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谁发明了火药,是哪个朝代的人
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在历史的长河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顾名思义,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剧烈燃烧的药剂。据《范子叶然》的记载,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于民间民生应用,范子计然说“硝石出陇道”。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火药是以其杀伤力和震慑力,带给人类消停战事、安全防卫的作用,成为了人类文明重要发明之一。
火药到底哪个发明的
有研究指出火药始见于秦朝(公元前221~206年),但是因为文献不足以及当时只是因为炼丹时偶尔做出的副产品/失败作,并没有制式纪录制作方法。其中一种相传最初火药纪录原因,则为炼丹术文献中的记载,警告千万不可混和一些指定物品,不然就会引起爆炸。可是现在可追寻的文献中,亦可看出当时的混合物混有多种不能燃烧的材料,甚至有混进人类精液。亦有推测火药始用于方便点火。
一般认为11世纪宋朝时,中国开始把其使用为战争工具,以火箭和投石机搭载的炸弹形式出现。最早可追寻的纪录为1259年,竹枝被使用来发射瓦土弹头。此类火箭大都只是惊吓作用,并不实际构成巨大威胁。倒是初期火药有不少有毒混合物,例如汞和砷,因此可以被视为一种化学武器。
火药是谁发明的
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我国古代着名的炼丹家葛洪等,都曾在洛阳长期逗留过,还有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生活在隋代和唐代早期,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而且他博涉经史百家学术,通达道经佛典,总结了唐以前的临床攻理论,收集方药、针炙等内容,编着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被后世尊为"药王"。
他不仅是伟大的医药学家,而且是着名的炼丹家,自号"孙真人"。他是总结以前炼丹家经验基础上收集河洛地区和关中地区炼丹家的配方,最后提出硫磺伏火法这种较为管用的配方。总之,火药的发明与传播,和孙思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综上所述,火药源于春秋,兴于唐宋,由孙思邈炼丹而来。
㈡ 谁发明了火药,是那个朝代的人
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在我国西汉时期,有一个皇帝叫汉武帝,他很想长命百岁。一天,他召开了所有文武大臣,让他们给自己想办法。
一个叫李少君的方士向皇上叩头,建议道:“陛下如果吃了炼成的仙丹,就一定能够长生不老,赛过老神仙。”
汉武帝一听,十分高兴,马上就相信了李少君的话。他下令全国的方士都行动起来,为他炼制仙丹。
当时,炼丹的主要原料是硫磺、硝石和木炭。炼丹的方士们,整天守在炼丹炉旁,脑子里想的都是仙丹。谁知,炼丹炉里不但没有炼出仙丹,却经常“轰隆隆”地发生爆炸,一些方士甚至把自己都炸伤了。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爆炸呢?原来,当方士们将硝石、硫磺和木炭配成一定的比例时,无意中就制成了炸药。一些军事家听说了爆炸的事情,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模仿着方士的做法,把硝石、硫磺和木炭的比例分别控制在75%、10%、15%左右,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黑色火药。
火药出现后,首先被用在了军事上。后来又被广泛地用于采矿、开山、筑路等。
㈢ 火药的发明者是谁
唐代炼丹家於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创了琉璜伏火法,用琉璜、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创状火矶法,用硝石、琉璜及马兜铃(含炭素)一起烧炼。这两种配方,都是把三种药料混合起来,已经初步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
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的炼丹家在长期的炼制丹药过程中,发现硝、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能够燃烧爆炸,由此诞生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公元808年,唐朝炼丹家清虚子撰写了《太上圣祖金丹秘诀》,其中的“伏火矾法”是世界上关于火药的最早文字记载,中国学术界由此认为火药的发明不迟于
11月底,由四川省川西北地质工程勘察院、北京华城九洲文化研究所、四川省绵阳市文物局等单位组成的“中国古代火药原料科学考察探险队”,对老君山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地考察。发现老君山地区有朝阳洞、天雨洞、高官洞等十几个人工开凿的山洞,其洞深在数百米至近十公里不等。考察队在朝阳洞等山洞中,发现了排列有序的用来生产的硝池,以及堆积如山的下脚料、废弃物和生活用的灶台等。
