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脑是谁发明的手机又是谁发明的电视又是谁发明的笔又是谁发明的
电脑是冯.诺依曼 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 电视是约翰·贝德在1925年发明的 蒙恬造笔
2. 汽车、电话、电视、电脑的发明者分别是谁(英文名字)
朋友,你好,汽车的发明人是:KarlBenz ,电话的发明人:Alexander Graham Bell
电视的发专明人:John Logie Baird ,电脑的发明人是:Lee De Forest
希望我的回答属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成功,快乐~~~
3. 谁发明的电脑啊 手机呢 电视呢
爱迪生发明了电,
在次基础上,发
明电脑,手机,
电视,就容易得
多了。
4. 电视是谁发明的
电视机最早由英国工程师约翰·洛吉·贝尔德在1925年发明。
人物简介:
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J.L.Baird,1888~1946)一直致力于用机械扫描法传输电视图像。1925年10月2日,他终于制造出了第一台能传输图像的机械式电视机,这就是电视的雏形。尽管画面上木偶面部很模糊,噪音也很大,但能在一个不起眼的黑盒子中看到栩栩如生的图像,仍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刚问世的电视被称为"神奇魔盒"。
5. 电视和电脑它们是谁发明的,
电视的发明者——贝尔德,
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提出程序存储的是美国的数学家 冯^诺依曼
6. 电话,电脑,汽车,电视分别是谁发明的
1.汽车的抄发明人是:KarlBenz
2.电话的发明人:Alexander Graham Bell
3.电视的发明人:John Logie Baird
4.电脑的发明人是:Lee De Forest
7. 电话,电脑,电视,各是谁发明的
尔,就是发明电话的人。他1847年生于英国,设想早已成为现实
贝尔德在1926年发明了黑白电视,而如今彩色电视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彩色电视是贝尔德
发明的
电脑是谁发明的,严格说起来很难界定。
计算机(computer)的原来意义是“计算器”,也就是说,人类会发明计算机,最初的目的是帮助处理复杂的数字运算。而这种人工计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的法国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亲担任税务局长,当时的币制不是十进制,在计算上非常麻烦。帕斯卡为了协助父亲,利用齿轮原理,发明了第一台可以执行加减运算计算器
。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加以改良,发明了可以做乘除运算的计算器。之后虽然在计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与精进,但是,真正的电动计算器,却必须等到公元1944年才制造出来。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称得上计算机的机器,则诞生于1946年的美国,毛琪利与爱克特发明的,名字叫做ENIAC。这部计算机使用真空管来处理讯号,所以体积庞大(占满一个房间)、耗电量高(使用时全镇的人都知道,因为家家户户的电灯都变暗了!),而且记忆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个字),但是,却已经是人类科技的一大进展。而我们通常把这种使用真空管的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
第一代的电脑有2间教室大,跟现在我们一般用的个人电脑体积差很多吧。
当时的电脑零件是真空管(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而存档的东西是一种打孔卡片,若没有前人的设计概念,也没有计算机的发明,所以计算机是谁发明的还有点难界定。
8. 液晶电脑是谁发明的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明 液晶的发现是由奥地利植物学家F·Reinetzer在一百年前完成的,然而长期以来并未给人类带来多少好处。直到20世纪60年代,几个年轻的电子学家才打破了沉寂。 1961年,美国RCA公司普林斯顿试验室有一个年轻电子学者F·Heimeier正在准备博士论文的答辩,他的专业是微波固体元件。他在这方面很有造诣。这天,他的一个朋友向他讲述了正在从事的有机半导体方面的研究,跨学科的课题引起了他的极大的兴趣。他征求了导师的意见,在导师的支持、鼓励下,他毅然放弃了学有所成的专业领域,进入了一个他还知之甚少的新领域。他把电子学方面的知识应用于有机化学,很快便取得了成绩。不久,他对另一个新课题---激光又产生了兴趣,从而又与晶体打上了交道。为了研究外部电场对晶体内部电场的作用,他想到了液晶。他将两片透明导电玻璃之间夹上掺有染料的向列液晶。当在液晶层的两面施以几伏电压时,液晶层就由红色变成了透明态。出身于电子学的他立刻意识到这不就是彩色平板电视吗!兴奋的小组成员与他立即开始了夜以继日的研究,他们相继发现了液晶的动态散射和相变等一系列液晶的电光效应。