祖朱棣,大家都认为这两位虽然残暴些,但仍算是成功的皇帝;其二就是崇祯帝,大家都肯定了他的勤政,孜孜进取不肯认输的劲头,同情他到最后敲景阳钟无一大臣至的凄惨。可以说,亡国之君极少有他这样被后人同情及肯定的。其三就是舍此两种之外的,无一例外的被戴上:糊途、昏庸、残暴、胡闹、不学无术的帽子,很多人认为,大明皇帝除这太祖 、成祖、思宗三位以外,都是数十年不理政事,微服调戏良家妇女,喜欢做木匠的昏庸之君。
选择最差皇帝,任宣盛世的以前的皇帝肯定不能入选,中兴时期的明孝宗也不能选。
只能从不学无术的几名皇帝中选一个了,给楼主提3个备选皇帝:

1)英宗(朱祁镇)
出生:公元1427年--去世:公元1464年(在位14年)
英宗,宣宗长子,年号“正统”.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于1464年,时年37岁。

2)宪宗(朱见深)就是娶和他娘一样大的宫女万姑娘做妃子,建立西厂的那位
出生:公元1447年--去世:公元1487年(在位23年)
宪宗,英宗长子,年号“成化”.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

3)熹宗(朱由校)
出生:公元1605年--去世:公元1627年(在位7年)
熹宗,光宗长子。年号“天启”,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政治腐败。努尔哈赤乘机攻占沈阳。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3. 雍正皇帝有很多创新,为啥要设军机处

清朝入关以来,在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全面对明朝的制度进行承袭(抄袭)。明朝有内阁,清朝也有内阁;明朝有《大明律令》,清朝有《大清律例》……不过,在经过长期的学习借鉴后,清朝也在某些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

比如,雍正皇帝就创造性地发明了军机处。


不过,清朝始终没有给内阁授予太大的权力,抵消议政王大臣会议影响的效果很有效。康熙皇帝随即设立了南书房,选拔才品优长的汉人大臣入值。南书房位于乾清门西侧,与康熙皇帝寝宫乾清宫相距很近。康熙皇帝能够随时与入值南书房的汉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

这时候,南书房承担了皇帝核心秘书的职责,类似于军机处的前身。但它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问题。

清朝有了内阁,雍正皇帝为何还要设立军机处

清朝入关以来,在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全面对明朝的制度进行承袭(抄袭)。明朝有内阁,清朝也有内阁;明朝有《大明律令》,清朝有《大清律例》……不过,在经过长期的学习借鉴后,清朝也在某些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

比如,雍正皇帝就创造性地发明了军机处。

1729年,清朝出兵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当时,雍正皇帝为方便处理军政要务,在靠近养心殿的隆宗门设立军机房。1732年,军机房改为军机处。入值军机处的大臣,由皇帝挑选,由内阁、六部等机构抽调来的大臣兼任,被称为军机大臣。

军机处最初的职能是跪受笔录,承命拟旨。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军机处的权力越来越重,已经变成了一个“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的权权力中枢,即秉承皇帝的旨意办理军政事务——军机大臣因此与内阁大学士一样,被尊称为中堂大人。内阁大学士有宰相之名,军机大臣有宰相之实。

雍正皇帝为什么要设计“军机处”这一个机构出来呢?归根结底一句话:更方便地将权力集中到他一个人之手。

在清朝创立之初,皇帝的权力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由满洲贵族担任的议政大臣,通过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方式,来参与军国重务的处理。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皇帝本人也不能享受“一言九鼎”的权力。在清朝入关前后,由于战争频繁,议政王大臣会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可是,当清朝逐渐平定了中原,稳定了局势后,皇帝与议政王大臣会议之间就难免发生了矛盾。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采取的做法是,以内阁来处理军政要务,抵消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影响。

1678年,皇太子胤礽患上了天花,让康熙皇帝忧心忡忡。康熙皇帝全心全意陪伴在皇太子身边,吩咐命令将所有的奏折送到内阁处理。

不过,清朝始终没有给内阁授予太大的权力,抵消议政王大臣会议影响的效果很有效。康熙皇帝随即设立了南书房,选拔才品优长的汉人大臣入值。南书房位于乾清门西侧,与康熙皇帝寝宫乾清宫相距很近。康熙皇帝能够随时与入值南书房的汉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

这时候,南书房承担了皇帝核心秘书的职责,类似于军机处的前身。但它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问题。

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后,将它与奏折制度相结合,逐步扩大了它的权力,对议政王大臣会议成功地实现了架空。在雍正皇帝之后,乾隆皇帝继续增大军机处的权力,使得它所承担的职权,超过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成为全国政事的中枢。

在这情况下,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为了多余。当乾隆皇帝再也无法忍受满洲贵族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的唠唠叨叨后,干脆将这一个早已名存实亡的制度予以废除。

那么,当军机处的权力一再增加后,会不会尾大不掉,反过来影响到皇帝的权力呢?