其中烟子洞宽约60米,高达50米,在长约1公里的山洞内,人为形成了4处数百平方米的工作面,每个工作 面均有几个硝池和大大小小的灶台,洞内还散落着大量破碎的明朝以前的瓷器。
㈣ 火药是谁发明的
唐高宗,唐代炼丹家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创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创状火矶法,用硝石、硫磺及马兜铃(含炭素)一起烧炼。这两种配方,都是把三种药料混合起来,已经初步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
火药的最初使用并非在军事上,而是在宋代诸军马戏的杂技演出,以及木偶戏中的烟火杂技 ——药发傀儡。中国发明了火药首先运用于制造烟火,不久后就将其运用与军事,并发明了世界第一根火箭。大炮和火枪在宋代中国火药的军事运用已经相当成熟,使得中国的科技遥遥领先于世界。
(4)火药谁发明的人扩展阅读
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混合而成。很早以前,我们的先人对这个三种物质就有了一定认识。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烧制陶器时就认识了木炭,把它当做燃料。
商周时期,人们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木炭灰分比木柴少,强度高,是比木柴更好的燃料。硫磺天然存在,很早人们就开采它。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接触到硫磺,如温泉会释放出硫磺的气味,冶炼金属时,逸出的二氧化硫刺鼻难闻,这些都会给人留下印象。
古人掌握最早的硝,可能是墙角和屋根下的土硝,硝石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它的颜色和其他一些盐类区别不大,在使用中容易搞错,在实践中人们掌握了一些识别硝石的方法
㈤ 火药谁发明的
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那么火药是谁发明的呢?
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隋代时,诞生了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元体系火药。黑色火药在唐代(9世纪末)时候正式出现。火药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的,从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做神仙并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与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
唐代炼丹家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创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创状火矶法,用硝石、硫磺及马兜铃(含炭素)一起烧炼。这两种配方,都是把三种药料混合起来,已经初步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
火药的最初使用并非在军事上,而是在宋代诸军马戏的杂技演出,以及木偶戏中的烟火杂技 ——药发傀儡。宋代演出“抱锣”、“硬鬼”、“哑艺剧”等杂技节目,都运用刚刚兴起的火药制品“爆仗”和“吐火”等,以制造神秘气氛。宋人同时也以火药表演幻术,如喷出烟火云雾以遁人、变物等,以收神奇迷离之效。
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我国古代著名的炼丹家葛洪等,都曾在洛阳长期逗留过,还有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生活在隋代和唐代早期,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而且他博涉经史百家学术,通达道经佛典,总结了唐以前的临床攻理论,收集方药、针炙等内容,编著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被后世尊为"药王"。他不仅是伟大的医药学家,而且是著名的炼丹家,自号"孙真人"。他是总结以前炼丹家经验基础上收集河洛地区和关中地区炼丹家的配方,最后提出硫磺伏火法这种较为管用的配方。总之,火药的发明与传播,和孙思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83阅读
搜索
火药为什么是颗粒状的
下火药分上中下火吗
白火药是谁发明的
㈥ 中国古代火药的发明者是谁
