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美和美的创造

美和美的创造

发布时间:2021-08-09 05:06:00

Ⅰ 你如何理解美与美学的概念

美学包含在美里
美的含义
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美”这个词。“美”的含义分为非美学含义(日常含义)和美学含义。
1.1美的日常含义:美的日常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于生理需要满足时的感叹和对满足生理需要的对象的肯定性评价。如对食物、酒称之为“美食”、“美酒”,吃饱喝足之后情不自禁地发出“美极了”的赞语。这里的美是“好”的意思。“美”的汉字词源含义之一是羊大为美。日常生活中对美的用法,显然是对其古代含义的一种沿袭,即把美等同于甘,指的是感官的快适。二是用于伦理评价,对人的行为、思想、言论符合规范的一种赞同,这里的美是“善”的意思,体现了我国文化中“美与善同意”的传统观念。
1.2美的美学含义:美学中使用的“美”的概念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的是具体的审美对象,或者说就是“美的东西”;第二层含义指的是众多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特征,主要是形式和形象上表现出来的审美属性;第三层含义指的是美的本质和美的规律。“美”的上述三层美学含义是逐步深化的引伸,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和理解“美”的美学含义,才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去完成美学的三大任务:1促进人生的审美化,这是美学在一定高度上的目标定位;2帮助人们进行美的评价,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3运用日渐完善的美学理论和美学原理去指导各种审美实践,并提升效果。

Ⅱ 人类长期欣赏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不断提出各种各样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专门

①就连原始的人类也不例外;
②人类对美的追求一直在发展;
③美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知识。

