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槟榔发源于哪个国家
槟榔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各省居民迎宾敬客、款待亲朋的佳果,因古代敬称贵客为“宾”、为“郎”,“槟榔”的美誉由此得来。槟榔也有仁频、宾门等多种称谓。在亚洲的许多地区,例如台湾、印度、海南等地,保留着嚼食槟榔的习惯。它是中国四大南药之一(其它三种为益智、砂仁、巴戟),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具有消积、化痰、疗疟、杀虫等功效,是历代医家治病的药果。
槟榔传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平定中原后,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把统一的目光放到了南边的百越之地,就是现在的广东和广西。关于此次战争,秦军五十万大军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在装备上更是要远远超过百越部落军队,但是战争的过程却令秦军感到了战前从未想到的艰苦和压力:粮草难运,和南方炎热的气候对于大部分出生在北方的秦军士兵极不适应,百越军在首领“译吁宋”的率领下与秦军进行了惨烈的激战,在秦与百越的战争中,最难解决的是进攻南越秦军的粮食供应问题,于是秦始皇令史棣“凿灵渠,筑陡门”沟通湘江与漓江,以通粮道。
这期间,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而且一对峙就是三四年。大致在公元前218年左右秦始皇还曾经历过一次感人的爱情故事!事情是这样发生的:槟榔
槟榔
由于“灵渠”和“陡门”的建造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加上当时的炎热的气候,秦军士兵多为北方人,大部分都为现在陕西、山西、河南等地人,很不适应这种气候,导致士兵阵营中瘟疫横行。百越军看到如此情形,一不敢正面与秦军冲突,怕自已的军队也染瘟疫;二又不能坐而不攻,要想出两全其美的对策才行!于是“译吁宋”找出当地有名的既种槟榔又采药的民女小月,让她混入敌方的军营去探军情,因槟榔有药效功能,辟瘟开胃解油性,嚼后可防瘟疫,用槟榔做为潜入敌方的突破点是最好的办法,小月就装了一船的槟榔和草药,分批发给秦军在筑“陡门”工程的士兵,后来瘟疫很快就解除了。
秦军副帅“赵佗”把此事上报给了秦始皇,始皇帝听后大喜,说要见见此奇女子,当他见到槟榔美女小月时,即刻被眼前这位女子惊呆了,他顿时觉得此女很像小时候认识的一位女孩,再看她脖子上挂着一串槟榔子,他想起来了,这不是其幼时他在赵国邯郸沦为人质时结识的采药女“阿房”么?那时她也是挂着这一串槟榔子,秦始皇深情的对小月说道:“我是你的阿政呐!”小月听到后,她也失声叫了起来:“阿政!”此时此刻,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当时她不顾父亲的反对,悉心照顾常被打得遍体鳞伤的阿政,为其熬药疗伤,他们两小无猜,互生情愫,结为初恋。后赵政返回了秦国,两人再也没有见过,之后“阿房”改名为小月来到此处种槟榔为业,想不到今在此重逢了。
这些天来秦始皇带阿房女去筑“陡门”的漓江口游玩,两人谈天说地,真是无所不谈,当赵政谈到要实现中国统一时,提出了想立阿房女为妃,再接收岭南的百越之地。阿房心想,与其战事无休止地延续,还不如双方做一次合解,阿房女机智的对秦始皇说出了她想法:她说只要皇帝平息了这场战争,就可以立她为妃,另外加上一个条件,就是秦军武将“屠睢”必须处以极刑,因为“屠睢”在此役中对当地抵抗的人大开杀戒,必须以死谢罪,这样她可以回去向“译吁宋”交待!秦始皇听了也觉得不错,他也给出了一个条件:以后百越之地必须由大秦帝国派人统治。于是阿房女回去和首领“译吁宋”商量对策,最终双方达成此次的协议,“屠睢”被推出斩首,始皇帝派“赵佗”做为南越国第一代王,岭南列入中国统一的版图。
