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过程

创造过程

发布时间:2021-08-10 18:41:07

㈠ 简述艺术创作要经历哪三个过程

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通常分为生活积累、创作构思、艺术表达三个阶段。

1、生活积累阶段

艺术灵感表现为审美意象的瞬间生成。作家在生活中总是细于观察、敏于感受、善于体验、勤于思考,随时随地、有意无意地把生活中的收获物放入自己的意识仓库。这一阶段,艺术家“一直在进行审美认识活动在进行着潜创作,这就使得创作的审美认识正在得到积累叠加,得到整合加工。

2、创作构思阶段

艺术灵感表现为意象的组合与衔接。创作构思很复杂,画家、诗人一眼瞥见一处优美的景致,就有可能在感知的同时,完成了一幅画或一首诗的构思;而作家、剧作家在提笔写作时,新的情节、人物、细节仍会汩汩而来,即构思依然在进行;而艺术家们有意识地打腹稿,冥思苦想,则更是构思。

3、艺术表达阶段

艺术家这一阶段创作动机的产生,往往起始于艺术家以其心灵拥抱了某一个视觉形象、一段经历、一次遭遇、一条消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个细节等。画家列宾在涅瓦河畔路遇一群衣裳褴褛的纤夫,而一下产生创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灵感;毕加索从民间制陶艺术中获得创作灵感,而由这些灵感创作而成的作品,又超越了整个艺术。

(1)创造过程扩展阅读

在各种各样的创作动机中,只有符合艺术创作活动的审美性质和规律的,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艺术批评彼此制约,有着紧密的联系。艺术创作是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的基础和前提,为欣赏和批评生产对象。

没有艺术创作,就没有艺术作品,也就没有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对艺术创作又具有反作用,具体表现为:艺术欣赏以“消费”的形式刺激艺术“生产”,从“消费”方面赋予艺术“生产”以切实的社会价值和功能;艺术批评则从理论上指导、影响艺术创作,从而沟通创作与欣赏的关系。

艺术创作是十分复杂、艰巨的精神劳动,它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出众的艺术才能和娴熟的艺术技巧。

㈡ 自然辩证法创造过程一般需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然哲学(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阶段) 第二阶段:神学自然观 第三阶段: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和方法论阶段。 第四阶段:从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和方法论向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方法论过渡 阶段。 (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 1.康德著:《宇宙发展史概论》一书的出版,给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第一个缺口 2.赖尔著:《地质学原理》一书的出版,给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了第二个缺口 3.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给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了第三个缺口 4.在化学领域,人工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尿素,给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第四个 缺口 5.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的创立,给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了第五个缺口 马克思和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考察自然界,全面分析了历史上各种 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及局限性,正确概括和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伟大成就,科 学地吸取了历史上优秀文化和思想的合理成分,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近代科学发展对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冲击的自然科学事件。 1.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颂扬人的力量,人的价值,人的幸福。要求重视人 的尘世生活,要求把注意力从神转向人,从天堂转向尘世。提倡人道,反对神道; 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封建桎梏。 2.《天体运行论》:1543 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发表,提出 了“太阳中心说”,批判了统治天文学长达一千多年的托勒密“地心学说”。这 是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此,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 来,从而大踏步前进了。 3.自然科学的成就(15 世纪下半叶至 18 世纪上半叶):由牛顿和莱布尼兹在总 结前人的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刚体力学也得到了发展, 其规律也已弄清。在天文学中,继哥白尼的“日心说”之后,德国天文学家开普 勒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行星运行三大定律”,牛顿在此基础上确定了 万有引力定律,肯定了地球上引力和天体间的引力的同一性。 4.自然科学的局限(15 世纪下半叶至18 世纪上半叶):直到18 世纪末,只有刚 体力学发展较为完善,其它科学则远远落后。物理学除光学因天文学的实际需要 而得到一定发展外,对热、声、电、磁等只有初步的研究。化学刚刚从炼金术中 解放出来,但还在信奉“燃素说”。古生物学还根本不存在;生物学主要是搜集 和初步整理材料;动物学和植物学仅仅作了粗浅的分类。总之,这一时期的自然 科学虽然获得了很大发展,但还没有超出最基本的自然科学的范围,水平还不高, 人们所获得的科学材料还不足以说明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变化和发展。 5.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内容:林耐 牛顿等--宇宙不变主义者 6.形而上学世界观的认识论根源:洛克、培根 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3.自然系统的演化过程。 (一)宇宙的起源和演化1.基本粒子形成阶段2.辐射阶段或核合成阶段3.实 物阶段 (二)恒星的起源和演化1.引力收缩阶段2.主序星阶段3.红巨星阶段4.高 密恒星阶段 (三)地球的演化 1.地球内部圈层的形成和演化 2.地球外部圈层的形成演化 3.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 (四)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㈢ 什么和创造成果等是创造过程的重要环节