Ⅲ 美学是研究什么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答案:抄 美、美感、审美活动
美学是研究袭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Ⅳ 如何培养孩子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设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幼儿教育的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其中艺术教育作为五大领域之一有着自身独特的作用。在幼儿期,幼儿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很多种,如音乐、舞蹈、美术、手工制作、书法、影视作品等,其特征也各不相同。教师应通过艺术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基本特征,体验审美愉悦,深化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发现和感受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下面我谈谈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观赏自然美:培养幼儿发现的能力。幼儿处于认知发展的最初阶段,观察力、注意力、抽象想象思维能力正在初步发展。而对美丽奇妙的世界,该如何引导幼儿去发现美,为表现美、创造美积累经验呢? 1、倾听自然美 幼儿生活在大自然中,自然界丰富的事物和现象给了他们形成美感的源泉,教师应利用周围的环境,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感受和欣赏美的事物,一起倾听自然中各种好听的声音,如鸟叫声、虫鸣声流水声等,引导幼儿感知声音的音色、强弱、快慢等,想象声音像什么,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带领幼儿领略自然美。 2、欣赏节日艺术美 一年中有很多的节日,节日里都会有各种庆祝的活动。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六一节等,在这些节日来临之际,可组织幼儿观赏这些文艺节目,让幼儿感受节日特有的艺术美。 二、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能力 。俄国儿童文学家别林斯基曾说过:"应当竭力使孩子们少领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幼儿美的感受力不但需要从长期的、有计划有目的欣赏活动中获得,同时需要有正确的方法促进其感受美的能力的提高。 1、教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的方法 。引导幼儿从作品旋律的节奏,强弱,快慢和情绪、乐段的变化去感受音乐的特点,甚至是讨论作品的背景和意境等,如在学习音乐欣赏课《奇妙的大森林》时,在乐曲中高音区跳跃的旋律表现出了小松鼠的欢快,低音区缓慢的旋律则代表了大象的稳重。在欣赏体验中,孩子们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2、为幼儿提供适宜的音乐作品 。由于幼儿期孩子感受力的有限,还不能感知音乐中细微的变化,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选择音乐作品,最好是选择一些简单,情绪情感鲜明的乐曲(如摇篮曲、进行曲、舞曲)等,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三、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表现力。从《纲要》的精神中可以看出,培养幼儿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提倡幼儿的参与性,充分挖掘其表现形像的潜力。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幼儿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使幼儿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1、歌唱活动 :唱歌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孩子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启发幼儿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做到真确的呼吸,准确的吐字、准确的音高和节奏、自然而美好的声音等等,孩子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幼儿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含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幼儿对理解歌词的兴趣,引导他们将自己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的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 如在音乐活动《小树叶》中,因为歌曲有两段,而两段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这就要求小朋友唱歌的情绪是不同的,开始小朋友们总是把握不了歌曲的感情,唱起来没有表情,声音不好听。对此,我把歌曲用一个孩子离开妈妈的故事讲解给小朋友听。我说,第一段是树叶宝宝要离开自己的妈妈,心里又难过又害怕,因此唱的时候声音要低沉,缓慢些。脸上的表情是难过害怕的。第二段,小树叶是坚强勇敢的,它告诉妈妈明年春天又会回到妈妈的怀抱,应该用欢快明亮的声音来唱。脸上的表情是开心的。在经过这样的理解与练习后,幼儿的歌声中充满了感情,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2、乐器教学 :乐器教学最大的价值在于增强了音乐活动对幼儿的吸引力,促进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当某件乐器第一次出现在幼儿的面前时,幼儿总按捺不住想玩弄乐器以发出声音,这时,我会先告诉幼儿怎么正确地拿放乐器,怎么样让乐器发出好听的声音达到正确演奏,老师说什么,孩子做什么,给幼儿画一个框。虽然活动是井井有序,可是幼儿的学习是被动的,削弱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想到这里我又利用平时户外活动剩余的时间带领幼儿去音乐大教室感受乐器,在这里也让他们'乱一乱',让幼儿自己去发现,以保护幼儿对新玩意儿产生的好奇。 3、律动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律动培养与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能力,而不在于律动的动作本身,它是一种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之中的审美体验活动。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 教律动时,以往总是“教师编,孩子学”这种机械式模仿,束缚了幼儿的手脚和大脑。我在音乐活动中打破这个常规,让幼儿自己听音乐、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象,把听到的音乐用自己的手、脚做动作去自行发挥、自我表现。在音乐活动中,我总是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地去表现自我,这既有利于自信心的树立,也利于良好个性的培养。每次的音乐活动最后我都会让全班孩子起立自己找一个空地,尽情的跳舞,全班几十个人编了几十个小舞蹈,尽管有的大同小异,有的动作也欠优美,但我还是表扬和鼓励了大家,因为这毕竟是他们的心血,他们自己的“作品”。 四、提供创造机会与空间,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是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但是当前的一些社会环境和不良教育方式却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我认为创造力培养的过程就是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自由自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各种音乐所表达的形象、意义、最终用自己认为最适合的声音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同时进行即兴创造和创作实践活动,创造出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新的音乐过程。 1、利用多种途径提供艺术创造的机会和空间。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提供宽松的环境氛围,利用身边的资源(如录音机、电视等)播放音乐、表演等,鼓励幼儿模仿表现,不过多限制幼儿,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可以自由参与的条件和机会。甚至是有意组织、邀请和鼓励幼儿参加一些艺术活动(如:唱歌、律动、舞蹈和表演等集体音乐活动),让孩子们在愉快的艺术活动中培养美的经验,并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2、鼓励支持幼儿对声音的探索,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即兴性。工具、材料还有自然界都能发出声音,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去聆听、探索和想象。如引导幼儿聆听和分辨用不同物品、打击乐器或敲击方法发出的声音的不同,用不同的物品、打击乐器模拟自然界和生活中有特点的声响,用嗓音和身体动作发出不同的声响和节奏等,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重视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的即兴表演,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创造活动,感受创造乐趣。 3、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节奏感。节奏是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

Ⅳ 形式美在美的创造中有什么意义

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版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权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形式美的法则在美的创造中的意义有:
1、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我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
2、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我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Ⅵ 谁能解释下黑格尔的艺术美的创造

黑格尔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来界定艺术和艺术美,如果扬弃他的"理念"的客观唯心主义性质以其作为艺术用感性形式显现的生活现实和人的思想情感存在的虚体符号,便可见出艺术美的创造对于自然状态的超越,以及艺术创造对于艺术创作者的自我创造和对于现实观照的双重意义

Ⅶ 求一篇800字左右的以发现美才能创造美为题的作文,急求!!!!!

