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灯、火、水的来历以及启示
灯从竹、木、铁、表铜、玉、银到陶、瓷,反映了质地的演进和发展。
回溯历史,灯与火是分不开的。有了火就有了灯。远古的时候,人类的祖先用树枝烧起一堆火当灯。这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灯。在当时,火把就算是最先进了。
到了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以油脂为燃料的油灯。先用野兽的脑盖骨,蚌壳或石槽做灯盏,后来又出现了用陶瓷和金属做成瓷灯,铜灯,铁灯,每盏灯内都有灯芯,以便充分燃烧,少生黑烟。为了使油灯不冒烟,人们发明了装有灯罩的灯。后来,人们发明了用凝固油脂做成的蜡烛,使用和携带都比较方便。到了18世纪,人们对油灯进行改进,把油灯的油池升高,用一条输油管使灯头与油池连接。因供油充足,灯焰旺盛,明亮。1745年,人们制造了煤油灯,不久又出现了煤气灯。19世纪初,人们发现了电。此后,灯与电结下了不解之缘。
2. 灯是谁发明的
是爱迪生发明的.! 在爱迪生这位伟大的发明家的一生中,发明了许多东西,然而,能够立即得到人们热烈欢迎的,却只有电灯。因为电灯的好处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它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又有了一轮太阳,人们的活动不再受到黑夜的制约了。 早在1821年,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就发明了一种叫电弧灯的电灯。这种电灯用炭棒作灯丝。它虽然能发出亮光,但是光线刺眼,耗电量大,寿命也不长,因此很不实用。 “电弧灯不实用,我一定要发明一种灯光柔和的电灯,让千家万户都用得上。”爱迪生暗下决心。 于是,他开始试验作为灯丝的材料: 用传统的炭条作灯丝,一通电灯丝就断了。 用钌、铬等金属作灯丝,通电后,亮了片刻就被烧断。 用白金丝作灯丝,效果也不理想。 就这样,爱迪生以极大的毅力和耐心,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是“在干一件蠢事”。一些记者也报道:“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 面对失败,面对有些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他明白,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一次,爱迪生的老朋友麦肯基来看望他。麦肯基看到爱迪生玩命地工作,忧心忡忡地说:“先生,你可别累坏了身体!” 爱迪生望着麦肯基说话时一晃一晃的长胡须,突然眼睛一亮,说:“胡子,先生,我要用您的胡子。” 麦肯基剪下一绺交给爱迪生。爱迪生满怀信心地挑选了几根粗胡子,进行炭化处理,然后装在灯泡里。可令人遗憾的是,试验结果也不理想。“那就用我的头发试试看,没准还行。”麦肯基说。 爱迪生被老朋友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但他明白,头发与胡须性质一样,于是没有采纳老人的意见。麦肯基小坐了一会儿,就要告辞了。爱迪生起身,准备为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他下意识地帮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线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线,为什么不试试棉线呢?” 麦肯基毫不犹豫地解开外套,撕下一片棉线织成的布,递给爱迪生。爱迪生把棉线放在U形密闭坩埚里,再把坩埚放进火炉,用高温处理。棉线经这样炭化处理后,再取出来。爱迪生用镊子夹住炭化棉线。准备将它装到灯泡内。可由于炭化棉线又细又脆,加上爱迪生过于紧张,拿镊子的手在微微颤抖,因此棉线被夹断了。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爱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 此时,夜幕降临了。爱迪生的助手把灯泡里的空气抽走,小心翼翼地封上口,并将灯泡安在灯座上。一切工作就绪,大家静静地等待着结果。接通电源,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把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无比兴奋,他们互相拥抱,互相祝贺。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这灯泡究竟会亮多久呢? 爱迪生和他的助手聚精神地注视着灯泡。1小时,2小时,3小时……这盏电灯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这一天──1879年10月21日,后来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 “45小时,还是太短了,必须把它的寿命延长到几百小时,甚至几千小时。”爱迪生没有陶醉于成功的喜悦之中,而是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于是,他又继续做试验。受棉丝试验成功的启发,他又试用了椰子鬃、麻绳等,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一天,天气闷热,爱迪生满头大汗,浑身都几乎湿透了。他顺手取来桌面上的竹扇,一边扇着,一边考虑着问题。 “也许竹丝炭化后效果更好。”爱迪生简直是见到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了。 试验结果表明,用竹丝作灯丝效果很好,灯丝耐用,灯泡可亮1200个小时。 后来,经过进一步试验,爱迪生发现用炭化后的日本竹丝作灯丝效果最好。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电灯。他把生产的第一批灯泡安装在“佳内特号”考察船上,以便考察人员有更多的工作时间。此后,电灯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后来,人们便一直使用这种用竹丝作灯丝的灯泡。几十年后,又对它进行了改进,即用钨丝作灯丝,并在灯泡内充入惰性气体氮或氩。这样,灯泡的寿命又延长了许多。我们现在使用的就是这种灯泡。
麻烦采纳,谢谢!
