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康熙的介绍
【一】 (1661—1722) 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
【二】俗称清圣祖为康熙皇帝、康熙帝。因为明清之帝王时多只有一个年号,因为往往以年号代称帝王。
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康熙的称谓来自其年号。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是顺治的第三子。顺治接受汤若望的意见因其出过天花具有终身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八年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统一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尼布楚条约》,换得了近一百五十年的边界和平。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作为蒙古朝圣基地,是为清朝“夏都”。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考察,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永不加赋”,取消新增人口的人头税,并最终演变成“摊丁入亩”制度。并大蠲赋税。最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与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
康熙晚年很不幸,九子夺嫡,让他心力交瘁.
康熙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4个儿子、7个女儿活到成年。
家族列表
父亲顺治皇帝
长兄爱新觉罗•牛钮,早殇
二兄爱新觉罗•福全,裕亲王
五弟爱新觉罗•常宁,恭亲王
母亲孝康章皇太后佟佳氏 (佟佳氏为汉军旗人,佟佳氏的父亲为佟国维,佟国维的父亲是佟图赖,佟图赖的父亲是佟养正,佟养正是明末抗倭援越的副总兵,后来在抗金的时候,战斗失败投降后金。)
妻子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生一子二女,下嫁仓津,多尔济,十三皇子,怡贤亲王。
定妃,万琉哈氏,康熙在时为嫔,雍正时尊为皇考定妃,后来随儿子履亲王允裪住,轮到自己的生日的时候,还会被迎进宫去祝贺,但再未进尊封,薨时九十七岁,康熙诸妃中最长寿。
通嫔,纳喇氏,侍奉圣祖康熙时为贵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薨。二子皆殇,一女。
敦怡皇贵妃,瓜尔佳氏。侍奉康熙时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为皇考贵妃,高宗乾隆尊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殇。康熙诸妃嫔中最后一位去世。
悫惠皇贵妃,佟佳氏,孝懿皇后的妹妹。雍正时尊为皇考皇贵妃,乾隆时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死后,谥为壳惠皇贵妃。
顺懿密太妃,王氏。初为密嫔,后尊封为密妃。三子,允禑、允禄、允衸,允衸八岁夭折。
纯裕勤太妃,陈氏。初为勤嫔,被雍正尊封为勤妃。一子,允礼。
襄嫔,高氏。一子,允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谨嫔,色赫图氏。一子,允祜。
静嫔,石氏。一子,允祁。
熙嫔,陈氏,一子,允禧。
穆嫔,陈氏,一子,允祢。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孝昭皇后的妹妹,一子,允礻我,一女,夭折。
惠妃,纳喇氏,二子,承庆、允褆。
宜妃,郭络罗氏,三子,允祺、允禟、允禌。
荣妃,马佳氏,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祉成人,一女下嫁乌尔衮。
贵人郭络罗氏,宜妃的妹妹。
康熙后妃一览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1654——1674)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咯布拉之女,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康熙四年册封为皇后,时年13岁。康熙八年生皇二子(即废太子);康熙十三年生皇六子后因难产去世,享年22岁。谥号为: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1678),满洲镶黄旗人,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皇后,仅半年,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去世,谥号为: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的嫡亲侄女,是康熙的表姐妹。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贵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晋升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册为皇后,次日即去世。谥号为: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1660——1723), 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十八年封为德嫔。次年生皇六子;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康熙去世后,德妃被尊为皇太后,雍正五年五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64岁。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1699),满洲镶黄旗人,参领海宽之女。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允祥,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衬葬康熙帝之景陵。生二女,下嫁仓津,多尔济。