美丽的清晨,美丽的校园 转眼,我已经在校园度过了三个春秋,校园的一切都是美的,美得让人无法忘记,校园清晨的美丽,成为我记忆中最亮丽的风景,把那美的一角展示出来,表达我对母校培育我三年的感谢与对她的祝福。 当第一道曙光爬过校园那道阻隔外界世俗喧嚣与烦恼的围墙,投向这一方圈着知识与智慧,圈着永远至尊的净地时,最早迎接黎明的是我们这些“八九点钟的太阳”,清早锻炼的同学在五线谱似的跑道上跳着,跑着,就像一个个跳动的活泼的音符,构成了一曲生气蓬勃的交响曲,不断奏出“拼搏、奔跑、追赶”的强音和“嬉戏、玩耍”的乐章。校园早晨独有的节奏之美,成为我最熟悉的旋律。 第二道曙光给了种满花草的花圃。白茫茫的浓雾渐渐地散开了,水晶般晶莹的露珠,成了点缀花瓣和绿叶儿的花边。花瓣上的饱满的晶莹剔透的珍珠,在晨风吹拂下像一个个水晶玻璃球在滚动。一阵阵淡淡清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清晨的校园,清晨的梦。我的初中三年,就在这美丽的环境中度过。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我走了,但那情那景那美依旧永远在身边。 太阳把第三道霞光投向了教学楼,金色的霞光把它从背景——广阔的天空中勾勒出来,好巍峨!透明洁净的窗玻璃映衬着初升太阳的光华,明敞的空间洋溢着温暖与活力。辛勤的园丁与我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着知识的传承与人性的提升。校园中的水潭也倍受着晨曦的青睐。闪烁着细碎鳞纹的清澈见底的水与斑驳弯曲的石桥给人的是一种古老的平静与祥和。潭边那参差的垂柳却在晨光下伸展和梳洗自己嫩绿的枝叶儿,它们身上洋溢着绿色的生命活力。 校园的香气与色彩,总是美得让人动容。 美,就在身边。 美,就在衡山县第三中学后面的小山上。在三中后的小山上,有一水潭,名曰白龙潭。 这天傍晚,我来到山上,来到白龙潭边。这向西缓缓流去的潭水,清澈,晶莹,透亮。白龙潭很蓝,它蓝似天空,但比天空蓝得纯正;它蓝似海洋,却比海洋蓝得晶莹;它蓝似俄罗斯小姑娘那蓝晶晶、水灵灵的眸子。白龙潭潭边,有一层石块。石块有棱有角,虽参差不齐,倒也别有一番情趣。晚风轻轻吹,潭水微微地涌向前方,却着小小的涟漪,一层又一层。风大了,潭水猛烈地向前涌,拍打着边的怪石,溅起小小的水花。呵,真美。 夕阳西下,残余的,微微的阳光,终于恋恋不舍地告别这晶莹的潭水。夕阳的倒影映在水中。啊,那一层一层,那一条一条的半圆的水纹线条,难道不是在勾画着夕阳的身躯?线条慢慢向下勾画着,很深,也很密。仿佛已到了水底,颜色也由赤变黄,渐渐过渡。嗯,很美。 看着潭水,我心中感慨万千。猛一抬头,看见对面的草地上,有朵朵小花:紫的、黄的、红的、蓝的……不计其数。似乎要把这碧绿的草地点缀得光彩夺目。草地的深处,是树林。在这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几座黑瓦白墙的砖瓦房时隐时现。我似乎已到了诗中画处。哇,好美。 “扑嗵”的声音一阵接一阵。我回过神来,看着下水游泳的人把平静的潭面打破。嬉戏声、打闹声、尖叫声汇成一片,给这寂静的白龙潭带来了生机。 几个不会游泳的小姑娘坐在石块上,静静地看着别人戏水,任凭潭水漫过她们的小脚丫。 “扑嗵”!一个戏耍的女孩踩在石块上,脚下一滑,不慎跌落水中,她大声呼救,游泳的人们立刻游过来,大家纷纷拉住女孩,将她送上岸。又从自己带来的干净衣服中取出外套给女孩披上。啊!真美。 天蓝,水蓝;草绿,林绿;心美,人美。这是诗中,这是画处;这是神奇的大自然;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美,就在山上的白龙潭;美,就是人们美好的心灵;美,就在我们的身边!