3. 有关火和灯的
弄个短的吧
天上有个大神叫伏羲,他看到人间生活得这样艰难,心里很难过,他想让人们知道火的用处。于是伏羲大展神通,在山林中降下一场雷雨。随着“咔”的一声,雷电劈在树木上,树木燃烧起来,很快就变成了熊熊大火。人们被雷电和大火吓着了,到处奔逃。不久,雷雨停了,夜幕降临,雨后的大地更加湿冷。逃散的人们又聚到了一起,他们惊恐地看着燃烧的树木。这时候有个年轻人发现,原来经常在周围出现的野兽的嚎叫声没有了,他想:“难道野兽怕这个发亮的东西吗?”于是,他勇敢地走到火边,他发现身上好暖和呀。他兴奋地招呼大家:“快来呀,这火一点不可怕,它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这时候,人们又发现不远处烧死的野兽,发出了阵阵香味。人们聚到火边,分吃烧过的野兽肉,觉得自己从没有吃过这样的美味。人们感到了火的可贵,他们拣来树枝,点燃火,保留起来。每天都有人轮流守着火种,不让它熄灭。可是有一天,值守的人睡着了,火燃尽了树枝,熄灭了。人们又重新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之中,痛苦极了。
大神伏羲在天上看到了这一切,他来到最先发现火的用处的那个年轻人的梦里,告诉他:“在遥远的西方有个遂明国,那里有火种,你可以去那里把火种取回来。”年轻人醒了,想起梦里大神说的话,决心到遂明国去寻找火种。
年轻人翻过高山,涉过大河,穿过森林,历尽艰辛,终于来到了遂明国。可是这里没有阳光,不分昼夜,四处一片黑暗,根本没有火。年轻人非常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树下休息。突然,年轻人眼前有亮光一闪,又一闪,把周围照得很明亮。年轻人立刻站起来,四处寻找光源。这时候他发现就在遂木树上,有几只大鸟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树上的虫子。只要它们一啄,树上就闪出明亮的火花。年轻人看到这种情景,脑子里灵光一闪。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树枝,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树枝上果然闪出火光,可是却着不起火来。年轻人不灰心,他找来各种树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树枝进行摩擦。终于,树枝上冒烟了,然后出火了。年轻人高兴地流下了眼泪。
年轻人回到了家乡,为人们带来了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种--钻木取火的办法,从此人们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惧中了。人们被这个年轻人的勇气和智慧折服,推举他做首领,并称他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4. 谁发明了电灯
电灯的发明者并非我们普遍认为的爱迪生,爱迪生只是改进了灯泡并拿到了相关专利。另外灯泡和电灯是两个概念,电和灯是需要区分开来的。
灯泡的发明历史如下:
1801年英国的化学家汉弗里·戴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灯,模型非常简陋,将铂丝固定住通电,铂丝发出了耀眼的光芒,但是由于当时铂的价格昂贵,而且实验中的损耗快,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完全承担不起。戴维发明初代电灯的时间是1801年,而爱迪生出生于1847年,也就是说初代电灯发明时,连爱迪生的母亲都还没出生。或许很多人觉得初代电灯这种简单的发亮方式根本不能算电灯,那让我们来看看爱迪生出生以后的事吧。
1860年,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约瑟夫·威尔森·斯旺,利用碳丝作为材料发明了和现代家用灯泡外形相像的电灯,而那一年爱迪生才13岁,为了生计在火车上卖报纸,每天往返于休伦港和底特律之间。照理来说斯旺发明了电灯应该就没爱迪生什么事了,但由于受到了当时科学水平的制约,灯泡内部的真空抽离技术还没出现,斯旺利用碳丝作为材料很快就会被空气氧化而无法持续发亮,斯旺始终无法突破这个限制,最后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丢在了一边。