定妃(1661——1757),万琉哈氏,满洲正黄旗人,郎中拖尔弼之女。康熙在时为嫔,雍正时尊为皇考定妃,后来随儿子履亲王允裪住,轮到自己的生日的时候,还会被迎进宫去祝贺,但再未进尊封,薨时九十七岁。
通嫔,纳喇氏(?——1744),监生常保素之女。侍奉圣祖康熙时为贵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薨,享年在80岁以上。二子皆殇(是康熙实际上第9和第12个儿子),一女。
敦怡皇贵妃(1683——1768),三品协领祜满之女。瓜尔佳氏。侍奉康熙时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为皇考贵妃,高宗乾隆尊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殇。她也时康熙诸妃中最长寿的。
悫惠皇贵妃(1668——1743),佟佳氏,孝懿皇后的妹妹。康熙三十九年册为贵妃,雍正时尊为皇考皇贵妃,乾隆时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乾隆八年薨,享年七十六岁。死后,谥为悫惠皇贵妃。
顺懿密太妃,王氏。初为密嫔,后尊封为密妃。三子,允禑、允禄、允衸,允衸八岁夭折。
纯裕勤太妃,陈氏。初为勤嫔,被雍正尊封为勤妃。一子,允礼。
襄嫔(?——1746),高氏,高廷秀之女。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允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谨嫔,色赫图氏(?——1739),员外郎多尔济之女。乾隆四年三月十六日薨,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允祜。
静嫔,石氏(?——1758)。一子,允祁。
熙嫔,陈氏(?——1737)陈玉卿之女,乾隆二年正月处二日薨(刘心武认为她是《红楼梦》中去世的老太妃的原型),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允禧。
穆嫔,陈氏(?——1727前),陈歧山之女,享年在30岁以上。一子,允祢。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1694), 满洲镶黄旗人,孝昭皇后的妹妹,康熙二十年册为贵妃,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去世。一子,允礻我,一女,夭折。
惠妃,纳喇氏(?——1732),郎中索尔和之女,初为庶妃。康熙十六年册为惠嫔;二十年为惠妃。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二子,承庆、允褆。
宜妃,郭络罗氏(?——1733),满洲镶黄旗人,佐领三官保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宜嫔;二十年为宜妃。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三子,允祺、允禟、允禌。
荣妃,马佳氏(?——1727),员外郎盖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荣嫔;二十年为荣妃。雍正五年闰三月初六去世。享年在70岁以上。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祉成人,一女下嫁乌尔衮。
贵人郭络罗氏,宜妃的妹妹,满洲镶黄旗人,生皇六女、皇十九子允(礻禹)。卒年不详。
慧妃,博尔锦吉特氏(?——1670),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幼年被选进宫,尚未册封,于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为慧妃。
平妃,赫舍里氏(?——1696),孝诚仁皇后的妹妹,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幼年时待年宫中,康熙三十年生下允玑(示字旁),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当月追封为平妃。
良妃,卫氏(?——1711),满洲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一废太子之时,皇八子曾被众大臣保举为皇太子,深受父皇厌恶。康熙曾说:“(皇八子)系辛者库贱妇所生。”(《清圣祖实录》第261卷)辛者库的意思是“管领下食口粮人”,也就是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清朝八旗官员获罪后,本人以及家属被编入辛者库,成为戴罪奴仆,以示惩戒。卫氏本人的祖先当有类似经历,才成为辛者库罪籍。她大约是整个清朝妃嫔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以此条件,她只能充当宫女,从事一些粗活、重活。与皇帝接触的机会也自然大大少于其他宫女。但她竟然被皇帝看中,生育皇子,说明她的自身条件十分优越,是一位美丽出众的女子。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里说:“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而且“体有异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气”。这些传说并不可信,但是起码反映出卫氏的确是位美丽出众的女子,不仅在宫中闻名,在民间也有所耳闻。康熙三十九年,她和瓜尔佳氏(敦怡皇贵妃)一同册封为嫔。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去世,享年当在40岁以上。
宣妃,博尔锦吉特氏(?——1736),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和塔之女,顺治皇帝悼妃的侄女。康熙的表姐妹。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宣妃。乾隆元年八月初八薨,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