此次的“凿灵渠,筑陡门”,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完善了中华大地的基本版图;史料记载秦军在此次战争后的部队全部留在两广,这些秦人与当地人融合,成为了现在的两广老百姓祖先的一支,世世代代守护着灵渠以及三十六座“陡门”。从此以后,当地人民便把“陡门”边的那片槟榔树保护起来,以后各家婚嫁时,男女双方都会以槟榔果作为定亲的信物,后来的黎族“放槟榔”婚俗也相传是由此而来的。
『贰』 吃槟榔的起源
1、中国湖南槟榔的起源与印度、东南亚地区及中国台湾、海南的食用槟榔起源完全不同,因此其加工制作,吃用习惯与其它地方也完全不同,具有独特的湖南湘潭特色。据湘潭县志记载,湘潭食用槟榔的起源与发展,在湘潭的历史中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据《湘潭市志》介绍:一六五0年(顺治六年)正月,清兵在湘潭屠城九天,县城人口数万,所剩户不上二、三十,人不满百口。有一位姓程的安徽商人,得一老和尚嚼槟榔避疫之法收尸净域,从此嚼槟榔习惯也就陆续延续下来。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湘潭大疫,湘潭城内居民患臌胀病,县令白景将药用槟榔分患者嚼之,臌胀病消失,尔后原患者常嚼之,以致使未患者也随嚼之,久而成习。由此,湘潭槟榔逐步得到发展。但应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湘潭槟榔从开始至现在一直都是食用槟榔外壳为主的,从来不吃核,也不添加蒌叶或烟草。或许是由于湘潭槟榔的起源与其它地方的不同而形成了独竖一帜的食用方法
2、湖南咀嚼槟榔习惯不同于世界其它地区,只是用传统的食品工业加工方法对带壳的槟榔干果进行加工,并包装成产品,不会咀嚼槟榔核,不吞食槟榔且不含烟草、蒌叶的成份。有关的毒理学实验证明槟榔干果无毒,槟榔加工过程所使用的食品调料(饴糖、明胶、香精、香料等)圴符合国家标准《GB-2760》所允许的范围。国内一些学者提出“湖南槟榔咀嚼块中含生物碱,这些生物碱通过亚硝基化作用变成亚硝酸胺,进而使湖南槟榔也致癌”的观点
『叁』 槟榔在中国的历史
海南省黎族
在中国,湖北以南的人才会有吃槟榔的习惯。北方几乎没有。
『肆』 是谁发明了烟,又是谁发明了槟榔,他们是兄弟吗
据考古学家研究,早在公元前1800至2000年时就有人类吸烟的记载。 1492年哥伦布的两个船员杰雷兹和托瑞斯发现古巴土人点燃干烟并吸其冒出的烟,杰雷兹试着吸了起来,他成为欧洲第一吸烟者。 1518年,西班牙探险家发现阿滋特克人和玛雅人用空芦苇吸烟草,西班牙人也学着吸起来,第一支卷烟就这样产生了。 1612年,约翰·罗尔弗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种植了第一亩用于商业的烟草。 1843年,法国烟草经营商开始生产西班牙式烟卷,并以法文正式命名为“cigarette”,英文香烟一词由此而来。 1881年,一种日生产120000支烟卷的卷烟机获发明专利,在这之前烟卷都是用手工制作的。 1924年,美国《读者文摘》第一次发表文章,提醒人们注意吸烟有害健康。 1966年,美国香烟包装上开始印有新标志:当心!吸烟有害健康。 香烟业给美国人提供了230万人次就业机会,这批人又给医疗、消防、洗衣、制药等行业带来更多的谋职机遇。 考古学家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帕罗城发现,在公元650年,印第安人居住的洞穴中,有宽大的烟叶和烟斗并列在一起,并有吸剩的烟灰。这些遗物,经仪器分析,含有烟碱,推断为烟草的叶子。 考古学家也曾在墨西哥马德雷山中一个海拔4000英尺的山洞里,发现一支空心草杆中塞有烟斗,经放射性测量, 证明是700年以前的产物。果真如此,不仅比哥伦布的发现要早200多年,而且真可以称得上是现代卷烟的始祖了。不过,这一历史奇迹还有待于考古学家的进一步考证。槟榔最早由印度传入,从几百年前的封建王朝即开始流行,鼎盛于太公王朝时代,当时上至皇帝,下到平民,都热衷此道。在宫廷里,吃槟榔是一项高雅的活动,有专门的各种精致器皿和“侍槟榔官”一职,服侍王公后妃吃槟榔。我想这有些类似于今天有钱人抽雪茄吧。 (附)--- 槟榔是棕榈科植物,英文名为Areca, Betelnut, Pinang。在我国主要生长在海南、台湾等热带近海的地方。槟榔的种子,有仁频、宾门等多种称谓。自古以来槟榔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居民迎宾敬客、款待亲朋的佳果,因古时敬称贵客为“宾”、为“郎”,“槟榔”的美誉由此得来。