Ⅷ 产品形式美的创造功能中功能美与形式美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建筑表现的形式美法则主要包括: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回、节奏与韵律、答空白与虚实。形式美法则在建筑表现中的应用建筑表现与其他艺术设计一样,同样是依赖视觉感受的艺术形式。视觉语言在建筑表现中无处不见,从配景选择、色彩搭配、技术运用等给视觉带来的冲击力,到创意的切入等等都遵循着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在西方自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法则的理论,时至今日,形式美法则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探讨形式美的法则,是所有设计学科共通的课题。

Ⅸ 形式美的法则在美的创造中有什么意义

形式来美的法则是人自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形式美的法则在美的创造中的意义有:
1、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我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
2、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我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Ⅹ 怎样培养学生小学美术的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怎样培养学生小学美术的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课程要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教师要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以激发、感染、陶冶、诱导学生的情感。在教学实践中想方设法创设情景,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生活,多渠道地刺激学生感官,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给思维以动力,使整个课堂教学在和谐自然的过程中,为此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多样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从中感受美
“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缺少的是用心去感受。”学生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往往不注意观察,无法感受生活中的美。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设计生动优美的画面,让学生从中感受美。例如,进行《图案之美》一课教学前,我搜集了生活中有关装饰的漂亮图案,制成课件,教学时为学生播放,使学生走进装饰图案的海洋,看到了植物图案,人物图案,风景图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图案的创意与设计美,还使学生发现了身边平时没有感到的美所蕴含的文化,自然激起了学生对图案的喜爱之情。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满足了孩子们的心里需求,符合学生的心理习惯,令他们耳目一新。在欣赏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的时候,当学生一见这幅作品时,脑海里立刻会对蒙娜丽莎那谜一样的微笑产生兴趣。然后引导他们去听音乐中对蒙娜丽莎的歌颂,使学生在视听盛宴中感受到作品的美。
美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人在美术面前都能有所感悟,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术教育。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而丑化。”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美的情趣
美术欣赏教学具有认识、教育、审美三个教育功能,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以往上欣赏课,我总是一味地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并硬要学生能够理解、接受。即使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无懈可击,学生也只会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可想而知,学习效率很低。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因此“欣赏”不仅是指以愉悦的心情观看美术作品,而且还要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美及作品的含义。几年的工作实践发现美术欣赏课,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提高审美品位等审美素质的重要空间,孩子们审美快乐的获得与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达成同样重要。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的一部分。
此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进行随堂欣赏,引导他们去欣赏生活中的美,比如在上《树上树下》一课时,就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走一圈,欣赏一下校园里多年的柳树、形态各异的花树,这样既加强了他们的直观认识,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又有利于之后的教学。学生在这种教学情景中自觉、自主地去感受、去探索、去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美术教学效应。在进行欣赏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一课教学时,我运用课件,引导学生欣赏古代及近现代的人物画作品,使学生领悟到古近现代的以形写神、再现场景、隐喻现实、见证历史及表达感受的不同绘画风格,提高了自己的审美素养,激发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