成妃,戴佳氏(?——1740),满洲镶黄旗人,司库卓奇之女,处进宫为嫔。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成妃。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当在70岁以上。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安。皇七子允佑(示字旁),生有残疾(脚跛),康熙三十七年封为贝勒,四十八年晋升为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晋升为亲王,八年四月初二卒,享年51岁,谥曰“度”。
顺懿密妃,王氏(?——1744),知县王国正之女,母黄氏(1640——1709),为苏州籍人氏,可能是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时带回宫中的女子。康熙二十余年进宫,时年大约十六七岁,三十二年生皇十五子,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四十年生皇十八子(八岁夭折)。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密嫔,雍正二年六月尊为皇考太嫔,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顺懿太妃,九年十月十六日薨,享年70多岁。次年同日奉安。
纯裕勤妃,陈氏(?——1754),满洲镶黄旗人,二等侍卫陈希闵之女。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果毅亲王允礼,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勤嫔。雍正四年二月尊为皇考勤妃。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纯裕勤太妃。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享年当在60岁以上。乾隆下旨寇摘缨纬,祭酒行礼;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安。
僖嫔,赫舍里氏 (?——1702),来贝(一个字,上面是来,下面是贝)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僖嫔,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享年当在40以上。
端嫔,董氏,员外郎董达齐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端嫔。卒年不详,享年在60岁以上。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静嫔,石氏(?——1758),石怀玉之女。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被乾隆尊为皇祖静嫔,二十三年六月初八薨,享年当在60岁以上。次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安嫔,李氏,汉军正蓝旗,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敬嫔,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贵人,兆佳氏(即布贵人,?——1717),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贵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生皇六女和硕恪靖公主,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生允禹(示字旁),卒年不详。
贵人,那拉氏。
贵人,陈氏,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一生皇三十五子允援(示字旁),卒年不详。
贵人,易氏(?——1728),雍正六年四月卒,享年约70多岁。
庶妃,钮祜禄氏,满族。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生皇二十女。卒年不详。
庶妃,张氏,汉族。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皇长女,十三年二月初十日生皇四女。卒年不详。
庶妃,王氏,汉族。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生皇十六女。卒年不详。
庶妃,刘氏,汉族。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生皇十七女,卒年不详。
Ⅱ 康熙时期的历史
1.康熙亲政不久后,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他还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康熙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此举极大的促进了康熙对民情的了解,他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2.康熙强调兴礼教。他在康熙十八年下诏说:“盛治之世,余一余三。盖仓廪足而礼教兴,水旱乃可无虞。比闻小民不知积蓄,一逢歉岁,率致流移。夫兴俭化民,食时用礼,惟良有司是赖。”康熙自幼就对儒家学说充满浓厚兴趣,认为“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倦”。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二月,他在御制《日讲四书解义序》中,明确宣布清廷要将治统与道统合一,以儒家学说为治国之本。
Ⅲ 康熙时有位大臣发明了“机关枪”,为何康熙不用
