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作文:写过节日,节日自定,450字左右
1.庆祖国六十华诞,贺中秋佳节团圆。浪漫的玫瑰,可爱清香的桂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都在这万人欢庆的十月竞相开放,为中国献上最美的祝福。
十月的天气,已是有丝丝的凉意。可眼前的景色却让我目瞪口呆。只见,一排火红的鸡冠花傲然挺立着,显得格外挺拔。走过鸡冠花,便闻到一股淡雅的清香,沁人心脾。
抬头一望,无数美丽的菊花组成“祖国生日快乐”的大字,为祖国献上一份美丽的祝福!
绕过菊花台,我闻到了一股更为浓郁的花香,那香是那么迷人,那么醉人。我迫不及待地闻香而去。一切都被我抛之而去。终于,我到了我的心之所向。啊!是“十里飘香”的桂花!它果然名不虚传,花虽小,香味甚浓,让人陶醉其间!桂花旁的一个小湖里,静静地躺着几朵粉红的睡莲展开了她的清秀的笑容,如文人墨客一般。我不禁遐想:如果月光洒在这些莲花上,它们不就披上了一层银灰吗?岂不是比朱自清写的《荷塘月色》更加美丽了吗
转过身,看见一个大花坛里还有着各种花朵:婀娜多姿的牡丹炫耀着它倾城倾国的姿色;浪漫多情的玫瑰依旧深红,依旧那么深厚。我走过小桥流水,穿过幽静的竹林,一个转弯,我发现一丛丛的野花。红的,绿的,白的……给人一种不知名的感动。它们没有被修剪过却是最美的。它们就像为祖国献身的无名英雄令世人敬佩!
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让十·一充满快乐的色彩,让中华大地,沁在花香中,度过自己最幸福的生日!
2.
在这秋风送爽的十月,在这喜悦收获的季节,在这二十一世纪的第十个秋天,我们又一次迎来了一个盛大的节日——建国61周年国庆,中国大地普天同庆,华夏神洲欢呼雀跃。
回望61年,从无到有,由弱及强,共和国的成长如同新生的树苗,虽然饱受风雨的洗礼,仍然屹立不倒;纵然历经磨难,但却愈见辉煌。
在这61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有了先进的农业,发达的工业,我们有了世界尖端的科学技术,在世界各地的体育赛场上都可领略中国健儿金夺银的飒爽英姿,“东亚病夫”的耻辱已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世界体育大国”的美称。
母亲,我们为你取得的巨大成绩而感到骄傲,为身在您的怀抱中而感到自豪,我们爱你那960万平方公里的广大,爱你那上下千年的悠久,爱你的世界奇观万里长城,爱你的世界屋脊珠穆琅玛,爱你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爱你直通文明的“丝绸之路”,爱你巍峨挺立的三山五岳,爱你优美秀丽的园林景观。中国是我们的家,我们爱中华!
今天,站在国旗下,那如血如火的颜色,澎湃着我们的血液,那雄壮的歌声激荡着我们的豪情。既然我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对您的爱恋,那就允许我们用行动来表现吧,我们将用智慧的双手来描绘祖国21世纪的宏伟蓝图,去创造祖国明天的辉煌灿烂!
3.国庆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个喜气洋洋的好日子。在国泰民安的今天,节日的昭平县城被装点得妩媚动人,分外妖娆,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人们尽情享受者金秋的阳光和丰收的喜悦。
国庆节这天,我和爸爸、妈妈一同到街上逛逛。昭平的文化广场里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人流如织,人们唱着歌儿闲耍着,动听的歌声此起彼伏。孩子们闹得最欢了!在游乐场里你追我逐,左手一串糖葫芦,右手一把糖,脸上的笑容比鲜花还灿烂。
街道上更是熙熙攘攘,人山人海。货摊上来自各地的商品琳琅满目,叫人眼花缭乱。有的摊主为了吸引顾客,放了一曲又一曲动听的音乐使人心驰神往;有的商家还自编了一道道广告词:一个在卖果皮削的小商贩编了这么一道有趣的广告词:长江水浪打浪,切萝卜起波浪,切成片,削成丝,掀起一个大波浪,大波浪,小波浪,长江水来浪打浪!快快来,买了一个又来一个……他边唱边做示范,手下堆满了五颜六色的、形状变化多端的各色瓜片、萝卜丝,好看极了,小商贩也唱得动听极了,一下子就把顾客们的眼光吸引过来了;还有的为了让顾客相信自己的商品的质量上乘,真材实料,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做各种示范:卖衣钩的小伙子,把几个沉沉的砖头用绳子绑在衣钩上,使人看了惊诧不已。还有些人在摊位与摊位之间,或显眼的位置摆上个冰柜,挂个牌子,上面写到:有冰淇淋、矿泉水等各类冷饮出售。他们抓住顾客心理,有的顾客走着走着,口渴了,肚子饿了,可以很方便地买上一点。这些人可真有经济头脑!
