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创造力的发展各具有什么特点
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的看法,发散思维当表现为外部行为时,就代表了个人的创造能力。
『贰』 什么叫做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区分人才的重要标志。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它要求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最高水平上进行。
(2)创造力发展扩展阅读
特征
1、变通性
思维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着等心理定势的干扰,因此能产生超常的构想,提出新观念。
2、流畅性
反应既快又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
创造,顾名思义就是首先创立制造出新东西。在《辞海》里,创造是“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创造是一项复杂的人类活动,因此,要想对其进行有效的定义,必须顾及一定的事实,即创造本身包含创造的过程和创造的成果。
创造必须首先是具有丰富创造活动体验的实践过程,其次该实践过程还应该有独创性的成果。因此,创造是伴随有独创性成果出现的、具有丰富创造性体验的实践过程。
3、独特性
对事物具有不寻常的独特见解。聚合思维在创造能力结构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所谓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定论的原理、定律、方法,解决问题时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时,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创造力与一般能力有一定的关系,研究表明,智力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基本条件,智力水平过低者,不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
另外,创造力与人格特征也有密切关系,综合多人研究的结果表明,高创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征:兴趣广泛,语言流畅,具有幽默感,反应敏捷,思辨严密,善于记忆,工作效率高,
从众行为少,好独立行事,自信,喜欢研究抽象问题,生活范围较大,社交能力强,抱负水平高,态度直率、坦白,感情开放,不拘小节,给人以浪漫印象。
『叁』 创造力有什么特点啊
(1)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
任何人都有创造的禀赋,不光是尖子人才所特有的。当然,也存在着个别差异,其差异程度在全人口中呈正态分布,就是大多数人都具有中等水平的创造力,创造力极高和极低的人数极少。人的创造力不是先天就有的,先天的禀赋是后天发展的基础。创造力的禀赋虽有差异,但不能决定儿童创造力发展的水平,后天的环境、教育、训练与儿童少年本身的努力才是创造力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可以通过创造性的基本训练,开发和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活动能力。
(2)智力不等于创造力
智力是侧重于认识方面的综合能力,创造力侧重于创新和发现;创新离不开认识,认识却未必包含创新。根据大量心理测验研究结果表明:智商低的人其创造力不会高,但智商高的人其创造力也不一定很高,创造力高的人其智商都在中等以上。由此可见,智力和创造力两者不是包含关系,但也不是毫无关系,一定水平的智力是创造力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智力教育不能代替创造力培养,在小学基础教育中,在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要非常重视培养创造力。
(3)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年龄特征
国外研究者认为儿童创造力发展的总趋势是随着年龄增长的,但各年龄段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幼儿期是儿童创造力的萌芽时期,3~4岁是幼儿创造性想像发展较高的时期,5岁以后有下降趋势;小学阶段学生的创造性想像,低年级比高年级丰富。由此可见,创造力的培养宜早不宜迟,应从幼儿开始就要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培养创造精神。
『肆』 如何培养创造力
培养创造力的方式:
1,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以及培养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
2,重视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3,培养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对于人来说,创造力不仅是天赋和才能,而且还是一种责任。创造力不是“deus ex machina”(解决一个困难的出乎意外的方法),也不能呼之即来,由创造力富有成果的表现看来,创造力是教育、培养和实践的结果。阅题在于洞察创造活动的全过程,为促进创造力创造先决条件。
影响创造力的因素:
1,知识,包括吸收知识的能力、记忆知识的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吸收知识、巩固知识、掌握专业技术、实际操作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扩大知识面、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是创造力的基础。
2,智力,智能是智力和多种能力的综合,既包括敏锐、独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和灵活自如的操作力,还包括掌握和运用创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这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部分。
3,人格,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在一个人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素质。优良素质对创造极为重要,是构成创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创造力-网络
『伍』 什么年龄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
中国人的创来造力一直被人所自诟病,有很多原因如教育因素,社会环境,个人成长家庭环境等。创造力跟想象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意味着思维想象的流畅,变通,灵活,丰富等特性。由于创造性受到个体已有知识经验或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往往可能会形成定势或者固着。所以,创造性的发展在幼儿(3—6岁)这一阶段是最快的也是最具可塑性的。因为一个方面幼儿已经储存了一些知识经验,已经基本使用语言文字但还没有接触更多的规则等加之强烈的好奇心等。所以个人认为幼儿是最有利的培养和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阶段。
『陆』 能够促进创造力发展的是什么思维
自立、自信、自强。是促进创造力发展的思维基础。
『柒』 创造力该怎么发展
1、创造环境,包括从复校长到制各老师,到家长。。。
2、教学方式可以多样化,不要老是填鸭式教学,可以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相关游戏。。
3、学生实践多样化,可以鼓励学生围绕某主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找打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法
4、多设立开放型题目,尤其是文科,读文章的感受,启发等,未必是固定的主题,可以让学生多考虑某点收获,反思...
