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候风地动仪谁发明的

候风地动仪谁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1-08-09 04:06:12

❶ 候风地动仪”,它的发明者是

候风地动仪”,它的发明者是::::张衡

❷ 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地动仪是由东汉张衡发明的。张衡除了地动仪之外还发明了候风铜鸟和演示主要星体位置的浑天仪。

《后汉书》记载该仪器曾经测出有地震,官员立即上奏皇帝,但当时京师洛阳并无感到地震,立时遭众臣诽议。几日后六百里快马来报,证实陇西(即现时甘肃省南部)发生地震,众人乃信服。

构成

地动仪以青铜铸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上饰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在八个主要方位上各有一口含铜球的龙头。龙头的正下方,各有一仰头张口的青铜蟾蜍,对准龙头。当某一方向传来地震时,此方向的一个火龙吐珠,正落入蟾蜍口中,发出巨响,报告发生地震,其他七只龙头不为所动。根据口含铜珠的蟾蜍的方位,可知地震发生的方向。

(2)候风地动仪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复原的候风地动仪

根据后汉书里的196个字,考古学家王振铎花了5年的时间,结合英国科学家的地震理论,于1951年制出他理解的候风地动仪。其外型的8条龙为明清风,显得比较华丽。当年美国尼克松总统来访时,曾赞赏有加。而唐山大地震时,由于其制作原理错误,所以其未能展现该有的功能。

后人们重新解读了“关”、“机”二字(关为“门闩”、机为一种“杠杆机关”),认为地动仪应为“悬垂摆原理”所操控,研究人员按此复原,最终在多次地震中进行检测并取得了成功。新近复原的候风地动仪采用圆柱体直桶腰,8条龙仅有龙首,线条简单,8只蟾蜍背部朝内顶起仪器,嘴巴朝外向上张开。此外,19世纪的英国和日本学者也曾尝试复原地动仪。

2007年,有报道称大韩民国将候风地动仪列为文化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然而此报道正文中并没有“地动仪申遗”的内容,只是提到韩国将候风地动仪印在韩元纸币上。事实上,10000韩元纸钞上所印的古代仪器是韩国高丽大学博物馆所收藏的浑天时计(又名浑天表,韩国第230号国宝)的内部结构,不是地动仪,与中国古代的浑天仪也有所不同。

❸ 候风地动仪和地震观测是谁发明的

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由中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内家张衡(78~139年)于汉顺容帝阳嘉元年(132年)制成。

候风地动仪用精铜铸成,其外形像一个大酒樽。地动仪里面设有精巧的结构,主要有竖立于仪体正中的“都柱”(相当于一种倒立型的震摆)和“都柱”周围同仪体相连接的“八道”(8组杠杆机械)。“八道”分别置于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个方向上。在樽的外面相应地设置8条口含铜珠的龙,每个龙头下面都有一只蟾蜍张口向上,一旦发生地震,“都柱”因受到震动而失去平衡,这样就会触动“八道”中的一道,使相应的龙口张开,铜珠即落入相应的蟾珠口中,由此便可知道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向。

据史料记载,候风地动仪曾成功地记录了发生于汉顺帝永和三年(138年)发生在甘肃临洮一带的一次地震,从而证明了它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由观测得知地震发生方位的实录,类似的仪器,在欧洲到公元1703年才试制成功。

❹ 候风地动仪是谁造的

在中国科学史上,没有什么比候风地动仪更为引人注目。它的发明者是东汉大科学家张衡。

《后汉书·张衡传》详细记载了张衡的这一发明: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显然,所谓候风地动仪,是用来测报地震的仪器。围绕这一名称,学界曾有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候风地动仪包括了候风仪和地动仪两种仪器,“候风仪”是用于测风的,“地动仪”才是用于测地震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所谓“候风”,即是“候气”,古人认为地震是由于地“气”变动所引起的,所以叫“候风地动仪”。从引文来看,“候风地动仪”应为一件仪器,而不是两件。这里我们把它作为一件仪器进行介绍。

根据引文,“候风地动仪”制成于东汉阳嘉元年(132年),是用青铜铸造的。仪体形状就像汉代酒樽。樽上装饰有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樽的内部立一根铜柱,张衡称之为都柱。都柱周围有八条滑道,称为“八道”。仪体的外部装有八条龙,分布在八个方位,龙口各含铜丸一个,龙头下方各放置一个张口向上的铜蛙(蟾蜍)。仪体内部装有机关,与体外龙头相连,一旦发生地震,机关被触发,龙口打开,铜丸落入铜蛙口中,发出声音,使掌管人知晓,并能判明地震来源的方向。