创造方法,创造性思维,创造力和创造者

㈣ 企业的创造过程说明该怎么写

按照创造企业的实际经验来写 只有这样才真实 可以借鉴

㈤ 简述创造过程的四阶段模型

观全球,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企业谋求长期健康发展的普遍战略选择。在当前知识经济深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越来越面对不确定和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如何通过有效的创新过程管理成长发展,企业如何通过培育、提升自身的创新过程管理能力赢得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学术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从创新构思如何转化为商业上成功的新产品的创新过程视角,通过文献阅读、独立思考,在总结归纳大量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和有效外部联结的企业创新过程模型,对创新构思如何转化为商业上成功的新产品的完整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了企业创新过程中风险管理的流程和策略,研究了基于过程的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培育和提升途径,对我国企业以创新求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发明的创造过程 和理论

1、需要
2、得到需要遇到的难题
3、解决难题的理论方案
4、制作、建造、实验、试验
5、分析过程
6、完善成果

㈦ 英语单词的创造过程

可以用create表示创造
例如潘多拉是宙斯创造出来惩罚人类的
Pandora was created by Zeus for punishing the men on the earth.
Does it make sense?

㈧ 创造思维的过程一般经历哪些阶段

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
第一, 准备阶段——问 题的 提出
• 从提出问题开始, 问题的深度决定科研活动是否具有创造性。• 研究者针对提出的问题, 首先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 搜集• 研究者针对提出的问题, 首先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 搜集与问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然后用已有的理论进行分析。
• 这时候对问题的探索充满着热切的期望, 是一种对问题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来描述, 是有意识地积累相关背景知识的阶段。
第二, 酝酿阶段——问 题的 求解
• 针对问题, 根据已有的理论和搜集到的事实, 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也就是科学探索过程中的假说) , 并对所提方案作出评价。
• 这实际上是试错过程, 它往往要经过多次甚至无数次的失败, 从而促使问题中的矛盾愈来愈尖锐化。
• 在“山穷水尽” 的情况下, 研究者仍然日 思夜想, 进入“如醉如痴” 的境界,这是有意识和无意识交替作用的阶段。
第三, 豁朗阶段——问 题的 突破
• 解决问题的方案(假说) 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 这是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关键阶段,
• 在这个阶段上突破陈旧的观念, 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思维定势的束缚, 创造性地提出新观念、 新思想、 新方法, 是决定性的环节。创造性地提出新观
• 新观念、 新假说提出时开始只是思想的闪光, 或者是模糊不清的, 或者是带有错误的成分的, 必须经过进一步的整理、 修改和完善的逻辑加工过程才能形成。
第三, 豁朗阶段——问 题的 突破• 应该指出, 新方案的产生时间往往很短, 甚至只是一瞬间, 而逻辑加工的过程却需要很长的时间;
• 只有经过逻辑加工, 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才能豁然开朗, 才能成为可以检验、 评价的方案
。• 这是第三境界, 它象征历尽千辛万苦, 突然发现成功就在眼前, 问题的答案赫然出现,这就是顿悟。 这个阶段也是有意识和无意识交替作用的阶段。
第四 , 验证阶段—成果证明 、 检验
• 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否能成功、 是否有价值, 只有经过检验、评价才能确定。
• 这个阶段主要是设计、 安排实验与观察, 检验由新假说推演出来的新结论是否正确演出来的新结论是否正确。
• 在检验新假说时, 新的实验与观察的执行人可以不同, 时间的长短也有差别, 检验的结果可以是新方案的证实或证伪, 或一部分被证实一部分被证伪。
• 这一阶段基本上是常规思维, 是有意识地进行的。