5、课外兴趣的培养,鼓励学生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只要是正当的,可以多鼓励,也可以以减少部分课外作业作为奖励和鼓励支持。。。
『捌』 创造力的重要性有哪些
所谓创造力,是指人们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每个孩子都有这种能力。
既然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创造性思维能力又指的是什么呢?
思维它有多种形式,有抽象思维、概念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意象思维、直感思维、社会思维、灵感思维、反向思维、相关思维等等,创新思维是其中一个。那什么叫做创新思维呢?创新思维的概念,指的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不要受什么约束,要全新的。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的这样的解答,这样的方法寻找出来,这样的思维过程,我们叫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它是相对于传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所有人都有的。我们每一位孩子,都有创造性思维,都有创新思维。
创造力,也就是创新思维能力,到底有什么样的重要性呢?
举一个例子:两个推销人员到一个岛屿上去推销鞋。一个推销员到了岛屿上之后,气得不得了,就发现这个岛屿上每个人都是赤脚。他气馁了,没有穿鞋的,推销鞋怎么行,这个岛屿上是没有穿鞋的习惯的。马上发电报回去,打手机回去,鞋不要运来了,这个岛上没有销路的,每个人都不穿鞋的,这是第一个推销员。第二个推销员来了,高兴得几乎昏过去了,不得了,这个岛屿上的鞋的销售市场太大了,每一个人都不穿鞋啊,要是一个人穿一双鞋,不得了。那要销出多少双鞋出去,马上打电报,空运鞋来,赶快空运鞋。
同样一个问题,常规思维与创新性思维,不同角度,得出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
再比如,小孩的创新能力也是需要大人去挖掘的。小学生问老师:老师,天上有一个太阳,会不会有两个太阳?老师说:瞎说,“国无二君,天无二日”,怎么会两个太阳。如果是这样,小孩的创新思维就被泯灭了,天上可能就有两个太阳,五个太阳,宇宙无限,银河系太阳系可能有很多,这个创新性思维就被埋没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平常人他是传统性的思维,常规性的思维占主导,所以它的创造力发挥不出来。
一个孩子的创造力不是凭空而来的,这有一个过程。
首先,孩子需要有一个认知世界的过程。
如果要创新,至少需要对旧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在旧事物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思维,展开无限想象,从而发展成新事物。家长们在这期间,一定要鼓励孩子摒弃呆板的思维,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和想法,给予他们独立的思考空间,这样会更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样既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又有利于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孩子变得更聪明。
其次,让孩子学会观察新事物。
观察力的培养,对孩子创造力的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心理学来说,观察力是体现一个人能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经过多年对大脑条件反射研究得出一条至理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可以这么说,现在的很多家长往往呕心沥血地教孩子去早早地学习写字画画、唱歌跳舞,不仅费事费力,效果还不好。很少有家长去教孩子去观察。很多家长不清楚大脑高级思维的启动,大部分来自观察,因此要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家长对孩子观察力的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
再次,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
作为家长,首先要认识到孩子动手实践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锻炼孩子手脑结合的良方,也是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必经过程。家长应该多创造条件让孩子“想自己做事”,给孩子一个动手做事的机会,不能怕“孩子受伤”这种“过度好心”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也正是有了“动手做事”的基础,孩子才会有提升创造力的空间。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更加能够产生新的想法,更能够用创新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如果不让孩子多动手,这种可贵的创新精神萌芽,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中,孩子能在模仿顺从中长大,失去创造新事物的机会、条件和信心,而最终很可能成为平庸的、缺乏独立见解的人,被时代所抛弃。
玩转发明一直专注培养动手创造人才,并在这条道路上有了小小成果——已帮助几千个家庭的孩子,动手创造了上万件作品,其中有三千多项申请了专利。
孩子在这里不仅学到了发明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思维能力,动手创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不管未来如何发展,这些孩子都有自己的主见,对待问题也有更多的解决办法。