事实上,这种危险是存在的。

乾隆时期,和珅长期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和珅出台了一项制度,规定“凡有奏折,令具副本关会军机处”,这就意味着,军机处将会控制奏折的流动,割断了大臣通过奏折向皇帝揭发弹劾军机处劣行的信息渠道,使得皇权在一定程度上被架空了。

这种现象,当然不会被皇帝接受。乾隆皇帝死后,嘉庆皇帝扳倒了和珅,立即废除了这一条规定,避免了军机处吞噬皇权的危险。

4.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50字

内容简介

整个故事在东汉末年至西晋初的历史大背景下展开。东汉末年,皇帝昏聩无能,宦官专权,朝廷腐败,百姓苦不堪言,进而爆发了大型农民起义——黄巾起义。乱世之中,一代枭雄与英雄人物竞相涌现。

是时,袁绍和曹操领众诸侯以平“十常侍之乱”为名冲人皇宫,汉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慌乱出逃。在各路诸侯争相寻找刘辩和刘协的过程中,原屯兵凉州1的董卓因救驾有功随即掌控朝中大权,废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生性残暴的董卓倒行逆施,引发多方愤然。曹操假借圣旨之名,召集群雄联合讨伐董卓,迫使其挟汉献帝至长安。董卓后被其义子吕布所杀。

此后,袁绍欲谋长沙太守孙坚手中的传国玉玺,孙坚在逃避途中遭荆州刘表所袭而两相结怨。孙坚在后进攻荆州之时死于战中。与此同时,袁绍与公孙瓒在河北地界争斗,爆发界桥之战。曹操广泛招贤纳才,刘备不断扩充实力。此时,群雄逐鹿中原的雏形初成。

董卓死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迎汉献帝于许昌建都,并运用权谋除去了吕布、袁术等人。在其后的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继而一统北方,为此后魏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江东,孙坚之子孙策多年苦心经营,终于称霸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孙策亡故后,其弟孙权继业。孙权在周瑜等人扶持下,为吴国的建立积聚了强大的实力。刘备则与关羽、张飞二人桃园结义,共同立起辅佐汉室的大旗。刘备在汝南遭刘表战败,投奔荆州刘表。而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足智多谋而又心怀天下的诸葛亮辅佐。

曹操统一北方后开始举兵南征,矛头直指荆州和江都。此时,刘表亡故,其长子刘琦守江夏。次子刘琮接管荆州,后投降曹操,荆州于是落入曹操受众。面对曹操南征之势,刘备遣诸葛亮往江东与孙权结盟。诸葛亮凭借机智在江东舌战群儒,最终促成孙、刘联军,并在赤壁之战中通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大破曹军,谱写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篇章。

赤壁大战过后,刘备、孙权转而互争荆州。孙权遣鲁肃向刘备讨还荆州,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谕下多次推辞。周瑜向孙权献计,欲骗刘备前往东吴迎娶孙权之妹孙尚香为妻,进而扣留刘备,威逼诸葛亮以荆州换之。不料周瑜的计谋都被诸葛亮屡屡识破,致使其“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最终在诸葛亮的讥讽中呕血而亡,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长叹。

周瑜死后,吴军忙于与曹军开战。刘备则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打败刘璋,夺取西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自封汉中王。至此,天下大势抵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刘备在巴蜀称帝,国号蜀汉;曹操称霸中原,后由其子曹丕篡汉,改国号为魏;孙权则坐镇江东一方。

后东吴与曹魏修好,孙权受封南昌侯。东吴大将吕蒙以白衣渡江之计夺取荆州。此时正在攻打樊城的关羽不得不退守麦城并在突围过程中被擒。关羽宁死不降而被孙权斩首。张飞亦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刘备痛心疾首。