中秋节正好赶上国庆节休假期间,我和妈妈早早出去买菜了。妈妈叫我单独去买胡萝卜,我来到一位老婆婆面前,她白发苍苍,鱼尾纹爬满了她的脸,背弯弯的,弯得脸几乎要碰到地上了。我觉得她多可怜啊。连忙买了,买好后就急忙走了。当我正要把买胡萝卜剩下的钱还给妈妈时,清数了一遍,才发现那老婆婆多找了一元钱,怎么办呢?我是还给她还是买根冰棍?不行,老师教过我们要做一个诚实、不贪小便宜的好孩子,我闪电般地跑回去把钱还给了那个老婆婆。那个老婆婆嘴里不停地说着:你这小女孩,你这个小女孩啊!我看她那布满皱纹的脸笑成了一朵好看的菊花,心里美滋滋的,高兴极了。
在这新中国诞生的纪念日里,我随处走走,时时都可感受到我们伟大祖国经济越来越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同学们,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没有这个喜气洋洋的好日子。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了做一个有用的人,报效祖国!
② 关于春节的作文450字
一年一度的春节来临了。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春联,大街小巷到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我和姐姐去看春联,每家每户的字句不同,却都反映出吉祥的心愿。
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家家户户都在看春节联欢晚会。到了零点的时候,院子里的炮声响成一片,大家共同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我和姐姐跟着爸爸妈妈放烟花,爸爸一放鞭炮,各式各样的烟花伴随着响声升上天空。能拿的花炮爸爸让我们拿着放,而不能拿得就放在地上,各式各样的烟花十分漂亮,打到天上就像数不清的星星,一会出现一会消失好像在不停地眨眼睛,多美呀!
今年我和爸爸、妈妈、弟弟一起去爷爷奶奶家过年。三十晚上放完鞭炮后,奶奶做了一桌丰盛的菜肴,都是平时我喜欢吃的。并且今年还是爷爷的六十大寿,我敬爷爷一杯酒,祝爷爷长命百岁!我也敬奶奶一杯酒,也祝她老人家身体健康!爷爷奶奶高兴极了,给我和弟弟一人一个大红包,还祝我健康快乐,学习进步!今年是兔年,我祝福大家兔年大吉!万事如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开心极了!
我们都去放焰火,虽然我们已经放过一次了,但是爷爷奶奶还没放,给他们增添一些情趣。有“出水莲”、“小蜜蜂”、“黑蜘蛛”、“彩明珠”、“轰天雷”、“报喜鸟”、还有“茶花香”……各种烟火映亮了夜晚的星空,真是五彩缤纷!爷爷和我们一起放,奶奶开玩笑说爷爷还是一个小孩!
我喜欢过年,因为它不仅增添情趣,还代表新一年的到来。
③ 以过节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450字
春节
XX年的春节就要来了,过年可是我们小孩最盼望的。家家户户都忙着贴着火红的对联呢!当然,我家也一样的。
春节前,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打扫卫生、买年货、蒸年糕、贴对联。虽然很累,但是心里很高兴。一切准备就绪了,春节悄悄地来了。除夕之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晚会,可开心了。
大年初一早上,我被鞭炮声吵醒了。呀,该起床了,我赶紧穿上妈妈买的新衣服,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爷爷奶奶拜年,祝爷爷奶奶过年好,身体健康,爷爷奶奶高兴极了,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红包,同时也祝愿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然后,我们一起吃了香喷喷的饺子。吃完饺子后,我和爸爸妈妈去邻居家拜年,送去我们的新年祝福。
大年初二开始,我跟着爸爸妈妈走亲访友,大人们在一起互相问候、祝福,有说有笑、我们小孩子们在一起玩各种游戏,气氛很融洽。看到大家脸上写满了笑容,我也很高兴,要是每天都这样的话该多好呀!
过年真好!
④ 以节日里为题的作文450字
除夕快乐
中国人过年放鞭炮习俗由来已久,最早源于驱除鬼怪的行为,现在人们过年放鞭炮更多是为了喜庆,晦气被赶跑了,来年又是一个好运。
记得小时候,奶奶家有一个宽敞的大院子。那时的除夕夜,每快到午夜十二点时,就会找上隔壁家一群小朋友,拉上爸妈,一起出门放鞭炮。“嘣!嘣!嘣!”漆黑的天空中不停绽放出璀璨的花朵,有的像盛开的玫瑰,有的像高雅的百合......耀眼的烟花划过天际,慢慢转身留下优雅的曲线,渐渐消失在空气中。各种花色争奇斗艳,看着绚丽的礼花,听到清脆的响声,那时的心中总是会有说不出的喜悦…
转眼又到除夕夜,绚丽的烟火绽放出新春的喜气,热闹的鞭炮声将快乐点燃。爸妈也早已张罗了一桌好饭,备好了今天你最想喝上的热汤,佐料是盼着你团圆的挂念。想念不如相见,团圆只在一线之间。
祝大家除夕快乐,新的一年节节高!