纪晓岚记录在《阅微草堂笔记》写到可以连发28发子弹,可以说在清朝连发枪就已经到了机关枪水平了,不过这是纪晓岚写的,这个抢究竟能不能达到这个水平,还不好说,能发射多远也不知道,发明是发明了,后期没用也还是证明有缺陷,说没钱推进这件事,我觉得不太可能,毕竟康熙在位的时候,清朝还是很富有得。
那个时候西方的火器发展的越来越好,而清朝的火器还停留再打明朝的那个阶段呢,你说他能用机关枪吗?或者说康熙就没想过未来会有人打他,一点也没上心,思想也停留在了N年前,认为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马就好使,就是这种思想害了他。
Ⅳ 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却弃之不用
因为那时候他们总觉得自己天下第一霸,总觉得别人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Ⅳ 康熙时期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又弃之不用
他们更相信战马和钢刀
Ⅵ 康熙时代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应该有很多。
爱新觉罗·玄烨(穆麟德: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后世称呼为康熙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取得了对三藩、明郑、准噶尔的战争胜利,驱逐沙俄侵略军,以尼布楚条约确立中国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主权,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招抚喀尔喀蒙古。
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有一些学者将其尊为“千古一帝”,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Ⅶ 康熙时就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机关枪” 为何不见清军用
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林小静
如今据一些中外史学家、军事学家分析,早在清朝康熙皇帝时期,有一名叫“连珠火铳”的火器可被视为现代机关枪的雏形,而且它比欧洲人发明的现代机关枪早了200多年,因此可以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机关枪”。发明最早“机关枪”的人名叫戴梓,明崇祯八年(1635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其父名叫戴苍,曾任明朝监军,因此很擅长制作军械。在父亲的影响下,戴梓从小就非常热爱军事,他经常拿着父亲珍藏的军械制作图集研读,并根据学到的理论开始实际制作。当戴梓还是11岁的时候,他就开始自己制作军械,他曾成功研制了一种铳,能发射至百步之外,被人们称为“天才火器发明家”。
戴梓发明的冲天炮(模型)
可惜,戴梓在不经意间却得罪了比利时的来华传教士南怀仁,据史料记载,有两件事让南怀仁对戴梓忌恨不已。第一件事就是戴梓制冲天炮,此前南怀仁曾在康熙帝面前夸赞比利时的冲天炮威力无穷,于是康熙命他制造,结果他费时一年也无任何成果,后来戴梓在8天内就成功造成,让南怀仁心生嫉恨。二是在编纂《律吕正义》时,南怀仁与戴梓意见分歧,南怀仁口头上辩论不过戴梓,于是就设计想除掉戴梓。后来南怀仁以戴梓“私通东洋”的罪名将其告发,结果康熙信以为真,于是在康熙三十年初,戴梓全家被流放至盛京(今沈阳),史料记载:“忌者中以蜚语,褫职,徙关东”。同时,康熙下令将戴梓的所有发明包括“连珠火铳”深藏于兵器库中,禁止在军队中使用,此后,戴梓其人连同他的发明一起被遗忘了。
参考文献:
黄卫东:《清朝天才与最早机关枪》,《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2011年04期。
刘锴:《被大清国遗憾弃用的“机关枪”》,《文史博览》2013年03期。
编辑:林小静
Ⅷ 世界上第一把“机关枪”是康熙时期中国的发明,康熙为何弃之不用
众所周知,火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是古人在炼丹时候的意外产物,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火药被用在了战争方面,由此拉开了战争史上的热兵器时代的序幕。不过在近代,我国的火药技术发展缓慢下来,别西方赶超,在西方国家的火枪火炮面前,我国的火器不堪一击,于是就有了中国人发明火药,都用来放鞭炮了的说法了。
由于那个时候,满汉关系还不是十分的和谐,康熙对于戴梓这样有才的汉人,自然是有戒心的,于是就将他发配到铁岭。最终戴梓在那里待了35年,才被释放,但是也没有回到家乡,而是客死异乡了。
到了乾隆年间,纪晓岚拜访戴梓的儿子的时候,才知道戴梓曾经发明了一种连发28颗弹药的连火铳,这种东西可以说是一支最早的机关枪啊,比欧洲早了200多年。那么当时戴梓为什么没有将他的发明公布与众呢?据说是因为他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位神人告诉他,你发明这种东西如果公之于众,日后必定给人间带来祸乱,你希望这样吗?惊醒后的戴梓就把这款神器给藏了起来了。
Ⅸ 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却弃之不用呢
《平定准噶尔得胜图》中,火枪对射场景,旁边还有一排火炮。
不过,从研读康熙时期的史料能发现一些端倪,比如《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1715年,山西总兵奏请造子母炮,康熙听后严厉驳回,说,子母炮系八旗火炮,各省概造,断乎不可,从此以后各省都沿袭此例,再也没人提造炮的事了,更别提改进技术之类的,其实康熙很清楚火炮的威力,他把枪炮制造局设置在养心殿内,直接由自己控制,造出来的火器只供皇室和八旗使用,汉军只能最使最差的火器,数量极有限。
Ⅹ 康熙时期,有人发明了机关枪,为何康熙却弃之不用
因为南怀仁非常的嫉妒戴梓,所以陷害了戴梓。
我是很同情戴梓的遭遇的,不过也从侧面说明了,康熙对于汉人还是戴有有色眼镜的,要不然也不会如此了。而戴梓也是,若是早点奉上自己的发明,可能真的能够改写很多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