孙权继而拜陆逊为大都督,大败蜀军。刘备在率败军撤至白帝城之时病倒,并在临终前向诸葛亮托孤。曹丕此时趁机联合东吴、南蛮、羌族和蜀汉降将孟达进攻蜀国。诸葛亮派出马超、赵云等猛将把守关口,又派出李严,邓芝等人说服孟达与东吴。诸葛亮则亲领大军七擒七纵,平定了南蛮孟获之乱。

后曹丕病逝,其子曹睿即位。诸葛亮六出祁山,决心为刘备完成匡复汉室的遗愿。在此其间,诸葛亮收复姜维并以己平生所学相授。诸葛亮最终因操劳过度在五丈原病逝。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继续兴兵抗魏却被昏主奸臣所害,逃往阆中。魏将邓艾趁蜀国内乱之际发兵进攻,蜀主刘禅不战而降,蜀汉至此灭亡。姜维在司马昭的围攻下身负重伤,拔剑自刎。

东吴孙权死后,内乱不止,吴主孙亮被独揽大权的孙琳所废,孙休被立为帝。孙休联合老将丁奉除掉孙琳将大权夺回手中,但东吴此时也已呈现大江东去之势。在魏国,曹睿死后曹芳继位,司马懿从曹爽手中夺得兵权。后曹芳被废,司马兄弟立曹髦为帝,司马懿之子司马昭大权独揽。后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位,改国号为晋,魏国灭。吴国最终被西晋所灭。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百年战乱终于在此划下句点,西晋开拓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的局面。

(4)当明朝经过创造扩展阅读:

作者

普遍认为《三国演义》的作者为罗贯中,也有一些说法认为《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和他的老师施耐庵合著,但未有明确考证证明。

不过近年对作者亦有争议,学者张志和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找到一部明代插图孤本黄正甫刊二十卷《三国演义》。虽然该版本的封面、序言、目录和附录是明天启三年补订,正文部分却是早年留下的旧版本,这也让原先“嘉靖本为三国演义最早刻本”之说不攻自破。

胡适曾在1930年代说过:“《三国演义》不是一个人做的,乃是五百年来演义家的共同作品。”“《三国演义》的作者、修改者、最后写定者,都是平凡的陋儒,不是有天才的文学家,也不是高超的思想家。



与史书记载的差异

《三国演义》是正史《三国志》之演义。清朝史学家章学诚批评:“唯《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之惑乱。”(语译:七成是史实,三成是虚构的,使得读者经常为其所混淆。)演义里许多精彩的情节是千古传说,受地方野史传奇、逸史传闻影响极深。

民初五四运动后,反传统派学者积极澄清《三国志》,以对诸葛亮、关羽、刘备传统正面人物进行再评价,胡适、鲁迅等革新派学者也带头从释《三国演义》,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出于澄清真实历史,中国大陆学者在改革开放前常继承反传统派学者对诸葛亮、关羽等人物解释,援引《三国志》驳斥《三国演义》。

对数部演义而言,总体上来说,《三国演义》比《东周列国志》要不那么重视史实,但比起《隋唐演义》等书而言,《三国演义》反倒更有史实根据。

影响

《三国演义》和三国时期故事传说对东亚文化形成了深远的影响。最迟在晚唐时三国故事已流传民间,李商隐有《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据《东京梦华录》载,北宋已出现“说三分”的专家霍四究。

北宋民间说三国故事已经表现出“尊刘贬曹”的倾向,苏东坡的《东坡志林》说:“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

中国古代有关三国的诗词歌赋就不胜枚举,以三国故事为内容的评书、戏剧和其他口头文学作品层出不穷。而且这些作品和《三国演义》的相互借鉴,传承形成了独特的类文化群。直到今日的各类三国故事剧集、漫画、书籍还是经久不衰。

《三国演义》及三国故事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至今仍随处可见,在人们处于竞争环境或奋斗阶段,可能会以三国的场景,人物关系作为考量。其间的褒贬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无论褒贬的结论如何,人们对三国中人文精神的认可已经根深蒂固,难说会有较大改观。



5. 中国著名书画家的故事

1、顾恺之

顾恺之出世没多久,他的母亲就去世了。顾恺之因其他小朋友都有母亲,惟自己没有。他便缠着父亲不放,问:“我为什么没有母亲?”父亲说,你怎么会没有母亲呢?顾恺之穷追不舍:“那我的母亲长得什么模样?”