并研制成功一系列数字、字符的显示器件,以及液晶显示的钟表、驾驶台显示器等实用产品。RCA公司对他们的研究极为重视,一直将其列为企业的重大机密项目,直到1968年,才在一项最新科技成果的广播报导中向世界报导。这一报导立刻引起了日本科技界、工业界的重视。日本将当时正在兴起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与液晶相结合,以"个人电子化"市场为导向,很快开发了一系列商品化产品,打开了液晶显示实用化的局面,掌握了主动,致使这一发展势头促成了日本微电子业的惊人发展。而在美国,RCA公司中一些生产间部门的领导人一方面局限于传统的半导体产品,一方面又过分强调了初出茅庐的液晶显示器件的缺点,以市场还未开拓为借口,极力抵毁液晶显示的产业化。为此, 液晶 小组成员开始外流, 液晶显示 的专利也被卖出。据说,当70年代中期,液晶显示已经形成一个产业的时候,RCA公司在一次董事会上沉痛地总结,在RCA百年发展历史上液晶显示技术的流失是了大的一次失误。 回顾这一历史,不能不使我们感到: (1)一代新技术、新产品的问市,特别是当代高新技术产品的问市,总是由那些跨学科、跨行业的,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年轻人来发现和完成的。 (2)一个新技术的发现、发明虽然重要,但其真正的发展则必须建立在切切实实的应用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之上的。应用技术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保障,市场需求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动力。 (3)一个企业的领导,特别是生产部门的领导,应该具有科学发展的头脑。只局限于原有的产业和产品,被近期、表面的、暂时的利害所困扰,往往会葬送一些非常可贵、极有前途、极有生命力和极高利润价值的新技术、新产品,造成了事业损失,抱撼终身。 (4)一个突破传统束缚的发明,大都出现在那些规模不大,极有创新能力的,能够从事多学科的独立工作小组。这些小组应该能够经学得起失败,经受得起不被承认,不被支持不被理解的一切压力。 液晶的发现 液晶的发现可回溯到1888年,当时奥地利植物学者Reinitzer在加热安息香酸胆石醇时,意外发现异常的融解现象。因为此物质虽在145℃ 融解,却呈现混浊的糊状,达179℃ 时突然成为透明的潺潺液体;若从高温往下降温的过程观察,在179℃ 突然成为糊状液体,超过145℃ 时成为固体的结晶。其后由德国物理学者Lehmann[1]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此安息香酸胆石醇的混浊状态 ,证实是一种「具有组织方位性的液体」(crystalline liquid),至此才正式确认液晶的存在, 并开始了液晶的研究。 LCD发展过程 1、1888年发现液晶材料;1968年美国首先做出LCD产品; 1973年夏普做出TN-LCD;1984年发明了STN-LCD和TFT-LCD。 2、发展过程: -- 1888~1968年为液晶材料性能和应用研究时期。 --1973~1985年为TN-LCD获得广泛应用时期。 --1985~1993年为STN-LCD推广应用时期。 --1993~2000年是TFT-LCD大发展时期,这个时期TFT-LCD的性能已可以与CRT媲美。 --LCD发展大大扩展了显示器的应用范围,使个人使用移动型手持显示器成为可能,因此,2000年以后将进入LCD与CRT争夺显示器主流市场的时代。 3、LCD主要技术发展过程 --彩色低功耗反射型LCD技术。 --低温多晶硅(P-Si)LCD大生产技术。 --大尺寸、宽视角、高分辨彩色TFT-LCD的发展。1993年以前主要生产的是10.4英寸以下,640×480像素的产品;1993~1997年主要生产的是10英寸~13英寸,1024×768像素的产品;1997~1999年主要生产15英寸~18英寸,1024×768和以上像素的产品;1999年以后开始生产20英寸~30英寸的产品。 --1998年以后开始大力开发高分辨率、大屏幕液晶投影电视。 LCD产品特性 1、快速的产品周期 1993年之后日本LCD大厂纷纷扩大产能,使1995年下半年生产量大于市场需求,价格大幅滑落50%,但由于缩小了LCD与CRT(传统显像管)价格差距,促进LCD产品推广,1996年便引发了新一波需求高峰,在日本厂商持续扩厂,加上韩国大企业急起直追之下,1997年底后进入另一波供大于求,直到1998年第四季开始复苏,由于LCD朝大尺寸发展,生产线由6片12.1英寸面板改为4片13.3英寸,产量赶不上需求,价格向上攀升长达一年之久,然而由于以来日韩扩厂,台湾新厂商加入,LCD价格已自高峰急速滑落。 2、高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 LCD产品制造涉及光学、半导体、电机、化工、材料等各项领域,上下游所需技术层面极广,技术障碍颇高,而由于成本竞争考虑,大型化面板产能规划已不可避免,因此设厂成本愈来愈高,投资规模快与芯片厂无分轩轾,例如台湾广达转投资生产TFT-LCD的广辉,林口一厂投资金额约550亿台币,可谓极度高资本密集产业,资金取得已成为重要课题。 3、材料种类繁多复杂、占产品成本比重大 LCD材料横跨光电、半导体、印刷制造等技术,不但种类多且领域不同,在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占整个成本约六成左右,因此若要确保原料来源及控制成本,必须深入经营,或采取策略联盟,或以转投资方式涉略,台湾因1998年后LCD面板厂商大举进入,创造了上游材料庞大商机,有志厂商逐渐进入。 复制得挺多嘛