三、授课手法丰富多样,让学生创造美
1、 激情引趣,培养创造美的意识。
人们都知道兴趣是人的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人们力求探索某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世人的认知活动的动力来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教学的导入,让学生学得主动,假如青少年学习对他毫无兴趣,完全是强制性被迫学习,就会扼杀学生的学习意愿。美术课的教学任务是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也是组织学生上好美术活动课的重要场所阵地。因为美术活动课是丰富孩子的美育生活,拓宽审美境界,诱发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途径,而美术课活动可以通过欣赏,构思,创作为主线,利用所学画剪,贴,撕,卷,拚等制作为主要方式,采用有特色的新颖有趣,实用性很强的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课中“活”起来“动”起来,主动活动,手脑并用,增进学生直接经验,有目的针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愿意,喜欢参与,重视学生构思设计,创造和评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能力,使学生的想象,思维,动手得到发展。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同时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才能激发创造力,在设计活动课中,我先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基础教材的特点,在遵循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动手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鉴赏,审美和动手等方面的能力。例如《一目了然》这课的教学中,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结合剪、贴、画设计贴近生活的图标。使课堂教学内容成为活动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巧妙将兴趣和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使学生自己创作作品,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了知识。
2、让教具助阵,使学生们在愉悦中创新。
教具是产生愉悦课堂氛围的润滑剂,设计教具,凸显教具的直观形象、新颖而有趣,让学生徜徉在玩与学之间,有助于学生体验美术的乐趣,从而愉快地、积极地、主动地去探索。例如在《三原色三间色》一课的教学中,我用彩色透明糖纸剪了三个圆形,然后交叉重叠组合,出现间色,体验色彩的变化。运用糖纸重叠组合的游戏给学生耳目一新的视觉感觉。虽然是一张普通的糖纸,但是通过学生游戏化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了原色和间色的关系,简单易行又轻松愉快。

3、促进个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为他们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摸、多尝、多想,从而达到发展感官、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想象,才能够画出富有个性化的作品。例如在教学《神奇的太阳》时先让学生想象,有的学生说太阳是圆的,有的说太阳是偏的,有的说太阳是七彩的,有的说太阳是笑眯眯的……有个学生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所以太阳下面长满了果实。”于是我顺着他的思路往下引导,太阳是圆的,太阳下面长满了什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了很多:有苹果、梨子、香蕉、枇杷、西瓜……学生在创作时,在太阳的下面画满了各种水果,还加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叶子,真是太神奇了。

4、采用现代多媒体,提高审美能力。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孩子们是凭形状、色彩、声音和一般感觉而思考事物的,假如有人强迫他们用其他方法来思考事物,那么他就会有害胁迫学生的兴趣和天性。课堂教学是一个立体的流动过程,包含着多重矛盾关系,要是这个过程成为一个优化的过程,要使它符合教育关系的规律与要求,并成为一个美的载体,首要任务是构思制定美育计划,在传授知识与审美教育中注重美术学科的思想性、情感实践、创作等因素的统一,也是将表现形式的内在美和具体操纵技能更加统一起来,打破长期学生照样临摹和对事物进行写生的传统教学方式,要做到“ 寓教于美”就是渗透美育观念同时,有效的运用现代电教媒体,用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以可看、可听、可静、可动,以其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悦耳的声音增强学生的注意和陶冶,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培养同时,将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训练和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融为一体。例如在上剪纸课时,首先根据内容制定由浅到深的教学实施计划,精编教案步骤,通过电教媒体展现民间剪纸的特点,及了解南北剪纸的特点和表现技法,从直观去了解剪纸的造型方法,一般阴阳刻法,接着再用投影仪展示剪纸构图方法,让学生直观掌握剪纸的基本要求, 从而调动学生浓厚兴趣,让学生从眼前展示的作品体会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动态美利用电教手段和有趣的导入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参与审美活动,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美术效果。

5、注重营造和谐课堂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创造美。
例如《校园写生》这一课的教学意在让学生了解风景写生的画法与步骤。该课要求用两课时完成,第二课时主要表现画面的明暗。教学时我设计利用投影片配合讲课,既复习了上节课内容(定位、画基本形、画轮廓),又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画明暗)。我将这四个步骤分别画在四张投影片上,再将四张投影片连为一体。演示时,首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定位),在第一张投影片的基础上展示第二张投影片——画基本形、第三张投影片——画轮廓,引入新课后,我再重点讲评第四张投影片——画明暗,并指出轮廓(如房屋的暗面,树的暗面等)都用线条按结构排列,线条的勾勒要有疏、密、重、轻、远、近之分。因此学生们能够由浅入深地领悟和把握本课的知识点。
总之,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让他们在美术教学中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让他们大胆地表现自我,大胆地异想天开,大胆地创新,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可以千方百计把美术课的授课内容转化为可看、可听、可学的材料,由易到难、由远到近、由抽象到直观,让学生体验和感悟美术,更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利用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段进行美术课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拓展了美术课堂学习的空间,实现了最优化的课堂教学。

阅读全文

与美和美的创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