『玖』 论创造力在促进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创造力在促进个人发展中的作用如下:
创造力是所有发明创造的前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保持生命力的基础。我们人类社会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思维实践,创造力发挥的历史,这是一直以来认同的真理。
在课堂上看了老师放的国外有关创造力的讲座后,更加明确了创造力的重要性。创造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创造力是人们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目 的支配下,运用一切自身掌握的信息。
发挥自己的创新性思维,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简单地说,创造力就是创新的能力。创造力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人类社会中,只有新的东西才有生命力,新的产品才有市场。
人有了创造力才会有进步,但凡成就非凡的人,他的一生定会充满创新。在别人看来中国人似乎根本不懂得创新。其实,这可以理解。因为中国人看常用的技术都是被西方人发明的家里所有的家电,包括电话、电视、电脑、空调、冰箱、洗衣机,外面所有交通工具。
包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地铁、飞机到最现代的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原子能,等等。在国内和国外大多数人认为发明是西方人来做,中国人是来低价生产或者模仿。在近代的中国由于各种技术的落后,中国人发明创造的东西真的是少之又少。
但这并不不代表中国人没有创造性,不说古代的种种引领世界的发明,现代我们也有在农业、航天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教育中对于创造力的重视确实不够。我们中国的老传统是喜欢老实的孩子。家长总希望孩子规规矩矩,其实调皮、好动是儿童的天性。
却都被各种管制各种约束扼杀。但是什么都看着大人的眼色行事,唯唯诺诺的孩子将来是注定没有出息的。美国科学家福克曼说:“固执与执著两者之间的区别非常微妙,如果你的想法成功了,每个人都说你非常执著、坚持不懈:如果你没有成功,人们就说你固执、顽固不化。”
所以西方人认为应该允许孩子“固执”,因为那里面也有着执着的成分,应该允许孩子“不听话”,因为那里面可也有创造力的成分。经验是前人们经过亲身实践总结的瑰宝,但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经验之谈,我们不能要求下一代老是走我们的老路。
那在现代的教育 中,有应该如何培养创造力呢?创造人格中“敢”字很重要,敢想、敢说,敢做才有创造,所以现代教育中,应该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就是不同意见,敢于实践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家长应该接受“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的观点。
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每个孩子都有创造能力。我们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就曾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孩子的思维往往比成人的思维更丰富更大胆。
家长和老师们应该尽量的加以保护、鼓励和推动而不是限制,让这种思维发展下去它会成为一种创造的力量,孩子也就能摆脱平庸,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必须从小开始,孩子自降临到世上的那一刻起,就对周围的世界感到好奇。
在他们内心深处有着对周围世界去追求和探索的愿望。家长应注意发现孩子的创造力萌芽,保护孩子最原始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创造性得以持续和发展。刚出生的婴儿,会用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小手去触摸身边的东西。
用小嘴去吮吸、品尝食物的味道,用耳朵去倾听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虽然只是单纯的感觉,却也是探索世界的第一步。经验证明,“淘气”的男孩子往往比“老实”的女孩子更有创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气的孩子接触面广,大脑受的刺激多,激活了孩子的智能。
那么国外的人又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的呢?美国麻州布兰迪斯大学教授亚曼比尔,提供下列4项技巧,供父母训练孩子的创造力参考:
(一)戏剧方式。假装不能用语言沟通,必须通过哑剧、手势及脸部表情传递彼此信息,可假扮饭店、机场或公园里人之生活百态,而且给孩子一叠纸、铅笔或蜡笔,画出对方演出来的情节。
(二)小小的私人画廊。让孩子了解他画画只是自己乐在其中,而非取悦任何人。这样,孩子能将自己的艺术作品自由展开出来。在他的房门上挂黑板或画架,可以让他自由创作、捕捉灵感。
(三)自制不花钱的礼物。鼓励孩子在送礼物给人家时,自己动手做。这种礼品是金钱买不到的,孩子自己创作显得特别可贵,对孩子很有鼓励意义。例如,可鼓励他写下自己创作的童话故事及自制各式儿童玩具等。
(四)玩小大人家家酒,让孩子扮演大人角色,在家设宴请客,演习款待客人的礼节等。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可以帮助孩子面对未来复杂的社会,知道如何学习、选择及独立解决问题,而非事事依赖父母。只有注重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培养,中华名族的未来才会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