火药不是历史上个别人物的发明,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从认识硝、硫性质,发现起火现象,到应用于军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唐初的名医兼炼丹家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磺法”中记有:硫磺、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放在销银锅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锅子在坑里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实。把没有被虫蛀过的三个皂角逐一点着,然后夹入锅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烧焰火。等到烧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来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还没冷却,取入混合物,这就伏火了。
火药不能解决长生不老的问题,又容易着火,炼丹家对它并不感兴趣。火药的配方由炼丹家转到军事家手里,就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
火药的最初使用并非在军事上,而是在宋代诸军马戏的杂技演出,以及木偶戏中的烟火杂技 ——药发傀儡。宋代演出“抱锣”、“硬鬼”、“哑艺剧”等杂技节目,都运用刚刚兴起的火药制品“爆仗”和“吐火”等,以制造神秘气氛。宋人同时也以火药表演幻术,如喷出烟火云雾以遁人、变物等,以收神奇迷离之效。
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火药是以其杀伤力和震慑力,带给人类消停战事、安全防卫的作用,成为了人类文明重要发明之一。
㈦ 火药是谁发明的
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 火药的发明不是某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发现制造出来的,它同我国的本草药物学与炼丹术有密切的关系。人类,特别是古代的统治者与权贵阶层,希望长生,像秦始皇、汉武帝都寄希望于方士炼制出长生不老药。秦汉时的一些方士,认为仙人食金饮珠,故可寿与天齐。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已把硫磺、硝石,列为药材。方士们也开始将硝石等作原料来炼丹——炼制不死之药。汉代《周易参同契》的作者魏伯阳与《三十六水法》的作者就有用硝石试炼丹药的记载。从汉代的魏伯阳到晋代的葛洪,炼丹的实验持续不断,炼丹篇的卷数以千记。长生药是否炼出,人们不大清楚,但却在这过程中发现了如何配制火药。如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就有《金丹》、《仙药》两篇,其中就有火药早期萌芽的记录,如三物炼雄黄等。炼丹家并从长期实验中了解到用适量的硫磺与硝石,再混合木炭就能着火、爆炸,炼丹家称此为“伏火法”,这就是火药制造过程中如何着火与伏火的方法。火药制成的时间,不迟于晚唐,公元904年,唐昭宗天复四年,郑璠攻打豫章的军队已使用“飞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到北宋火炮、火箭更为普遍。宋人孟要甫所辑的《诸家神品丹法》一书,除收有葛洪《抱朴子内篇》外,还收有孙思邈的《太清丹经要诀》以及今佚的炼丹书与配方。其中无名氏的“伏火硫磺法”,已是火药的明确配方。经过近千年的努力,炼丹家 终于发明了火药制作的方法,魏伯阳、葛洪、孙思邈以及许许多多的无名氏,正是这些为火药的发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火药的祖师就是这些炼丹师! 火药发明之后,一方面用于日常生活与生产活动,如南宋时已制成焰火,在节日燃放;日常生产已用火药开山、采矿、筑路等。火箭、火炮、火枪,大量用于军事。十三世纪,随着成吉思汗西征中亚,火药先是传播到阿拉伯地区,后传播到欧洲。火药在全世界的传播,首先导致火器的产生与激烈的军事方面的革命,军事变革促使新的民族国家诞生。在地缘政治的影响下,随后引发了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巨大变革,并成为后来欧洲社会革命的先导,这一切导致欧洲中世纪的结束。当迈入现代化的欧洲人用军舰、大炮打开闭关锁国的封建清王朝的大门时,中国现代化变革的钟声也随即敲响了。有诗赞道: 火药源自炼丹炉,未成神仙作师祖
㈧ 火药是谁发明的
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 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黑色火药在晚唐(公元9世纪末)时候正式出现。火药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的,从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於神仙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