父亲只好耐着心思给他描述。顾恺之就是凭借父亲的描述,一次又一次地给母亲画像。每次画好之后,他都要问父亲像不像,父亲总是在肯定之后,表示遗憾。但顾恺之不气馁,仍然画笔不辍,只到父亲两眼放光,说“像,像极了”,他才满意地放下画笔。他的母亲就这样在他的心里永生了。

2、张僧繇

一天,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有画上眼睛。游客看了,觉得缺少神韵,很是惋惜,就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补上去。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唬人。

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雷鸣电闪,风雨交加,两条巨龙撞毁墙壁,腾云驾雾,凌空而起,飞向天空去了。没有画上眼睛的那两条龙,依然留在墙壁上。 后来比喻作文或话时在关键处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3、展子虔

展子虔的绘画题材广泛,手法多变。他不仅善画人物、车马、山水、台阁,而且大都臻于精妙。在着色技巧上,他用青绿设色。

他的画法为唐代绘画名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所宗法。他所画之马,神采飞扬,十分有神。他所画“立马而有走势,其为卧马则有腾骧起跃势,若不可掩复也。”展子虔能够抓住马的瞬间神态,表现出整个绰约风姿,达到以形传神,以神带形,形神兼备,维妙维肖的艺术境界。

4、阎立本

阎立本成功地刻画了这些帝王们的个人性格,画中不仅表现了对他们的了解,并且表现了对于他们的评价。据史书记载,魏文帝曹丕博闻强识,才艺兼备;晋武帝司马炎深沉、有度量;北周武帝宇文邕粗野强梁,但很有策略能力。隋文帝杨坚表面平和,城府极深、多猜忌。

隋炀帝杨广美姿容,很聪明,但又浮夸好享受。陈文帝陈衍也是美姿容,有学识才干,很干练,这一切都和阎立本的绘画相符合。

5、吴道子

吴道子年幼家贫,外出谋生路经河北定州城外时,在“柏林寺”结缘一位老和尚,并拜其为师。

老和尚想画一幅《江海奔腾图》壁画,但是怎么都画不好。于是,老和尚带吴道子出游观察各地江河湖海,学习画水。三年过去了,吴道子画水很有长进。

回寺的第二天,老和尚竟病倒在床了。吴道子说:“师父,我愿替您画那幅《江海奔腾图》。”老和尚见十五六岁的吴道子,竟说出这样有志气的话,当下就答应了。整整九个月,吴道子不出殿堂,精心构思壁画。

直到深秋,吴道子才把这幅图画完,他对师父说:“师父,我已把《江海奔腾图》画出来了!请您去观看。”老和尚听后,病竟然全好了!老和尚站在殿门口,看着扑面而来的浪花仰天大笑,冲着吴道子说:“孩子,你画的这幅《江海奔腾图》成功啦!”

6. 麻将是谁发明的

一说是万秉迢,还有一说是郑和发明的。

1、据传,麻将牌是明代一个叫万秉迢的人受《水浒》中一百单八将的启发而发明的。一日,万秉迢在阅读施耐庵的《水浒》之后,被书中的108位好汉所折服。

他想:如果做一副娱乐工具作为纪念该多好。于是,他经过几天的精心设计,终于研制出了我们现在所玩的108张麻将牌。他将麻将牌设计为108张,暗喻着《水浒》中的108条好汉。

2、从明永乐三年(1405年)到明宣德八年1433年(1433年),三保太监郑和曾先后七次奉旨率船队出使西洋。

由于船队在大海上航行时间太长,郑和怕水手们觉得无聊,就以纸牌、牙牌、牌九等为基础,以100多块小木片为牌子,设计了一种竹牌游戏。

(6)当明朝经过创造扩展阅读

特点:

麻将运动不仅具有独特的游戏特点,而且具有集益智性、趣味性、博弈性于一体的运动,魅力及内涵丰富、底蕴悠长的东方文化特征,因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麻将运动在中国广大的城乡十分普及,流行范围涉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成为中国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智力体育活动。麻将运动的客观存在是当今中国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现实。

7. 西游记第45回梗概(300字)急需

第四十五回: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

虎力、鹿力、羊力来到车迟国后被国王尊为国师,在全国独尊道教,把众佛教徒驱服道家做苦役。佛教徒大多被虐死。唐僧师徒西行到达车迟国,见五百佛教徒被道众暴力驱使,鬼哭狼嚎。

悟空化为道徒,打探情况后劝慰众僧人,说圣僧唐僧将取经路过,唐僧大徒弟孙悟空法力无边,能救众僧出苦难。唐僧师徒到来,众僧跪拜,把四人拥入智渊寺。晚上,道徒群集三清殿做法事。悟空夜中饥饿,于是约八戒、沙僧到三清殿偷吃贡品。