显然,地动仪是利用物体惯性制成的仪器。张衡通过自己巧妙的设计,使地震时仪体与都柱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利用这一运动触发仪内机关,从而将地震报出。张衡地动仪的灵敏度很高,《张衡传》列举了一个具体例子:曾有一次,地动仪朝向西边的那条龙突然吐丸,但当时洛阳城里并无震感,人们议论纷纷,都说地动仪不可靠。过了几日,送信人来到洛阳,报告说甘肃发生了大地震,大家这才信服了地动仪的精妙。

❺ 候风地动仪是东汉 什么时候发明的用途

候风地动仪是东汉阳嘉元年发明的,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

由中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于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后汉书·张衡传》详细记载了张衡的这一发明。

候风地动仪用精铜制作而成,员径八尺,汉八尺约合当今之一米八-九的样子,其外形像一个酒樽。地动仪里面有精巧的结构,主要为中间的都柱和它周围的八套牙机装置。候风装置候风摆的周围与8组牙机机械装置之一部关相互靠近。

此处为底座上的沟槽,叫八道。工作原理是侯风摆运动到关的位置触发牙机。就是记载的“施关发机”施读音易四声。再机发吐丸。在樽的外面相应地设置8个龙首,口含小铜丸,每个龙头下面都有一只蟾蜍张口向上。

如果有地震被检测,都柱之内侯风摆则轻微摆动,此即可触发牙机。使相应的龙口张开,小铜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知道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向。牙机的触发需求小到可以在地震波第一时间运作,称为合契若神。

(5)候风地动仪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结构分析构造

早在南北朝时,北齐信都芳撰《器准》,隋初临孝恭作《地动铜仪经》,都对之有所记述,并传有它的图式和制作方法。可惜的是唐代以后,二书均失传。今人的研究则以王振铎之说影响最大。王振铎根据前人的猜测,讨论了地动仪内部可能有的各种结构,最后推断都柱的工作原理与近代地震仪中倒立式震摆相仿。

具体说来,都柱就是倒立于仪体中央的一根铜柱,八道围绕都柱架设。都柱竖直站立,重心高,一有地动,就失去平衡,倒入八道中的一道。八道中装有杠杆,叫做牙机。杠杆穿过仪体,连接龙头上颌。都柱倾入道中以后,推动杠杆,使龙头上颌抬起,将铜丸吐出,起到报警作用。

推断: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的张衡地震仪模型,就是根据王振铎的设计复原的。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志超就曾对倒立摆结构提出过异议,他以全新的视角,提出了自己对候风地动仪的理解(参见李志超,《天人古义》,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湖南省南县职业中专学校教师黄佑军在教研教改中进行了“教学中的科研”尝试,对惯性摆结构提出不同意见,他依据古代地听技术,提出了自己对张衡地动仪的诠释。

❻ 候风地动仪是谁发明的:请问地动仪是什么原理铜珠掉出

据历史记录,候风地动仪是我国汉代科学家张衡发明的检测地震发生的仪器,当年的构造实际已经失传,推测是由一根立柱在地震波传来时倒向传来方向而击动机关使铜珠吐出,另有一种推测是一个悬垂装置引发,两者争论较大,据说后来有关研究人员以悬垂装置得以“复原”成功。具体可查阅有关文章。

❼ 谁发明的地动仪他是哪个朝代(年代)的

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创造了地动仪。

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内比较频繁。容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每条龙头的下方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7)候风地动仪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意思是,地动仪用尚好的铜建铸而成,盖好上面的盖子顶部隆起,像极了酒杯,用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中间有柱子,旁边有8个通道,用来发射机关。

在《后汉书·张衡列传》中,流传下来的虽只有零星的文字记录,但直到现在,其和制造人张衡一同,仍被视为中国古代伟大科技发明的典范,并且进入教科书之中,成为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据史料记载,候风地动仪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就消失殆尽。而现在出现在教科书中的图片,实际上是上世纪50年代一位叫王振铎的古代科技史学家根据史籍复原而出的概念模型。

阅读全文

与候风地动仪谁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