㈨ 火药谁发明的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代炼丹家制药时,逐渐发现硫黄(S)、 焰硝(KN□)和木炭(C)的混合物有燃烧和爆炸能力。唐末天□年间(904~906),在战争中开始出现火药箭,还出现“发机飞火”的记载,即用抛石机投掷火药包,作燃烧性兵器。宋朝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设广备攻城作,其中有生产火药的部门。《武经总要》一书记载了火药的三种配方,生产火药已达相当规模。尽管生产技术严格保密,仍传入辽朝,故从日本大量进口硫黄的同时,又严禁硫黄和焰硝向辽出口。宋神宗赵顼时,边防军中已大量配备火药弓箭、火药火炮箭等兵器。辽道宗时,也已在南京析津府(今北京)“日阅火炮”。南宋时,水军也配备了霹雳炮、火炮、火箭等兵器,在建康府(今江苏南京)、江陵府(今湖北江陵)等城市都设有火药兵器制造业。早期火药兵器威力有限,不可能取代冷兵器。但自南宋中期以后,火药兵器在兵器中的比重显著增大(见彩图火箭(模型)将火药筒缚在箭支的前部,利用火药燃烧时产生的后推力带动箭支前进,宋代军队配备的火药武器之一)。金朝火药制造技术来源于辽,金军攻宋之初,已使用火炮。此后,在宋、金、元之间的战争中,火药的使用愈益频繁。金末抗击蒙古军时,曾使用震天雷、飞火枪等火器。宋代出现了类似近代炮弹的铁火炮,却仍用抛石机投射;又发明了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发射“子窠”,类似于后世枪炮,却尚未使用金属发射管。这是辽、宋、 金代火药兵器进步的极限,却已决定了后世火药兵器的发展方向。总之,辽、宋、金代可算是人类使用火药的奠基时期。到元、明又发现了铜铁铸造的管状火器——铳和炮。 火枪 南宋时候,火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了,火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为了防御金兵的侵扰,南宋的军事家们就不断想法改进武器。南宋初,宋高宗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有一个叫陈规的军事学家,发明了一种管形火 器——火枪,这在火器史上是一大进步。 这种火枪是用长竹杆做的,竹管里装满火药。打仗的时候,由两个人拿着,点着了火,发射出去,用它烧敌人。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管形火器。把火药装在竹管里做成火枪,在火药的应用上是个了不起的进步。用抛石机发射火药,不容易准确地打中目标;有了管形火器,人们就可以比较准确地发射和适当地操 纵火药的起爆了。 火枪发明以后,经过不断的改进,到了南宋未年,又有人发明了突火枪。突火枪是用粗毛竹筒做成的,竹筒里放有火药,还放一种叫“子窠”的东西。用火把火药点着以后,起初发出火焰,接着“子窠”就射出去,并且发出象炮一样的声音。 这种“子窠”,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它很可能就是一种最早的子弹,可惜古书上没有说明。 火枪的作用只在烧人,突火枪却能发出子窠打人,比火枪又前进了一步。 火枪和突火枪,都是用竹管做的原始的管形火器,威力不大,但它们是近代枪炮的老祖宗。近代的枪炮,就是从它们慢慢发展来的。 震天雷炮和神火飞鸦 最早的飞弹。 明朝时候,由于火药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原始的两级火箭。 根据茅元仪《武备志》一书的记载,当时有一种名叫“火龙出水”的火箭。用一根五尺长的大竹筒,做成一条龙,龙身上前后各扎两枝大火箭,火龙出水,这就是原始的两级火箭。这是第一级火箭,用来推动龙身飞行。在龙腹里,也装几支火箭,这是第二级火箭。使用的时候,先发射第一级火箭,飞到两三里远,引火线又烧着了装在龙腹里的第二级火箭,它们就从龙口中直飞出去,焚烧敌人。 明朝时候,技术水平最高的火箭,发射出去还能再飞回来。这种火箭叫“飞空砂筒”。根据《武备志》记载,这种火箭是把装上炸药和细砂的小筒子,连在竹杆的一端;同时,再用两个“起火”一类的东西,一正一反地绑在竹杆上。点燃正向绑着的“起火”,整个筒子就会飞走,运行到敌人的上空时,引火线点着炸药,小筒子就下落爆炸;同时,反向绑着的“起火”也被点着,使竹杆飞回原来的地方。这种“飞空砂筒”,不但是一种两级火箭,而且还能飞出去又飞回来,真是巧妙极了。 十四世纪末,我国还有人幻想利用火箭的力量来飞行。这件事写在外国人赫伯特·瑟姆的书中。他写道,十四世纪末年,有一个中国官吏,曾经在一把椅子后面,装上四十六支大火箭,人坐在椅子上,两手拿着两个大风筝。然后叫人用火把这些火箭点着,他想借着火箭推进的力量,再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使自己飞向前方,结果没有成功。这位官吏的幻想虽然没有实现,但是十分可贵,它和现在喷气式飞机的原理,是非常相近的。
㈩ 火药是谁发明的
火药是我国化学史上伟大发明之一。在《诸家神品丹法》卷五里,载有唐初医药家兼炼丹家孙思邈的《丹经内伏硫黄法》,从这一记载看出,当时已经掌握了硝石、硫黄、木炭混合点火会发生剧烈反应的特点,因而采取措施控制反应速率,防止爆炸。中唐以后的一种炼丹书《真元妙道要略》里曾有火药燃烧造成事故的记载:“有以硫黄、雄黄合消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这说明我国在约1200年前已发明了硝酸钾、硫黄和炭(蜜的主要成分是糖,加热后即分解生成炭)混合剂的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