一小道报知国师,国师引众进殿,向三清拜求仙丹。悟空偷撒尿于瓶中交国师,国师发现受骗,怒打三人,三人驾云而回。第二天,唐僧趋朝换文西行,国师不许,要追究夜晚之事。悟空正和国师争执间,忽众百姓来求国师祈雨,国王就命唐僧和国师赌祈雨。

在悟空的扶持下,唐僧祈雨即来,而虎力不能亦不服。悟空又以使龙王现身使国王信服,愿送师徒西行。羊力又从中作梗,要与唐僧赌赛隔板猜物,又被悟空暗中捉弄而失败。

国师又要和唐僧比高台坐禅。悟空化彩云使唐僧登高台,又捉去羊力大仙暗害唐僧的臭虫,然后,化一条蜈蚣,使鹿力从高台摔下来。

虎力恼羞成怒,与悟空赌利刀砍头,鹿力大仙愿赌剖腹剜心,羊力大仙赌赤身下油锅,但一一被悟空所破,三国师都死于非命,现身才知是虎、鹿和羊。国王见状,心悦诚服,换关文送唐僧师徒西行登程。

唐僧又请国王重尊佛教、国王允准。师徒出城之日,已看到城门上贴有招僧榜文,众僧也群集道边为唐僧师徒送行。

(7)当明朝经过创造扩展阅读:

西游记的创作背景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中国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西游记》的作者明代人吴承恩(有争议)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时期。

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和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正不断激化,并且日趋尖锐 ;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到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8. 长城有什么特点

1、历史悠久:我国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相互防御,便在各自管辖的境内筑起了防卫墙,这便是长城的雏形。据_《左传》记载,公元前656年(楚成王十六年),楚国便修筑起连绵数百里的长城。

2、长度惊人: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表明,我国从春秋战国到明朝(包括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内),历代对长城都有不同程度的维修与增建。长城遍布于黄河、长江流域的16个省、市、自治区,既有东西走向,也有南北走向,总长度达108000华里(计五万四千公里)。

3、工程浩大:据科学家粗略计算,如果把明长城的土、砖、石方用来修筑一~条3尺宽,15 尺高的城墙,那么可环绕地球一周; 假如用来铺筑- -条厚一尺,宽15尺的公路,则可绕环地球三周。

4、建筑高超:万里长城所经之地,或高山深谷,或江海湖岸,或沙漠草原等等,地质地形极其复杂险峻,施工作业尤为艰难。要把长城修筑起来,是必须懂得和应用数学、力学、几何学、测量学、地质学、建筑学以及组织、运输等多种科学技术知识。

(8)当明朝经过创造扩展阅读:

1、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2、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9. 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北京市境处于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的交接部位。东距渤海150公里。她的东南部为平原,属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区;她的西部山地,为太行山脉的东北余脉;她的北部、东北部山地,为燕山山脉的西段支脉。
北京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其雄踞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端,西部、北部、东北部,由太行山(西山)与军都山及燕山山脉所环抱,造成形似“海湾”之势,故自古就有“北京湾”之称。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全市由11个区和7个县组成。总面积168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占地1040平方公里。人口1150万。北京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首。
北京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是其各季气候的不同特色,不论你何时来京观光,均有迷人的风彩。北京春秋季较短,夏冬季稍长。一月份较冷,月均气温-4.7℃,七月份稍
热,月均气温26.1℃。年均降雨量650毫米,无霜期180天。这里地理位置显赫,山川雄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历来被视为藏龙卧虎的神州宝地。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远在70~50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祖先的发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国?燕国,在此建都,名
“蓟”,从此“燕京”之名流传至今

阅读全文

与当明朝经过创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瓜谁发明的 浏览: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490
职工安全生产保证书 浏览:951
顾亮马鞍山 浏览:961
工商局胡小勇 浏览:996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著作权 浏览:829
马鞍山李群 浏览:440
创造101之无敌导师 浏览:170
关于公司知识产权的内控管理制度 浏览:72
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工作方案 浏览:103
法国发明家巴耶尔首创 浏览:561
油条机我爱发明 浏览:648
北京品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40
著作权共同所有 浏览:778
二手途达转让 浏览:518
马鞍山市花湖 浏览:480
永乐票务投诉 浏览:951
龙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186
兴国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131
开封出租车投诉电话是多少 浏览: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