海南待客有 “茶,烟,酒,槟”等四种等级,槟榔只有在迎贵宾,婚庆等重大节日才摆上筵席,可见其地位。目前随着槟榔种植面积的扩大和越来越多朋友的喜爱,槟榔已经普及到人们的日常消费中了。 槟榔也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槟榔果实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如脂肪、槟榔油、生物碱、儿茶素、胆碱等成分。槟榔具有独特的御瘴功能,是历代医家治病的药果,又有“洗瘴丹”的别名。因为瘴疠之症,一般都同饮食不规律、气滞积结有关,而槟榔却能下气、消食、祛痰,所以在药用性能上被人们广泛关注。即使墨客骚人对槟榔也情有独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就曾写过“红潮登颊醉槟榔”的佳句。鲜食槟榔有一种“饥能使人饱,饱可使人饥”的奇妙效果,空腹吃时则气盛如饱,饭后食之则易于消化,可谓人间仙果。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槟榔有“下水肿、通关节、健脾调中、治心痛积聚”等诸多病症。不仅如此,槟榔还有治青光眼、 血压增高、驱虫等症的效果。 嚼槟榔的历史亦应是相当悠久了,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有“红潮登颊醉槟榔”之句。明代李时珍对槟榔则有详尽的描述:“槟榔子既非常,木亦特异,大者三围,高者九丈……但性不耐霜寒,故不得北植。”性不耐霜寒,不得北植,所以,海南及岭南是槟榔的发源地。古书《山海经》中还曾有“黑齿国”的记载,即因槟榔的汁液呈紫红色,嚼槟榔日久会使人牙齿变黑。槟榔西施。他们不是兄弟!
『伍』 槟榔是谁发明的啊
常用的驱虫药。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中国的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槟榔味苦、辛,性温 。归胃、大肠经。功效杀虫,消积,下气,行水。主治虫积,如蛔虫、绦虫、蛲虫、姜片虫等,食积气滞,脘腹胀痛,水肿,脚气,疟疾等病证。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槟榔有驱虫、抗病毒、治痛风和抗真菌等作用。
有人吃了老打咯.属正常现象.
还有刚吃会产生胸闷,脸红,属于正常反应
来源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
采集
冬、春果实成熟时采收。摘下果实,将果皮剥下,取其种子,晒干。
药材
干燥种子呈圆锥形或扁圆球形,高1.5~3厘米,基部直径2~3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或黄棕色,粗糙,有颜色较浅的网形凹纹,并偶有银色斑片状的内果皮附着。
食用
槟榔果可以食用,沾卤水咀嚼,初次咀嚼者会面红、胸闷,属于正常现象
毒性
过量槟榔碱引起流涎、呕吐、利尿、昏睡及惊厥,甚至胸闷,出汗,头昏致休克,不可吞食,.如系内服引起者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并注射阿托品。
害处
乱吐槟榔汁与残渣,不仅会影响市容,且有碍观瞻,有些不肖的槟榔业者,常用尽各种花招来招揽客人,尤其是『槟榔西施』到处可见,对于儿童们的身心健康与社会的善良风俗,都有不良的影响。
再者,由于贩卖槟榔的利润很高,有些人就在并不适合种植槟榔的山坡地大肆种植,而造成水土流失,当台风来时,很容易产生土石流,造成人民生命与财产的损失。
常见之危害:
嚼食槟榔,除了使牙齿变黑、磨损、动摇、牙龈萎缩造成牙周病,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及口腔黏膜白斑症外,还会导致口腔癌。据调查,百分之八十八的口腔癌患者有嚼食槟榔的习惯。