⑤ 节日习俗 作文450字
蒙古族的节日习俗
不尽我们汉族有节日习俗,我们中国的蒙古族也有他们自己独特的节日习俗。
蒙古族的新年也和我们一样,很繁忙,农历正月,大家都会穿新衣,互相拜贺,献哈达、送礼品等,与此同时,你也会收到相应的礼品。
蒙古族的一年一度达慕大会也非常的庄重,这好比是传统的体育比赛大会,多半是在每年七、八月,这个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的。人数繁多,可达十多万人,那达慕大会起码要举行天,在会上蒙古族的一些强悍的人会进行摔跤、赛马、射箭。这三项比赛是蒙古族最为重视的三项比赛。蒙古族的摔跤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摔跤比赛时,他们也有固定的服装,他们比赛是用淘汰制的方式,决出冠军、亚军、和第三名,分别授予荣誉称号和奖品。赛马分两种:快马赛和走马赛、射箭则是蒙古族很古老的项目,也分两种:骑射和步射两种。他们的比赛也很公平,无论是哪一个民族与宗教信仰的人,都可以报名参加比赛,名额不限,想参加就可以参加,不过想要参加比赛,要先背熟规则,蒙古族的比赛和我们一样,也是有规则的,如果犯规了,就要被淘汰。
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鲜花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习俗。
⑥ 有意思的节日获奖作文400字,有自己创造的节日吗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而我最喜欢元宵节。
过元宵当然少不了吃元宵。元宵又叫汤圆,专关于他的属名字还有个故事呢!很久以前,人们把汤圆叫做元宵。袁世凯知道后觉得很不吉利,‘元宵’不就是‘袁消’吗?之后他就下令将元宵叫做汤圆。从此元宵又名汤圆。
在元宵节的夜晚,人们都会去看花灯、放烟花。
放烟花了,烟花一个个的带着火星飞上了天。夜空似一张画布,几朵烟花跃然在那黑色画布上。有金黄色的蒲公英,粉色的牡丹,银色的百合······天空又好像一座美丽的‘花园’。里面的花儿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真是太美了!
我们一家人去看花灯,爸爸买了一个鸡型花灯,非常漂亮。一按下开关就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还会发出悦耳的音乐。
有许多漂亮的花灯,花灯多得数不清,街边有卖花灯的;卖冰糖葫芦的;卖烧烤的;有卖烟花爆竹的······
元宵节吃了汤圆,看了花灯,放了烟花。元宵节我过得太开心了!
⑦ 节日风俗作文450字
【节日习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很多。
二十三是所谓的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我们要在厨房贴上灶王爷的图画,婆婆还在图画前摆上烧饼、芝麻糖等贡品,就是希望灶王爷上天能美言几句,给家里带来幸福,保佑来年一家平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一天我和妈妈把家里的客厅、厨房、卫生间、阳台里里外外尘灰垢土、卫生死角彻底到扫了一遍,窗户擦得透亮透亮的,看着到处干干净净的,自己心里美滋滋的。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正月初一妈妈带着我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长辈还给我们小孩子压岁钱,也是对我们来年的美好祝愿。
俗传正月初二这天,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我和爸爸妈妈、还有阿姨全家的人都去外婆家,好热闹啊!我们还一起给爷爷、外婆拜年,大家有说有笑!
今年,我和妈妈去了山西,参加妈妈的同学聚会,还和大家一起过了我的生日。我们下午还去滑雪场滑雪了,虽然摔了几跤,但是我还是很开心,很快乐!
春节,红红的春联、红红的灯笼烘托出欣欣向荣的气氛;每个人脸上洋溢的笑脸见证着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阵阵的鞭炮和漫天的礼花寄托着我们对来年的期待!在此,我希望所有的人在新的一年里都能身体健康,开心快乐!
⑧ 节日的习俗作文450字急急急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700年历史。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谷也日益广泛。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届时人们先至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
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那时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烈!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泼水节历时三日。第一天,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第二天泼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块进行丢包和物资交流。
泼水节一般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畔举行。当晨曦映红“黎明之城”的时候,各族群众便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一声号令,一支支高升腾空而起,直穿云霄,一艘艘龙舟箭一般,直冲对岸。此时,千万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铓锣、象脚鼓一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
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钅芒)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翩翩起舞。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痴,通宵达旦。
“丢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专场游戏。“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如此,花包飞来飞去,最后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双方悄悄退出丢包场,找一个幽静的地方依肩私语去了。
泼水节上,青年们端水洒泼,犹似银花怒放。
傣、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新年为“京比迈”,泼水节为“厚南”。所以泼水节是傣历年新旧交替的标志。
泼水节一般在公历四月中旬,傣历六月,为期三至五天。第一天叫“腕多桑利”,意为除夕,最后一天叫“腕叭腕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为新年元旦。中间叫“腕脑”,意为“空日”。每逢节日,都要进行泼水、丢包、划龙舟、放高升、拜佛、赶摆等活动。
⑨ 介绍一个节日的作文450字左右
元宵节
简介: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由来: 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在南北朝时浇上肉加便便汤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
⑩ 中国节日作文450字
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