1874年,温哥华的两名电气工程师申请了一项专利,通过充入惰性气体来保护通电后的碳丝,但由于经济原因无法将研究持续进行下去,最终将这项专利卖给了爱迪生,爱迪生也在1875年开始对电灯发起挑战。
1878年12月,英国的真空抽离技术已经能够投入使用了,斯旺立刻捡起了自己丢下多年的工作,发明了真空环境下的碳丝灯泡。
1879年10月,爱迪生受到了斯旺的启发,改进了斯旺的碳丝,利用碳化纤维作为灯丝让电灯持续发亮超过1000个小时,也完成了电灯的初始模型——碳化棉丝白炽灯,随后爱迪生立刻就让工人投入了量产,并在此后确立以钨丝作为灯丝。
虽然从小教科书上都告诉我们爱迪生发明了灯泡、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但是其实,任何伟大的发明创造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无论是灯泡还是蒸汽机,在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形式诞生之前,肯定都有许许多多类似的实验成果出现。
而灯泡,根据历史学家的统计,在爱迪生之前就有22名科学家做过类似的发明创造,所以说爱迪生并不是首位发明灯泡的人哦~但是他的研究成果是最具有实用价值的一个!
5. 灯是谁发明的
1809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明电弧光灯,人类进入了利用电照明的时代。1906年,爱迪生以钨丝为灯丝发明了家用电灯泡。以后,白炽灯、日光灯、节能灯以及当代利用高科技发明的各种高科技灯如雨后春笋般登上照明的舞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863 年: 美国人亚蓝森.克雷恩 (Alanson Crane) 获得了灭火器之专利。 1879 年: 在美国的加州剧院,人类第一次使用电弧光灯 (electric arc light)。 1923 年: 首届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德国人科学家威廉.伦琴 (Wilhelm Roentgen) 逝世,他于 1895 年发现了 X 射线 (x-ray)。 1933 年: 纽约电报公司 Postal Telegraph Company 首次引入了唱歌电报 (singing telegram)。 1957 年: 发明了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Styrofoam; 即 foamed polystyrene) 冷却器 (cooler)。 1961 年: 加拿大尼亚加拉大瀑布 (Niagara Falls) 水力发电厂 (hydroelectric power plant) 开始投产。 1998 年: 首次有人因为向三位亚裔大学生送出恐吓电子邮件,而被法庭裁判在网际空间 (cyberspace) 上触犯了仇恨犯罪 (hate crime)。 人类每一年的发明都在攀登更为令人眩目的高峰。当称作煤气厂的巨大实验室,通过没有尽头的地下管道将煤气输送出来,开始照亮工厂(鲍尔顿和瓦特于1798年引进煤气灯,曼彻斯特的“菲利普斯和李”棉纺厂自1805年起长期使用1000个煤气灯头。),紧接着照亮欧洲的城市(伦敦自1807年起,都柏林自1818年起,巴黎自1819年起,甚至偏远的悉尼也在1814年被煤气灯照亮。)之时,与这一成就比较起来,阿尔冈灯(Argandlamp,1782-1884年)——它是自油灯和蜡烛发明以来第一个重大进步——在人造照明方面几乎完全不具革命性作用了。而此时,电弧光灯也已开始为人所知。伦敦的惠斯顿(Wheatstone)教授已计划用海底电报线联系英、法两国。才一年的时间(1845年),就已有4800万乘客搭乘过英国的铁路。男男女女已可以沿着大不列颠3000英里(1846年,1850年前夕为6000余英里)长的铁道奔驰。在美国有9000英里长的铁道。定期的汽船航线早已将欧洲和美洲、欧洲和印度群岛连接起来
6. 谁发明了电灯,发明火药
电灯本不是爱迪生发明,但确实是他发表了能够真正投入商业生产的电灯,所以一般都将发明权归于他。
火药公认是中国发明的,但具体是谁不可考,只是道家人士在炼丹时的无意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