嚼食槟榔的人口急剧的在成长,在台湾估计已超过260万人;嚼食槟榔者之平均年龄层亦有逐渐下降之趋势;而嚼食槟榔之普遍性也从低社会经济地位和劳动阶级人口,扩展到白领阶级高知识分子。槟榔为「红唇族」的最爱,农民眼中的「绿色黄金」,但它却是台湾人民健康和水资源的最大杀手。根据统计台湾5万多公顷的槟榔园(相当2个台北市大),除每年造成水资源损失约40亿公吨及严重破坏林地外,国人一年花费在吃槟榔的金额更高达900多亿,相当于半条高速公路之造价,相当惊人。更可怕的是它的致癌和促癌作用,更使得国人之口腔癌,跃升为十大癌症死亡原因之列。因此如何推动槟榔防治工作,减少国人嚼食槟榔之嗜好,亦成为卫生单位的工作重点之一。
·生理的危害:除可能罹患口腔疾病、口腔癌外,食用过量会产生中毒症状,轻则兴奋、眼神呆滞、全身发抖、走路不稳、行为怪异或粗暴;重则导致急性精神病,包括听幻、自我膨胀、被迫狂想、谵妄乱神等。
·经济的危害:随地吐槟榔汁,会被取缔罚锾;食用槟榔价钱昂贵,增加支出负担;医疗费用。
·社交的危害:吃久了,牙齿变黑、嘴巴变红,外观相当不雅。
·环境的污染:随地吐槟榔汁不但污染环境有碍观瞻,吐出槟榔汁中的细菌会随风飘散,吸入大众的肺里。
·水土保持: 由于槟榔树属浅根性,大量面积种植,会严重破坏水土保持。
『陆』 吃槟榔习俗起源自哪
吃槟榔的习俗起源于南北朝。在南北朝时期的《南史刘穆之传》中记载,刘穆之每于饭后必咀嚼槟榔,渐成习惯。
『柒』 吃槟榔的起源是什么
1.
从环境卫生的观点看因嗜食者乱吐槟榔汁,有碍观瞻及环境卫生。
2.
从医学的观点看:嚼食槟榔对人体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
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
:
1.由於石灰质和槟榔汁充满口腔中形成牙结石,
又由於长期用力嚼食而咬
耗牙质,甚至使牙齿裂开或折断。
2.对颞颚关节的影响:
由於牙质咬耗以及颞颚关节面磨损形成咬合改变及颞颚关节疼痛和病
变,使得开口闭口时会出现声音且关节疼痛,不仅痛苦不堪,
且治疗也相当困难。
『捌』 湖南人吃槟榔的起源
据说,在很久以前,湖南人是不吃槟榔的,只因有一年,湖南遭受特大洪水的洗劫,一片汪洋,洪水之后瘟疫肆行,一时间悲惨景象,惨不忍睹,然后有一户从海南迁徙过来的人家,却一点事没有,后来才得知是因为他们有咀嚼槟榔的习惯,自此人们开始了解槟榔的功效,当地人开始效仿之后便流传了下来。
『玖』 湖南人吃槟榔是发源于什么时候什么原因
好象不会导致不育
嗜食槟榔有什麼害处
1. 从环境卫生的观点看因嗜食者乱吐槟榔汁,有碍观瞻及环境卫生。
2. 从医学的观点看:嚼食槟榔对人体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
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 :
1.由於石灰质和槟榔汁充满口腔中形成牙结石,
又由於长期用力嚼食而咬 耗牙质,甚至使牙齿裂开或折断。
2.对颞颚关节的影响:
由於牙质咬耗以及颞颚关节面磨损形成咬合改变及颞颚关节疼痛和病 变,使得开口闭口时会出现声音且关节疼痛,不仅痛苦不堪,
且治疗也相当困难。
3.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由於槟榔纤维颇为粗硬,会刺伤牙龈或堵塞牙缝,
造成牙间乳头的压迫 而发炎,也由於用力嚼食,对牙周膜造成伤害, 使得牙根周围发炎、浮 肿、疼痛。
另方面由於石灰质和槟榔残渣的堆积,才结石越结越厚实,
使得牙龈受损、红肿、化脓、牙根外露等而产生牙周病变,
终至牙齿一 颗颗脱落或不得不拔除。
4.对口腔黏膜的影响:
由於嚼食槟榔而造成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和白斑病,
也就是口腔癌的前期病变,其临床症状为张口困难、疼痛、麻木感、 口腔黏膜变白及溃疡。
5.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槟榔汁垢污染黑唇缘齿颊,影响观瞻,且损害味觉神经与唾液分泌, 妨碍消化机能,槟榔渣刺激胃壁,导致胃黏膜发炎甚至穿孔,
影响营养吸收,造成营养不良。
『拾』 谁发明的吃槟榔啊快噎死哥了
食用槟榔诞生于1779年(乾隆44年)最早食用槟榔是为了治病救人!我估计您嚼的是黑果(烟果),初食着建议青果!少吃怡情,多吃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