9. 电视是谁发明的那电脑呢
电视 是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的。 电脑 的学名为 电子计算机 ,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1946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但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0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1956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这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只要几个大一点的柜子就可将它容下,运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现的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最初的计算机由约翰·冯·诺依曼发明(那时电脑的计算能力相当于现在的计算器),有三间库房那么大,后逐步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是电脑发展的最新阶段。到1970年,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克雷一号”,使电脑进入了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计算机不断向着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更新换代。20世纪90年代,电脑向“智能”方向发展,制造出与人脑相似的电脑,可以进行思维、学习、记忆、网络通信等工作。 进入21世纪, 计算机更是大型化、微型化和多功能化, 每秒运算速度超过 100万次 ,不但操作简易、价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们的部分脑力劳动,甚至在某些方面扩展了人的智能。于是,今天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就被形象地称做电脑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由IBM于1981年推出。IBM推出以英特尔的x86为硬体架构,以微软公司的MS-DOS为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并制定以PC/AT为PC的规格。之后,由英特尔推出的微处理器以及微软推出的操作系统的发展几乎等同于个人电脑的发展历史。Wintel架构全面取代了IBM在个人电脑世界的主导地位。 通常说到“世界公认的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大多数人都认为是1946年面世的“ENIAC”,它主要是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气工程学院制造的,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5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这个说法被计算机基础教科书上普遍采用,事实上在1973年根据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定,最早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应该是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物理系副教授约翰·阿坦那索夫和其研究生助手克利夫·贝瑞(Clifford E. Berry ,1918-1963)于1939年10月制造的"ABC"(Atanasoff- Berry-Computer)。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会,是因为“ENIAC”的研究小组中的一个叫莫克利的人于1941年剽窃了约翰·阿坦那索夫的研究成果,并在1946年时,申请了专利。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73年这个错误才被扭转过来。(具体情况参阅网络----“约翰·阿坦那索夫”词条,希望大家记住ABC和约翰·阿坦那索夫,希望以后的教科书能够修改这个错误)。后来为了表彰和纪念约翰·阿坦那索夫在计算机领域内作出的伟大贡献,1990年美国前总统布什授予约翰·阿坦那索夫全美最高科技奖项----“国家科技奖”。
10. 电脑电视是谁发明的
电脑:冯诺依曼
电视:电视机的发明者是贝尔德
1926年1月26日,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应邀光临贝尔德的实验室,放映结果完成成功,引起极大的轰动。这是贝尔德研制的电视第一天公开播送,世人将这一天作为电视诞生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