㈨ 《义勇军进行曲》的创造过程

田汉词聂耳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的《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这部影片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它在影片中首尾两次出现,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把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后又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很多人对这首歌想追根寻源,报刊上也多次刊登过介绍文章,但说法不一。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是说这首歌的歌词,是田汉同志于1935年在上海被捕以后,在国民党监狱里,用一张包香烟的纸写的。不久,他托人带出了监狱,转给了孙师毅和夏衍同志,另一说法是田汉被捕前写的,在他的“凤凰的再生”文学剧本之后,他为了证实这几种说法哪一种更确切,更真实,有人问过田汉同志,田汉同志说他也记不清了,直到1983年1月27日,夏衍同志为此专门给《北京晚报》编辑部写了一封信,这件事才算有了可靠的依据,夏衍同志在信里这样说:“这支曲子是聂耳于1935年在日本谱写后寄回上海的”。

1934年,“电通”公司在上海成立,请田汉同志写一个电影剧本,到这一年冬天,“电通”公司向田汉同志征稿。田汉同志就先交了个简单的,名叫《凤凰的再生》的文学剧本,给“电通”公司的孙师毅同志。1935年2月,田汉同志就被国民党逮捕入狱了。

“电通”公司为了尽快开拍,决定请孙师毅把田汉同志的文学剧本改写成电影文学剧本,孙师毅征得田汉同志同意,影片改名为《风云儿女》。在处理主题歌歌词时,他仅仅修改了几个字,这就是原词第六句:“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改成了“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当时,聂耳同志正准备去日本,得知影片《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向孙师毅、许辛之要求,把谱曲的任务交给他,并表示到日本以后,歌稿尽快寄回,决不会耽误影片的摄制。果然,没过多久他就从日本寄回《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谱。所以,其它关于这首歌剧作情况的种种谬传,都是没有根据的。

《义勇军进行曲》曲谱寄回上海之后,由贺绿汀请当时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担任乐除指挥的苏联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莫夫配器。不久就在影片《风云儿女》中使用。

《义通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也经历了一段有趣的过程:

1949年春天,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得知大会规定:开幕式那天各国代表团进入会场时,都要奏、唱本国国歌,代表团有些为难,因为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没有代表新中国的国歌,于是,大家在一起研究,决定唱《义勇军进行曲》来代替。但是,对歌曲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有争议。有人说“现在北平(当时北京叫北平)已经解放,新中国即将成立,怎么能这样唱呢?”最后,郭沫若决定把这句词改成“中国民族到了大翻身的时候”。代表团回国之后,汇报了这一情况,引起有关方面对制定国歌问题的重视。

1949年6月,第一届,政协筹备会正筹备新中国成立的一些事项,感到需要制定一首新中国国歌已迫在眉睫,他们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由马叙伦任组长,叶剑英、沈雁冰任副组长的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并设立“国歌初选委员会”,委员会由田汉、沈雁冰、钱三强、欧阳予倩、郭沫若和徐悲鸿等人组成,另聘马思聪、吕骥、贺绿汀、姚锦新四名音乐家担任顾问,7月15日-26日,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在《人民日报》等国内外报纸上,连续刊登了“国旗、国徽、国歌征集启事”反响十分强烈,截至8月20日,仅国歌一项应征稿就收到632件,歌词歌谱6926首,但都不够理想。

最早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是画家徐悲鸿。第六小组经过反复讨论,没有最后确定。

9月2日,政协筹备组第六小组就制定国歌问题再次举行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出席会议,聆听代表们的意见,张奚若、郭沫若、刘良模、梁思成等都同意徐悲鸿的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刘良模说:“国歌代表一个国家,代表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因此,它应当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产生,在斗争中得到人民大众的承认,远非大诗人、大音乐家的人工急就章所能代替,依我看,《义勇军进行曲》经受了斗争的考验,足以与法国国歌《马赛曲》媲美,完全可以选作新中国国歌“;李立三和郭沫若则对歌词中:”中国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词有看法,认为需要改词,”田汉说:“该曲好是好,我写的词在过去有它的历史意义,但现在应该让位给新的歌词;”张奚若、梁思成则认为该曲是历史性的产物,原词含义深刻,为保持它的完整性,不必改。周恩来同志最后发言,他说:“我们前面还有着帝国主义敌人,我们建设越进展,帝国主义将越加嫉恨我们,破坏我们、进攻我们,你能说:我们就不危险了吗?还不如留下这句话,经常保持警惕的好!”毛泽东同志表示赞同。

为了慎重起见,毛泽东和周恩来于9月25日晚在中南海丰泽园会议室又召开了一次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问题的协商座谈会,邀请各民主党派和文化界人士参加会议,意见得到了统一。于是,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提案,正式提交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审查通过。1949年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一次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示正式判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又通过,《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㈩ 创造过程是创造的程序和轨道

创造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望采纳

阅读全文

与创造过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